Ⅰ 如果戰爭來臨中國怎麼辦
「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和平的」。這大概是當代中國最浪漫的一個理想了,試想一下,一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國度實現偉大復興不需經過血火洗禮,而將風平浪靜、波瀾不驚地一路走來,這是一種多麼美好而又溫馨的憧憬呵!但是,這樣的美好憧憬,卻在全球范圍內遭到廣泛的質疑,有人認為,這根本就是「韜光養晦」策略下的一個說辭,還有人乾脆將其斥之為神話,稱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更有的人甚至明白乾脆地說:同中國的戰爭不可避免。 盡管有如此廣泛的質疑,但中國國內卻一直有相當一批「專家」、「學者」對此篤信不疑。在中國國內,他們竭盡全力地為「和平崛起」而奔走呼號,要求全中國人民都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地投身到和平崛起的大業中,對任何質疑都必扼殺之而後快。於是,在他們強力宣傳和強制推廣下,「和平崛起」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不可動搖的國策。用一句簡單直白的話來概括就是:中國拒絕戰爭。 一方面有人說同中國的戰爭不可避免,而另一方面當代中國又拒絕戰爭,到底孰是孰非,我們該怎樣來看待這一問題呢?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這是「不可不察」的一件國之大事,那就做不到「國人不可與聞」了,更何況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傳統和「杞人憂天」的癖好,於是議論洶洶就在所難免了。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妨從一個相反的方面提出問題:如果萬一某一天戰爭不幸降臨中國,目前狀態的中國,還能經得起戰爭考驗嗎?中國又該如何應對這樣的考驗呢? 一、戰爭的危險正在逼近 提出這個問題的前提,首先要說明當代中國是否面臨戰爭的危險。如果這個危險根本就不存在,討論中國能否經得起戰爭的考驗就變得毫無意義。只有明確判定,當代中國實實在在面臨著戰爭的風險,這樣的討論才有價值。 那麼,當代中國是否面臨戰爭的風險呢? 有人認為沒有。理由概言有四: 其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主題。 何謂主題?潮流、趨勢、方向之謂也。也就是說,世界將越來越趨向和平,非和平的戰爭的因素將日趨黯淡沒落直至徹底消亡。這大概也是和諧世界的理論基礎,因為沒有這樣一個前提,世界無論如何也是和諧不起來的。按照這樣的觀點,既然全世界都日趨和平、更加和諧,中國哪裡還會面臨戰爭的危險呢? 其二,中國將與西方實現一體化。 他們認為,全球化、一體化是中國崛起發展的出路和根本方向。在一般中國老百姓心中,中國的發展崛起就是要實現與西方世界分庭抗禮,使西方不能也不敢再欺負中國,也不可以再將他們所謂的規則強加到中國頭上。但中國的「專家」、「學者」們卻不是這樣解讀的,在他們的心中,所謂崛起就是使中國融入西方的體系之中,成為西方所認可、認同的一員。他們認為,當今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任務,就是要使西方充分認識和理解到這些,比如要求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等,下一步,通過國內的政治體制改革,很可能還要要求西方承認中國也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在他們看來,只要中國堅持這樣的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努力沿著西方期望前進,西方向中國訴諸武力的可能性是根本就不存在。 他們認為,上述兩點根據,等於是給中國上了第一道保險 其三,中國與歐洲已經成為命運共同體。 這一觀點見諸於前一個時期有關方面權威人士在英法報刊上的文章與談話。這一觀點認為,人類已經結成了命運共同體,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國已經與歐洲結成了命運共同體,這就是說,中國與歐洲是同呼吸、共命運的。既然是這樣,歐洲無論如何也是不會向中國發動戰爭的,按照這樣的邏輯,歐洲對中國就顯然也就沒有戰爭的威脅了,又有誰聽說自己的左手與右手打架,或者自己的右腳去踢自己的左腳呢? 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崛起得以避免戰爭的第二道保險。 其四,中國與美國已經誰也離不開誰。 毫無疑問,當今世界經常發動戰爭、正在進行戰爭、並准備新戰爭的第一號國家就是美國。但中國的「專家」、「學者」指天發誓地保證說: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誰也離不開誰,誰也承受不起中美關系惡化帶來的損失。既然美國離不開中國,也承受不了與中國關系惡化帶來的損失,那麼中美兩國就只能越來越相濡以沫、相伴終身,更遑論戰爭了。按照這樣的邏輯,甚至毋寧說,如果有哪一個傢伙不自量力敢對中國動武,連美國都不會答應——世界上還有誰敢碰美國人不可或離的東西呢? 顯然,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的第三道保險。 有了這樣多重的保險,中國的那些「專家」、「學者」自然就要理直氣壯地質問了:上了多重保險的中國,哪裡還會面臨著戰爭的危險呢? 於是,在理論上,他們堅決主張,「美軍在亞洲的存在利大於弊」;在態度上,他們堅決反對中國造航母,公開聲稱「不要用我的稅款去造航母」;在行動上,他們不遺餘力地向西方靠攏,極力推動西方價值體系實現在中國的「普世」。在他們看來,一個和諧的世界已如奪目之朝陽,正在東方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但是,我們認為,這要麼是一廂情願,要麼是居心叵測。因為當今世界的現實已經明白無誤地證明:中國正面臨日益嚴重的戰爭危脅,理由如下: 第一,世界一直面臨戰爭,過去是這樣,現在是這樣,將來必定也還是這樣。 盡管中國的「專家」、「學者」信誓旦旦地保證說,「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實際上,戰爭的手段仍然是西方集團第一的和最重要的手段。他們用戰爭維護自己的戰略利益,用炸彈鏟除與之對立的政權,用血火滌盪擴張吞並的道路。這已經為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南斯拉夫戰爭、阿富汗戰爭和最近的利比亞戰爭所累次證明。現在,世人皆知,在美國的戰爭打擊名單上,目前排列著一長串國家名單,而且越來越長,位居前列並且已大白於眾的有:敘利亞、伊朗、巴基斯坦、朝鮮等,至於猶抱琵琶半遮面半公開的、雲山霧罩還沒公開的,更是數不勝數。毫不客氣地說,美國有世界上迄今為止最為完備、最為全面、最為詳細的戰爭計劃,不承認這一點,就是對美國軍事戰略策劃人員智力、能力的藐視,這恐怕是連美國人都不能同意的事。描述美國的戰爭計劃,從空間上說,有海洋戰爭計劃,最新的詞彙叫「海空一體戰」,有大陸戰爭計劃,如美國最新開發的隱型武裝直升飛機等,有空間戰爭計劃,如X——37B等,總之涵蓋了從地球平面到宇宙深空;從類型上說,既有高科技精確制導戰爭,如美國正在打造各種型號的反導系統,也有低檔次的「反恐」戰爭,如美國還在想辦法對付路邊炸彈等;從時間上說,美國既有應對當前局部熱點地區的戰爭方案,也有在廣闊亞洲太平洋地區展開持久大范圍戰爭行動的規劃,也就是說,有些國家是美國在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要首先解決的,有些則是在未來長遠計劃中要予以消滅的。至於到底誰先誰後,那完全就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了。 總之,美國及其幫手是不會停止戰爭的。在他們的導演下,炸彈的轟鳴將在全球范圍內演出持久不停的交響樂章,只要美國主導下的秩序存在一天,人類就得在這樣「美妙的」戰爭「樂曲」中度過每一天,中國也毫不例外。 第二,有人准備對中國發動戰爭,過去是這樣,現在已經加大了力度,加緊了步伐。 冷戰時期,美國蘇聯都曾准備對中國發動戰爭,這是過去的事實。那麼,現在冷戰結束了,是不是就沒有人准備對中國發動戰爭了呢? 事實顯然與此截然相反。現在,美國、日本、印度等國都在緊鑼密鼓地策劃著與中國戰爭。 首先是美國。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已經不是美國主要的戰略對象,中國已經取代前蘇聯的位置,坐上了頭把交椅。最近一個時期,美國已經明確表示,戰略重點已經轉到亞洲,轉到太平洋方向上來。應該說,這已經是很明確地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但美國當局仍然怕有人聽不明白,還不斷派遣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高官繞著中國高喊「威脅」,不厭其煩地表白美國不會放棄所謂的責任雲雲。就是這樣,美國還是嫌一些國家靠得不緊密,措施不力,步伐不快,於是赤膊上陣,聯合中國周邊國家舉行一波又一波名目繁多的軍演,假想敵概不掩飾的瞄準中國。現在看來,美國根本就沒有想掩飾它的戰略企圖,相反,它正在極力渲染彰顯其控制亞洲、獨霸世界的決心、意志與力量。對於這一點,除了中國那些外交及軍事戰略方面比較「權威」的「專家」、「學者」外,所有關心一點國際戰略形勢的人,都完全能夠領會霸權美國的良苦用心。 面對中國這個第一位的戰略對象,美國會沒有相應的戰爭計劃嗎? 這簡直就是一個常識。只要了解一下過去美國是怎樣對付前蘇聯的,就能知道美國將會怎樣對付中國,因為今天的美國人並不比昨天的美國人傻,那些對付前蘇聯行之有效的辦法完全可以拿來對付中國:因為據觀察,今天的中國人也並不比昨天的蘇聯人有多少高明的地方。 其次是日本。日本歷來包藏禍心,它總是以最惡毒的心態看待周邊鄰國,總要以最殘忍的手段對待其他民族,這是它過去歷史的一貫表現。那麼,今天的日本洗心革面、放下屠刀了嗎? 顯然沒有!今天的日本非但沒有放下屠刀,種種動向表明,現在的日本打著防範中國威脅的旗號,又一次舉起了屠刀,具體地點有釣魚島周圍、南海海域以及台灣周邊。它還積極地為虎作倀,准備配合美國封殺中國進出大洋的通道,一旦時機到來就絞殺中國的海上運輸線;它還准備借刀殺人,要借印度、越南等國手裡的刀來對付中國,目前正起勁地幫上述國家磨刀。所以說,今天的日本仍然是一匹時時在用惡毒眼光盯著中國的惡狼,隨時都可能瘋狂地撲到中國的身上。 此外還有印度。凡事都要與中國比高低、較短長,這差不多已經成了印度的不治之症。軍事上也不例外,拿中國來說事,以中國為假想敵,拉開架式要同中國展開全方位的戰略較量,這已經成為印度的基本國策。如果不是因為1962年慘敗的餘悸,印度很可能就敢率先向中國發難。現在,印度獲得了難得的機遇期:美國寵著,歐洲哄著,日本捧著,將極大地助長這個志大才疏傢伙的擴張野心,它已經瞄準緬甸、越南,把手伸進了阿富汗、伸進了中亞,最近還伸進了南海,在對付中國的戰略合唱中越來越活躍。按照這個趨勢,有朝一日印度或將急不可耐地把要它打擊中國的軍事計劃付諸實踐,對於這樣一個危險,中國不能丟掉應有的警惕。 第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地區戰爭隨時可能爆發,過去是這樣,現在日趨緊迫,將來還有可能變得一觸即發。 台灣、南海諸島以及釣魚島等,事涉中國的核心利益。在這些地方,中國沒有妥協讓步的餘地。如果說,釣魚島、南海諸島問題還可以「擱置爭議」,採用「托」字訣的話,那麼台灣問題甚至連「拖」都有喪失的可能。2012年的島內選舉存在相當大的變數,在美國抓緊培育戰略代理人與戰略走卒的今天,在美國加緊從戰略上圍剿中國的大背景下,哪一種勢力頑固地與大陸政權對抗,哪一種勢力就能到美國的扶持和培育。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再次丟掉政權的可能性相當大,屆時,台海局勢勢必就又要波濤洶涌、一浪高過一浪,戰爭的危險將如黑雲壓城般,再次籠罩在海峽乃至整個西太平洋的上空。 第四,針對中國的間接戰爭如火如荼,過去是這樣,現在還有新的發展,今後給中國帶來的挑戰將更加嚴峻。 有些戰爭可能在中國之外打響,但中國卻無法置身事外,就如當年朝鮮戰爭、越南戰爭、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一樣。我們可以將這種情況稱作「地緣戰略危機」。概括而言,對中國來說,這種危機大致上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赤裸裸明白無誤針對中國的。 目前看來,最為危險的是朝鮮和巴基斯坦。 朝鮮面臨被美韓吞並的危機,一旦他們的陰謀得逞,黃海就將成為美國的囊中之物,而京津乃至整個華北則門戶洞開,全部暴露在美軍的劍鋒之下,東北三省也將永無寧日。這是一個中國絕不能坐視的危險。 巴基斯坦現在已經被美國打入了另冊,動武的借口和輿論都已經准備充足,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又正是印度夢寐以求的,現在有越來越明顯的跡象表明,美印很可能要合起手來做巴基斯坦,考慮到力量對比的懸殊,說今天的巴基斯坦已經危如累卵也不為過。 這里不得對巴基斯坦的危局多說幾句。中國有句俗話: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念。美國之所以盯上了巴基斯坦,完全是因為其巨大的戰略價值。其實,在所謂的阿富汗反恐戰爭中,巴基斯坦給了美國巨大的支持,美國也在這一過程中著實偷了巴基斯坦許多回,如無人機的轟炸、特遣隊的襲擊,政權內部及情報機構的插手等,但是,美國從來也不懂得知恩圖報為何物,僅僅「偷」已經不解渴了,現在要恩將仇報了。一旦把巴基斯坦收入囊中,中國費心盡力修建的瓜達爾港就將成為美軍的基地,北上就能打開與阿富汗及中亞的通道,激活一大片,死棋做活;東面可以給印度撐腰,使整個印度次大陸連成一片;東北方向實現在戰略上壓迫中國,讓中巴鐵路、石油管道之類胎死腹中;西南方向前出控制印度洋,牢牢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運輸;西北方向威逼伊朗,與海灣美軍配合,兩面夾擊,使之護了頭顧不了腚。這樣巨大的戰略價值,能不讓美國垂涎欲滴嗎? 第二種是對中國明顯構成威脅的。 如正在進行的阿富汗戰爭,這樣的戰爭雖然不能說明顯針對中國,但在中國背後插上幾個芒刺還是會讓中國渾身不自在,這就是當年為什麼在中蘇關系正常化的三大條件中,中國堅持把蘇軍撤出阿富汗列為其中之一的原因。其實,這樣的芒刺還有美軍在中亞的基地,還有美軍在蒙古打造的「戰略之眼」,一旦緬甸的局勢有變,美國照樣也會大舉進入。類似的戰略追求將是無止境的。 還有一種是隱性針對中國的。 如剛剛結束的利比亞戰爭。這樣的戰爭事實上打擊了中國的海外利益,特別是給中國的能源與原材料的戰略保障帶來強烈的沖擊。未來美國在世界各地發動的戰爭,將更多地針對中國的海洋通道而展開,這將成為美國在全球范圍內遏制中國而排兵布陣的有機部分。 所以,綜觀戰略環境的變化,我們認為,中國即將進入迎接嚴峻挑戰的時期。結合這樣上述四個方面理由,難道還不足以說明,中國正面臨實現而緊迫的戰爭危險嗎? 二、由此帶來嚴峻的考驗 既然戰爭的危險客觀存在,鑒於現代化戰爭是綜合國力的較量,接下來的問題就是:中國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考驗之一:是奮起反擊還是忍辱屈從 自從中華民族同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打交道的第一天開始,這個問題就一直在中國糾纏。 一直都有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就是要用西方的模式改造自己,這樣才能爭取到西方的認可與認同,才有出路與前途。為此,他們主張,中國應該順應西方的要求,按照西方設定的秩序,在其規定的框架內確定自己的行動和取向。其中的激進者甚至放言:中國的不幸在於沒有徹底成為西方的殖民地,如果中國能當400年西方殖民地,那麼中國的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正因為這樣,他們堅決認為,普世價值適應中國,也必須推行於中國。這是世界潮流,是人類發展的方向。中國只有按照這個方向發展,才能避免與普世價值沖突,才能找到國家與民族的歸宿。 於是,他們把西方霸權採取的一切遏制圍堵行為,都歸咎於中國的「過錯」:專制,封建、傲慢、威脅等等。顯而易見,在他們那裡,西方又一次代表了真理正義與聖潔偉大,中國就又一次淪為了魔鬼、撒旦。 顯然,這是一種主動投靠、積極賣身的理論邏輯。按照這樣的邏輯,最終的結果將是消滅中華民族,因為按照這樣的主張實行下來,即使中華民族的軀殼仍然還在,但靈魂早已歸了人家。所以,盡管這種主張一直叫得歡、跳得高,但其實應者寥寥、和者甚寡。 另一種主張與之有所不同。這種主張認為,現今世界的秩序就是西方世界塑造的,中國無力也不應該試圖去改變、去沖擊它,而應該努力適應,謀求在此條件下取得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實踐,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這樣一種主張的實踐,結果也給予此類主張以相當的支持。於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兩個重要的理論:一曰「機遇大於挑戰」,一曰「韜光養晦」。這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東西:,「機遇大於挑戰」是前提條件,沒有這個前提,「韜光養晦」將無從提起,也立不住腳。所以,盡管三十年間世界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機遇大於挑戰」卻始終不變。照這些人目前的論調,估計今後一百年都要堅持不變。「韜光養晦」是「機遇大於挑戰」的邏輯結論,既然機遇是如此之多,自然小不忍則亂大謀,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動輒就能聽到「從XXXX大局出發」的原因。 顯然,這是一種忍辱屈從的主張。按照這種主張的邏輯,當代中國面臨的所有挑戰,其中特別是來自西方霸權的遏制圍堵,都可以用「韜光養晦」來「韜」掉「晦」掉,只要緊緊抓住那個「大於」「挑戰」的「機遇」,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去的山,為此,忍受屈辱也好,躬身服從也好,一切都在所不計了。如此說來,這的確是一種「大謀」,也堪稱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因為誰都知道,考諸歷史,凡「韜光養晦」者,無一不是頂尖罕見的智謀之士。 但是,經驗和常識告訴我們,「機遇大於挑戰」也好,「韜光養晦」也好,充其量都是權宜之計,根本不會成為一種永恆。「機遇」取決於外部環境,隨著外部環境的激烈變化,「機遇」和「挑戰」的大小關系也必然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有多長時間的「機遇大於挑戰」,緊接著就要有相應時段的「挑戰大於機遇」,這完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現有的國際體系能給中國提供多大的發展空間,完全取決於這個體系主人的意願。當中國的發展成為他們一件難以忍耐的事情後,所謂的機遇就將日漸萎縮。據說奧巴馬表示,「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可能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那種以為現有國際體系將支持中國長時期發展下去的想法,那種信誓旦旦地所謂「堅持一百年不動搖」,完全都是些主觀臆想,既沒有任何理論根據,也沒有任何一點實際可能。從戰爭危險的角度出發,一旦戰爭降臨,所有的一切機遇都將土崩瓦解、煙消雲散,再想搞什麼「韜光養晦」而不可得矣。當年劉備對曹操搞過「韜光養晦」,但當曹操83萬大軍南下的時候,劉備就再也「韜」不下去「晦」不下去了。越王勾踐也是玩這個把戲的高手,也確實把夫差矇混住了,但如果夫差不聽伯嚭的而是聽從了伍子胥的意見,那麼勾踐還玩得下去嗎? 「韜光養晦」在激烈的沖突面前將一籌莫展,這將成為當代中國即將到來的一場深刻的危機。這里,我們不妨提出一個重大的命題:當代中國的命運還能寄託在「韜光養晦」之上嗎?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樣的前景,相當多數的中國人主張,面對霸權主義的戰略壓迫,中國應該奮起抗爭,應該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神給予堅決的反擊。這種態度,大概也是自辛亥革命以來中國人民的主流精神,這種精神在1949年之後得到空前的發揚光大,正是在這一精神的鼓舞下,才有中華兒女「雄赳赳、氣昂昂」的偉大壯舉,並在此後取得一系列輝煌的勝利。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擁有了比之當年不知強過多少倍的物質資源,人們完全有理由要求,今日的中國理應比當年有更多的勇氣和更大的決心。 我們認為,在總體戰略形勢日趨惡化,中國面臨越來越明顯戰爭威脅的大背景下,是奮起反擊還是忍辱屈從,關鍵取決於抱有什麼樣的意志,下定怎樣的決心,這成為一個極其突出的大問題。這是因為: 第一,意志和決心是戰略威懾的核心要素。 人們往往以為,以武器為代表的物質力量才是戰略威懾力量的源泉,特別是近些年來美國人挾高科技武器橫行世界,使得人們對先進武器的迷信到了空前的程度,以為只要武器先進,戰略威懾能力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把先進武器簡單地等同於戰略威懾力,這是現代唯武器論的一種典型。 但事實卻與此大相徑庭。事實上,以武器為代表的物質力量固然是戰略威懾力的基礎,但它卻不能自動生成為戰略威懾力量。只有把武器與人的意志、勇氣有機地結合起來,戰略威懾力才勃然煥發出來。做一個簡單的公式就是:戰略威懾力=(意志+勇氣)×武器。這就是為什麼武器並不能簡單的決定戰爭勝負的道理。當然,實際的戰略能力與戰斗能力,還要考慮戰略指導者的運籌水平與指戰員的戰斗水平。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堅定的意志,缺乏足夠的勇氣,必將給其戰略威懾能力帶來顛覆性的破壞。正是看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才向世界明確喊出「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口號,也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奉行永久中立的瑞士實行的卻是全民皆兵、全國武裝的政策。任何一個合格的戰略指導者都完全明白,只有明確地表明自身的戰爭意志與戰略決心,才能產生應有的戰略威懾力,讓任何現實與潛在的對手望而卻步,不敢輕舉妄動。 霸權主義是深諳此道的。美國的戰略學界在界定戰略威懾的時候,是用這樣幾句話來描述的:你必須有力量,你必須證明你有力量,你還必須證明你確實有使用力量的意志、勇氣和決心,他們認為,這三個層次的內容缺一不可。正是在這樣一種威懾理論的指導下,美國才死活不願意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因為美國清楚地懂得,一旦做出這樣的承諾,核武器的威懾力也就不復存在了。中國之所以做出核武器方面的戰略承諾,原因在於中國掌握核武器的目的是為了反對美蘇的核武器,打破核國家的核壟斷,只要中國的核武器能對核大國的核訛詐產生應有的威懾就足夠了,中國並不想像美國那樣,拿核武器去威脅世界各國。 第二,戰略威懾力不夠的後果極其可怕。 也許有人會說,就算你說得對,意志不夠決心不足將影響戰略威懾力,但這又能怎樣呢?武器也好,物質也好,該多少還是多少,不減一分,不少一毫,又值得什麼大驚小怪了呀? 我們說,戰略威懾力就同一個人的威信一般,一個人要是喪失了應有的威信,地位自然就要一落千丈,各樣的白眼和各式的羞辱將紛至沓來、接不旋踵了。國家也是這樣,威懾力降低就意味著,不但主要對手將變本加厲地步步緊逼,就連阿貓阿狗也敢登鼻子上臉、騎在頭上拉屎了。在這種情況下,意志不足、決心不夠很可能演變成畏敵如虎、不斷妥協退讓的綏靖主義,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這樣慘痛的教訓不勝枚舉。目前我國周邊已經出現這樣的苗頭,實在令人揪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敢打小仗就不敢打大仗,不會打小仗也更不可能會打大仗,風起青萍之末,小患不除,日積月累,終究要釀成代價高昂的大禍。 面對越來越明顯的戰爭威脅,中國人民強烈呼喚應奮起反擊,這首先需要拿出應有的勇氣,下定必要的決心。 由此,我們不妨提出另一個重大命題:今天的中國還有足夠意志、勇氣和決心面對戰爭嗎?也許,任何一場與中國相關的戰爭,都將成為一次嚴峻的考驗。 考驗之二,誰肯付出應有的代價和犧牲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今天的中國社會誰還肯為奮起反擊承擔犧牲與代價呢?或者換句話說,如果進行這樣的事業,當今中國,那個階層是可以依靠的力量呢? 在任何一場重大危機面前,不同的社會階層都將會採取不同的態度,持有不同立場。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新興的市場力量: 這是伴隨改革開放發展起來的一股強大的勢力,其高端以聞名遐邇的富豪榜為代表,人們稱之為資本家;低端是各式各樣的小業主,人們稱之為老闆。這些人是最大的既得利益群體,是當前經濟與社會進程的重要推動者。他們掌握大量資產,在中國社會有越來越發展壯大的話語權與支配權。他們依賴國內市場,依賴國際貿易,歐美市場與海外關系是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因而他們是全球化、一體化的主要擁躉,他們害怕中國經濟社會進程發生左轉,害怕中國與西方的關系逆轉。雖然不能就此說他們沒有愛國心,但一有風吹草動,這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移民,轉移財產,甚至在沒有風吹草動之前,他們就已經狡兔三窟預留退路了。當前風靡一時的老闆外逃就是很好的證明,這深刻反映新興市場力量屬性與本質。 鑒於這樣的生態,指望他們付出代價、做出犧牲,顯然是極不現實的。 開放的知識精英: 這也是伴隨改革開放壯大起來的一個群體。這些人具有世界眼光,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歐美教育,經過歐美模式的深刻熏陶。他們在推廣普及西方思想的活動中成長起來,獲得地位,產生影響,是中國社會與西方世界除經貿關系以外另一條重要的聯系紐帶。他們的地位越來越崇高,說話越來越有一言九鼎之勢,資源的分配權和社會的支配權日漸突出。在這部分人群中,懷有民族主義情結的鳳毛麟角,而以普世價值為己任的比比皆是。他們一般都是趨同論的支持者,心中的理想就是讓中國人也過上西方世界一樣的生活。因此,在他們的政治理念中,民主壓倒一切,個人自由至高無尚。正因為這樣,所以在他們看來,不管西方是怎樣欺負壓迫中國,不管西方是如何剝削壓榨世界,也不管西方是如何把第三世界炸得雞飛狗跳,但西方模式始終都是他們夢中的天國,他們不贊成也不允許中國與夢里的天堂對抗,更遑論為此付出代價、做出犧牲了。 基礎的工農階層: 這是中國社會金字塔的底層,也是數量最為龐大的群體,以普通農民(確切地說是以戶籍為准,與是否從事農業毫無關聯,三輩不摸鋤頭也照當不誤)、普通市民為主體。他們是中國經濟的勞動力,為市場所僱用,收入與上層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如果把當今中國社會各個階層比喻為生物鏈的話,那麼這個階層就處在鏈條的最低端,所以又有人形容其為草根階層,不掌握任何資源,基本上沒有話語權,更沒有支配權,在相當程度上已經僱用化、貧困化和邊緣化了。 這個群體具有樸素的國家感情和民族感情,同西方沒有任何瓜葛聯系,反對西方及霸權主義完全可以得到他們的
Ⅱ 第三次世界大戰要開始了,中國該怎麼辦
以下都是個人猜想:
1.時間:20年內。
交戰國:日本(當然有美國和西方支持)
原因:搶奪中國領海的石油資源
戰爭規模:小到中,要是控制不了升級到大的時候會有更多國家行動了
可能性:80%
評論:很可能會失控升級為核戰爭,到時候大家玩完。
2.時間:30~50年內
交戰國:美國(也就帶上北約了)
原因:又是一次經濟危機而且無法擺脫,又不想看見中國做老大
戰爭規模:小到中,大的可能性非常低
可能性:40%
評論:這場戰爭,中國可能連一枚導彈都落不到美國本土,但是大半個亞洲要完蛋了,中國周邊的親美小國統統被解放軍虐到爆。
3時間:30~50年內
交戰國:印度(可能還要帶上越南等)
原因:美國西方的支持和慫恿下,印度的嫉妒心理作祟。
戰爭規模:中到大,中的可能性較高。而且中國大陸發揮最優勢的陸軍。
可能性:20%
評論:可能性很低,印度阿三沒那麼笨,除非他們真的NC。
Ⅲ 如果戰爭來了,中國的富人們會怎樣
他們肯定會捲走全部的財產逃往國外,中國便會成為叫花子。
過往的歷史經專歷真誠地告訴我們,當屬一個國家無論是..爆.發.了內.戰還是國戰,那些攫取了本國絕大部分財產的官商富人們,便會首先「義無反顧」的捲走全部的黃白細軟逃往早已就觀察聯系好的遷徙地移民國外。
因此,如果戰爭來了,無論是哪國的官商富人們,永遠是該國人民不可饒恕的、十惡不赦的.叛.國.者和.賣.國.賊。
Ⅳ 有哪些關於中國戰爭的新聞
決定人類命運與前途的大搏鬥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餘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歷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時代所固有的各種基本矛盾一個也未解決,而又增加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矛盾,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以及帝國主義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隨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不平衡的加劇,軍事實力發展較快的德、意、日三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勢力范圍,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又使這一矛盾進一步加劇。
為擺脫危機而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德、意、日三國,相繼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最後終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首先揭開這次戰爭序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沈陽地區的日本關東軍向當地中國駐軍發起進攻。1933年1月,日軍開始向華北進犯。1937年7月7日,日軍又向駐守北平西南郊蘆溝橋的中國軍隊發起進攻,中國人民從此全面開展了歷時8年的抗日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的命運產生了巨大影響,是人類歷史的重大轉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國家集團發動的,它們的目的,不僅在於爭奪殖民地,而且在於確立自己的世界霸權,奴役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拯救了各國免於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毀滅。這是不幸中的幸事。
國際法西斯力量的潰敗,從根本上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決定了世界的整個戰後發展。許多民族和國家贏得了獨立和解放,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越南民主共和國、中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人民,在共產黨和工人黨領導下,推翻了資產階級和地主的統治,完成了本國生活中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經濟變革,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世界社會主義體系的建立,成了偉大十月革命勝利後最大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武裝斗爭,具有軍事行動規模巨大、軍事生產空前發展、人員物資損失慘重的特點。全面戰爭持續了2194天(6年);軍事行動遍及歐、亞、非洲陸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廣闊水域;
被征入伍者達1.1億人。在戰爭年代,僅反希特勒同盟各國就生產飛機58.8萬架,坦克23.6萬輛,火炮147.6萬門;
德國生產飛機約10.9萬架,坦克4.6萬輛,火炮和迫擊炮43.5萬余門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這對人類物質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殘。
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了雷達和其他無線電電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噴氣式飛機、飛航式導彈和彈道火箭,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達等。空軍、國土防空軍、潛水艦隊、空降兵兵團、工程兵和技術兵的作用增大了。這些對戰後各國的軍事思想、戰爭思想和軍隊建設都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Ⅳ 中國的戰爭要來臨了嗎
從新中國的歷史來看,當國家利益遭受無法容忍的侵蝕時,中國就會果斷內出兵,但歷數數容次戰爭可以看出,我們出兵的戰略都是速戰速決,一擊而勝,適可而止!當然,除了抗美援朝戰爭,事關國途命脈,是非有類似於毛主席這樣的戰略家來操盤才可以打的。對於局部戰爭,我們歷來不怕,孫子兵法講究上兵伐謀,師出有名,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西沙海戰、珍寶島之戰等莫不體現這個指導方針,實踐效果來看也確實達到了戰略目的。從我國的國情國力來看,內部相對穩定,民憤尚處於醞釀時期,國力基礎穩固,政治上層不昏不匱,因此對於局部戰爭,我們可以從容應對,但基本方針恐怕還是速戰速決,一擊而勝!這不是由感情決定的,而是天下大勢所要求,當今世界不會容忍長時期、大規模的戰爭,中國當然也不希望這種局面。
Ⅵ 中國如果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哪個城市相對來說安全一些
蘭州會比較安全。
蘭州地處隴西黃土高原的西北部,具有明顯的向青藏高原和蒙新草原區過渡的性質。西面與西寧之間有蘭青鐵路、蘭青高等級公路沿黃河、湟水緊密聯系,且兩市之間屬黃湟谷地用地平坦,城市發展條件較好。
全市大致可分為石質山地、黃土梁峁、河谷階地三種地貌類型,其中由石質山地和相對高度較大的黃土梁構成的所謂山地佔全市土地總面積65%,作為城市用地的河谷階地僅佔15%,城市用地狹小。
(6)中國戰爭來了擴展閱讀:
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設金城郡,據史志記載,當時蘭州濱河而建,規模較小,只是一個軍事職能的濱河小鎮。唐代由於絲綢之路必經蘭州,同時當時黃河逐漸北移,今蘭州平原不斷擴大,蘭州找到了最佳的地理位置,為興起和發展提供了必備條件。
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設立甘肅行省,與陝西分治,甘肅巡撫移至蘭州,蘭州遂成為甘肅省會。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陝甘總督由西安移駐蘭州。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陝甘總督成為統治西北的封疆大吏。
至此蘭州從一個濱河小鎮一躍成為西北地區的、軍事中心,擔負守衛西北地區的重任,這顯然與它的區位優勢、山川地形、交通道路等地理上的優勢有密切的關系。
Ⅶ 中國歷年來接受了哪些戰爭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打得)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國共內戰 抗美援朝 炮擊金門 對印自衛反擊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 珍寶島戰爭
Ⅷ 中國歷史的重大戰爭
鴉片來戰爭:中國近代自史上一共有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兩次鴉片戰爭使舊中國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抗日戰爭:從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開始,由日本帝國入侵中華民國引發的戰爭,主戰場在中國大陸,兩國軍隊鏖戰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國的勝利而告終。
人民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援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期間共殲滅國民黨軍625萬餘人,摧毀了國民黨各級反動政權,從根本上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Ⅸ 中國現在要不要來一場戰爭
打起來對你有好處嗎?打起來如果搞大了就會全面徵兵,不要說你不貪生怕死,現在中國人連小偷都怕,老人不敢扶,到時候你覺得會有多少人實實在在抱著忠黨愛國的決心去參軍,還有你了解現代戰爭的破壞力嗎?美國前幾天披露一份計劃說要把中國炸回原始社會,告訴你,這不是不可能的。還有打仗起來你吃什麼,你喝什麼?經濟崩潰,物價飛漲。。。現在所謂太平盛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這樣,5000元一個月工資什麼都不夠,你說打起來後了?告訴你,中國現在不需要打仗,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Ⅹ 當戰爭來臨中國將如何面對
在當今,倘若真的發生了戰爭,以在下愚見,我國首先要做的就是奮起反擊,內同時疏散容沿海居民。其次發動經濟戰,因為戰爭的本身是為政治服務,而作為政治家的敵方首腦入侵他國的根本原因就是掠奪一切資源,為其經濟提供服務。所以,經濟戰的發動,將使發動戰爭的敵國經濟遭受重創!迫使他們思量,就算發動戰爭,也不會得到任何的利益。到頭來只會是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地。最後就是動用我國的中堅力量「二炮」,給以敵軍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