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戰爭中的孩子是怎樣生活的
戰爭中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每天提心吊膽,生怕被敵人抓去,打死,有一些小小年紀就拿槍了,家園被毀,父母和親人被奪去了生命,很可憐。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斯里蘭卡的叢林中,都可以見到被脅迫拿起武器的娃娃兵。他們挎著比自己還高的槍支,並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世界上沒有一場戰爭是由兒童發動的,但面對戰爭,兒童往往是最為脆弱的群體之一。
戰爭和沖突奪去了許多兒童的生命和肢體,使他們無法接受教育和獲得基本保健服務,並加重了貧困、飢餓和疾病。沖突同時迫使兒童們與父母分離,或者背井離鄉,目睹戰爭罪行,或淪為戰爭罪犯。
當戰火燃起時,孩子往往直接或間接地成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品。戰爭從許多方面改變他們的生活,即使他們沒有死亡或致殘,也可能淪為孤兒,或遭受綁架和強奸,或目睹親人死亡,或經受暴力和流浪的苦難,最終留下無法癒合的肢體和感情創傷。
與此同時,戰爭造成的社會破壞對兒童意味著失去教育和醫療等基本服務。在戰爭狀態下因失去教師和道路毀壞而造成的失學比比皆是。有時候,學校可能成為攻擊對象。在今年9月的俄羅斯聯邦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第一中學人質事件中,共有150多名少年兒童遇難。在印度尼西亞的亞齊省,政府軍與分離主義武裝沖突不斷,殃及當地學校和兒童。僅2003年5月一個月間,當地就有460所學校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在尼泊爾,學校成為反政府武裝進行宣傳和招募新兵的場所,學校師生遭受攻擊和綁架的事件時有發生。
過去10年中,在戰火中蒙受苦難的兒童有增無減。盡管國際社會對這一問題日漸重視並採取了有關解救措施,但這形勢仍非常嚴峻,新沖突仍在發生。
大約9年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台了《反戰十點計劃》,敦促全世界關注和解決兒童遭受戰爭傷害的問題。如今,禁止讓兒童充當「炮灰」已經成為全球共識。2000年制定的《兒童權利公約有選擇性草案》將義務兵徵兵年齡上限從15周歲提高到18周歲,同時呼籲有關國家提高志願兵的年齡上限。在國際社會努力下,獅子山等國戰後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幫助娃娃兵坦陳自己的戰爭經歷,參與治療身心創傷的項目。作為應急措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針對遭受戰爭傷害的兒童開辦心理治療項目。
國際法律文件的出台並不能完全解決娃娃兵問題。盡管戰亂地區有關各方作出不再招募兒童當兵的承諾,但在實際執行國際公約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與此同時,新的挑戰不斷顯現。近年來,戰爭中綁架兒童事件有上升趨勢,值得有關方面警惕。
此外,對於解除武裝的娃娃兵,還需要對他們進行連續幫助和關注,防止他們重操舊業,並順利地重新融入家庭、社區和社會。在基層開展促使娃娃兵重新融入社會的工作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反對招募兒童當兵的運動同樣重要。
當過兵的兒童常常被家人和常規教育機構拒之門外,尤其是如果他們曾經被迫進行過針對親朋和鄰居的暴力行動。此外,有關方面需要對有關社區和家庭進行教育,使他們為娃娃兵的回歸創造條件,同時提供心理和生理的醫治服務。為返回社會的娃娃兵提供包括識字、生存技巧和勞動技能在內的培訓也很重要。
② 生活 在 戰爭中的 孩子
巴基斯坦,5月,一座磚廠的女童工在艱難地拿起一塊對她來說「相當沉重」的磚頭,她每天的工作只換來異常微薄的報酬,從她蓬亂的頭發和蒼白稚嫩的臉上,我們看不出一絲一毫童年的歡欣
②在海地暴亂中,一個黑人小孩在充滿危險的街頭「哄搶」食物(一塊牛肉),他睜大的眼睛裡充滿了驚惶與恐懼,如此小小年紀就以這樣的方式謀生,對他來說生活充滿了沉重和壓力
③伊拉克,5月30日,一名伊拉克兒童正在美軍面前用玩具手槍恐嚇自己的同胞,兒童也是這場血腥戰爭的犧牲品
④肯亞,5月31日,那庫魯地區的一名失學女童准備下地干農活。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4年公布的數字,全世界被剝奪上學權利的兒童有1.26億人,其中女童佔56%,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幾個非洲國家,大約有4600萬個學齡兒童從來沒有上過學。貧窮、勞力和教育設施缺乏是非洲兒童失學的主要原因。
圖片:http://cqsb.hsw.cn/gb/cqsb/2005-06/01/content_1931115.htm
戰爭中的加沙兒童: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9-01/06/content_10610977.htm
關注兒童:http://news.qq.com/a/20070601/000994.htm
戰爭中的兒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1ceaf01000a3g.html
http://www.un.org/chinese/aboutun/sg/srep/children/issues/ChildSoldiers_print.htm
http://www.vistastory.com/article.php?id=1942
③ 抗日時期的英雄兒童生活
自古英雄出少抄年。抗日戰爭時期襲,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
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紀念碑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④ 戰爭中的孩子是怎樣生活的
戰爭年代,福利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設施幾乎倒閉,戰爭中的流浪孩子只能乞討,參軍,或者被領養
⑤ 抗戰時期的兒童和少年的生活作文四年級
提起舊照片,很多人都會想起自己童年時期快樂的情景。然而今天我要展示的這張舊照片,會讓你想起60年前那場殘無人道的戰爭。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了上海火車站,這張照片就是被當時記者拍下來的真實情景。
這一天,上海南站和往常一樣,涌動的人群川流不息,正在這時,天空中突然傳來「翁翁」的敵機聲,還沒等人們醒悟之即,「轟轟」幾聲巨響,頓時,火車站硝煙四起,建築物坍塌了半邊。「鬼子的飛機來了」「快跑呀、快跑呀」「爸爸、媽媽„„」哭聲、喊聲,頓時連成了一片,人們慌作一團,不知所措。可敵人的轟炸還在繼續,天橋倒塌了,此時的火車站變成了一片廢墟。人們停止了涌動,一片片屍體倒在了血泊中,剛才還在喧嘩的南站現已死一般的寂靜,只是偶爾還能聽見幾聲低微的呻吟。
「媽媽,你在那裡。」「爸爸,我害怕„„」就在這寂靜的片刻,突然傳來了一個小男孩的哭喊聲。他坐在鐵軌中間,滿身是血,正張著大嘴呼喊著。他看著眼前滿身是血跡的父母,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他不知父母為何一動不動,他也不知道從此以後即將成為孤兒,他更不知道今後該怎樣生存„„
眼前的廢墟,眼前的孤兒,不都是日本侵華戰爭在中國留下的滔天罪行嗎?孤苦伶仃的孩子不已證明你們在中國的「東亞共榮」是謊言嗎?
這張舊照片讓我們無法抹殺掉每個中國人心靈的震撼,那一幕幕日本侵華的滔天罪行讓我們歷歷在目。
⑥ 戰爭中的孩子是怎麼生活的
戰爭和沖突奪去了許多兒童的生命和肢體,使他們無法接受教育和獲得基本保健服務,並加重了貧困、飢餓和疾病。沖突同時迫使兒童們與父母分離,或者背井離鄉,目睹戰爭罪行,或淪為戰爭罪犯。
⑦ 抗日戰爭中國孩子的生活情況
按照當時在華外國人記載,民國時期即使正常年景,每年直接死於飢餓的也有百萬之數,不要說戰亂時期了
大家還記得1937年8月28日的那一天嗎?那天,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又一次,在中國人的臉上,寫下了「恥辱」二字,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一位才三歲的孤兒的父母,就是不幸者中的兩個。
那天,那位母親帶著孩子,來火車站給丈夫送飯,她的丈夫,是埋伏在上海火車站的抗日游擊隊員,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飯正吃了一半,一位叔叔就滿頭大汗地跑來了,「在車站附近發現了一大群鬼子!快准備准備!他們這次准備炸毀這里!所以,這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大家一定要努力!」爸爸從柱子下的洞中,摸出了武器,就匆匆出發了!這時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懂,還開心地在媽媽身邊玩石頭! 過了會兒,從候車室那兒傳來了一陣陣的槍聲,「忽」,一顆炸彈,從遠處飛來,母親的腦海里,一片空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孩子投到遠處一片柔軟的草地上。 孩子,毫發無傷,可是,母親,卻被炸得粉身碎骨,屍骨無存!孩子獃獃地坐在廢墟旁,卻已不見了母親,在他眼前的,只有那熊熊的大火,和濃濃的煙霧,孩子傻眼了!他「撲通「一聲,攤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著,喊著:「爸爸!媽媽!」望著已成一處廢墟的火車站,他只能哭。
他被一位大媽收留了,漸漸成長,成了一位小八路,為他的父母報仇。
他憎恨戰爭,渴望著和平,企盼著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戰爭,只有歡樂,只有和平!
⑧ 戰爭中的孩子是怎樣生活的故事
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斯里蘭卡的叢林中,都可以見到被脅迫拿起武器的娃娃兵。他們挎著比自己還高的槍支,並不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世界上沒有一場戰爭是由兒童發動的,但面對戰爭,兒童往往是最為脆弱的群體之一。
戰爭和沖突奪去了許多兒童的生命和肢體,使他們無法接受教育和獲得基本保健服務,並加重了貧困、飢餓和疾病。沖突同時迫使兒童們與父母分離,或者背井離鄉,目睹戰爭罪行,或淪為戰爭罪犯。
當戰火燃起時,孩子往往直接或間接地成為首當其沖的犧牲品。戰爭從許多方面改變他們的生活,即使他們沒有死亡或致殘,也可能淪為孤兒,或遭受綁架和強奸,或目睹親人死亡,或經受暴力和流浪的苦難,最終留下無法癒合的肢體和感情創傷。
與此同時,戰爭造成的社會破壞對兒童意味著失去教育和醫療等基本服務。在戰爭狀態下因失去教師和道路毀壞而造成的失學比比皆是。有時候,學校可能成為攻擊對象。在今年9月的俄羅斯聯邦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第一中學人質事件中,共有150多名少年兒童遇難。在印度尼西亞的亞齊省,政府軍與分離主義武裝沖突不斷,殃及當地學校和兒童。僅2003年5月一個月間,當地就有460所學校在戰火中被夷為平地。在尼泊爾,學校成為反政府武裝進行宣傳和招募新兵的場所,學校師生遭受攻擊和綁架的事件時有發生。
過去10年中,在戰火中蒙受苦難的兒童有增無減。盡管國際社會對這一問題日漸重視並採取了有關解救措施,但這形勢仍非常嚴峻,新沖突仍在發生。
大約9年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出台了《反戰十點計劃》,敦促全世界關注和解決兒童遭受戰爭傷害的問題。如今,禁止讓兒童充當「炮灰」已經成為全球共識。2000年制定的《兒童權利公約有選擇性草案》將義務兵徵兵年齡上限從15周歲提高到18周歲,同時呼籲有關國家提高志願兵的年齡上限。在國際社會努力下,獅子山等國戰後成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幫助娃娃兵坦陳自己的戰爭經歷,參與治療身心創傷的項目。作為應急措施,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還針對遭受戰爭傷害的兒童開辦心理治療項目。
國際法律文件的出台並不能完全解決娃娃兵問題。盡管戰亂地區有關各方作出不再招募兒童當兵的承諾,但在實際執行國際公約方面,仍存在很大問題。與此同時,新的挑戰不斷顯現。近年來,戰爭中綁架兒童事件有上升趨勢,值得有關方面警惕。
此外,對於解除武裝的娃娃兵,還需要對他們進行連續幫助和關注,防止他們重操舊業,並順利地重新融入家庭、社區和社會。在基層開展促使娃娃兵重新融入社會的工作與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反對招募兒童當兵的運動同樣重要。
當過兵的兒童常常被家人和常規教育機構拒之門外,尤其是如果他們曾經被迫進行過針對親朋和鄰居的暴力行動。此外,有關方面需要對有關社區和家庭進行教育,使他們為娃娃兵的回歸創造條件,同時提供心理和生理的醫治服務。為返回社會的娃娃兵提供包括識字、生存技巧和勞動技能在內的培訓也很重要。
⑨ 戰爭中孩子們的生活
大家還記得1937年8月28日的那一天嗎?那天,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又一次,在中國人的臉上,寫下了「恥辱」二字,又有多少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一位才三歲的孤兒的父母,就是不幸者中的兩個。
那天,那位母親帶著孩子,來火車站給丈夫送飯,她的丈夫,是埋伏在上海火車站的抗日游擊隊員,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飯正吃了一半,一位叔叔就滿頭大汗地跑來了,「在車站附近發現了一大群鬼子!快准備准備!他們這次准備炸毀這里!所以,這次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大家一定要努力!」爸爸從柱子下的洞中,摸出了武器,就匆匆出發了!這時的孩子,還什麼都不懂,還開心地在媽媽身邊玩石頭! 過了會兒,從候車室那兒傳來了一陣陣的槍聲,「忽」,一顆炸彈,從遠處飛來,母親的腦海里,一片空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孩子投到遠處一片柔軟的草地上。 孩子,毫發無傷,可是,母親,卻被炸得粉身碎骨,屍骨無存!孩子獃獃地坐在廢墟旁,卻已不見了母親,在他眼前的,只有那熊熊的大火,和濃濃的煙霧,孩子傻眼了!他「撲通「一聲,攤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著,喊著:「爸爸!媽媽!」望著已成一處廢墟的火車站,他只能哭。
他被一位大媽收留了,漸漸成長,成了一位小八路,為他的父母報仇。
他憎恨戰爭,渴望著和平,企盼著和平!他希望,有一天,世界上再也沒有戰爭,只有歡樂,只有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