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日戰爭時共產黨分為幾個師
分為10個師,分別是八路軍的3個師,115師、120師、129師。新四軍的7個師, 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五師、第六師、第七師。
一、八路軍
1、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兼政委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2、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政訓處主任關向應,參謀長周士第。
3、11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政訓處主任張浩、參謀長倪志亮、參謀處長李達。
二、新四軍
1、第一師:師長粟裕,政治委員劉炎,政治部主任鍾期光。
2、第二師:師長由副軍長張雲逸兼任,政治委員鄭位三,副師長羅炳輝,參謀長周駿鳴。
3、第三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參謀長彭雄,政治部主任吳文玉(即吳法憲)。
4、第四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參謀長張震,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5、第五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李先念,參謀長劉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質斌。
6、第六師:師長兼政治委員和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參謀長羅忠毅。
7、第七師:師長張鼎丞,政治委員曾希聖,參謀長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偉。
(1)抗日戰爭中主力師擴展閱讀:
8年抗戰,新四軍共計對日偽軍作戰24600餘次,斃傷日偽軍293700餘人.俘虜日偽軍124200餘人。另有投誠、反正的日偽軍60800餘人。
新四軍在廣泛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的基礎上,光復國土25.3萬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3400餘萬。占華中淪陷區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八路軍共與日偽作戰12萬次,斃傷、俘虜日偽125萬人,創造面積達24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的抗日根據地,為中國人民民族解放戰爭作出了貢獻。
八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根據地的人力物力,堅持了長期抗戰。同時,廣泛地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有效地打擊、牽制和吸引著大量敵軍。
② 抗日戰爭主力是誰
電影八路軍不是說:八路軍在側面戰場,國軍在正面戰場。你聽說過八路軍打陣地戰嗎,長沙保衛戰,太原保衛戰。。。。。。。等等自己去查下
能不能採納啊,靠譜點,哥們。
客觀地說是國軍。
八年抗戰,國軍陸軍陣亡、負傷、失蹤三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毀機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 艦艇損失殆盡。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從中央軍校畢業了大約二萬五千名軍官,這些軍官中有一萬名犧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在大型會戰中,國民黨官兵象山海關保衛戰那樣整連、整營、整團地為國捐軀者,屢見不鮮。
在一九三七年淞滬抗戰中,國民黨官兵每小時的死傷數以千計,主力各師補充兵源達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級軍官和士兵傷亡達三分之二,旅、團長傷亡竟達半數以上。其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敵禦侮的歷史上鮮有其例。上海五行倉庫八百壯士「中國不會亡」的壯烈歌聲震撼全球。多年來認為中國人是不善戰斗和易受恫嚇的英國人士,也驚於他們的驍勇善戰和堅毅不拔了。英軍史摩萊少將說:「他從沒有看過比中國的敢死隊最後保衛閘北更為壯烈的事了!」
在中國戰場被擊斃的日軍共六十多萬人,在中國斃命的日軍將領近一百三十人,其中被國軍擊斃的日軍將領至少一百人。國軍當之無愧是抗日的主力軍了。
③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軍隊的五大主力是哪些軍隊將領是誰
十萬鐵騎出雄關,立馬駐足東海邊。 傲視紅日瀛洲北,力挽雕弓射扶桑。 抗日戰爭後,國民政府重新命名組建的新編第一軍、新編第六軍(簡稱新一軍、新六軍,下同)、第五軍、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前為七十四軍)、整編第十一師(整編前為第十八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軍,也是抗日戰場上國軍的五支英雄部隊。這五支部隊,在同日寇作戰中戰功赫赫,屢創強敵,為中國人打出了威風,譽滿中外。 抗戰硝煙中誕生的第五軍和第七十四軍 一九三六年三月,蔣介石接受徐庭瑤考察歐美軍隊現代化裝備後所提出的建議,在南京成立陸軍交輜學校。一九六七年,在交輜學校基礎上又擴編建成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任團長。全面抗戰爆發後,杜聿明率裝甲兵團的兩個連參加淞滬會戰。一九三八年,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後擴編為第二○○師。同年冬該師又擴編為新編第十一軍。一九三九年一月,番號又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下轄第二○○師(師長戴安瀾)、榮譽一師(師長鄭洞國)和新二十二師(師長邱清泉)。第五軍是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唯一的機械化軍。在杜聿明統率下,該軍注意訓練,士氣旺盛,號稱新軍,一時蜚聲全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中奮勇搏殺,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殲敵六千餘人,取得重大勝利。此役後鄭洞國調升,帶走榮譽一師,第五軍由廣西移駐雲南,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調歸其建制。 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據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及英方請求,國民政府令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開赴緬甸對日作戰。三月上旬,第二○○師到達同古,接著便在此與日軍發生第一次惡戰,殲敵五千餘人,在中國遠征軍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由於孤軍深入,日軍兇悍,第二○○師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師繼而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師又在平滿納抗擊日軍兩個師團的猛烈攻擊,雖傷亡甚重,但陣地始終未被敵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戰略上的矛盾及指揮上的混亂,導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並於4 月底開始撤退。第五軍的第二○○師、九十六師歷盡磨難,撤回國內;而第五軍軍部、新二十二師及第六十六軍的新三十八師則撤退至印度。這次撤退損失慘重,第二○○師師長戴安瀾在指揮部隊撤退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噩耗傳來,舉國悲慟,蔣介石親自為其舉行葬禮,中共領導人毛、周、朱、彭等均打電報表示哀悼。第五軍在出國作戰前共有四萬兩千人,戰斗中死傷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傷竟達一萬四千七百人,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在穿越緬北野人山中丟掉性命的,當時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許多將士後來回憶談起那段遭遇時,仍不免為之動容。 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在漢口組建第七十四軍,俞濟時任軍長,下轄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師和俞濟時自兼師長的第五十八師。該軍成立後不久就奉命參加淞滬會戰,一戰便名震淞滬,真乃「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參加完南京保衛戰後,第七十四軍被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乒員。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軍又先後參加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十一月,該軍開赴湘陰、長沙一帶整訓,並擴充為三個師,分別為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第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第五十七師(師長施中誠)。一九三九年,俞濟時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一九四○年,俞濟時升職,由王耀武任七十四軍軍長,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師師長一職。王耀武對蔣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將第七十四軍訓練成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服從指揮的軍隊。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揮七十四軍參加上高會戰,大敗日軍。軍政部長何應欽曾在國民參政會上說,這次作戰是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第七十四軍因作戰有功,國民政府特頒軍中最高獎旗 ---- 飛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軍也一時名聲大噪,被譽為「抗日鐵軍」。 上高會戰後,第七十四軍又參加了後兩次長沙會戰及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常德會戰中,該軍表現極為英勇。當時第五十七師固守常德,與日軍血戰十六晝夜。日軍先後使用飛機、大炮、毒氣輪番進攻,第五十七師官兵傷亡殆盡,最後師里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余程萬師長親率衛隊參戰。官兵彈盡肉搏,誓死拼殺,戰場慘烈空前。此役僅五十七師就斃傷日軍萬人以上,再次打出了「抗日鐵軍」的聲威。蔣介石在給余程萬的電文中說:「欣悉我五十七師全體官兵保衛常德,奮勇殲敵,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一九四三年五月,周志道接替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一九四一年余程萬接替施中誠任五十七師師長,五十八師師長先後由陳式正、廖齡奇接任,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張靈甫又升任該師師長。常德會戰後, 王耀武調升,施中誠接任第七十四軍軍長一職。後施中誠又率部參加了長衡會戰,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也表現不俗,真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建制多變的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是陳誠一手栽培起來的,陳誠也正是靠這支軍隊發跡的。一九三○年中原大戰後,陳誠升為第十八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當時只有一個十一師。一九三一年,第十八軍才初具規模,下轄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和周至柔的第十四師。後陳誠以種種借口不斷收編雜牌軍,第十八軍規模最大時曾轄有五個師的兵力。由於陳誠深得蔣介石的寵愛,第十八軍也就備受青睞,其裝備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是最先進的。這支軍隊訓練有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當時國民黨軍校畢業生很多人寧願到第十八軍當排長,也不願到一般部隊當連長,其名聲可想而知。一九三五年九月,羅卓英升任軍長一職。全面抗戰爆發前,第十八軍下轄三個師:彭善的十一師、陳沛的六十師、黃維的六十七師。 一九三七年八月,羅卓英率第十八軍由廣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為不辱使命,陳誠惟有忍痛一時,嚴令部隊:只要完成任務,十八軍打光打盡也在所不惜。在作戰初期十八軍曾四戰羅店,雙方傷亡慘重,羅店也因此戰而聞名天下。淞滬會戰後,十八軍入江西作戰。一九三八年五月,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升任軍長,莫與碩接任六十七師師長之職。一九三八年秋,十八軍參加武漢會戰,當時其下轄的三個師為彭善的十一師、何平的十六師、陳沛的六十師。此後該軍又開進湖南。到湖南後,其地方保安處所屬的幾個保安團被編成一九八、一九九兩個師,歸十八軍建制。一九三九年五月,彭善升任十八軍軍長,繼而便率軍入川整訓。整訓後其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第十一師(師長方靖)、十八師(師長羅光文)、一九九師(師長羅樹甲)。彭善在棗宜會戰後因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被免職,方天繼任軍長,宋瑞柯升為一九九師師長,十八軍再度撤回四川。 一九四一年十月,陳誠令第十八軍開至湖北宜昌、秭歸地區,並於與一九四二年夏對日軍發動攻勢作戰。一九四三年春,覃道善調升十八師師長,在此之前胡璉於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十一師師長,鄂西會戰時十八軍下轄覃道善的十八師、胡璉的十一師、彭鞏英的暫編三十四師。這次會戰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被重慶統帥部比作中國的斯大林格勒。當時守此要地的是胡璉的十一師。當戰斗激烈時,陳誠司令長官打電話問他:「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載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十一師官兵英勇作戰,死守要塞;十八師則連日苦戰,仗打得極為激烈,雙方死傷甚多。十八軍的英勇奮戰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老。一九四三年八月,羅光文就任軍長。之後十八軍又參加常德會戰,原暫編三十四師由武泉遠的五十五師取代。一九四四年八月,胡璉升任軍長,率部守備常德、桃源等地區。同年冬,十八軍全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訓練方法。 連體「嬰兒」 ---- 新一軍和新六軍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一部分部隊輾轉撤至印度。一九四二年六月,蔣介石批准史迪威關於在印度訓練十萬中國軍隊、在滇西裝備訓練三十個師及反攻緬甸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二十二師分別奉命於六月底和八月開赴蘭姆伽軍營,改該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訓練,於是蘭姆伽軍營便成了新一軍的搖籃。一九四二年十月,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一九四三年初,鄭洞國到達蘭姆伽,成立新一軍並任軍長之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一九四三年三月,新三十八師開出蘭姆伽軍營,重返前線。是年秋,該師被調往中印緬邊境的列多地區駐防,並於十二月打通了入緬的門戶。駐印軍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隨即向緬北推進,以新三十八、新二十二師分別擔任左右冀,進軍胡康河谷(在當地被稱為死亡地帶)。一九四四年三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十八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一九四四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三十師(師長胡素,歸新一軍建制)、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 八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一九四四年八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三十八師、唐守治新三十師;新六軍(軍長寥耀湘)下轄李濤新二十二師、龍天武第十四師、潘裕昆第五十師。至此國民黨五大王牌軍前身已全部誕生。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 「東方睡獅」傲笑沙場 一九四四年秋,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重大的勝利,三個法西斯強國只剩下一個日本了。日本侵略軍已是孤注一擲,只能徒老地作垂死爭扎。勝利的曙光已處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了,這對於多年以來浴血抗戰的中國軍隊來說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東方睡獅」終於發出了驚人的努吼。 第五軍的第二○○師和九十六師撤回國後進行了大休整,並補充了大批兵源。一九四三年初,第五軍擴編成第五集團軍,邱清泉就任軍長,下轄劉觀龍四十九師、黃翔九十六師、高吉人二○○師,駐防昆明城郊。同年十月,該軍開始接受美式裝備。一九四四年五月,為打通滇緬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二○○師赴滇西作戰,並於次年元月配合友軍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緬公路。抗戰勝利後,第五軍奉蔣介石之命繳了龍雲部隊的械, 從而結束了龍雲對雲南的控制。這期間羅又倫、廖慷先後擔任過第二○○事師長一職,羅又倫還擔任過四十九師師長一職。 密支那休整後,新一軍、新六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關斬將,所向披靡。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蔣介石匆忙把新六軍軍部及新二十二師、第十四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後新六軍又由沾益運至湖南芷江)。剩下的第五十師仍與新一軍配合作戰。新一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駐印軍和遠征軍會師後,在畹町城舉行了中印公路通車典禮,由宋子文主持,當時已是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為配合英軍攻佔曼德勒,新一軍又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五十師攻佔了細胞。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一九四五年春,新一軍在臘戌附近准備回國,第五十師正式奉命編入新一軍建制。同年夏,新一軍四萬餘人由緬甸空運沾益,隨即又被運至南寧,繼而向廣州挺進。日軍投降時,新一軍已到達廣州。這支在國外戰場上誕生的「新生兒」,經過兩年的輾轉奮戰,已變成一支能征善的生力軍, 並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駐印軍為緬甸抗戰和打通中印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九四五年五月,日軍集中六個師團約二十萬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區發動進攻。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下轄楊伯濤十一師、覃道善十八師、高魁元一一八師)統歸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指揮。兩軍再度聯手,直搗雪峰山,將大部分日軍分割包圍,殲滅大量日軍,從而再顯神威。這次會戰是國民政府自抗戰以來組織的最後一次會戰,也是日軍侵華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其傷亡約二十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
④ 抗戰時期日軍哪些師團才能算是主力師團
李三萬
摘要:師團是日軍基本戰術單位,也是日本陸軍固定編制中最高級別的單位,相當於其他國家的師級編制,在二戰期間,日軍的師團有好多種不同的編制,那麼那些才算是主力師團呢?
圖4:第12師團在一二八事變中出了個爆彈三勇士
在一等主力的7個師團中,第2師團被視為精銳中的精銳,算得上是日軍頭號王牌。在中國參加過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也投入到中國戰場,可謂罪惡累累。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被調到太平洋參戰,最後1942年在瓜達爾卡納爾島被美軍打殘。
所以除了第11和第12師團以外,其餘15個師團的戰力都是異常強悍!
⑤ 抗戰時期八路到底是幾個師各師有多少人
八@路軍成立之初三個主力師的兵力為1.3-1.5萬不等,加上總部機@關約有4.5萬人,抗戰結束後發展到主力部隊91萬,民兵220萬.
部隊編制
115師:343旅 、344旅、獨立團
120師:358旅、 359旅 、教導團
129師 :385旅、 386旅
⑥ 中國抗日時期的三大主力師都是
中國抗日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主力師為第115師、第師、第129師。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發出共赴國難宣言,宣布:「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發,擔任抗日前線職責」。八路軍由原來的陝北紅軍改編而來,八路軍主要有三個主力師,分別是115師、129師、120師。抗日戰爭他們都是打擊敵人的中堅力量。
抗戰時期,115師師長和政治委員由林彪同志擔任,率部到前線指揮戰斗。平型關戰役殲滅敵人精銳師團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各種槍1000餘支、軍馬50餘匹及其他大批軍用物資,取得華北戰場上中國軍隊主動出擊作戰的首次大捷,同時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29師在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以及政委鄧小平的帶領下,在太行山區打擊日寇。在太行山區與敵人進行斗爭的時候,經常在敵人眼皮子底下,巧妙的利用戰術和地形與敵人斗爭,成效頗豐,時常打的敵人摸不著頭腦。他們揮部隊先後進行了夜襲陽明堡、設伏七亘村以及長生口等戰斗。
120師在師長賀龍的帶領下,前期打了不少戰爭,率師主力東渡黃河,取得了雁門伏擊戰等勝利。後期,賀龍的主要工作方向轉到西北戰場部隊,並主持後方根據地的建設。後來的戰爭賀龍參加的很少,主要在後方為兄弟部隊培養兵源,為在前線部隊輸送士兵。在大部隊的後方默默做貢獻。
(6)抗日戰爭中主力師擴展閱讀: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
⑦ 抗日戰爭中日本共出動多少個師團,指揮官分別是誰
日本陸軍地面師團是具有固定編制的基本戰術兵團,師團之上的軍、方面軍、總軍都是領率機關的番號,所轄部隊依任務而配屬。日本陸軍在戰爭期間還組建了幾種有固定編制但規模小於師團的野戰兵團,包括獨立混成旅團、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獨立坦克旅團、機動旅團、海上機動旅團、騎兵旅團、警備旅團、獨立警備隊。除「戰車師團」、「高射師團」、「飛行師團」外的「師團」為步兵、炮兵、騎兵(搜索)、工兵、輜重兵合成編制。按合成程度、員額的差異,戰爭前期的師團劃分為四單位制、三單位制、兩旅團制,戰爭後期的師團劃分為甲、乙、丙、丁種。
1.第20師團(常設):1915年組建,1937年7月19日從朝鮮抵達天津加入中國駐屯軍,參加7月28日南苑戰斗;華北方面軍成立後先後隸屬第1軍、直屬方面軍;1937年8、9月在平漢路北段作戰,10月中旬沿正太路舊關、娘子關攻太原;1939年11月調回朝鮮軍,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川岸文三郎、牛島實常、七田一郎;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南方軍第18軍在新幾內亞向澳軍繳械。
2.第5師團(常設):1888年組建,1937年8月中旬自日本登陸大沽加入中國駐屯軍,於昌平以南集結8月16日投入南口作戰;後編入華北方面軍,在平綏路東段作戰攻佔張家口、蔚縣等地,9月下旬在平型關作戰,10月上旬至忻口作戰,11月8日攻佔太原;1938年1月轉用於青島、膠濟路;1938年3月參加徐州會戰的臨沂、台兒庄戰斗;10月12日調入華南第21軍,10月22日登陸珠江口攻佔佛山;1939年9月自華北方面軍轉隸關東軍;11月15日調回第21軍參加桂南作戰在欽州灣登陸,11月24日佔領南寧,12月投入昆侖關爭奪戰;1941年11月調南方軍第25軍,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板垣征四郎、安藤利吉、今村均、中村明人、松井太久郎(其中板垣征四郎列名「28個甲級戰犯」);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南方軍第2軍在南太平洋馬魯古群島塞蘭島的比魯向澳軍繳械。(註:據[9]第198-199頁,由陸軍省次官桂太郎、參謀次長川上操六主持的日本陸軍兵制與軍備改革發生於1886-1889年,1888年廢除東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廣島、熊本六鎮台設置第1-6師團。資料[10]日軍師團條目記載第1-20師團及近衛師團成立時間大部分是錯的,例如第1-6師團顯然不可能成立於改革前的1884年。)
3.第6師團(常設):1888年組建,1937年8月中旬自日本登陸大沽加入中國駐屯軍,於廊坊集結後部分兵力參加南口作戰,8、9月在保定作戰;轉隸第10軍於11月4日在金山衛以西登陸投入淞滬戰場,11月13日在安亭、南翔地區作戰,12月從南路攻打南京,是「南京大屠殺」兇犯之一,後進占蕪湖;編入第11軍於1938年7月參加武漢會戰沿合肥、黃梅、黃陂、臨湘攻擊;1939年3月南昌會戰擔任西北方向阻擊;9月18日始第1次長沙會戰在中路作戰;1939年冬季作戰在鄂東南地區;1941年9、10月參加第2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1942年1月參加第3次長沙會戰(此時已改為三單位制);1942年11月調往南太平洋隸屬第8方面軍第18軍,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谷壽夫、稻葉四郎、町尻量基、神田正種;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第8方面軍第17軍在布干維爾島向澳軍繳械。首任師團長谷壽夫作為戰犯於1947年在南京被處決。
4.第10師團(常設):1898年組建,1937年8月中旬自日本本土登陸大沽於天津集結,後編入第2軍,9月中、下旬在津浦路北段東路作戰,占泊頭、德縣,11月上旬攻佔臨邑、商河,12月占濟南;1938年1月占兗州;3月參加徐州會戰在滕縣、台兒庄、豫東作戰;武漢會戰時自合肥沿六安、潢川、信陽攻擊;1939年8月調回日本,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磯谷廉介、篠冢義男;1944年底調往第14方面軍,菲律賓戰役被擊潰,殘部在呂宋島碧瑤以北山區向美軍繳械。
5.第14師團(常設):1905年組建,1937年9月上旬自日本到達塘沽編入第1軍,在平漢路北段作戰,10月攻佔石家莊,11月在冀南邯鄲及安陽作戰;1938年5月徐州會戰擔任豫東蘭封圍攻;6月隸屬第2軍,1939年9月調回日本;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土肥原賢二、井關隆昌(其中土肥原賢二列名「28個甲級戰犯」);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南方軍帛琉地區集團在帛琉群島向美軍繳械。
6.第16師團(常設):1905年組建,1937年9月11日從日本抵達天津,加入華北方面軍第2軍,9月中、下旬在津浦路北段西路作戰;10月17日轉隸上海派遣軍,於淞滬會戰末期登陸白茆口,攻擊常熟方向,12月作為中路沿丹陽、湯山攻打南京,是「南京大屠殺」兇犯之一;1938年1月返回華北方面軍第2軍,5月徐州會戰擔任北路圍攻及豫東作戰;9月武漢會戰在葉集方面作戰;在第11軍編成內參加1939年5月隨棗會戰之鍾祥戰斗;1939年7月調回日本,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中島今朝吾、藤江恵輔;1941年11月編入南方軍第14軍;菲律賓戰役時隸屬第14方面軍第35軍,在萊特島戰敗潰散。
7.第108師團(特設):1937年8月26日在日本以第8師團預備役人員組建即編入華北方面軍第2軍,11月參加冀南作戰攻佔邢台;1939年11月調回日本,1940年2月21日撤編,歷任師團長下元熊彌、谷口元治郎。(註:1944年7月12日在中國東北以第9獨立守備隊為基幹另行組建關東軍第108師團至戰爭結束。[5]第271頁稱1939年末復員撤銷4個師團,顯然將第108師團誤列入。)
8.第109師團(特設):1937年8月26日在日本本土以第9師團預備役人員組建,1937年9月11日抵達天津配屬第2軍,部分兵力參加津浦路北段東路作戰,10月轉向平漢路占邢台,部分參加太原會戰;1938年1月部分兵力參加攻佔周村、博山;1939年9月調回日本,1939年12月24日撤編,歷任師團長山岡重厚、阿南惟幾、酒井鎬次。(註:1944年5月22日以小笠原群島父島要塞守備隊之混成第1、2旅團為基幹另組建第109師團,其主力在硫磺島戰役中戰敗覆滅。)
9.第3師團(常設):1888年組建,1937年8月23日自日本本土登陸吳淞、張華浜,編入上海派遣軍,9月6日攻佔寶山,11月4日突破蘇州河;1938年5月徐州會戰在蚌埠擔任南路圍攻;在第2軍編成內1938年9月底參加武漢會戰之潢川方向戰斗;轉隸第11軍參加1939年5月隨棗會戰之隨縣作戰,9月第1次長沙會戰擔任西路;1940年5月初棗宜會戰擔任右翼;1941年9、10月第2次長沙會戰攻佔株洲;1941年12月-1942年1月第3次長沙會戰擔任西路;1942年5月浙贛會戰在南昌、臨川作戰;1942年12月改為三單位制;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宜都戰斗;11月參加常德會戰;1944年5-8月長衡會戰擔任東路;1944年9-11月參加桂柳會戰,攻入貴州都勻附近;1945年4月18日列為中國派遣軍直轄,5月從南寧退出廣西經湖南北調,「八一五」時到達岳陽東北雲溪一線,後轉至鎮江繳械投降;第3師團即「名古屋師團」是日本陸軍常設師團,1937年8月侵入中國關內參戰至戰敗投降經歷中日戰爭全過程,歷任師團長藤田進、山脅正隆、豐島房太郎、高橋多賀二、山本三男、辰巳榮一。
10.第11師團(常設):1898年組建,1937年8月23日自日本本土登陸川沙編入上海派遣軍,9月在上海羅店作戰,1938年1月調回國內,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山室宗武;戰爭結束時屬本土第2總軍第15方面軍第55軍在高知縣繳械。
11.第9師團(常設):1898年組建,1937年10月初自日本本土到達吳淞編入上海派遣軍,師團長吉住良輔,在蘊藻浜、大場一帶作戰,12月沿金壇攻打南京;1938年5月徐州會戰在蒙城一線擔任南路圍攻;後編入第11軍,1938年7月投入武漢會戰贛西北方向;1939年6月調回日本;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第10方面軍在台灣新竹繳械。
12.第13師團(特設):1937年8月在日本本土重組,1937年10月1日在吳淞口登陸,編入上海派遣軍,在蘊藻浜、大場一帶作戰,12月夾江攻打南京;1938年2月攻佔蚌埠地區,1938年5月徐州會戰在蒙城一線擔任南路圍攻,5月13日佔徐州;1938年6月編入第2軍,武漢會戰時自合肥沿霍山一線攻擊;1938年12月因第2軍司令部調回日本轉隸第11軍;參加1939年5月隨棗會戰,1939年9月第1次長沙會戰在東路作戰;1939年冬季作戰在鍾祥、京山地區;1940年5、6月棗宜會戰擔任左翼攻擊宜昌;1941年10月在宜昌攻防作戰以配合第2次長沙會戰;1942年12月改為三單位制;1943年2月在監利、華容作戰;1943年5月鄂西會戰在宜都作戰;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攻佔常德;1944年5-8月長衡會戰擔任東路;1944年9-11月參加桂柳會戰於1944年底攻佔貴州獨山,後回防廣西宜山地區;1945年4月18日直屬中國派遣軍,6月從宜山地區退出廣西開往華東,「八一五」前夕到達湖南衡陽、零陵一線,後隨第11軍轉至江西湖口繳械投降;在中國戰場戰敗投降的日軍師團中,只有第13師團與第3師團是1937年參戰的,對於重組的第13師團而言這也是它的全部歷史,歷任師團長荻洲立兵、田中靜壹、內山英太郎、赤鹿理、吉田峰太郎。
13.第101師團(特設):1937年9月1日在日本本土以第1師團預備役人員組建,1937年9月22日開始到達淞滬戰場編入上海派遣軍,在虹口方向作戰;後隸第11軍1939年3月18日在德安南發起攻擊佔領南昌,1939年11月調回日本,1940年3月撤編,歷任師團長伊東政喜、齋藤彌平太。(註:[5]第271頁稱1939年末復員撤銷4個師團,顯然將第101師團誤列。)
14.第18師團(特設):1937年9月9日在日本本土重組,1937年11月4日登陸金山衛以東在第10軍編成內參加淞滬會戰,11月13日進占嘉善,12月攻打南京西南方向;後進占杭州;1938年10月12日調第21軍登陸大亞灣,10月21日攻佔廣州;1940年1月桂南作戰攻佔賓陽;1941年4月登陸馬尾攻陷福州,11月調南方軍第25軍;在中國期間的師團長是牛島貞雄、久納誠一、百武晴吉、牟田口廉也;日本戰敗投降時隸屬緬甸方面軍第33軍在泰緬邊境向英軍繳械。
15.第114師團(特設):1937年10月12日在日本以第14師團預備役人員編組,歷任師團長末松茂治、沼田徳重。1937年11月8日在金山衛登陸入列第10軍參加淞滬會戰,11月25日攻佔長興,12月攻打南京擔任南路,是「南京大屠殺」兇犯之一;1938年2月轉隸華北方面軍,5月徐州會戰參加北路圍攻;1939年6-7月參加魯南、魯西作戰,8月調回日本(此時師團長沼田徳重已因作戰負傷不治而亡),1939年9月撤編。
16.第26師團(三單位制):1937年7月11日日軍參謀本部令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向中國關內開進,9月30日即以獨立混成第11旅團為基幹組建第26師團(1939年1月14另組建獨立混成第11旅團),是日軍第一個三單位制師團,在中國期間師團長是後宮淳、
⑧ 請問抗戰期間 國民黨內部的抗日主力有哪些
國民黨軍有五大主力:
抗戰硝煙中誕生的第五軍和第七十四軍
一九三六年三月,蔣介石接受徐庭瑤考察歐美軍隊現代化裝備後所提出的建議,在南京成立陸軍交輜學校。一九六七年,在交輜學校基礎上又擴編建成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團,杜聿明任團長。全面抗戰爆發後,杜聿明率裝甲兵團的兩個連參加淞滬會戰。一九三八年,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後擴編為第二○○師。同年冬該師又擴編為新編第十一軍。一九三九年一月,番號又改為第五軍,杜聿明任軍長,下轄第二○○師(師長戴安瀾)、榮譽一師(師長鄭洞國)和新二十二師(師長邱清泉)。第五軍是抗戰初期國民政府唯一的機械化軍。在杜聿明統率下,該軍注意訓練,士氣旺盛,號稱新軍,一時蜚聲全國。一九三九年十一月,第五軍在昆侖關戰役中奮勇搏殺,重創號稱「鋼軍」的日軍坂垣征四郎所部的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殲敵六千餘人,取得重大勝利。此役後鄭洞國調升,帶走榮譽一師,第五軍由廣西移駐雲南,第九十六師(師長余韶)調歸其建制。一九四二年三月,根據中英兩國政府簽訂的「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及英方請求,國民政府令第五軍、第六軍、第六十六軍組成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開赴緬甸對日作戰。三月上旬,第二○○師到達同古,接著便在此與日軍發生第一次惡戰,殲敵五千餘人,在中國遠征軍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由於孤軍深入,日軍兇悍,第二○○師被迫撤退。新二十二師繼而在斯瓦戰役中重創日軍第五十五師團。四月中下旬,第九十六師又在平滿納抗擊日軍兩個師團的猛烈攻擊,雖傷亡甚重,但陣地始終未被敵人突破。因中美英三方在戰略上的矛盾及指揮上的混亂,導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並於4 月底開始撤退。第五軍的第二○○師、九十六師歷盡磨難,撤回國內;而第五軍軍部、新二十二師及第六十六軍的新三十八師則撤退至印度。這次撤退損失慘重,第二○○師師長戴安瀾在指揮部隊撤退中不幸中彈,壯烈殉國。噩耗傳來,舉國悲慟,蔣介石親自為其舉行葬禮,中共頭目毛、周、朱、彭等均打電報表示哀悼。第五軍在出國作戰前共有四萬兩千人,戰斗中死傷七千三百人,而在撤退中死傷竟達一萬四千七百人,其中絕大多數又是在穿越緬北野人山中丟掉性命的,當時的情景實在是慘不忍睹。許多將士後來回憶談起那段遭遇時,仍不免為之動容。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在漢口組建第七十四軍,俞濟時任軍長,下轄王耀武的第五十一師和俞濟時自兼師長的第五十八師。該軍成立後不久就奉命參加淞滬會戰,一戰便名震淞滬,真乃「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參加完南京保衛戰後,第七十四軍被調至湖北沙市休整,補充乒員。一九三八年,第七十四軍又先後參加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十一月,該軍開赴湘陰、長沙一帶整訓,並擴充為三個師,分別為第五十一師(師長王耀武)、第五十八師(師長馮聖法)、第五十七師(師長施中誠)。一九三九年,俞濟時又率部參加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一九四○年,俞濟時升職,由王耀武任七十四軍軍長,李天霞接任五十一師師長一職。王耀武對蔣介石的提拔感激涕零,立誓要將第七十四軍訓練成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服從指揮的軍隊。一九四一年三月,王耀武指揮七十四軍參加上高會戰,大敗日軍。軍政部長何應欽曾在國民參政會上說,這次作戰是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第七十四軍因作戰有功,國民政府特頒軍中最高獎旗 ---- 飛虎旗一面,以彰其功,第七十四軍也一時名聲大噪,被譽為「抗日鐵軍」。上高會戰後,第七十四軍又參加了後兩次長沙會戰及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二日的常德會戰中,該軍表現極為英勇。當時第五十七師固守常德,與日軍血戰十六晝夜。日軍先後使用飛機、大炮、毒氣輪番進攻,第五十七師官兵傷亡殆盡,最後師里所有勤雜政工人員全部上陣,余程萬師長親率衛隊參戰。官兵彈盡肉搏,誓死拼殺,戰場慘烈空前。此役僅五十七師就斃傷日軍萬人以上,再次打出了「抗日鐵軍」的聲威。蔣介石在給余程萬的電文中說:「欣悉我五十七師全體官兵保衛常德,奮勇殲敵,已引起全世界各友邦最大之敬意」。一九四三年五月,周志道接替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一九四一年余程萬接替施中誠任五十七師師長,五十八師師長先後由陳式正、廖齡奇接任,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張靈甫又升任該師師長。常德會戰後, 王耀武調升,施中誠接任第七十四軍軍長一職。後施中誠又率部參加了長衡會戰,五十一師和五十八師也表現不俗,真可謂強將手下無弱兵。
建制多變的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是陳誠一手栽培起來的,陳誠也正是靠這支軍隊發跡的。一九三○年中原大戰後,陳誠升為第十八軍軍長。但實際上該軍當時只有一個十一師。一九三一年,第十八軍才初具規模,下轄羅卓英的第十一師和周至柔的第十四師。後陳誠以種種借口不斷收編雜牌軍,第十八軍規模最大時曾轄有五個師的兵力。由於陳誠深得蔣介石的寵愛,第十八軍也就備受青睞,其裝備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是最先進的。這支軍隊訓練有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當時國民黨軍校畢業生很多人寧願到第十八軍當排長,也不願到一般部隊當連長,其名聲可想而知。一九三五年九月,羅卓英升任軍長一職。全面抗戰爆發前,第十八軍下轄三個師:彭善的十一師、陳沛的六十師、黃維的六十七師。一九三七年八月,羅卓英率第十八軍由廣州開赴上海參加淞滬會戰。為不辱使命,陳誠惟有忍痛一時,嚴令部隊:只要完成任務,十八軍打光打盡也在所不惜。在作戰初期十八軍曾四戰羅店,雙方傷亡慘重,羅店也因此戰而聞名天下。淞滬會戰後,十八軍入江西作戰。一九三八年五月,六十七師師長黃維升任軍長,莫與碩接任六十七師師長之職。一九三八年秋,十八軍參加武漢會戰,當時其下轄的三個師為彭善的十一師、何平的十六師、陳沛的六十師。此後該軍又開進湖南。到湖南後,其地方保安處所屬的幾個保安團被編成一九八、一九九兩個師,歸十八軍建制。一九三九年五月,彭善升任十八軍軍長,繼而便率軍入川整訓。整訓後其下轄的三個師分別為第十一師(師長方靖)、十八師(師長羅光文)、一九九師(師長羅樹甲)。彭善在棗宜會戰後因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被免職,方天繼任軍長,宋瑞柯升為一九九師師長,十八軍再度撤回四川。一九四一年十月,陳誠令第十八軍開至湖北宜昌、秭歸地區,並於與一九四二年夏對日軍發動攻勢作戰。一九四三年春,覃道善調升十八師師長,在此之前胡璉於一九四二年三月升任十一師師長,鄂西會戰時十八軍下轄覃道善的十八師、胡璉的十一師、彭鞏英的暫編三十四師。這次會戰中石牌要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被重慶統帥部比作中國的斯大林格勒。當時守此要地的是胡璉的十一師。當戰斗激烈時,陳誠司令長官打電話問他:「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載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十一師官兵英勇作戰,死守要塞;十八師則連日苦戰,仗打得極為激烈,雙方死傷甚多。十八軍的英勇奮戰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老。一九四三年八月,羅光文就任軍長。之後十八軍又參加常德會戰,原暫編三十四師由武泉遠的五十五師取代。一九四四年八月,胡璉升任軍長,率部守備常德、桃源等地區。同年冬,十八軍全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兵器教育和訓練方法。
連體「嬰兒」 ---- 新一軍和新六軍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一部分部隊輾轉撤至印度。一九四二年六月,蔣介石批准史迪威關於在印度訓練十萬中國軍隊、在滇西裝備訓練三十個師及反攻緬甸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二十二師分別奉命於六月底和八月開赴蘭姆伽軍營,改該換美式裝備,實施美式訓練,於是蘭姆伽軍營便成了新一軍的搖籃。一九四二年十月,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一九四三年初,鄭洞國到達蘭姆伽,成立新一軍並任軍長之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一九四三年三月,新三十八師開出蘭姆伽軍營,重返前線。是年秋,該師被調往中印緬邊境的列多地區駐防,並於十二月打通了入緬的門戶。駐印軍為迅速打通中印公路,隨即向緬北推進,以新三十八、新二十二師分別擔任左右冀,進軍胡康河谷(在當地被稱為死亡地帶)。一九四四年三月,我駐印軍佔領孟關,消滅日本最精銳的第十八師團的主力,繳獲其軍旗、關防、大量文件及各種武器。繼而這兩個師又乘勝進軍,一鼓作氣,攻佔緬北重鎮孟拱,再次告捷。此前,由國內於一九四四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三十師(師長胡素,歸新一軍建制)、第十四師(師長龍天武)、第五十師(師長潘裕昆)先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其發動進攻。第三十八師在孟拱戰役結束後,也進軍密支那。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斗, 八月初密支那終於被攻克。自從我駐印軍先後開出蘭姆伽後,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這是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他們弄不清楚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一九四四年八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休整擴編,成立兩個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下轄李鴻新三十八師、唐守治新三十師;新六軍(軍長寥耀湘)下轄李濤新二十二師、龍天武第十四師、潘裕昆第五十師。至此國民黨五大王牌軍前身已全部誕生。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約兩個月後,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擋」
「東方睡獅」傲笑沙場
一九四四年秋,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已取得重大的勝利,三個法西斯強國只剩下一個日本了。日本侵略軍已是孤注一擲,只能徒老地作垂死爭扎。勝利的曙光已處現在東方的地平線上了,這對於多年以來浴血抗戰的中國軍隊來說更是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東方睡獅」終於發出了驚人的努吼。第五軍的第二○○師和九十六師撤回國後進行了大休整,並補充了大批兵源。一九四三年初,第五軍擴編成第五集團軍,邱清泉就任軍長,下轄劉觀龍四十九師、黃翔九十六師、高吉人二○○師,駐防昆明城郊。同年十月,該軍開始接受美式裝備。一九四四年五月,為打通滇緬公路,邱清泉奉命率第二○○師赴滇西作戰,並於次年元月配合友軍攻克畹町城,打通了滇緬公路。抗戰勝利後,第五軍奉蔣介石之命繳了龍雲部隊的械, 從而結束了龍雲對雲南的控制。這期間羅又倫、廖慷先後擔任過第二○○事師長一職,羅又倫還擔任過四十九師師長一職 。密支那休整後,新一軍、新六軍分左右兩路向八莫發動進攻。一路上關斬將,所向披靡。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蔣介石匆忙把新六軍軍部及新二十二師、第十四師空運至雲南沾益,以保衛重慶(後新六軍又由沾益運至湖南芷江)。剩下的第五十師仍與新一軍配合作戰。新一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並在畹町附近的芒友與雲南西進的遠征軍會師。駐印軍和遠征軍會師後,在畹町城舉行了中印公路通車典禮,由宋子文主持,當時已是九四五年一月二十八日。為配合英軍攻佔曼德勒,新一軍又先後拿下了新維、臘戌,第五十師攻佔了細胞。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一九四五年春,新一軍在臘戌附近准備回國,第五十師正式奉命編入新一軍建制。同年夏,新一軍四萬餘人由緬甸空運沾益,隨即又被運至南寧,繼而向廣州挺進。日軍投降時,新一軍已到達廣州。這支在國外戰場上誕生的「新生兒」,經過兩年的輾轉奮戰,已變成一支能征善的生力軍, 並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駐印軍為緬甸抗戰和打通中印公路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為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一九四五年五月,日軍集中六個師團約二十萬人的兵力向湘西雪峰山地區發動進攻。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下轄楊伯濤十一師、覃道善十八師、高魁元一一八師)統歸王耀武的第四方面軍指揮。兩軍再度聯手,直搗雪峰山,將大部分日軍分割包圍,殲滅大量日軍,從而再顯神威。這次會戰是國民政府自抗戰以來組織的最後一次會戰,也是日軍侵華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其傷亡約二十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
⑨ 抗日戰爭的主力軍隊是
抗日戰爭的主力軍隊是國民黨軍隊。
⑩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和日軍的五大王牌主力師分別是哪些,師長是誰
國民黨:
新編第一軍、
新編第六軍(簡稱新一軍、新六軍)、
第五軍、
整編第七十四師(整編前為七十四軍)、
整編第十一師(整編前為第十八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