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八路軍在抗戰時到底消滅了多少鬼子
大概是15萬。
高中課本中的提法。八年抗戰中國人民共消滅日軍58萬人。該數字是包括國共雙方的專,共產黨方面消滅的日屬軍數字大致應該是1/3左右,也就是20萬,扣到新四軍及南方各省游擊隊的消滅數字,八路軍消滅的日軍總數應該在15萬人左右。
㈡ 1939年山東神山戰役在哪裡,
4月6日,李宗仁趕赴台兒庄附近,指揮中國軍隊向磯谷師團發起全線出擊,一時間,台兒庄城內城外槍林彈雨,喊殺陣陣,到處血流成河。日軍指揮官知道自己的部隊已陷入反包圍圈,下令部隊全線撤退。關麟征指揮第五十二軍與王仲廉的第八十五軍協同作戰,與駐守台兒庄的第二集團軍形成夾擊之勢,追殺日軍。關麟征、王仲廉兩軍相繼收復了台兒庄東面的甘露寺、楊樓、陶墩等據點,從而解除了台兒庄城東北日軍的威脅,在台兒庄北面形成了對日軍的包圍。李宗仁命令4月6日夜3時發起全線反攻,第二集團軍在城內肅清殘敵後適時反擊,與第五十二軍、第八十五軍相互配合,將日軍大部消滅在台兒庄外圍。李宗仁又命令部隊猛追殘敵,重創日軍瀨谷支隊、坂本支隊,其餘日軍殘部於4月7日向嶧縣、棗庄撤退。至此,台兒庄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戰役中,中國軍隊共擊潰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日軍719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葯,嚴重地挫傷了日軍的氣焰。
三、陸房突擊戰
1939年發生的陸房突擊戰,是八路軍主力部隊初到山東後的第一次戰役性戰斗,也是繼平型關大捷之後取得的又一次重大勝利。這場戰斗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1939年3月,八路軍115師進入泰西地區。5月初,日軍駐山東第十二軍團調動主力部隊以及泰安、肥城、東平、汶上、寧陽、東阿等17個城鎮的守備部隊,共有步騎兵5000餘人及偽軍3000餘人,分九路向泰(安)肥(城)山區進行「掃盪」。5月10日,各路日軍互相銜接,合攏「包圍圈」,妄圖殲滅泰西地區的八路軍主力,摧毀抗日根據地。
正在陸房西北15華里的中崮留村駐扎的八路軍115師接到情報後,決定以一營兵力牽制敵人,其餘部隊分散轉移,跳出敵人的包圍圈。5月11日凌晨4時左右,部隊轉移時突然遭到敵人猛烈炮火襲擊。115師首長立即命令特務營及津浦支隊搶占制高點鳳凰山、雞冠山阻擊敵人,686團二營掩護轉移隊伍,邊打邊撤。
天亮後,日軍不斷逼近。這時,除了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已突出包圍圈外,115師師部、686團、津浦支隊和中共魯西區黨委、泰西特委機關共3000餘人,均被包圍在陸房村周圍的狹小地區。數次突圍不成,突圍隊伍即轉移到鳳凰山、雞冠山南麓的山坳里隱蔽。隨後,115師師部命令,各部分別佔領肥豬山、岈山等地,待天黑後尋機突圍。
5月11日,各個陣地的八路軍指戰員擊退了日軍的一次次沖鋒。黃昏來臨,各個陣地仍在八路軍手中。夕陽西下,日軍畏懼夜戰,收縮兵力,包圍監視我軍,企圖次日再進攻。5月11日22時許,我軍開始突圍,115師師部、686團順利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並於5月12日上午到達汶上北部的陶村,於12日下午繼續轉移到東平無鹽村;115師直屬隊向南,於5月12日拂曉時分渡過汶河,進入汶上境內;津浦支隊、中共魯西區黨委、泰西特委機關於5月12日拂曉前渡過汶河,與115師直屬隊會合後到了東平榮華村。5月12日傍晚,三路突圍部隊在無鹽村勝利會師。
此次陸房突擊戰,共斃傷日偽軍1300多人,粉碎了日軍殲滅115師主力部隊和中共魯西黨政領導機關的企圖。陸房突擊戰的勝利,影響也震動全國,蔣介石致電朱德、彭德懷,表示此戰「殊堪嘉勉」,事實上承認了八路軍115師在山東的合法地位。從此,山東抗日戰爭出現了新的局面。
陸房戰斗遺址,位於肥城市安臨站鎮東陸房村境內鳳凰山之陽,遺址石碑立於安孫公路北。
四、梁山殲滅戰:反掃盪代表戰
梁山殲滅戰創造了我軍在平原地區同敵軍數量相等、在裝備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全殲日軍一個大隊的模範戰例,提高了第一一五師堅持平原游擊戰的信心和勇氣,受到八路軍總部的表彰。
1939年8月1日,第一一五師師部及其直屬部隊,在梁山縣獨山村東面的孟家林召開慶祝「八一」建軍節大會。當天日軍第三十二師團以步兵、炮兵及偽軍各一部,共400餘人,由長田敏江少佐率領,從汶上縣城出動,向梁山地區進犯,對魯西進行「掃盪」。陳光、羅榮桓經過周密分析,決定殲滅該敵。遂即將慶祝會改為戰斗動員會,並部署部隊作好戰斗准備。
8月2日上午,日軍進抵梁山附近的馬振楊村。日落後,我獨立旅一團和師部特務營,迅速在梁山西南的胡坑村集結,進行戰斗動員,部署了殲滅敵人的戰斗任務。
晚8時許,攻擊開始。我騎兵連首先從西北角沖進村子,十連從西南進擊,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搶佔了亂石崗,迫使偽軍大部投降。此時,其他連隊也迅猛沖向敵人,槍彈、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敵人被這突如其來的火力搞得暈頭轉向,驚慌逃竄,亂作一團。敵人憑著精良武器,炮火掩護,從亂石崗北坡一次又一次發動進攻,都被我堅守陣地的十連戰士奮力打了下去。正當敵人繼續組織反撲時,從後門王(今屬梁山縣黑虎廟鄉)一帶急行軍趕來參戰的我十一連沖入敵陣,同十連戰士前後夾擊,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反撲。
午夜後,我軍向日偽軍發起攻擊。用機槍和手榴彈向固守在大車店院內的殘敵猛攻。在我密集的火力下,敵人被迫逃回房內。次日拂曉,我軍集中10餘挺輕重機槍和擲彈筒於獨山下,組成密集的火力網,居高臨下,向龜縮在大車店院內的殘敵猛烈射擊。班長曹大順帶領5個戰士,從敵人背後猛撲過去,把敵炮手的脖子卡住。三營長劉陽初抓住戰機,親率一個突擊隊,沖到大院牆下,攀梯登上屋頂,用刺刀將屋頂挑開個窟窿,向房內扔進幾顆手榴彈。戰士李傑從窗口一連擲進4顆手榴彈。隨著爆炸聲,日軍的嚎叫聲消失了,立即有兩個漢奸跑出來高喊饒命,有兩個日兵跑出來繳械投降。東方發亮時,日軍剩下的20餘名殘兵狼狽逃竄。我騎兵連立即分頭追擊,逃跑的日軍有的被擊斃,有的被從高粱地里逮住,有的被群眾抓獲。
至此,戰斗勝利結束,日軍少佐大隊長長田敏江被擊斃。這次戰斗,斃敵300餘人,俘日軍士兵24名,繳獲野炮2門、九二式步兵炮1門、擲彈筒2個、輕重機槍15挺、步槍150餘支、戰馬50餘匹,其他戰利品一宗。
梁山殲滅戰,粉碎了日軍的「掃盪」,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抗日熱忱,為鞏固魯西抗日根據地,開展平原游擊戰爭打開了新局面。
五、孫祖伏擊戰:沂蒙抗戰的首次大勝
孫祖伏擊戰,又稱九子峰戰斗,是徐向前同志指揮八路軍山東縱隊,消滅「掃盪」我沂蒙山區根據地日軍的一次勝利的戰斗。
1940年3月,莒縣、沂水、朱蔚、東里店、銅井等據點的日軍300餘人,偽軍100多人,進犯我沂蒙山南部地區,向孫祖一帶撲來。當時,山東縱隊司令部駐在孫祖南面的東高庄,大眾日報社駐西高庄,中共山東分局黨校駐鐵峪。敵軍撲向這一帶,矛頭指向我軍政領導機關。
孫祖村西南有一座二三百米高的獨山,名叫九子峰,九子峰獨居群山之中,又緊挨村子,居高臨下,形成天然屏障,十分險要。
我部隊發現敵情後,徐向前司令員立即在東高庄召開緊急戰斗動員會議,命令山縱二支隊為戰斗主力,山縱警衛團及地方武裝等配合作戰。徐司令員指著攤在桌子上的地圖,對二支隊首長孫繼先說:「敵人這次行動路線是過荊山,經孫祖,穿九子峰,繼續往南。你們要把主力放在九子峰,給敵人以迎頭痛擊。敵人受挫後必然強攻,你們要堅守陣地,給以狠狠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被打下去之後,會退守孫祖,你們要集中優勢兵力乘勝追擊。這時敵人就會順著來路逃竄,埋伏在荊山的警衛團要斷其後路。」
3月16日9時,日軍的大隊人馬像一條長蛇,沿著蜿蜒的山路,向孫祖地區進犯。「蛇頭」剛剛鑽到九子峰下,埋伏在九子峰上的我軍戰士,便迅速插到山下,給敵人以突然打擊。與此同時,埋伏在周圍幾個小山嶺上的部隊,也一齊開火,把敵人打得措手不及。不久,敵人兵分兩路開始行動,一路在大道附近找了塊隱蔽地負隅頑抗,另一路穿過小沙河,企圖佔領河南岸一帶高地。我軍堅決阻擊南竄之敵,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在我伏擊部隊的英勇打擊下,敵人死傷慘重。隨後敵軍迅速收攏隊伍,妄圖搶奪九子峰。我守衛在九子峰的戰士,沉著應戰,敵人在強烈炮火的掩護下,接二連三地往山上沖,當敵人即將沖上山頂時,我軍便同敵人展開肉搏,直到打退敵人的第七次進攻,陣地始終牢牢握在我軍手裡。
下午1時許,敵人集中所有兵力,發動更加瘋狂的進攻,借著濃煙烈火,沖上了山頂。戰士們紛紛躍出戰壕,端著刺刀,與敵人再次展開了白刃戰。經過激烈的搏鬥,敵軍支持不住,節節敗退,我軍乘勝沖下山去,追殲敵人。
入夜,我軍數次與敵人展開激戰,迫使敵人退到孫祖,等待援兵。17日,在我軍包圍下,敵軍支持不住,於是便大肆放火,燒毀民房20多間,將沿途搶掠的糧食、財物全部銷毀。在我軍的攻擊下,敵人慌作一團,拚命向北逃竄。就在這時,銅井敵偽據點空虛,我軍乘虛而入,將其老巢付之一炬。18日晨,戰斗勝利結束。這次伏擊戰,共斃傷敵少佐小林以下190餘人,同時還俘虜漢奸18名,繳獲小車60餘輛、戰馬5匹及其他戰利品。
六、海陽地雷戰:民兵有了反掃盪利器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海陽民兵共作戰2000餘次,斃傷俘敵1500餘名,繳獲各種武器600餘件,涌現出縣以上英雄模範500多名,其中趙守福、於化虎和孫玉敏3人還榮獲「全國民兵英雄」的光榮稱號。
1940年2月,日軍侵入海陽縣,很快佔領了行村、大山所、魯古埠和鳳城等沿海村莊,並在那裡建立據點。日偽軍瘋狂地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中共海陽縣委積極發動群眾,建立起青抗先、農民自衛團等抗日武裝,配合主力部隊、地方武裝狠狠打擊敵人。
1943年秋天,海陽縣趙疃村民兵負責人趙同倫從區武委會領來了兩顆地雷,他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200多個日偽軍出來搶糧後,從趙疃西大道回據點,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提前在路上埋下兩顆絆雷,共炸死13個敵人。趙守福他們根據放炮打石頭的原理,很快研製出一顆「石雷」,經過試爆,效果很好。於是,他們就地取材,把漫山遍野的石塊利用起來,製成各種拉雷、絆雷、滾雷。
與此同時,其他村莊的民兵,也都學會用地雷打擊日軍。文山後村於化虎曾到獨立營學習埋雷技術,並很快教會了其他民兵。同年秋的一天,他們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去「掃盪」,就在敵軍回行村的必經之地——野虎嶺,埋下兩顆地雷。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登上野虎嶺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日軍飛上了天空。隨後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炸死了3個敵人,其餘的敵人急忙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來。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盪」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埋雷技術和地雷戰術也有了很大改進和提高。地雷品種由拉雷、踏雷、絆雷發展到夾子雷、梅花雷、頭發絲雷、真假子母雷、丁字雷、水雷、標語雷、飛行雷等30多種。埋雷方法也由預埋待炸發展到飛行爆炸,由單一布雷發展到大擺地雷陣。趙疃的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打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大小路口、山坡、樹林、河套、瓜田、菜園、門階下、水桶底、箱子里……到處是地雷,敵人走到哪裡哪裡響。後來,敵人抓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走在前面開路。民兵們連夜發明出一種「長藤雷」,把引爆索線加長,等群眾安全走過再迅速拉火,使地雷專在敵人腳下開花。
1945年5月,盤踞在青島的日軍糾集了3000餘兵力重占盆子山區,反復進行「清剿」、「掃盪」。5月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裡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里,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在盆子山區人民開展反「掃盪」的105天中,海陽民兵共配合部隊埋雷2500多顆,炸死炸傷日偽軍200多人。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為山東地區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七、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棗庄一帶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這支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捨生忘死,在鐵路線上與日軍周旋了7年之久,是日寇侵華的心腹之患。鐵道隊曾成功護送過劉少奇、陳毅、陳光、朱瑞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
洪振海的姐夫是一位火車司機,正是這個機緣,使洪振海很快學會了開火車,並能在時速40公里的火車上上下自如。日軍侵佔棗庄後,25歲的洪振海放棄在鐵路上的偷煤營生,在一位共產黨員的介紹下,他和朋友王志勝一道加入了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
洪振海在微山湖潛伏下來後,迅速在火車站附近建立了秘密情報站,並派王志勝以搬運工的身份,打入日本人開辦的「正泰洋行」。
秘密情報站雖然可以陸續向山裡送出了一系列情報。但洪振海感到,槍是他們最需要的。在洋行工作的王志勝,在一次裝卸日軍貨物時,意外地發現了槍支,於是他巧妙地做了記號,並迅速通知了洪振海。1939年10月的一個夜晚,當裝有槍支的火車緩緩開出車站,早已埋伏在鐵路旁的洪振海,飛身爬上火車……
就在洪振海搞槍的同時,八路軍115師的主力也開進了魯南抱犢崮山區。原在這里活動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被整編為115師蘇魯支隊,其性質也由地方武裝升級為正規部隊。
1939年11月,洪振海召集6名鐵桿弟兄,在棗庄情報站的基礎上秘密成立了一支隊伍。因為主要在鐵路線上活動,洪振海將它命名為「棗庄鐵道隊」。這也許是當時中國惟一一支在鐵路上活動的游擊隊。1940年2月,蘇魯支隊正式將鐵道隊納歸直屬,同時任命洪振海為鐵道隊隊長,王志勝為副隊長,並抽調三營副教導員杜季偉任政委。
此時的鐵道隊,隊員已發展到20多人,後來鐵道隊開始向臨城方向轉移,公開打出「八路軍魯南鐵道隊」的旗號。魯南鐵道隊在臨棗線上神出鬼沒地奇襲日本侵略者,截取軍用貨物的活動,也影響了津浦路上「吃兩道線」的窮苦百姓。他們有的組織十餘人,有的組織二三十人,都自稱「鐵道隊」。規模較大者有活動在臨城南部的孫茂生部(臨南郗山鐵道隊)和活動在臨城北部的田廣瑞部(臨北鐵道隊)。這兩支鐵道隊經我地下工作者爭取,接受了中共沛滕邊縣委的領導。
1940年7月,為了有利於對這三支性質相同的武裝的統一領導和指揮,蘇魯支隊經與中共沛滕邊縣委協商,將這三支鐵道隊在微山湖東岸蔣集村合編為魯南鐵道大隊,洪振海、王志勝任正副大隊長,杜季偉任政委。同時又把臨城一帶的失業鐵路工人組織起來,編為破襲隊,負責破壞鐵路交通;把鐵路兩旁的農民組織起來,組建掩護隊,負責掩護截車掀貨物。合編後各中隊仍以分散活動為主,大隊領導多隨一中隊活動,從此魯南鐵道大隊進入大發展時期。這時台棗支線、臨棗支線及津浦鐵路韓庄至界河段,都成了鐵道隊打擊敵人截取物資經常出沒的地方。
八、潘溪渡戰斗
1941年1月初,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三旅七團等部隊,在魯西軍區司令員楊勇、政委的指揮下,以圍點打援、設伏圍殲的戰法,於鄆城西北的潘溪渡附近進行了一次殲滅戰。
潘溪渡位於山東鄆城縣城西北。日佔時期,鄆城駐日軍三十二師團1個大隊和偽軍500餘人,並在侯集常駐日軍1個小隊,偽軍2個中隊。鄆城日軍自恃武器精良,常出城對我根據地進行野蠻地燒殺搶掠。各據點的日偽軍外出一旦遭我打擊,鄆城日軍便派兵前來增援。日偽軍進攻,給抗日根據地造成很大困難。
為鞏固擴大魯西抗日根據地,1940年底,魯西軍區司令員楊勇、政委召開會議,決定採用「圍點打援」的戰法,圍殲鄆城出援之敵。
1941年1月7日夜,八路軍冒著攝氏零下十幾度的嚴寒,隱蔽開進預伏地區。戰斗的具體部署是:以魯西軍區特務營和地方游擊隊圍攻侯集據點,吸引鄆城日偽軍出兵增援,以主力七團位於侯集至鄆城間敵人必經之鹼場店地區公路兩側,布成袋形陣地,伏擊援敵。
8日零時,魯西軍區特務營對侯集據點發起圍攻。我軍故把攀牆雲梯暴露出地面,擺出拔敵據點的陣勢。同時魯西軍區「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支部負責人水野清夫竊聽日軍,得悉侯集敵人向鄆城告急,鄆城敵人命其堅守,即刻出動日軍1個中隊和偽軍1個大隊,汽車4輛,攜九二式步兵炮前往增援。
8日13時,鄆城出援的日偽軍,大部進入我二營伏擊區,僅剩尾隨的炮兵尚未進村。此時,一個騎馬的日軍對埋伏的我軍似有察覺,立即掉頭回竄,日軍主力停止行進,准備退出村子。敵情突變,已不能等待日軍鑽入我「口袋」再進攻,七團團長發出了攻擊信號。我輕重機槍居高臨下對敵掃射,戰士們投出的手榴彈在敵群中紛紛開花。火力掩護下,戰士們端起刺刀沖入敵群。敵人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紛紛向村東野泊地里潰逃。
我軍戰士與敵人短兵相接,展開激烈的肉搏戰。潰亂中的敵人,無力招架,死傷過半,汽車均被摧毀。殘敵30餘人,倉皇逃至鹼場店東南方大堤,搶佔大堤上的一座龍王廟。我三營迅速追至大堤西側,一營也隨即前來配合,再次形成對敵人的包圍。經過一場拼殺激戰,至17時許,全殲龍王廟之敵。
當戰斗在鹼場店打響時,尚未進村的敵炮兵見主力遭到伏擊,就倉皇打了幾炮,便撤至大堤東南,沿公路向潘溪渡方向奔逃。這時,從西北包抄過來的二營立即猛撲過去,窮追不舍。搶先插入潘溪渡的旅騎兵連已切斷了敵人的退路。敵人炮兵在潘溪渡村北被圍殲,九二式步兵炮被我軍繳獲。在我圍殲敵人炮兵的戰斗臨近結束時,鄆城再次出援的日偽軍,趕到了潘溪渡南側。我嚴陣以待的旅騎兵連和二分區特務連進行阻擊,擊斃敵20餘名,殘敵敗退,撤回鄆城。
圍點打援,巧設伏兵的潘溪渡殲滅戰,共殲日軍160餘人,偽軍大隊長以下130餘人,焚毀汽車4輛,繳獲九二式步兵炮1門、重機槍2挺、輕機槍6挺、馬步槍190餘支。
九、利津攻堅戰
1944年,抗日戰爭戰略反攻的序幕已經揭開。7月,渤海軍區遵照上級指示,為迎接全面大反攻,配合正面作戰,對敵展開了強大的夏季戰役攻勢。在夏季攻勢第一階段成功爭取了偽滅共救國軍第八團王道部反正,並拔除日偽軍據點54處,擴大了益(都)壽(光)臨(淄)廣(饒)四縣邊區。
8月11日,渤海軍區乘勝北上,發起以解放利津城為中心的夏季攻勢第二階段作戰。利津城,是日偽軍伸向根據地前沿的重要據點。該城守軍為日軍一個小隊和號稱「中國皇軍」的偽華北綏靖軍第八集團軍第二十七團,這是日寇在北平通州精心培訓、裝備簇新的偽軍主力部隊,總兵力2000餘人,其中一部駐守城外圍據點。
12日夜,渤海軍區直屬團、特務營和第四軍分區部隊,兵分幾路,在夜幕掩護下,將利津城外圍之張許、侯王莊、鹽窩、單家寺等9個據點,分割包圍。到14日午夜,外圍據點均被拔除,我軍各部遂逼近利津城下。
16日晚,軍區直屬團第一營以偷襲手段炸開東門,突入城內,以一部沿城牆向兩側進擊,佔領北門及南門,另一部直撲東大街南側之偽軍第二十七團團部,將守軍全部殲滅。當晚,城西門未能突破。17日,重新調整部署,至當日14時,佔領上述據點。
17日夜,大雨如注。渤海軍區直屬團第一營冒雨向城西北角日軍據點發起進攻。在直屬團第一營猛烈攻擊下,偽軍送信詐降,候其援兵。直屬團第一營識破其計後,實施爆破和強攻。經徹夜激戰,全殲利津城守軍。
此役,共斃俘日偽軍1600餘人,繳獲大小炮14門、輕重機槍29挺、長短槍900餘支、子彈10萬余發、汽車2輛、戰馬50餘匹、糧食75萬公斤,以及其他物資。利津攻堅戰,是渤海軍區部隊首次取得對城市攻堅作戰的勝利,鞏固擴大了渤海根據地,鍛煉和提高了部隊攻堅作戰的技能。
十、魯中「反鐵壁反掃盪」大勝利
1941年11月2日,日軍第十二軍司令官土橋一次中將調動5萬余日偽軍,向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等領導機關所在的魯中根據地,發動了空前規模的大「掃盪」,企圖借絕對優勢兵力,以「鐵壁合圍」一舉殲滅山東抗日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
5日,日偽軍從臨沂、費縣、蒙陰、沂水、莒縣等地,出動2萬余兵力,以所謂「全麵包圍滾推式」的「鐵壁合圍」戰法,在7架飛機、10輛坦克、數十門大炮配合下,分11路向青駝寺、孫祖、留田地區合圍,企圖一舉消滅剛剛轉移至留田一帶的中共山東黨政軍首腦機關。同時,日偽軍還在沂河沿岸的河陽、葛溝一帶預伏重兵,布成口袋陣,准備在一一五師和山東分局領導機關向濱海地區轉移時予以殲滅。
當時,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一一五師領導機關及直屬單位共近5000人,而戰斗部隊僅一一五師特務營和山東分局警衛連。在日偽軍合圍圈迅速縮小、步步逼近的危急情況下,羅榮桓、朱瑞、陳光、蕭華和陳士榘等,於當日16時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情報和突圍方向。
黃昏後,日偽軍在留田周圍燃起堆堆篝火,以待天亮發起總攻。中共山東分局和一一五師領導機關趁機組織突圍。羅榮桓根據情報選擇突圍道路,親自率作戰科、偵察科的幾名幹部和師特務營一個連為先導,從日偽軍包圍的縫隙中騰挪閃避,迂迴穿插,接連越過三道封鎖線,於6日拂曉,沒費一槍一彈,未損一兵一卒,安全順利地跳出了合圍圈。隨後,部隊經高里再折而向西,到達距臨沂城約25公里的埠山莊。當晚,中共山東分局、省戰工會和一一五師師部等,經諸滿安全轉移至黃埠前地區。
11月12日起,日軍大「掃盪」進入「清剿」階段。日偽軍到處安設據點,修建公路,挖封鎖溝,分割根據地,並在各據點周圍布設機動重兵,一旦發現八路軍,則立即合擊,妄圖長期控制沂蒙山區。
在反「清剿」斗爭中,根據地的基層政權、地方武裝和群眾游擊小組積極配合主力部隊,展開了襲擾日軍據點、破襲公路和反偽化、反捉丁、反搶掠、反搬住日佔區等斗爭。沂南縣蘆山後、艾山後等5個村莊的群眾,冒著生命危險,先後分散掩護了1300餘名八路軍傷病員和地方幹部。該縣橫河村婦女明德英,機智勇敢地解救被日軍追捕的一名身負重傷的八路軍戰士,並用自己的乳汁將其從昏迷中救醒,被譽為沂蒙「紅嫂」。蒙山區鞋廠女工在日軍「清剿」期間,帶著鞋料,長期居住山洞,堅持軍鞋生產。
12月初,在一一五師等部內外線密切配合打擊下,日軍被迫據守臨時據點,「清剿」計劃宣告破產。此後,山東縱隊等部開始反擊撤退之日偽軍,恢復和擴大根據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開始調整部署,從中國戰場抽兵南下。中共山東分局和一一五師等領導抓住有利時機,迅速調整部署,一面組織機關安全轉移,一面部署兵力尾追、截擊撤退之日偽軍。至28日,先後收復蔣庄、諸滿、大橋、馬牧池、岸堤、河陽等地,歷時50餘天的反「掃盪」作戰終告結束。
在這次反「掃盪」中,八路軍一一五師和山東縱隊共作戰150餘次,殲日偽軍2000餘人。
㈢ 抗日戰爭日軍傷亡多少
抗日戰爭中國軍隊消滅了多少日軍?
2012-08-15 冷眼一丁
中國軍隊當年消滅了多少日本鬼子?
中日戰爭,是令中國現代歷史走向發生重大轉折一個事件。其影響中國歷史的程度,遠遠超過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北伐戰爭等等。其結果對中國今天的時局仍在發揮重大影響。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二戰結束紀念日。很多國家都會紀念,中國也不例外。問題是,誰有資格慶祝?
過去,大陸的教科書一直說當年國民政府不抗日,只有中共抗日;後來,逐步承認國民政府是抗日主力。現在,又有一些人說中共當年根本不抗日。事實到底是怎麼回事?
「中共當年根本不抗日」的說法,過於武斷了。因為當時蘇聯已經指示中共要抗日,中共也於1920年代和1930年代兩次提出抗日口號「保衛蘇聯」,並且也確實打了一些仗。
歷史學家要有良心,要對得起那些長眠於地下的抗日先烈。 貪天之功者,要遭雷劈。
我們來讓數字說話。如果連自己當年消滅了多少侵略者都說不清,那又怎麼搶功勞呢?
1,政府軍和共軍各消滅了多少日軍?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這個數字基本沒有分歧。有分歧的,是有多少日軍死亡。有多種數字。按照美國學者根據日本戰中統計計算,在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44萬余。研究抗戰歷史的專家張忠義先生,旁徵博引日軍史料,也得出一個接近的數字,45.5萬人。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的數字則為48萬,而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則採用建國後綜合統計後的數字55萬。當然,也有對此持有異議的專家學者,比如社科院的劉大年教授,就根據國民黨軍戰地統計數字計算,日軍在中國陣亡人數超過100萬人。
必須說明的是,後來蘇聯為了搶地盤,急忙出兵中國東北,消滅了約60萬關東軍,這屬於兩個強盜在中國搶地盤,不是功勞,更不能記在中國軍隊的功勞簿上。並且,當時日本人以及一些海外學者認為東北是滿州國,所以從來不把關東軍的死亡數字統計在嚴格的中國戰區。
日本權威歷史學家伊藤正德(《帝國陸軍史》的作者)在他的書中,記錄戰死在中國的日軍,共計78萬9370人。這個數字比較可信。
當時,除了中國政府軍外,只有共產黨擁有軍隊了。那麼,兩者分別消滅多少日軍呢?
目前大陸的學者,有人傾向於認可伊藤正德的數據--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消滅了日軍20萬人;58萬9370人,是政府軍消滅的。中共軍隊消滅20萬日本軍人,不如大陸以前宣傳的多,但是起碼證明了「中共當年根本不抗日」的說法是錯誤的。中共當年的確抗日了。
也有人傾向於總共消滅日軍44萬, 國民革命軍消滅40萬, 共軍消滅2萬, 其他死亡2萬的說法。
8年抗戰才消滅日軍最多不到79萬人,很慚愧。蘇聯人到中國搶地盤的工夫,就消滅了60萬日軍。不過,考慮到當時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可以理解。
另:國民革命軍遠征軍在緬甸等地消滅的日軍人數,未統計在內。
2,政府軍和共軍的戰報
必須考慮到日軍當年極力縮小自己對外公布的傷亡數字,而國軍、共軍則要誇張自己的殲敵數字。
八路軍部分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1、平型關戰斗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67人,傷94人(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
2、廣陽伏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軍千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63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3、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4、三次破襲平漢路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 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6、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戰役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華北治安戰》)
7、易(縣)淶(源)戰斗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14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8、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華北治安戰》)
9、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0、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5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1、冀南1938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3、115師陸房突圍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華北治安戰》)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華北治安戰》)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華北治安戰》) [ 1940年
18、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華北治安戰》)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盪」作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華北治安戰》)
20、抱犢崮山區反「掃盪」(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華北治安戰》)
21、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華北治安戰》)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華北治安戰》)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華北治安戰》)
24、百團大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25、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華北治安戰》)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華北治安戰》)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6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華北治安戰》)
28、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華北治安戰》)
國軍方面
1、凇滬會戰
國軍1937年戰報:日軍傷亡6萬餘人;孫元良個人在2005年估計日軍傷亡4到5萬。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傷31157人,共計傷亡40672人.
2、太原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2.6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3、南京保衛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6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4、徐州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在1937年承認傷亡3.2萬餘人
5、武漢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0萬餘人
日軍戰報:自身傷亡3萬餘人,因病減員6.7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6、隨棗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3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7、棗宜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3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8、南昌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1.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3、上高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9000餘人,病減員60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4、晉南(中條山)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900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計戰死670名,負傷2292名(《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5、第二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也有說4萬)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7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6、第三次長沙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傷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7、浙贛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17148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8、鄂西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4000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19、常德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5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2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0、豫中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3350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1、長衡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6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6萬餘人(雙方數字驚人的相似)(《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22、桂柳會戰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3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損失1.6萬餘人(《戰史叢書--大本營陸軍部》) [23、緬北會戰 [
國軍戰報:斃傷日軍9萬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4萬餘人(《中國事變陸軍作戰》)
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和《支那事變陸軍作戰》,為同一本書,都是日本防衛廳在20世紀60、70年代編寫的,是日本軍事院校的教科書。 以上日方的資料全部來自日本國內。
日本方面甚至清楚到每個傷亡的名字。可憐我們的無名英雄。
3,日軍死亡的將領是被哪一方面消滅的?
總的人數,容易濫竽充數。死亡的將軍,就不容易造假了。我們來看數字: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陣亡,除去病死,自殺,飛機失事,死於蘇蒙軍、中美聯合航空隊之外,有50名將軍死於中國軍隊之手,其中死於國軍45人,死於共軍5人,含一名刺殺身亡的
與國民革命軍作戰:
林大八,陸軍少將,1932年3月1日,死於上海。
倉永辰治,陸軍少將,1937年8月29日,死於上海吳淞。
家納治雄,陸軍少將,1937年10月11日,死於上海。
淺野嘉一,陸軍少將,1937年11月14日, 戰傷致死天津。
加藤仁太郎,海軍少將,1938年7月31日,死於長江下游 。
杵春久藏,陸軍少將,1938年8月2日,死於山西運城。
飯冢國五郎,陸軍少將,1938年9月3日,死於江西德安。
小笠原數夫,陸航中將,1938年9月4日,坐機於湖北孝感被擊毀。
飯野賢十,陸軍少將,1939年3月22日,死於南昌。
山田喜藏,陸軍少將,1939年5月12日,死於湖北大洪山。
田路朝一,陸軍中將,1939年6月17日,死於安徽南部。
小林一男,陸軍少將,1939年12月21日,死於內蒙古安北。
中村正雄,陸軍中將,1939年12月25日,死於廣西昆侖關。
秋山靜太郎,陸軍少將,1940年1月23日,死於山東。
左藤謙,陸軍少將,1940年3月2日,死於江西鄱陽湖。
木谷資俊,陸軍中將,1940年3月20日,死於江西。
水川伊夫,陸軍中將,1940年3月22日,死於內蒙古五原。
前田治,陸軍中將,1940年5月23日,死於山西晉城。
藤堂高英,陸軍中將,1940年6月3日,死於江西瑞昌。
大冢彪雄,陸軍中將,1940年8月5日,死於晉東南。
井山官一,陸軍少將,1940年10月16日,死於湖北宜昌。
大角芩生,海軍大將,1941年2月5日,坐機於廣東中山被擊毀。
須賀彥次郎,海軍中將,1941年2月5日 坐機於廣東中山被擊毀。
上田勝,陸軍少將,1941年5月13日,死於山西中條山。
山縣業一,陸軍中將,1941年12月25日,死於安徽。
酒井直次,陸軍中將,1942年5月28日,死於浙江南溪。
冢田攻,陸軍大將, 1942年12月18日,死於安徽太湖。
藤原武,陸軍少將,1942年12月18日,死於安徽太湖。
淺野克己,陸軍少將,1943年5月,死於廣東東江。
仁科馨,陸軍少將,1943年6月1日,死於湖南。
黑川邦輔,陸軍少將,1943年6月28日,死於雲南。
布上照一,陸軍少將,1943年11月23日,死於湖南常德。
中?護一,陸軍少將,1943年11月25日死於湖南常德。
下川義忠,陸軍中將, 1944年4月19日,死於湖北應城。
橫山武彥,陸軍中將, 1944年6月11日,死於浙江龍游。
木村千代太,陸軍中將,1944年6月11日,死於河南。
和爾基隆,陸軍少將 , 1944年7月21日,死於湖南衡陽。
大橋彥四郎,陸軍少將,1944年7月25日,死於湖南長衡會戰。
左治直影,陸軍少將,1944年7月27日,死於湖北荊州。
志摩源吉,陸軍中將,1944年8月6日,死於湖南衡陽。
藏重康美,陸軍少將,1944年8月16日,死於雲南騰沖。
南野豐重,陸軍少將,1944年9月8日,死於雲南芒市。
與野山壽,陸軍少將,1945年2月9日,死於華中。
山縣正鄉,海軍大將,1945年3月7日,死於浙江椒江。
與八路軍作戰
沼田德重,陸軍中將,1939年8月12日,被八路軍擊傷死於山東。
阿部規秀,陸軍中將,1939年11月7日,與八路軍作戰死於河北淶源。
吉川貞佐,陸軍少將,1940年5月17日 被共產黨員刺殺於河南開封。
飯田泰次郎,陸軍中將,1940年11月28,與八路軍作戰死於華北。
吉川資,陸軍少將,1945年5月7日,與八路軍作戰死於山東半島。
㈣ 鐵道游擊隊13集小坡他們押著日本記者和田中坐在馬車上小坡唱的是什麼歌呀好象唱的是什麼
嘆氣
㈤ 孟良崮和抱犢崮哪個更有名
對於一個外地人來說,孟良崮名氣更大,畢竟解放戰爭的時候孟良崮戰役非常有名,我問周圍的人,基本不知道抱犢崮
㈥ 沂蒙地區抗戰事跡
1、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
2、1940年2月14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特務團和蘇魯支隊一大隊等部集中優勢兵力對白彥之敵發動猛烈進攻,消滅了孫鶴齡部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但敵人不甘心失敗,組織力量伺機向白彥反撲。
3月7日,鄒縣城後據點100餘日軍向白彥撲來,被一一五師特務團伏擊,敵人丟下數具屍體,倉惶逃遁。
3月12日,日偽軍又糾集起700餘人,帶著鋼炮和輕重機槍,從城後、平邑、梁邱等據點向白彥進犯,開始了第二次進攻。我阻擊東路之敵的部隊先掩護群眾撤離白彥,後節節阻擊敵人,直到黃昏日偽軍才爬進白彥。西路進犯之敵一接近南徑,即遭到我阻擊部隊伏擊,後該敵竄至黃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團一連的勇士們連續發起3次沖鋒,擊斃日寇50餘人。余敵趁我部隊轉移之機,於黃昏時攻佔了白彥。入夜,我六八六團一部趁敵立足未穩,勇猛地襲擊白彥,又給敵以重大殺傷。
13日拂曉,敵倉惶組織逃遁,我則窮追猛 打。敵人快逃到南徑村時,突然向我追擊部隊施放催淚瓦斯,然後竄進了南徑村,毒氣一過,我軍迅速對敵實施包抄,敵人則連連施放毒氣。黃昏時,我軍對困在村中之敵開始了攻擊。當晚7時,南徑村完全被我控制。兩天激戰,我軍共斃傷日偽軍200多人。
我軍獲捷後,日寇再度糾集2500多人,向白彥發動第3次進攻。3月19日早晨,守衛在官莊山頭的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一部的勇士們,,發現了在一片樹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進的1000餘名敵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我4挺機槍吐出火舌,手榴彈瀑布似的落了下去,這股敵人嚎叫著爬進了山溝。待他們清醒過來以後,便在官莊的兩個山頭和一片起伏的山嶺上與我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與此同時,另一股敵人從官莊斜插向太皇崮,與我特務團展開了激戰。不久即被我軍指戰員打得丟盔卸甲,哇哇叫著四散逃命。這時,官莊方向又槍聲大作。原來,敵人的脊背正遭我蘇魯支隊一大隊痛擊,死傷慘重。時至黃昏,官莊之敵潰敗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軍分別進佔了白彥和官莊。上午9時許,兩架敵機低空盤旋一陣後,向守衛在東山頭上的我蘇魯支隊狂轟濫炸,但未能給我們造成什麼損失。我主力部隊在白彥四周休整待命,敵人則抓民夫搶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團開進了白彥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務團佔領了白彥東北的一片高地,蘇魯支隊占據了與白彥相對的青山。凌晨2時,我強襲白彥的隊伍出發了。六八六團一連直插原漢奸孫鶴齡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來抬炮彈的老百姓,運出300多發炮彈和幾十箱子彈。一營朱營長帶領戰士摸到一個屋子跟前,見敵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槍支遞出門外。最後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揮刀時被發覺了,便迅速跑出來,手持大刀貼在門旁,一連劈死了9個往外逃竄的鬼子。
這時,白彥的西北角和東北角都打響了,激烈的白刃巷戰也開始了,憤怒的喊殺聲在夜空中回響著。發了瘋的鬼子端著刺刀硬向我沖鋒,我被切斷聯系,六八六團的一個排被敵人團團圍困。勇士們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了3倍於己的鬼子後,全部壯烈犧牲。殘酷的白刃戰達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揮官森川也受了重傷。此時,天將破曉,殘敵急忙施放大量毒氣,扔下300多具屍體狼狽逃竄了。
當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的時候,白彥又重新回到了抗日軍民手中。此次白彥爭奪戰歷經14個晝夜,大小10餘次戰斗,殲敵800餘人,繳獲長短槍350餘支和大量彈葯及軍用物資。白彥爭奪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為創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掃清了障礙。
㈦ 抗日戰爭功勞問題
抗日戰爭期間 你說的反動派與日本侵略軍打了22大戰役 他的軍隊傷亡200萬正規軍 88名高級將領 另一支中國的武裝打了一場大戰 就是你學到的百團大戰 而他領導的軍隊幾乎沒有與日本侵略軍正面交戰 主要在消滅偽軍和漢奸 他們經過這場殘酷的戰爭 部隊發展壯大了40倍
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平型關大捷 這是一場戰斗 不是戰役 根本沒有資格稱之為大捷 它是國軍忻口抗戰的一個組成部分 趁國軍在前線抗敵 林師長率全師近2萬人伏擊敵軍1000人的後勤部隊 經過6小時的艱苦卓絕的戰斗 終於消滅了這股頑敵
還有諸如你所知道的黃土嶺大捷 神頭嶺大捷 陽明堡大捷 陳庄大捷等等都是小規模伏擊 不能算做伏擊
而你不知道的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 徐州會戰 武漢會戰 太原會戰 三次長沙保衛戰 等等 不想說了 直接給你數據讓你做一下比較好了
1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中國軍隊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中國軍隊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黨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黨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中國軍隊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中國軍隊最終功虧一簣。
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黨軍隊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中國軍隊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中國軍隊傷亡3萬多人。
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中國軍隊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中國軍隊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中國軍隊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黨第18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萬優勢兵力進攻下,中國57師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16天。最終中國軍隊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萬人。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黨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20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中國軍隊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8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
21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中國軍隊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中國軍隊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中國軍隊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八路軍全部戰績與日軍戰報的對比
1、平型關戰斗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67人,傷94人
(兒島襄著:《日中戰爭》,日本文藝春秋社1984年版)
2、廣陽伏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軍千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亡63人(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3、晉察冀區反八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7人,傷52人;皇協軍傷亡69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4、三次破襲平漢路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11人,無皇協軍傷亡報告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6人,傷26人, 皇協軍傷亡71人
(《華北治安戰》)
6、120師收復晉西北七城戰役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1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2人,傷51人,皇協軍傷亡101人
(《華北治安戰》)
7、易(縣)淶(源)戰斗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14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40人
(《支那事變陸軍作戰》)
8、129師晉東南反日軍九路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4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10人,皇協軍傷亡79人
(《華北治安戰》)
9、晉察冀區1938年秋反圍攻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5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9人,傷132人,皇協軍傷亡107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0、冀中區五次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5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1人,傷65人,皇協軍傷亡99人
11、冀南1938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俘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人,傷11人,皇協軍傷亡16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70人,皇協軍傷亡81人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
13、115師陸房突圍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122人,皇協軍傷亡67人
(《華北治安戰》)
14、五台山區1939年5月反圍攻
八路戰報:殲滅日軍宮崎部隊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4人,傷27人
(《華北治安戰》)
15、太行區1939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7人,傷37人,皇協軍傷亡70人
(《華北治安戰》)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7人,傷89人,皇協軍傷亡71人
(《華北治安戰》)
17、北嶽區1939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34人,皇協軍傷亡95人
(《華北治安戰》)
1940年
18、平西區1940年春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滅日偽軍800餘人,擊落日軍飛機1架
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0人,皇協軍傷亡22人(《華北治安戰》)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掃盪」作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30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1人,傷91人,皇協軍傷亡62人
(《華北治安戰》)
20、抱犢崮山區反「掃盪」(亦稱魯南區1940年反「掃盪」)
八路戰報: 斃傷日偽軍22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58人
(《華北治安戰》)
21、129師白晉鐵路破擊戰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6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人,傷9人,皇協軍傷亡12人
(《華北治安戰》)
22、晉西北1940年夏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4490餘人俘53人(內含日軍11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37人,傷107人,失蹤3人,皇協軍傷亡失蹤201人
(《華北治安戰》)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紗帳」戰役 [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100餘人俘偽軍5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9人,傷22人,皇協軍傷亡39人(《華北治安戰》)
24、百團大戰
八路戰報: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
日軍戰報:亡302人,傷1719人,皇協軍傷亡失蹤1202人(《華北治安戰》)
25、太行區1940年秋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8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29人,傷60人,皇協軍傷亡44人
(《華北治安戰》)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勢
八路戰報: 殲日偽軍230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亡10人,傷27人,皇協軍傷亡59人
(《華北治安戰》)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殲日偽軍260餘人 日軍戰報:日軍傷7人,皇協軍傷亡15人
(《華北治安戰》)
28、晉西北1940年冬季反「掃盪」
八路戰報:斃傷日偽軍2500餘人日軍戰報:日軍亡8人,傷44人,皇協軍傷亡102人
(《華北治安戰》)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 就自己去比較下吧
㈧ 棗庄在抗戰期間共發生了多少次大小戰斗,有這方面的數據嗎
棗庄在抗戰期間夠發生多多少次大小戰斗?這個方面數據的話應該有紀錄片的吧?你看看紀錄片都應該有的。
㈨ 鐵道游擊隊講述的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棗庄一帶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內25日,受八容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曾成功護送過劉少奇、陳毅、陳光、朱瑞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有同名小說、電影和電視劇。
鐵道游擊隊 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英雄的抗日武裝力量,隸屬於八路軍「五師蘇魯支隊」。該隊以薛城為中心,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出沒於萬頃微山湖中,依靠群眾,開展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浴血奮戰,奏響了民族救亡的最強音。於1945年解散並入華東野戰軍。
㈩ 抗戰時期臨沂人為抗戰做出的貢獻
抗戰時候的臨沂,又稱為「山東小延安」,在抗戰時期,犧牲的人員不計其數,在1949年4月,臨沂修立了「華東革命烈士陵園」以來祭奠犧牲的先烈
臨沂,又叫做沂蒙山區、又稱沂蒙老區,是指山東省內沂水流域和蒙山山系所經地區的總稱,地處魯東南,瀕臨黃海,處於亞歐大陸橋橋頭堡位置,南鄰江蘇省,境內山地佔總面積的1/3,其四周基本為平原地貌,所以在舟車不便且極度落後的近代被稱為山區,是抗日戰爭、國內戰爭時期中共在國內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同時還是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的解放區(陝北解放區、山東解放區)之一,是中共山東省政府、中共華東局的創立地,多位中國高級將領以及領導人曾經在此戰斗並工作過,包括張自忠、陳毅、粟裕、張靈甫,其中抗日時期,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成功阻擊著名的板垣師團,
為台兒庄戰役的部署取得了時間,並多次參與剿匪事宜,為臨沂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自忠將軍是抗戰時期中國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軍。還有一個著名的群體就是沂蒙紅嫂,他們的大無畏精神後來被概括為沂蒙精神,經濟建設時期仍激勵著廣大人民在新的領域闊步前進。 光輝的歷史遮掩不住現時的落魄,由於長期受到戰爭的摧殘,工業基礎極度薄弱,加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沒有得到應有的喘息機會,現在的沂蒙在所處的大區淮海經濟區以及山東省內的經濟實力並不突出,但可喜的是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較為可觀,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前國家主席江來臨沂視察時曾為其題字「事在人為,後來居上」。
一、1938年,黨中央根據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革命斗爭的新形勢,先後派遣徐向前、羅榮桓率八路軍115師深入山東,開辟了沂蒙山革命根據地。從此時到全國解放的12年間,沂蒙山區作為八路軍115師司令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新四軍軍部和中共中央華東局、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山東省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的所在地,成為華東地區革命斗爭的指揮樞紐和全國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被譽為「華東延安」。在這片英雄的土地上,留下了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肖華、谷牧等老一輩革命家和領導人戰斗、工作的大量革命遺跡。
二、1940年2月14日,八路軍一一五師六八六團、特務團和蘇魯支隊一大隊等部集中優勢兵力對白彥之敵發動猛烈進攻,消滅了孫鶴齡部1000多偽軍,解放了白彥。但敵人不甘心失敗,組織力量伺機向白彥反撲。
3月7日,鄒縣城後據點100餘日軍向白彥撲來,被一一五師特務團伏擊,敵人丟下數具屍體,倉惶逃遁。
3月12日,日偽軍又糾集起700餘人,帶著鋼炮和輕重機槍,從城後、平邑、梁邱等據點向白彥進犯,開始了第二次進攻。我阻擊東路之敵的部隊先掩護群眾撤離白彥,後節節阻擊敵人,直到黃昏日偽軍才爬進白彥。西路進犯之敵一接近南徑,即遭到我阻擊部隊伏擊,後該敵竄至黃草坡村外的一片山地里。我六八六團一連的勇士們連續發起3次沖鋒,擊斃日寇50餘人。余敵趁我部隊轉移之機,於黃昏時攻佔了白彥。入夜,我六八六團一部趁敵立足未穩,勇猛地襲擊白彥,又給敵以重大殺傷。
13日拂曉,敵倉惶組織逃遁,我則窮追猛 打。敵人快逃到南徑村時,突然向我追擊部隊施放催淚瓦斯,然後竄進了南徑村,毒氣一過,我軍迅速對敵實施包抄,敵人則連連施放毒氣。黃昏時,我軍對困在村中之敵開始了攻擊。當晚7時,南徑村完全被我控制。兩天激戰,我軍共斃傷日偽軍200多人。
我軍獲捷後,日寇再度糾集2500多人,向白彥發動第3次進攻。3月19日早晨,守衛在官莊山頭的一一五師六八六團一部的勇士們,,發現了在一片樹木稠密的凹地里慢慢行進的1000餘名敵人。待敵人進入伏擊圈,我4挺機槍吐出火舌,手榴彈瀑布似的落了下去,這股敵人嚎叫著爬進了山溝。待他們清醒過來以後,便在官莊的兩個山頭和一片起伏的山嶺上與我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與此同時,另一股敵人從官莊斜插向太皇崮,與我特務團展開了激戰。不久即被我軍指戰員打得丟盔卸甲,哇哇叫著四散逃命。這時,官莊方向又槍聲大作。原來,敵人的脊背正遭我蘇魯支隊一大隊痛擊,死傷慘重。時至黃昏,官莊之敵潰敗了。
21日清晨,2000多名日軍分別進佔了白彥和官莊。上午9時許,兩架敵機低空盤旋一陣後,向守衛在東山頭上的我蘇魯支隊狂轟濫炸,但未能給我們造成什麼損失。我主力部隊在白彥四周休整待命,敵人則抓民夫搶修工事。夜晚,六八六團開進了白彥西北的一片密林,特務團佔領了白彥東北的一片高地,蘇魯支隊占據了與白彥相對的青山。凌晨2時,我強襲白彥的隊伍出發了。六八六團一連直插原漢奸孫鶴齡的住宅,解救出被鬼子抓來抬炮彈的老百姓,運出300多發炮彈和幾十箱子彈。一營朱營長帶領戰士摸到一個屋子跟前,見敵人正在熟睡,他便把所有的槍支遞出門外。最後他在拾起一把日本指揮刀時被發覺了,便迅速跑出來,手持大刀貼在門旁,一連劈死了9個往外逃竄的鬼子。
這時,白彥的西北角和東北角都打響了,激烈的白刃巷戰也開始了,憤怒的喊殺聲在夜空中回響著。發了瘋的鬼子端著刺刀硬向我沖鋒,我被切斷聯系,六八六團的一個排被敵人團團圍困。勇士們用刺刀手榴彈消滅了3倍於己的鬼子後,全部壯烈犧牲。殘酷的白刃戰達到了高潮,鬼子的指揮官森川也受了重傷。此時,天將破曉,殘敵急忙施放大量毒氣,扔下300多具屍體狼狽逃竄了。
當旭日東升朝霞滿天的時候,白彥又重新回到了抗日軍民手中。此次白彥爭奪戰歷經14個晝夜,大小10餘次戰斗,殲敵800餘人,繳獲長短槍350餘支和大量彈葯及軍用物資。白彥爭奪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我抗日軍民,為創建以抱犢崮為中心的魯南抗日根據地掃清了障礙
三、1941年,「沂蒙山反掃盪戰役」 11月12日至12月上旬為"清剿"與反"清剿"階段。日偽軍多次合擊撲空後,從11月12日起實行分區"清剿",將沂蒙山區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清剿"區。在"清剿"區內遍設據點,修築公路,挖封鎖溝,捕捉壯丁,挨村挨戶搜查,尋找主力決戰。並在"清剿"區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基本區內許多村莊被洗劫一空或燒成廢墟,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 為打破日偽軍的"清剿",保衛根據地,山東分局和第115師,一面令教導第2旅、山東縱隊第2旅主力繼續在外線濱海地區打擊、牽制日軍;一面親率山東縱隊第2旅、抗大第1分校、蒙山支隊各一部,返回沂蒙山區,在內線開展反"清剿"斗爭。11月14日,日偽軍集中7000餘人,反復合擊蒙山西部地區,山東分局與第115師師部及時轉移到費縣東北的大谷台。17日午後,敵又對大谷台進行合擊,機關部隊適時轉移至蒙陰東南的北村,使敵撲空。分局和師部重返沂蒙山區後,立即領導軍民開展反"清剿"斗爭。在垛庄、舊寨、三角山、綠雲山、李村等地伏擊、襲擊、阻擊"清剿"之敵。僅師特務營十天之內就連戰7次,殲敵300餘人。該營9連在李村遭敵包圍,與敵展開反復激烈的肉搏戰,殺傷300餘敵,最後全連干戰都壯烈犧牲。30日,分局、師部領導機關一部轉移至大谷台以南的大青山時,又遭日偽軍合擊,部分機關幹部陣亡,國際友人希伯在突圍中殉難。隨後,分局和師部機關再次轉向外線天寶山區;留在內線的部隊由山東縱隊指揮。 12月上旬以後為撤退與反擊階段。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軍除留少數部隊在根據地繼續"掃盪"外,主力陸續從沂蒙山區撤出。12月23日,敵主力開始分路撤退。第115師、山東縱隊各部一面截擊、尾擊撤退的敵軍,一面襲擾留在根據地內的敵人,破壞交通,拔除據點,收復朱滿、蔣庄、大橋、馬牧池、岸堤、河陽等據點數十處。至28日,基本恢復了沂蒙山區根據地,歷時50餘天的反"掃盪"戰役宣告結束。
其他的還有莒南縣抗戰期間,淵子崖村群眾,堅決抵制日偽軍敲詐掠奪。1941年12月19日,盤踞在小梁家的偽軍約156人包圍淵子崖,被自衛隊用土炮打跑。20日上午10時許,日偽軍1000餘人撲向淵子崖,自衛隊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拚死抵抗,直到太陽偏西敵軍才擁進圍子,村民誓死不降,用原始的武器與日偽軍展開逐屋逐戶的巷戰。傍晚,八路軍山東縱隊二旅五團一個連及縣、區武裝趕來支援淵子崖,敵人被迫撤退。此戰役中淵子崖自衛隊員共殲滅日偽軍100餘人,但也有147名自衛隊員和男女村民在戰斗中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淵子崖民眾英勇抗敵的事跡,在莒南黨史和山東革命斗爭史上譜寫了輝煌的一頁,被當時的濱海專署授予「抗日模範村」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