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中日兵力對比
抗日戰爭中日兵力對比:日本遙遙領先中國整整一代。
1、一國的軍事實力強弱,歸根到底由綜合國力,尤其是工業生產能力來決定。
抗戰爆發前中日雙方的一系列數據對比:日本年工業總產值60億美元,中國13.6億美元;日本年產鋼鐵580萬噸,中國4萬噸;日本年產煤5070萬噸,中國2800萬噸;日本年產石油169萬噸,中國1.31萬噸。
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戰艦52422噸,而這些現代化武器裝備,中國均無自產能力。也就是說,當日本已緊跟世界潮流大踏步邁入機械化軍事時代之際,中國居然不能生產任何一種拿得出手的主戰兵器。
2、以雙方海軍軍力對比為例:
「七七事變」前夕,中國海軍兵員共約兩萬五千人,共有66艘艦艇,分為巡洋艦、輕巡洋艦、運輸艦、練習艦、魚雷艇五類,總噸位57608噸。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軍兵員十二萬七千人,共有艦艇285艘,總噸位超過115萬噸。其中作戰軍艦約77萬噸。
包括航母4艘(近7萬噸,總噸位,下同),水上機母艦2艘(約3萬噸),戰列艦9艘(約27萬噸),重型巡洋艦12艘(近10萬噸),輕型巡洋艦21艘(近11萬噸),驅逐艦102艘(超過12萬噸),潛艇59艘(超過7萬噸)。
還有練習艦、潛水母艦、布雷艦(艇)、海防艦、炮艦、水雷艦、掃雷艦數十艘,總噸位約13萬噸,以及修理艦、運輸艦、練習特務艦、測量艦、佈雷艇、獵潛艇等配套艦艇。
此外,又有戰列艦2艘、航母2艘、輕型巡洋艦4艘、驅逐艦12艘、水上機母艦3艘、水雷艦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戰列艦,就是後來名動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萬噸以上。換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戰列艦的排水量,就超過了當時的整個中國海軍。
在兵員的訓練上,中日同樣存在著重大差距。
抗戰前,中國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國訓練完畢之高中及同等學校的合格預備兵,僅17490人。專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補軍官僅880人。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抗戰時當過國軍排長,他發現基層軍官連花名冊都點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戰術,打仗全憑血氣之勇。進攻時以密集隊形蜂擁蟻附,失利時又鳥奔獸散。
以單兵射擊訓練論,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在中國相當於七斤半大米,或35個雞蛋。所以平時訓練多數是打空槍,就算物質條件最好的中央軍,也不過每兵配發15發子彈作實彈射擊,開戰後每兵配發20發子彈上戰場。
而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的子彈,步槍不得低於150發,機槍不得低於300發。結果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
至於雙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說了。「七七事變」前,中國75mm以上口徑的火炮僅800多門,重炮只有可憐的48門,雖全部從德國進口,但總數連日軍同類火炮的零頭都不到。
Ⅱ 抗日戰爭前中日雙方差距究竟多大
中國抗日來戰爭時任國軍參謀總長之自何應欽在《開戰之前敵我兵力比較》中,對比「七七事變」中日軍力,開戰之初,日本兵員總數為448.1萬人,其中現役兵、後備役兵、預備役兵為戰斗兵,數量199.7萬人,補充兵人數248.2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210萬)。陸軍常備師團17個,海軍艦艇190萬噸位,空軍飛機2,700多架。
中國抗日戰爭開始之初,國軍陸軍現役兵170多萬,補充兵約50萬;海軍艦艇11萬噸位,不足日本十分之一;空軍僅有戰機305架,各式飛機加起來共600架;75毫米以上之火炮只有800多門,其中重炮只有48門。中國國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1937年,中國飛機、大口徑火炮、坦克、汽車年產量為零;而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設備能力為年產3萬輛)。
Ⅲ 抗戰初期國共實力對比
根據《抗日戰爭史》上卷34頁記錄:
共產黨:1937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回議,將中國工農紅答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全軍人數共計4.6萬人,分成三個師:115師、120師和129師。
國民黨: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不含警察、軍事機關、軍事院校及非正規編制的保安部隊,下同)人數為252萬人(1937年上半年中國陸軍有步、騎兵師192個,獨立旅65個,獨立團79個,總兵力為202萬人,預備役50萬人)。
(3)抗日戰爭前後兵力擴展閱讀:
抗戰結束時軍力對比:
國民黨:軍隊人數為422萬人(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1945年7月陸軍整理計劃,日本投降前夕,國民黨擁有步兵、騎兵280個師,炮兵32個團,工兵、輜汽兵、通訊兵、憲兵等特種兵共81個團又50個營,連同挺進部隊在內,共有兵力422萬人)。
共產黨:中共軍隊野戰軍共有24個縱隊和相當於縱隊的師、11個旅和相當於旅的師,共61萬餘人。
Ⅳ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投入多少兵力
抗戰期間,國軍消耗極大。七七事變前,國軍僅有現役士兵170萬人,而後來國軍損失超過450萬。國軍一邊徵募新兵,一面堅持抗戰,殊為不易。但因軍官腐敗、兵制混亂,導致軍中有很大空額,甚至最高統帥部也無法確知國軍的實際兵力。
國軍中「吃空額」的問題由來已久,抗戰爆發後呈愈演愈烈之勢。宋希濂回憶,1942年,遠征軍中「有許多空缺, 入緬時各級部隊長就已冒領了許多錢。及到戰爭失敗, 許多下級幹部和士兵都病死、餓死或被敵人打死以及逃散了。正當入緬軍喪師辱國, 舉國震動,士兵的親屬得到噩耗,悲痛萬分的時候,入緬軍的許多部隊長和軍需人員卻是充滿了愉快和歡笑,因為他們可以大撈一把,領來的大批外匯再也無須發給那些死人了。死的逃的愈多,對他們就愈有利, 他們就愈高興。」
1943年戴笠在給蔣介石的電報中也披露,駐在雲南的中央軍各師長,都自稱「現有戰鬥士兵八九千人」,但實際上「師士兵缺額均甚巨大,如三十六師現在騰北一帶游擊,實數僅約四千人,八十八師現任怒江西面防務,實數僅約四千五百人,八十七師現任怒江正面防務,其戰鬥士兵有五千人,尚較其他各師為多。」國軍一個師的滿員編制大約是1.1萬人。
戴笠上報的這種情況在國軍中當屬常見。1944年9月,桂柳會戰時,楊森率第二十七集團軍參戰。該集團軍下轄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和第三十一軍。張發奎說,這三個軍「全是從湖南戰場潰敗下來的部隊,都嚴重缺額」。依據當時的統計,二十軍有4567人、二十六軍有4522人、三十七軍更僅有2056人。張發奎還透露,「軍、師級單位上報長官部的兵力數字比實有數字少,因為他們害怕再被指派擔負艱難的任務。上報長官部的人數與上報中央不同,他們上報中央則是多報。」
即使是胡宗南手下的所謂「天下第一師」,同樣如此。黃埔軍校第十七期的陶萃權,曾在胡宗南軍中服役。他回憶,「在第一師『吃空名』已是公開的秘密。以連的建制約130名士兵計算,連里大概要吃一成;營長要在各連掛5名空額,那麼各連的空額就在20人左右;師直屬部隊就更有問題。據說駐在西安近郊的一個師,全師僅有3000人。」如果陶萃權的說法屬實,那第一師至少也有1/6的士兵不存在。
虛報士兵人數即有機會侵吞軍餉,所以軍中長官最怕的就是自己的部隊被中央縮編。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時,即利用一些人的這種心態,予以拉攏。1941年,「湯恩伯要吃掉一戰區六十八軍米文和部(石友三的殘部)」,迫使米文和投靠第五戰區,「李宗仁仍保留他的原建制(實只一師兵力),使米文和感激得老淚縱橫」。由此,米文和就繼續能從中央領取一個軍的軍餉了。
國軍中不管是中央軍,還是地方軍,都普遍存在「吃空額」的現象。至於具體的空額數量,因為沒有確實的資料,只能依據現有材料,大致估計一下。
從上面所舉事例來看,一個一萬多人的師,缺額三四千,乃至一半,幾乎是常事。蔣介石在1941年12月時也曾說,「我前方部隊兵額之空虛,已為全國盡知之缺點。各級層層蒙蔽,至有一師之中缺額至3000人以上者亦相率視為故常。平時領一師之餉,臨時不能作半師之用,及至事後申報戰役經過則又任意浮報,動稱一師死傷五六千人。」一個師有3000人空額,還是是情況比較好的,有的師甚至僅有2000多人。平均下來,國軍能參與戰斗的士兵人數,當只有名義上編制的一半。
陳誠在抗戰後期任軍政部長,他晚年回憶也可印證以上的推測。他說,「國軍預算員額為五百萬員名,而實際上吃軍糧者達七百二十萬人。據當局推斷,如經核實整編,能有三百萬可戰部隊就很不錯。以此而論,半數以上的軍費開支都是不實不盡的。」
國軍中士兵空額眾多,一方面固然是緣於軍官腐敗,另一面其實也是「中央政府與地方勢力之間,正通過創建新部隊或恢復舊部隊來達到某種競爭」。如齊錫生所說,抗戰開始後,「大量帶有『新』或『臨時』標志的師的出現,便可證明政府對部隊膨脹缺乏控制。這些部隊年復一年、月復一月地出現和消失,中央政府常常連這些部隊指揮官的名字都不知道。結果中央政府與地方指揮官都成了『數字幻覺』的犧牲品,創建的部隊遠遠超出了國家物力的限度。」李宗仁以一個軍的編制收納僅有一個師的米文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地方勢力的存在,在加劇國軍編制數量惡性增長的同時,也阻礙了中央政府對空額部隊的整編。這種狀況直至內戰爆發後,也沒能改變。以至後來周恩來在招降國民黨軍的演講中還需承諾,對投降部隊不裁兵,「按照原人數、原編制、原番號集中整訓」。
Ⅳ 抗戰前後中共的實力是不是增長很快
我以為這個問題沒有真正意義的對和錯,就當時來說,如果錯的話就不會有人專來支持,也是失敗的。再說說共軍屬發展的具體數字
1937年抗戰前,西安事變後,大約5萬兵力改編為3個師開赴前線抗日。
1945年抗戰後,內戰開始時,大約60萬兵力,國民黨為430萬兵力。
1947年底,中國大約290萬兵力,國民黨為280萬
Ⅵ 請教抗戰勝利前後國共的兵力和武器裝備數量
何應欽在國民黨六屆全會軍事報告中提到,1944年7月下旬黃山官邸整軍會議召開時,國回軍答總兵力達到650餘萬;
陳誠在「石叟叢書」之「傳記」中提到他在擔任軍政部長的1944年11月,國軍編制約500萬,但是供給數量達到720萬;
行政院提交的「軍事整編復員報告」中提到,1947年底國軍總兵力員額為486萬2690人,1947年初為502萬4745人!
葉劍英對訪問延安的中外記者團發布的「中供抗戰的一般情況」中列舉了共軍在抗戰期間歷年兵力員額,其中1944年數字為47萬多人;
毛在1944年底的講話中提到,截止到1944年11月底,共軍發展到65萬多人;
1945年4月召開的中供七大上,毛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到,共軍為91萬人;
解放軍軍史提到,1945年8月初共軍總兵力為93萬多人;
根據解放戰爭史記述,1947年底,共軍總兵力為223.7萬多人!
Ⅶ 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之後的兵力
從抗戰前4萬發展到抗戰後120萬
Ⅷ 抗日前國民黨的兵力和共產黨的兵力,抗日後為什麼這么大的變化
由於抗戰勝利,無後顧之憂的青年為了能夠使自己分到土地.因此,掀起了參軍熱潮.
除此以外,北平和平解放為解放軍整整增加了一個軍的兵力.
Ⅸ 抗日戰爭前後日本兵力變化
二戰日軍死了幾十萬,他們日本全國男性都可以算是兵力,你以為二戰每個日本人都是自願上戰場的?拉壯丁充軍的
Ⅹ 國共抗戰前後軍力變化,雙方殲滅日軍人數,共如何將情報人員打入國民
抗戰初期八路軍三個師三萬多人,到抗戰勝利時正規軍有90萬人,八年抗戰專八路軍殲滅敵人55萬,其中屬五萬日軍,五十萬皇協軍!自身傷亡40萬人。國軍抗戰初期總兵力200萬人,到抗戰勝利有100萬的正規國軍和一百多萬改編的偽軍。八年狼煙國軍共殲滅日軍80萬人,偽軍100萬,正面大型會戰22次中,自身傷亡350萬人,其中少將以上高級軍官近200人!共產黨的情報人員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潛入的,國軍情報人員是1938年武漢失守後部分情報人員冒充流亡學生潛入延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