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可遺忘!抗日戰爭中的三大著名戰役是什麼
1、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3、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就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參考資料:淞滬會戰_網路
百團大戰_網路
Ⅱ 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三場主要的戰役
平壤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平壤之戰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於1894年月15日在朝鮮平安道首府平壤進行,是日本驅逐清朝在朝鮮的勢力的決定性作戰。1894年9月初,日軍開始向平壤推進,參戰部隊共16000餘人,清軍防禦部隊為15000餘人。日軍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隨即展開進攻,經過一整日激戰,清軍在船橋里擊退日軍,日軍則攻下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玄武門和牡丹台,其後清軍拋棄輜重倉惶撤退,撤退途中屢遭日軍伏擊,撤退後又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傷亡慘重。至9月24日,清軍全部退回中國境內,日軍大獲全勝。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威海衛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Ⅲ 請舉例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三次戰役,並說說它們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平型關大捷(也叫平型關伏擊戰)
是指1937年9月25日,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斗。平型關戰斗中115師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斃日軍中佐二人。
意義:這次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加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通過此次戰斗,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2、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
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意義: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3、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一二九、第一二零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紀念碑現在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
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Ⅳ 二戰期間,在中國八年抗日戰爭中國打贏過幾仗,是哪幾場戰役
縱觀抗戰的 勢力分布圖 日本已經戰兩大半個中國了 除了深山老林 游擊隊的地盤版 就是重慶那權里的山區基本上有價值的地區都佔領了 由於張學良戰爭初期就把東北賣了 所以 當時抗戰是 沒槍沒彈葯沒糧食所以很艱難 只能採取拖延的方式打東北自古以來就是 糧食 跟工業基地 林木 礦產非常豐富 所以打仗需要的東西多數都是那裡來的 沒東三省了 真沒法打
Ⅳ 抗日戰爭國軍打贏過哪些戰役
最出名的是 台兒庄戰役 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巨大勝利。此次戰役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回的凶焰,鼓舞了全國答軍民堅持抗戰的鬥志。
其他的還有薛岳的三次長沙會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殲滅日軍5萬多 還有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作戰此戰堪稱完勝(在英美的支持下)
一共22次大型會戰雖然失敗的多 但是國軍抵抗十分頑強 師長死了旅長上 旅長死了團長上 團長戰死營長上 打的很悲壯 他們個個都是民主英雄 現在是GCD的天下 國軍的事跡已經被淡化了
國軍和日本兵實力相差太大 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當時一個日本兵的作戰能力是6名國軍而且日本有重武器有空軍有強大的後勤保障
希望有一天中國能正視這段歷史
Ⅵ 抗日戰爭中著名的三次戰役是什麼它們在歷史上有什麼意義
1、平型關大捷(也叫平型關伏擊戰)
是指1937年9月25日,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斗。平型關戰斗中115師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斃日軍中佐二人。
意義:這次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加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通過此次戰斗,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2、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
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意義: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3、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第一二九、第一二零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百團大戰紀念碑現在山西省陽泉市獅腦山。
意義: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
Ⅶ 抗日期間,中國取得勝利的三次戰役
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佔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又稱晉南遊擊戰)。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也是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之後參與較具規模的戰役。戰爭初期戰報統計(第一階段)共達一百零五個團,因此定名為百團大戰(原正太戰役)。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是指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115師於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關附近伏擊日本軍隊並取得抗日首勝的戰斗。這次勝利打破了日本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振奮了全國人心,加強了全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念。同時通過此次戰斗,八路軍進一步明確了開展「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才是唯一正確的戰略方針。 平型關戰斗中115師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斃日軍中佐二人
Ⅷ 甲午中日戰爭中三場主要的戰役是什麼
平壤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平壤之戰是甲午中日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於1894年9月15日在朝鮮平安道首府平壤進行,是日本驅逐清朝在朝鮮的勢力的決定性作戰。1894年9月初,日軍開始向平壤推進,參戰部隊共16000餘人,清軍防禦部隊為15000餘人。日軍至9月15日完成部署,隨即展開進攻,經過一整日激戰,清軍在船橋里擊退日軍,日軍則攻下平壤北邊的戰略要地玄武門和牡丹台,其後清軍拋棄輜重倉惶撤退,撤退途中屢遭日軍伏擊,撤退後又沒有可以依託的防禦支撐點,傷亡慘重。至9月24日,清軍全部退回中國境內,日軍大獲全勝。
黃海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大東溝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威海衛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結果日本獲得決定性勝利,北洋水師在此戰中全軍覆沒,京畿地區頓時門戶大開,位於旅順的日軍也展開進攻,連破鳳凰、營口、海城、牛庄等地,清軍全線潰敗。以慈禧為首的統治集團向日本乞和投降,派遣李鴻章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和談。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甲午中日戰爭結束。
Ⅸ 抗日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是
台兒庄戰役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和日本侵略軍在山東南部台兒庄(今屬棗回庄市)地區進行的一次會答戰。日本侵略軍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夜,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在八路軍總部統一指揮下,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武漢會戰
中國軍隊與日本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國民黨投入兵力100萬以上,日軍在35萬人左右。武漢會戰(中國稱為武漢保衛戰,日本稱為武漢攻略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大規模戰役,超過一百萬名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的領導下防守武漢,以抗擊由畑俊六指揮的日本帝國陸軍,戰場在長江南岸及北岸,橫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該戰役共進行了四個半月,是整個抗日戰爭中時間最長、規模最龐大和最出名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