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打贏了越南戰爭所有戰役,為什麼最後卻輸掉了整個戰爭
首先就是國內輿論的壓力。美國在戰場上基本上都是勝利的,無論是哪次戰役,但是,每次戰役總是有傷亡的,要是傷亡人數過多的話,美國國內民眾的輿論壓力是很強烈,對此,美國政府是百口莫辯,只能是忍痛從越南撤軍,這個不是戰役上的失敗 ,是美國民眾的洶涌民意導致的。有一次戰役中美國以千人代價消滅了越南萬人,民眾直接要求美軍撤兵,也是因為此次戰役,美國開始撤軍了。
越南戰爭的結果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了霸權地位的下降,你覺得美軍輸掉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⑵ 美國為什麼會打輸越南戰爭
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是美國搞錯了「對象」
從軍事的角度上來看,越南戰爭在美國政府眼中,就是朝鮮戰爭的一種延續。從美國在越南戰爭的實戰中所採取的戰略戰術中不難看出,實際上美國並沒有對越南北方(北越)使用「太多」的地面戰,而主要以「南打北炸」為主。這就暴露出美國介入越南的最終目的只是試圖復制朝鮮半島的「模式」,建立一個「南越」(親美)國家,從而是越南陷入長期的南北分裂狀態。
可是越南的實際國情與朝鮮半島畢竟是不同的。一方面,南越政權非常不穩定(主要是不得人心),以至於美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換馬」。而每換一次「馬」,情況就更糟。另一方面,即便美國和南越方面並沒有對北越發動大規模地面戰爭,但北越卻不斷(通過諸如「胡志明小道」等)向南越滲透。這又從一個側面令南越內部更加不穩定(主要是南越人民的反美情緒越來越高漲)。
二是久拖不決,損耗太大
一方面,在越南戰爭中,由於中國和蘇聯的鼎力支持,使得北越方面不僅能夠長期維持,而且還能不斷向南方進行軍事「輸出」。而另一方面,美國則在介入南越的同時,還親自以及慫恿南越偽軍入侵了高棉(柬埔寨)和寮國,這就使得精力被分散。這「一聚一散」的結果,從表面上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戰爭久拖不決,美軍的損耗越來越大,傷亡越來越多。而從實質上看,則是美國把外部矛盾轉為了內部矛盾(美國國內因為越戰而搞得民怨沸騰)。
另外從當時全球冷戰的大格局方面來分析,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長期無法達到戰爭的目的),對於美國明顯是非常不利的。再加上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破冰」,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量,美國最終不得不作出放棄越南的決定,這既是明智的,也是必然的選擇。
⑶ 為什麼越戰中美國贏了每場戰斗,卻輸了整場戰爭
越南戰爭是一次經典的非對稱戰爭。北越和游擊隊一方,不論得到蘇聯和中國多少支持,要想在正規戰役中直接擊敗美軍,這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務。1968年的溪山戰役中,北越首次出動坦克部隊進攻,卻遭遇重大傷亡。北越部隊在小規模游擊戰中可能是世上最好的游擊隊員,但在正規作戰中往往缺乏作戰經驗,而那卻是美軍最拿手的。美國人在整個越戰中最苦惱的一點在於:對手基本上始終不按美軍所期望的那樣出牌。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方式發動進攻,這一主動權基本掌握在北越游擊隊手中。美國軍事機器的強大威力毋庸置疑,但雙方的打法卻正如毛澤東所闡述的游擊戰爭真諦:「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越戰中,美軍執行的消耗戰也是正規軍的打法,但這在二戰中對付德國、日本效果明顯,對北越游擊隊卻顯得像是「大象同蚊子搏鬥」。雙方根本不是一場對抗戰,如果要拼軍需消耗,北越全無勝算。據五角大樓的數字:自1969年起美國軍隊每個月消耗的軍需品為128,400噸,炮彈75,600噸,而北越直至1972年每月軍需品和炮彈消費總和不足1000噸,也即還不到美國人的1%。當時美國空軍認為,要將北越炸回石器時代才能打贏戰爭,對此助理國務卿William Bundy答:「或許,他們已經在石器時代了。」 這場戰爭體現出美國的決策者身上那種強烈的工具理性:他們偏好將戰爭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的問題,從技術層面去考慮問題並判定得失。雖然一些將領們強烈認為,要打就要大打出手,最好將北越夷為平地,但具體到最後,都是明確按戰術計劃進行的。這有時就導致戰術和戰略上的嚴重脫節。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1962年曾說:「我們掌握的各種定量分析數據都表明,我們正在贏得這場戰爭。」有人嘲諷道:「但是,東南亞的一些因素是不能被定量分析的。」依靠理論、統計、數據來對這場戰爭作出判斷和決策,有時反而離戰場上的真相甚遠。美軍當時最先進的自動步槍M16號稱能在500碼外擊中並穿透頭盔,但這種槍是在完美的理論假定而生產出來的,幾乎沒考慮到叢林戰爭的因素,其槍栓一遇到沙粒、鐵銹就難以運作,而美軍士兵也根本用不著那麼遠的射程,因為95%的情況下他們遇到的對手都在300碼以內。在實戰中,這種號稱世界一流的步槍還不如游擊隊手中的中國制56式步槍好使。
美國對越戰的理解是有限戰爭,但對北越而言,為了達到全國統一的目標,卻是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如果說北越耗不起軍需物資,那麼美國人耗不起時間——不可能在越南一直呆下去。和以往的一戰或二戰不同,越戰中沒有決戰。看起來每一次戰斗都贏了,但情況反反復復,總也無法好轉,類似的「里程碑」出現了很多次,戰爭卻總也結束不了。這樣的狀態馬基雅維利在《君王論》中早已指出:「你佔領那塊地盤後發現被你傷害的人中到處都是敵人,你無法保持與幫助你實現佔領的人們的友誼,因為你不能滿足他們的期望……正因如此,不論你的軍隊有多麼強大,要佔領一個省,你總是需要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 從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的越戰經歷與此前日本的對華戰爭頗為相似: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戰役的勝利,但總是無法達成政治目的;對手看起來不強,但始終不肯求和,扶持的當地政權又不得民心,於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美國早先的歷史上並非沒有相似的經驗。1898年美西戰爭後,美軍平定菲律賓的行動曠日持久地打了八年,耗費了巨大兵力,戰死者比擊敗西班牙時多了4倍。以至於支持擴張的老羅斯福總統不得不承認,這「成了我們致命的弱點,是造成目前……局勢充滿危險的全部症結所在」。甚至到1909年,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它已結束很久之後,美國陸軍一位高級軍官在家書中仍這樣寫道:「我們已經建立了文官政府,盡管可以這么說,但是所有人在一切場合手裡都會拿著武器,甚至在海里洗澡時也不例外……文官政府是安撫國內情緒的一個鬧劇,離開了軍事力量它一分鍾也維持不下去。」
相比起半個多世紀前的菲律賓人,美國在越南遇到的對手要老練和強大得多,而面臨的國際國內局勢也復雜得多。的確,在每一場戰斗的戰場上,美國人不會被打敗,但他們即使再待下去也不可能贏,到最後他們會發覺,即便一個糟糕的結局,也比這樣一直僵持著看不到結局要好,因為那至少是解脫。
越南戰爭之後,一場戰爭如果不能在政治上贏得勝利,已變得毫無意義。由於美國軍事機器對任何潛在敵人的懸殊優勢,可預期的幾乎每一次戰爭都將是非對稱的。可以說,越戰是這些戰爭的原型。按照一種廣為接受的觀點,美軍直到打贏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才算治好了「越戰創傷後遺症」,但前些年在阿富汗稍顯久拖不決的形式,美國媒體便立刻開始揣測阿富汗是否會變成「奧巴馬的越南」。不誇張地說,近四十年來美國在每一次戰爭中的政治決策和軍事變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為了避免越戰那樣的結局。然而時至今日,在開戰後贏得民心的戰爭,始終比坦克機槍進行的戰斗難打得多了。
⑷ 美國戰爭史上是不是只敗給過中國
也不能這么講 由於美國遠離歐亞大陸 別人很難打到他的家門口 所以 200多年以來美國本土只有兩場戰爭 就是從英國人手裡獨立的戰爭 和南北內戰 所以直到二戰前夕 美國近一百年來 都基本是在逃避戰爭 偏安於西半球 大力在發展經濟 甚至日本越來越囂張 威脅著海外美國人 美國民眾也不希望發動戰爭 珍珠港事件才把美國拖入了戰爭 珍珠港事件之前 美國的軍隊數量很少 不過20多萬 同時期的德國有300多萬軍隊 以前只是發了些軍火財 以後美國開始了瘋狂的擴軍 美國從經濟世界第一到軍事世界第一差不多用了半個世紀 從二戰以後 美國的軍事觸角 達到全球
朝鮮戰爭 中國等於是在國門口打得仗 幾乎是舉全國之力在對抗美國強大的軍事工業 而美國本土基本上是沒受什麼影響的 中國國內則是全民皆兵 勒緊腰帶在支援前線 可以想像當時中國人民是吃了多大的苦 甚至戰爭中還出現過凍死的士兵比戰死的多很多 才和美國僵持下了這3年 如果換做是現在來面對這樣的困境 我們絕對堅持不了3個星期 這樣的戰爭 我們再也耗不起了 除非你能打到別人家門口去 把戰火燒到別國境內 否則 打贏了 也是吃大虧的
⑸ 越南戰爭美軍撤退有沒有中國軍隊的幫助助其撤退為什麼中國有何越南打了起來
越南戰爭中國和美國是明著和平暗著打仗。有很多中國軍隊化妝為北越軍直接參與對美版國的戰斗權。怎麼會幫他撤退。
中越戰爭的原因是,當年越南贏了仗牛逼了,想要統一支那半島,擺脫中國的控制。剛好當時中蘇交惡,蘇聯承諾支援越南換取越南在南面襲擾中國。後來越南開始進攻寮國和柬埔寨,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且也為了想世界證明實力,中越開戰。
⑹ 為什麼說美國輸在越南其實是輸給了中國
越南戰爭中,中國給越南提供的全方位支援,是決定越南戰爭最後勝利的關鍵。
第一,中國為越南提供了強大的後勤和裝備保障。現代戰爭打得就是綜合保障能力,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就成了越南的大後方和保障基地。整個戰爭期間,各種中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和物資器材源源不斷輸送到越南,甚至許多連我軍自己都還沒有普遍裝備的武器都優先提供給越南。僅舉一例,比如在輕武器方面,越南軍隊要早於我們實現了全自動化,戰爭中越南士兵普遍裝備了我國生產的五六式沖鋒槍,而我軍步兵班還主要以半自動步槍為主。
第二,中國幫助越南建立了完善的指揮體系。戰爭爆發後,應越共胡志明主席的請求,我國向越南派出了由大量各級富有作戰指揮才能的優秀軍官組成的軍事顧問團,這些軍官充實到越共軍隊的各級指揮機構,甚至越共軍隊連一級作戰單位都編有中國軍事顧問。這些優秀指揮人員不僅幫助越南完善了各級指揮機構,更重要的是把我國長期軍事斗爭的經驗和靈活的作戰指揮思想帶到越南軍隊,另外,這些軍事顧問大多直接參與了越南軍隊的作戰指揮,使越南軍隊的指揮藝術和作戰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第三,中國為越南提供了可靠的安全空間。朝鮮戰爭中,美國軍隊由於無視中國政府不允許美軍超過三八線的警告,直接導致中國軍隊參戰,致使最後失敗。越南戰爭爆發後,我國政府再次對美國發出警告:美國地面部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當時的美國約翰遜汲取了朝鮮戰爭的教訓,為了不給中國進兵進行軍事干涉提供借口,嚴令美國地面部隊不準越過17度線,採取「南打北炸」的方針,只在越南南方採取地面軍事行動。不僅如此,為避免誤炸中國,還嚴令美國空軍嚴禁轟炸北越境內離中國邊境40公里范圍以內的目標,因此,無法從根本上剿滅北越的軍事力量。而北越政府在確認美國真的不敢轟炸中國邊境40公里以內後,不僅把指揮機構、機場、裝甲部隊等高價值軍事目標全部部署在這一區域,甚至把17度以南的重要工廠全部遷至這片范圍內,極大的保全了自己的戰爭資源和戰爭潛力。而在戰術上,則採用打了就跑的戰術,經常派出部隊跑到17度線以南,對美軍和南越部隊進行偷襲和伏擊,得手後則迅速回撤。另外,越共還經常派出高炮和地空導彈部分階段偷偷前出到美空軍轟炸禁區以外進行對空設伏作戰,造成美軍空中力量不小的損失。
由於中國的直接和間接的參與,越南戰爭期間,美國處於極為不利的戰略地位,即無法從根本上消滅越共和北越軍隊,自己又造成巨大的傷亡,激起國內高漲的反戰浪潮,最終導致美軍全部撤出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