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天晴了的時候》詩歌好在哪裡
「雨巷詩人」戴望舒的這首小詩,讓我們感受到了雨後撲面而來的清爽無比的鄉土氣息。 全詩有三小節。 第一小節寫了天晴時走在雨後鄉間小徑看到的景色。涼爽又溫柔的泥路,洗盡了塵垢的綠草,慢慢抬頭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鄉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美好!尤其是在雨後天晴,剛剛「洗刷一新」,更是生機勃勃,活力一片。 第二小節是詩人對我們的呼喚。呼喚我們在天晴的時候去鄉間小徑走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手去觸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盡情地呼吸那清新的空氣,去享受那怡人的鄉景。 第三小節中通過「新陽」、「溪水」、「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進行進一步描寫和主題的升華。 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幅雨後放晴的鄉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後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嚮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 在語言上,詩人一韻到底,讀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後村景時,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又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㈡ 《在天晴了的時候》原文是什麼
《在天晴了的時候《
戴望舒
原文:
在天晴了的時候,
該到小徑中去走走:
給雨潤過的泥路,
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炫耀著新綠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
試試寒,試試暖,
然後一瓣瓣地綻透;
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游,
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
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
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新陽推開了陰霾了,
溪水在溫風中暈皺,
看山間移動的暗綠——
雲的腳跡——它也在閑游。
賞析:
「雨巷詩人」戴望舒的這首小詩,讓我們感受到了雨後撲面而來的清爽無比的鄉土氣息。
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幅雨後放晴的鄉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後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嚮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
在語言上,詩人一韻到底,讀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後村景時,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用象徵的手法,歌頌光明和解放,表達了詩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㈢ 戴望舒寫的在天晴了的時候,最後一節給予我們的啟迪是什麼
《天晴了的時候》,最後一節中,給予我們的啟迪:
光明即將到來,黑暗很快過去。
表達了作者歌唱光明和解放,對閑適生活的嚮往。
㈣ 在天晴了的時候的原文
在天晴了的時候
【作者】戴望舒【朝代】現代
在天晴了的時候,
該到小徑中去走走:
給雨潤過的泥路,
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炫耀著新綠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不再膽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
試試寒,試試暖,
然後一瓣瓣地綻透;
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游,
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
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
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
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新陽推開了陰霾了,
溪水在溫風中暈皺,
看山間移動的暗綠——
雲的腳跡——它也在閑游。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原名戴潮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杭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通法語、西班牙語和俄語等歐洲語言,一直從事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他是首個將西班牙詩人洛爾卡的作品翻成中文的人。
(4)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擴展閱讀
《在天晴了的時候》的賞析:
「雨巷詩人」戴望舒的這首小詩,讓我們感受到了雨後撲面而來的清爽無比的鄉土氣息。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幅雨後放晴的鄉村畫卷。
「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後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嚮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
在語言上,詩人一韻到底,讀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後村景時,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用象徵的手法,歌頌光明和解放,表達了詩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㈤ 《在天晴了的時候》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44年6月,當時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說作者懷有一顆心在靜靜等待——以一種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態。所以詩人寫這首詩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現代詩人戴望舒於1944年6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全詩用擬人手法和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雨過天晴的景色,勾畫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圖。意象簡明、寓意深刻,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節選如下:
到小徑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
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
新陽推開了陰霾了,溪水在溫風中暈皺,
看山間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它也在閑游。
(5)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戴望舒的詩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和歐州文學的影響。具有很高的語言魅力。詩中的比喻,新鮮而貼切。他所採用的題材,多是自己親身所感受的事物,抒發個人的遭遇與情懷。
《在天晴了的時候》就是這樣一首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兒童詩,詩人通過對小徑雨後美麗景象的生動描寫,引導人們到雨後的小徑上走一走,去感受親近自然的自由和歡樂。詩歌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年),現代詩人。又稱「雨巷詩人」,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戴望舒為筆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夢鷗。筆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縣( 今杭州市餘杭區)人。
他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 。」曾赴法國留學,受法國象徵派詩人影響。其作品有《望舒草》、《我的記憶》、《災難的歲月》等。
㈥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寫的
這首詩寫於1944年6月,當時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說作者懷有一顆心在靜靜等待——以一種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態。所以詩人寫這首詩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㈦ 從《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詩你獲得了什麼啟示
這首詩寫於1944年6月,
當時抗日戰爭即將勝利。
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
可以說作者懷有一顆心在靜靜等待,
以一種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態。
所以詩人寫這首詩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㈧ 《在天晴了的時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在來天晴了的時候》表達了詩人源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作者借詩在表達心中的一份淡然,利用象徵手法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勝利的期盼以及渴望之情。
這首詩的作者是戴望舒。
賞析: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在雨後初晴後的一種喜悅而又舒適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晴天」的熱烈嚮往和由衷的贊美之情,並且想要去體會那種美好生活,感受那種清新環境,對光明到來的信念十分強烈。
(8)在天晴了的時候這首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這首詩寫於1944年6月,當時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結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可以說作者懷有一顆心在靜靜等待——以一種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態。所以詩人寫這首詩就是歌唱光明和解放的。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現代詩人戴望舒於1944年6月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依次描寫了雨後的小路、小草、小白菊、鳳蝶等景物,寫了雨後走小徑的獨特感受。全詩用擬人手法和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雨過天晴的景色,勾畫出了一幅富有詩意的自然風光圖。
㈨ 《在天晴了的時候》 戴望舒 你認為這些景色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全詩有三小節。 第一小節寫了天晴時走在雨後鄉間小徑看到的景色。涼爽又溫柔的泥路,洗盡了塵垢的綠草,慢慢抬頭的小白菊,自在閑游的鳳蝶兒……鄉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美好!尤其是在雨後天晴,剛剛「洗刷一新」,更是生機勃勃,活力一片。 第二小節是詩人對我們的呼喚。呼喚我們在天晴的時候去鄉間小徑走走,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手去觸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盡情地呼吸那清新的空氣,去享受那怡人的鄉景。 第三小節中通過「新陽」、「溪水」、「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進行進一步描寫和主題的升華。 詩人通過擬人化的手法,用「動態化」的表達方式,為我們繪出了一幅幅雨後放晴的鄉村畫卷。「泥路」是溫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膽地試寒試暖,「鳳蝶兒」在悠然地閑游……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後似乎都煥然一新,讓人陶醉、嚮往,讓我們走進了充滿想像的童話世界。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徑! 在語言上,詩人一韻到底,讀來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感受清新活潑的雨後村景時,似乎又感受到暗藏在詩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詩寫於抗日戰爭時期,作者似乎在表達心中的「淡然」、「寧靜」和「暖意」,又似乎在等待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