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二年中印戰爭被伏的一個中國軍人叫什麼名子
是被俘
當時有很多中國軍人被俘
2000年8月1日中國建軍節,印度媒體《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 報道爆出的是馬勝龍、楊家侖
2017年獲准回國的王琦
⑵ 關於1962中印戰爭
印度人祈禱的現象還好,這種現象比較多的是在中東戰爭時期,阿拉伯國家和回以色列都是如此答。關於那場戰爭中國勝利的原因很多。
1.中國是保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正義戰爭。
2.中國軍隊占據了絕對的地理優勢。中國在打過喜馬拉雅山以後就是一大片的平原和丘陵,印度軍隊沒有任何防守屏障。
3.中國全國解放不久,人心團結,將領作戰經驗豐富;印度本國是靠非暴力手段得到獨立的,軍隊沒有實戰經驗,印度的國教印度教也不允許人民使用暴力。
4.印度軍隊的裝備五花八門,而且幾乎沒有自造能力,對國外的依賴性很大。
5.國軍隊在懲罰了印度後馬上撤回來麥克馬洪線以北,沒有侵略、搶佔印度的一寸土地和一分財產。並重新回到談判桌前
⑶ 1962年的中印戰爭是林彪指揮的嗎
不是林彪指揮的。
1962年5月林彪不再過問軍隊日常事務,6月中國開始布置中印戰。1962年羅專瑞卿是總參屬謀長,也參與指揮。
⑷ 62年中印之戰各自的參戰兵力是多少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印邊境戰爭在中印藏南邊境地區爆發。在短暫的作戰過程中,中國軍隊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據可查資料,中國軍隊全殲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總計殲滅入侵印軍8900餘人。
參戰兵力: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中國軍隊: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參考:中印戰爭
http://ke..com/view/76323.htm
⑸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軍隊為什麼撤退
一,印度在50年代一直在邊界挑釁中國,中印戰爭,本來是50年代就要發動專的,但因為抗屬美援朝,以及三年困難時期,一直時機不成熟,印度與美蘇關系都很好,1962年,因蘇美古巴導彈危機,中國有了發動的時機。加上三年困難已過,國民經濟走上正規,有條件支撐。
二、。國際形勢發展對中國不利,長期戰爭對中國是個考驗,所以開始戰爭計劃就是確定為教訓印度三、西藏地區的補給十分困難,高寒山區,困難可想而知,而印度一則為平原,補給好。
四、戰爭印度失敗後,進行了全國動員,可以說,中國打到新德里都是有可能的,因為印度新德里到西藏邊界為平原地區,但這從國際道義上說不過。國際形勢發展,中國不是多助了。
五、中國達到了以下目的,教訓印度,讓印度不敢挑釁中國,在國際上得到了名聲,印度國際形象一落千丈。印度失去了國際形象,損兵折將,但它又重新控制了領土,
六、一句話總結,印度得到了失敗的名聲,而得到了勝利者得到的東西,中國得到了勝利的名聲,而失去了勝利者該得到的東西。
七,撤軍可以說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從國際形勢,以及中國國力和軍力,戰爭目的,多方面綜合的。
⑹ 1962年中印戰爭打到印度哪裡
1962年中國軍隊打到了距離新德里也就幾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隊更是到了外圍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終我方主動退到實際控制線20公里。
1962年爆發的這場戰爭,中方那時候的實力還並不強大,而印度還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這兩大強國在背後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脹起來,在邊境地區不斷挑事,我國忍無可忍發起了反擊,這場戰爭結束得很快,我國再有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停戰。這場戰役我方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受傷697人,殲滅了印軍3個旅,斃傷准將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偶然性,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埋下了隱患。雙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國的慫恿下想要用武力解決也能理解。只是印度軍隊的紀律散漫,他們採用的戰術不合理,我軍認真分析了對手,採用穿插戰術,分小隊對印軍實施包圍,就連他們的王牌部隊都無一倖免。可能大家會很疑惑,蘇聯和美國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麼會還是這么不經打?
美國和蘇聯確實援助了印度武器,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印軍,他們都希望印度可以贏,可是印度失敗後這兩國並未出手。一是很不劃算,他們支持也只是幕後,要是擺在明面上就是地區性戰役,沒有真的和中國打這個打算。況且中國贏了之後主動停戰,選擇和談還歸還了俘虜和繳獲的武器,這種行為在國際上贏得好感,美蘇再發難也不合適。二是美蘇兩國還在忙著較勁,也沒有多餘的功夫再去招惹一個大國,所以印度說到底還是在孤軍奮戰。
⑺ 62年中印戰爭總指揮是誰
1962年中印戰爭打響,時任國防部長林彪是主帥。前線攻擊的總指揮是張國華。對印反擊戰是新中國對外的所有作戰中最漂亮、最精彩一仗,打出了超出預期的結果,在國際中樹立了強有力的強硬形象。
林彪的軍事才能大家都有所而聞。中印邊境關系緊張以後,當中央決定準備作戰時,林彪主動掛帥,並在相當短的時間做好了戰前准備。
中印戰爭總指揮是誰
在戰爭初期,林彪主要以小股部隊出擊,炸敗並誘使印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長驅直入,引敵深入。
包括中央也誤認為是我軍失敗,毛主席曾接連7封電報,罵林彪「有辱國格、喪失軍威」,一再電令林彪「就地組織反擊,不許再後撤一步」。
中印戰爭總指揮是誰
而這三個印度集團軍中有一支在1840年隨英軍入侵北京、參加火燒圓明園的印軍王牌部隊,第一任軍長是尼赫魯的心腹——考爾將軍,考爾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戰場作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之勁旅」。聲稱要再次打進北京。
中印戰爭總指揮是誰
林彪在得知這支部隊先行入境後,覺得時機到了,下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支部隊給我從地球上抹掉」,「以雪百年國恥」。
戰前動員林彪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以八國聯軍在中國的種種罪行激勵戰士,使得我軍將士對印軍恨之入骨。總攻命令一下,我軍猶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風卷殘雲般打得印軍毫無還手能力,印軍大亂急忙撤退。
中印戰爭總指揮是誰
我集團軍僅用了一個營的部隊,將印軍的三個集團軍死死封在了事先准備的口袋裡。在不足四天的時間里,將這個王牌軍連同其他入境的印軍全部乾凈的消滅了,無一倖免,印軍慘敗。
此一戰,印軍部隊的鬥志幾乎喪失
⑻ 1962年中印戰爭中方將領是哪位
中印戰爭中總指揮是林彪,國防部長。
⑼ 介紹下1962中印戰爭
起因: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條麥克馬洪線種下了邊界糾紛的禍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1962年10月,印度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在大國支持下,向我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我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 經過: 這次自衛還擊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進行。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 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和地形情況,採取了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敵的戰法。自20日上午7時30分開始反擊至當天下午,便大部殲滅了該地印軍。接著,分兵5路,齊頭並進,乘勝追擊,於24、25日,先後進駐車新橋、達旺等地。在西段地區,我軍於20日8時25分對入侵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發起反擊,經1小時戰斗,全殲該敵。21日乘勝擴張戰果,至23日便全部掃除了班公湖兩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印軍據點。隨即揮戈南下,反擊巴里加斯地區之敵,殲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也於10月20日實施反擊,先後拔除敵據點多處,進占易古通、馬尼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階段作戰至此便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擊方向為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 戰前,印度當局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使東西兩段總兵力增至3萬人。我軍投入作戰的兵力也增加到13個多團並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特點,以部分兵力反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部分兵從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實施遠距離、大縱深的迂迴、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斷敵退路。這樣,便形成了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的多路向心合擊,經1天激戰,我軍佔領西山口、德讓宗、申隔宗,殲滅印軍一部。19日,佔領邦迫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近千名逃敵。 爾後,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一部分兵力繼續向南追擊,於21日進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鷹窠山口一線。在瓦弄方向,我軍一部於16日晨發起反擊,殲敵一部,印軍第4軍軍長和第11旅旅長倉皇逃走。我軍在當天下午即佔領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擊,至21日,先後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傳統習慣線。在西段地區,我軍於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殘存在我境內班公洛地區的6個印軍據點,殲滅大部守敵。在東段中部,我軍也於11月18日開始反擊,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殲敵一部。 結果: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 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 西藏軍區前指、軍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國軍隊後撤後,印軍自1963年開始,又逐步向前推進,繼續侵佔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大片領土。對此,中國政府仍以維護中印兩國的傳統友誼為重,繼續主張通過和平淡判協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30多年來,盡管中印兩國進行了多輪會談,但由於雙方意見分歧較大,中印邊界問題仍無長足進展。
⑽ 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出動多少軍隊
中國出動復一個師的兵制力。這場戰爭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
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10)1962年中印戰爭中國參戰的是哪只部隊擴展閱讀:
1962年10月至11月間,中國和印度之間因邊界問題展開了一場軍事較量。最終,以中國的絕對勝利而告終。但是,中國政府沒有就此收復失地,而是選擇了主動停火和撤軍
60年代中印邊界開始緊張,邊界沖突一觸即發,毛主席等中央領導做好了要和印度開戰的准備。當時的國防部長林彪主動請纓掛帥,主力參戰部隊則是其原四野部隊。
在深入我國境內的這三個集團軍中,有一支印度王牌軍隊曾在1840年隨英軍入侵北京並參加過火燒圓明園,第一任軍長便是尼赫魯的心腹考爾將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等戰場都作過戰,並自詡「打遍歐、亞的勁旅」。聲稱要再次打進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