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關於抗日戰爭的故事,50字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補充: 僅供參考 八女投江 的 抗日小英雄 王惠民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的四合村。因父親「王皮襖」參加「抗聯」並任第五軍軍部副官,房屋被日寇燒毀。她和弟 弟妹 妹們跟著媽媽到處躲避日偽漢奸的追捕,王惠民12歲時就隨父親上 山參 加「抗聯」第五軍。不久,她爸爸英勇犧牲了,小惠民在戰場上表現更加英勇。1938年10月下旬在烏斯渾河激戰中,她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當時只有13歲。 左權 一腔熱血灑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場激烈的戰斗在山西遼縣(今左權縣)展開,3萬日軍精銳部隊將 八路軍 總部包圍於遼縣麻田以東的南艾鋪一帶。 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八路軍總部領導當機立斷,分兵突圍。幾經搏殺,八路軍總部安全突圍。但是,年僅37歲的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在率領部分機關幹部突圍時,不幸壯烈犧牲。作為八路軍的高級將領,左權放棄了一切個人突圍的機會,捨生取義,盡忠職守,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 太行山脈 。 愛國英雄 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貳』 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 50字左右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戰略防禦階段結束。
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
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50字之內擴展閱讀:
抗戰時期,中國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民族意識的不斷加強,還體現在國內各民族、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為挽救民族救亡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各民族人民都參與到抗日洪流中,除漢族外,有40多個少數民族民眾直接參加了抗戰。東北抗聯隊伍中有朝鮮、滿、蒙古等族的戰士,回民支隊是冀中著名的抗日隊伍。
旅居海外僑胞,從人力、物力上支持祖國抗戰,東南亞華僑除參加僑居地的抗日戰爭外,還通過募捐、回國參戰等方式,支持抗戰。
陳嘉庚、司徒美堂、李清泉等著名僑領帶頭捐款,僅1937年-1942年,海外華僑捐款就達到7億元,僑匯55億元,11億救國公債。有4萬多僑胞回國參戰和參加戰時服務工作。
中華民族萬眾一心,鑄就了堅不可摧的抗戰長城,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現在國家以立法形式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就是要緬懷所有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貢獻的人,弘揚民族團結、維護和平正義的抗戰精神,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而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
『叄』 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簡短資料50字左右
抗日戰爭的簡短資料: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內,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容族性的全面戰爭。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3)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50字之內擴展閱讀:
在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抗日,都為動員全國人民參加抗日作了宣傳動員工作。蔣介石一度宣稱「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但面對已經出現的日軍侵略,國民黨卻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是到抗戰後期,國民黨不斷強化獨裁統治,軍隊潰敗不已,逐漸失去民心。
『肆』 查找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了解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50字左右!
中國抗日戰爭(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是20世紀中國反抗日本侵略的一場全面戰版爭,戰場主要在中權國大陸。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日本又相繼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軍事事變,中國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了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隨即全面爆發。在戰爭的最初幾年,中國得到了蘇聯的援助。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德國、義大利三國軸心作戰,從這時起,中日戰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1945年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加入對日作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戰後,中華民國作為二戰主要戰勝國之一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據估計,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國有3500萬人以上死傷,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戰爭結束後不久,中國再次陷入國共內戰。
謝謝你了老師。
『伍』 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20字
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內個抗戰期間偽軍容總人數約為210萬)。據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與日軍共有22場大型會戰、大型戰斗1117 次、小型戰斗38931次。國民革命軍陸軍傷亡、失蹤約321萬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及抗日根據地民兵在內主要以在日本佔領區內活動為主,殲滅日軍數與國軍接近,殲滅偽軍數遠遠高於國軍。據統計包括民兵活動在內一共發動了111,500餘次各種形式的攻擊。
『陸』 關於戰爭的資料50字
據歷史上說總共是復14年抗制戰!也就是從1931年開始!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的「14年抗戰!誰都知道,日本大規模地侵略中國,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在侵佔了東北以後,日本侵略者又不斷侵犯上海、華北等地,佔領了中國的大片領土。東北、上海、華北人民及駐守這些地方的軍隊,從「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起,就舉起了抗日的大旗。從全國來說這個時期的抗戰,雖然還是局部的,但中國人民的抗戰毫無疑問已經開始了。如果不把「九一八事變」作為中國抗戰的開始,實際上就把「七七事變」以前東北、華北、上海人民的抗戰,以及十九路軍的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遂遠抗戰等中國人民英勇的斗爭,都排除在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之外。也會讓人以為日本是從「七七事變」才開始侵略中國,抗日戰爭也是從那時才開始的。而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
正因為如此,中國抗日戰爭是14年,起點是「九一八事變」,這已經成為學術界的共識。
『柒』 關於抗日戰爭的句子50字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版.國破尚如此權,我何惜此頭. -- 吉鴻昌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愛國將領 馮玉祥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八一宣言》
『捌』 關於抗日戰爭的句子50字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願為祖國捐. -- 陳輝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內.國破尚如此,我何容惜此頭. -- 吉鴻昌
我死國生,我死猶榮,身雖死精神長生,成功成仁,實現大同. -- 趙博生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 -- 陳毅
要想著收咱失地,別忘了還我河山-愛國將領 馮玉祥
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八一宣言》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解放日報》
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毛澤東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毛澤東
將革命進行到底。——毛澤東
『玖』 英雄抗日戰爭資料50字左右
楊靖宇(1905——1940),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後孤身一人與大量敵人周旋戰斗幾晝夜後壯烈犧牲。
『拾』 有關中國抗日戰爭的簡短資料50字左右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
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10)關於抗日戰爭的資料50字之內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
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