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1941年取得的勝利

抗日戰爭1941年取得的勝利

發布時間:2021-03-02 14:27:01

⑴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1945年

1月1日 延安《解放日報》發表題為《爭取勝利早日實現》的新年獻內辭。此後,八路軍容各部為執行「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戰略任務,發動春季攻勢,為我軍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

4月23日——6月11日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會議號召解放區軍民實行軍事戰略轉變和准備全面反攻。

5月8日 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至此,歐洲戰爭結束,盟軍作戰重心迅即東移,全力對付日本法西斯。

7月26日 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28日,日本政府表示,對《波茨坦公告》不予理睬。

8月6日 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並於9日出兵我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

8月9日 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2顆原子彈。

同日 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

⑵ 抗日戰爭在哪一年取得勝利

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回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答民反對外敵...但在二戰中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真正偉大的勝利。這個勝利,是中華民族自1840年起在抗擊外敵入侵的戰爭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的勝利。...

⑶ 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階段

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

戰略相持階段,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最關鍵的階段。堅持持久抗戰方針,中國將在這個階段中獲得轉弱為強的力量,乃至最後取勝。

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

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3)抗日戰爭1941年取得的勝利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五大戰役:

一、中條山戰役

1941年5月7日,日寇集結了10萬餘人的部隊,進攻中條山地區中國第一戰區的20萬軍隊。由於中國軍隊戰前准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結果日軍以1比20的極小傷亡代價打敗了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此次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由於傷亡慘重,因此被蔣介石稱為」抗戰史上最大之恥辱「。

二、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也稱「長沙保衛戰「。在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日寇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三次會戰,三次會戰都以大獲全勝而結束。長沙會戰是14年抗戰歷程中中日雙方出兵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長的大會戰。此次大會戰中方傷亡9萬餘人,殲滅日寇11萬餘人。

三、衡陽會戰

1944年,國民黨軍隊和日寇在衡陽市發生一次會戰,此戰歷時47天,由於雙方兵力懸殊,衡陽會戰以中方因寡不敵眾衡陽失守而結束。此次會戰中方傷亡1.5萬人,日寇傷亡7萬餘人。

四、常德會戰

1943年11月,日寇進攻常德,國民黨軍隊集結了第六戰區和第九戰區的16個軍21個師約21萬人迎戰。此戰歷時1個多月,中方傷亡6萬餘人,日寇傷亡4千餘人。此戰傷亡慘烈,而此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五、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1937年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動用了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中國軍隊將70多萬兵力調往淞滬戰場。

由於日軍不斷增援,中國軍隊逐漸處於劣勢。11月12日,上海淪陷。中國軍隊共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⑷ 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麼

題目: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專爭,中國贏得屬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國的國力空前強大
C.得到了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
D.中國實現了空前的民族覺醒和民族團結
一、中國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A、C、D;
二、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三、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觀,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世界所有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以及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⑸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取得勝利的戰役有哪些

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年9月,平型關大捷取得了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打響了忻口戰役。抗戰初期,在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共兩黨軍隊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戰役是忻口戰役。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至5月)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此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其中,萬家嶺大捷是1938年武漢會戰(武漢保衛戰)中,在萬家嶺一帶中國軍隊圍殲日本軍隊第106師團大部的一場戰役,該戰役共殲日軍3000餘人。
上高會戰(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上高會戰(1941年3月14日-4月9日)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湘西會戰(1945年4月9日-6月7日)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上高會戰——緬北滇西戰役——湘西會戰

⑹ 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如何克服1941年到1942年的困難,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

積極發動軍民,邊練兵邊生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⑺ 抗日戰爭中國所有獲勝的戰役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此役,中國軍隊共斃俘日軍2萬餘人,炸毀日軍飛機20餘架,粉碎了日軍消滅第9戰區主力的企圖。作戰中,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民國三十年)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等部隊在湖南省長沙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4.8萬餘人,擊落飛機3架,擊沉汽艇7艘,使其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省新牆河至瀏陽河之間地區抗擊日軍第11軍進攻的防禦戰役。在此次會戰歷時20餘日,中國軍隊採用逐次抗擊,誘敵深入,堅守長沙核心陣地,合圍聚殲,動員敵後軍民破壞日軍補給線等戰法,取得長沙會戰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盟國的第一次大捷,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中國軍隊傷亡3.1萬餘人。日軍傷亡56944人,被俘139名。但據日方資料為6000餘人。
緬北滇西戰役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是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密支那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至8月,在抗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對日軍第18師團等部的進攻戰。此役,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2000餘人,俘70餘人。
強渡怒江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在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對日軍第33軍所部的進攻作戰。

桂柳反攻戰役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至8月,在抗日戰爭的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第3方面軍在廣西省龍州、南丹、全州、陽朔地區對日軍第6方面軍進行的反攻作戰。此戰,中國軍隊共擊斃日軍4000餘人、擊傷5000餘人。
湘西會戰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至6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第3方面集團軍在湖南省西部對日軍第6方面軍所部進行的轉守為攻的戰役。此役,中國軍隊轉守為攻,斃、俘日軍2萬餘人。

⑻ 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取得了哪些大的勝利

平型關大捷,台兒庄大捷,長沙保衛戰等等。
長沙保衛戰,即「湘專北大捷」。抗日屬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抗擊日軍的重大戰役,前後加起來一共三次。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戰術上未分勝敗,戰略上阻止了敵人的目標,可作勝仗。
第二次、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不僅阻止了敵人的目標,而且對敵軍造成相當的打擊。
但隨後發生的「長衡會戰」,則因驕傲鬆懈,准備不足而失利。盡管功虧一簣,但是前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仍然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上下堅持抗戰的熱情。

⑼ 在抗日戰爭中取得偉大勝利的戰役有哪些

全面抗戰爆發後正面戰場的22次大型會戰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滬會戰是抗戰爆發以來,中日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3個月的戰役中,雙方都投入幾十萬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革命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日軍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未能消滅國民革命軍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庄大捷消滅日軍1萬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但最後會戰沒有取得應有的戰略結果。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歷時4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為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萬人、近10萬日軍因戰斗、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萬人,第5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戰略目標。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日軍動用10萬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等國民革命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國民革命軍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萬人,被迫撤退,國民革命軍傷亡3萬多人。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日軍佔領南寧和昆侖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國民革命軍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國民革命軍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為保證南昌及附近佔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退,傷亡高達1.5萬人。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中央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萬餘人,被俘3.5萬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共斃傷日軍5萬餘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國民革命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革命軍第18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在日軍3萬優勢兵力進攻下,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16天。最終國民革命軍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萬人。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劃。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48天的抵抗,最終沒有支援而遭到失敗。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創造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萬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萬餘人,被迫撤退。

⑽ 抗日戰爭是什麼時候取得勝利的

1945年。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國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予以日本「最後之打擊」。

由於此時美國的原子彈已試驗成功,美國新總統杜魯門對於蘇聯的參戰並不抱太大興趣,所以未邀請蘇聯協商或署名,造成蘇聯頗為不滿。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發布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10)抗日戰爭1941年取得的勝利擴展閱讀: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

1945年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正式向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岡村寧次雙手捧接投降書,簽上「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後蓋章。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了;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

備註:並不是岡村寧次向何應欽呈交的投降書。而是他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而且投降儀式中,作為投降代表的岡村寧次都沒有呈繳象徵武器的佩刀。

原因是國民黨代表和其事先商量決定的。此日後入侵中國之日本軍隊向中國軍隊投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1941年取得的勝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