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的糧食

抗日戰爭的糧食

發布時間:2021-03-02 14:20:13

㈠ 抗日戰爭時中日士兵的伙食有多大差距,看完讓人心酸

人是鐵飯是鋼,尤其在戰爭時期,糧食可以說是十分珍貴的東西,沒有糧食戰士就沒有戰斗和動力,會處於萎靡不振的形態,而且體力跟不上的話也會影響戰鬥力,現在我們就了解下抗日戰爭時我軍和日軍的伙食的比照。

別的,只需日軍去過的地方一定不會留下好東西,想田舍中雞鴨鵝、糧食、蔬菜等東西都會被強行掠取,這也是日軍伙食好的緣由之一。不過沒有什麼可以阻撓公理的力量,哪怕沒有好的伙食,兵士們依然把日本侵犯者趕出了中國,因而我們要愛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存,為社會多做一些奉獻。

㈡ 抗戰時期的糧食一斤等於現在一斤嗎

民國一斤是十六兩,比現在的一斤略高。

㈢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一共掠奪了中國多少糧食

因為抗戰時抄代中國的糧食主產區幾乎全部掉守所以日本掠奪的糧食數量異常驚人。重要分成兩部分一是日本在戰斗時代掠奪並輸送回本土和寧靖洋各個疆場的糧食總計約3億噸。領一部分更巨大年夜就是日本在中國境內的移平易近和駐軍和行政機構和偽軍直接消費的糧食約5億噸。

㈣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糧食裝備哪來

共產黨方復面
第一:糧食制的來源是多方面的
1.靠自己種植,如開發南泥灣,就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表現
2.靠徵集當地老百姓,共軍駐地的老百姓每年都會已繳稅的方式向共軍提供糧食
3.靠打劫日軍或偽軍的運糧車隊或糧食倉庫等獲得
4.靠國民黨分發提供,這主要是在抗戰前期
第二:裝備主要靠繳獲日偽軍獲得
1.靠共軍自己的軍工廠生產
2.靠國民黨分發提供
3在戰斗中繳獲日軍及偽軍的裝備

國民黨方面
第一:糧食主要靠徵集老百姓獲得
1.由國外盟軍提供,初期從滇緬公路,後期從駝峰航線
2.徵集大後方的老百姓的糧食
3.靠國民黨多年來的戰略糧食儲備
第二:裝備主要靠國外盟軍提供
1.由國民黨自己的兵工廠生產
2.在戰場上繳獲日軍及偽軍的裝備
3.由國外盟軍無償提供

㈤ 抗日戰爭缺不缺糧食

自然缺糧,打仗需要動用幾十萬人,而這幾十萬人的吃飯所需的糧食就不是一個小數目。

㈥ 抗戰時期那麼亂糧食從哪裡獲得啊,還有人在種田

有敵占區,非敵占區。
敵占區的敵人也不是傻子,他也要吃飯啊,所以佔領內後也會好好管,讓別人種容地的,不會沒事干去把莊稼弄死。
我們自己就更不會了。
當然打戰的話,肯定有炮火或者踩到莊稼,還有,打起戰,人都跑了,也沒有種莊稼。
戰打完了,就繼續種了。

㈦ 講訴中日戰爭日本人是如何保證糧食的供應的

打仗之時糧草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種誘敵深入的戰爭,必定要保證糧草的供給。而日本在遠渡重洋來攻打中國時,打了那麼多年的戰爭,卻仍然能保持糧草充足,這也是因為他們的手段極其殘忍。直接搶奪中國人的食物,並且傷害中國人,被日本人掠奪過的村莊,幾乎人都要被殺光了。

三、戰斗後期靠的是後勤補給

重要的是日本沒有想到以為短期就可以打敗的中國,竟然打了那麼多年。那麼到了相持階段,重要的還是糧食不及了日本人的本性也就暴露出來,自然就開始了無惡不作。他們對食物的需求還是很高的,通過那些搶奪的無恥途徑來獲取自己所需的東西,真的是喪盡天良。

㈧ 我想知道抗戰八年和解放戰爭三年的共產黨部隊都吃的什麼糧食和菜

共產黨人,有啥吃啥,不挑吃不挑穿。
紅軍的力量,不是用錢堆出來的,是無數革命先輩拼出來的。
當然,如果僅僅是說後勤問題,那麼通常情況下,的確也是只能在當地盡量采購,同時繳獲的時候糧食和彈葯是同等的重要。
為啥我們需要建立根據地?就是因為有了根據地,我們才有穩定的糧食來源,可以通過計劃調節和預先儲存所需要的軍糧。丟了根據地,那麼采購渠道就很受限制,軍隊就會出現供應不穩定的情況。
事實上,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糧食也未必一定夠吃,還需要通過:
1,軍隊自己墾荒(比如南泥灣)
2,從敵占區、國統區盡可能地采購物資(尤其是糧食、葯品、鋼鐵)
雖然當時中國還沒有維生素的概念,但是因為很多時候中國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精米可以吃,能夠吃到粗米都已經算是極好的了,因此反而維生素並不缺乏。缺少的是蛋白質(肉類)和糧食的絕對數量。在這種情況下,根本也沒有條件來選擇主食和蔬菜的種類。
而在後期糧食供應比較充足的情況下,一般非前線戰斗部隊,專業的炊事班會領到米或面,配菜則會發錢給軍需處,盡量在當地采購解決。這個時候士兵一般不需要每個人自己再背大量的糧食了。
而戰斗部隊則會領到幾日份的炒米或炒麵,這種食物都是可以加點水直接進食的,雖然吃口差了點。這種類似於戰鬥口糧的配置,畢竟一線戰斗部隊不一定有條件攜帶炊事裝備。
朝鮮戰爭後期,開始有條件在炒麵中加入白糖,大大改善了炒麵的口感。

㈨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一共掠奪了中國多少糧食

由於抗戰期間,中國的糧食主產區幾乎全部淪陷,所以日本掠奪的糧食數量非常回驚人。答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是日本在戰爭期間,掠奪並運送回本土和太平洋各個戰場的糧食總計約3億噸。領一部分更巨大,就是日本在中國境內的移民、駐軍、行政機構、偽軍直接消耗的糧食約5億噸。

㈩ 抗日戰爭,時候八路軍那麼多人,糧食怎麼解決

參考下,舉一反三,這是陝甘寧邊區的情況:

財政來源

抗戰初期,陝甘寧邊區和八路軍、新四軍的財政開支,大部分來源於國民政府調撥以及華僑、國際友人的捐贈。1938年,外援占邊區經濟總收入的51.6%(50%-85%)。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特別是從1940年起,國民政府不僅完全停發軍餉,而且對陝甘寧邊區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斷絕邊區的一切外援,陝甘寧邊區的財政難以維持。非生產人口的增加是造成邊區財政困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非生產人員增加,購糧款大幅度增長,一度占年財政收入18.86%。邊區政府連年赤字,醫療,生產等所需物品嚴重睏乏。
外援:1937年至1940年外援金額及占當年財政收入比率為(法幣):1937年,4563.9萬元,占年財政收入77.20%;1938年,46.8萬余元, 占年財政收入51.69%;1939年,566.4萬余元,占年財政收入85.79%;1940 年,755 萬余元,占年財政收入70%。
另一財政收入來源是稅收和行政性收費(包括沒收款、罰款、土地登記手續費等)。1939年稅收65.8萬余元;沒收款9.5萬余元;罰款近1.9萬元,土地登記手續費0.37萬元,雜項2萬余元,總計占年財政收入的9.17 %。1939年稅收65.8萬余元;沒收款9.5萬余元;罰款近1.9萬元,土地登記手續費0.37萬元,雜項2萬余元,總計占年財政收入的9.17 %。1940年稅收196.4 萬余元,企業盈餘42.7萬余元;公產收入0.5 萬元,寒衣代金42.7萬余元,罰款28.5萬余元;雜項29.2萬余元,總計占年財政收入24.87%。2
在財政政策上,第一,由於中共和邊區政府對於1937年至1940年提出「力爭外援,休養民力」的財政政策執行過於教條和機械,一味的依靠外援和國民政府所發給八路軍的每月60萬軍餉,沒有做發展經濟、增加財源的長遠打算,造成財政連年赤字。第二,邊區經濟落後,工商業基礎薄弱,政府財源睏乏。邊區農業長期不能自給,抗戰開始後,政府採取多種措施增加了耕地面積,糧食產量有了提高,但沒有給政府增加多少財源。抗戰前邊區沒有工業,抗戰開始後發展起來的工業也很薄弱。據統計,1940年邊區共有公營工廠9家,工人434人,資金52.3萬余元。生產合作社29個,社員1132人,股金13.5萬元,產品種類300個,產值僅有2萬元。3為了緩解財政的嚴重危機,1941年,中共中央和邊區政府採取措施,來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些措施是:調整財政政策,大力發展邊區經濟,增加稅收,發行公債等。皖南事變後,邊區政府為解決燃眉之急,制定獨立自主、統一領導、分散經營的財政原則。具體做法是,給各機關部隊一部分生產資金讓其各自經營以解決經費困難;大量開發食鹽,發動群眾馱運食鹽出口,計劃出口60萬馱,其中6萬馱為公鹽,分配各縣,由群眾義務馱運;統一產銷鹽價,其收入歸軍委,作為軍費和軍委生產保證;發行建設救國公債618 萬元;徵收救國公糧20萬石,公草2600萬斤,解決人員和馬匹糧草;禁止法幣,發行邊幣1054萬元。4
稅收
稅收是1941年後邊區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稅收種類有:(一)農業稅。農業稅是邊區政府要求農民交納的救國公糧。1942年前是以攤派形式來完成,1943年開始實行農業統一累進稅,以每戶人口平均收獲細糧之多寡為標准分級累進。1941年至1945年農業稅收入如下:1941年,20.1萬余石;1942年,16.5萬余石;1943年,18.4萬余石;1944年,16萬石;1945年,12.4萬石。5(二)工商業稅。隨著邊區工商業的發展,工商業稅成為邊區財政收入的主要財源之一。種類有:貨物稅種和營業稅種兩項,其中貨物稅分為:入境稅、出境稅、過境稅、產銷稅;營業稅分為:營業稅、臨貿稅。5(三)鹽稅。鹽稅徵收始於1937年,隨著邊區鹽務的發展,鹽稅成為邊區一項重要的財源。1937年至1945年鹽稅收入統計如下(以券幣為單位):1937年近0.2萬元;1938年4.9萬余元;1939年2.9萬余元;1940年4.4萬余元;1941年37.2萬余元;1942年48.9 萬余元; 1943 年447.1萬余元;1944年2457.8萬余元;1945年17818.7萬余元。6(四)公鹽代金。公鹽代金最初不是正式稅種,而是臨時捐,是讓人民幫助政府運鹽的勞役,其金額較大,在政府財政收入中有一定地位。公鹽代金始征於1941年。 (五)牲畜買賣稅和斗佣。牲畜稅是牲畜買賣的一種手續費,徵收牲畜價格的5%。斗佣是代買賣糧食者過斗而徵收的手續費,一般徵收1%到2%。二者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歷年收入數額是:1941 年45萬元;1942年190萬元;1943年4728萬元;1944年約8000萬至1億萬元。除以上五種稅捐外,還有煙酒、羊稅等。7
注釋:1.西北財經辦事處:《抗戰以來的陝甘寧邊區財政概況》,1948年2月18日, 見《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下稱《史料摘編》)第六編《財政》。2.邊區財政廳:《財政工作報告》,1941年10月26日,見《史料摘編》第六編《財政》。3.林伯渠:《陝甘寧邊區政府工作報告》(廿八一三十年)1941年4 月,見《史料摘編》第一編《概述》)4.西北財經辦事處:《抗戰以來的陝甘寧邊區財政概況》,1948年2月18日, 見《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財政經濟史料摘編》(下稱《史料摘編》)第六編《財政》。5、6、7.《陝甘寧邊區歷年公糧負擔表》,見《史料摘編》第六編《財政》。
銀行
1937年10月1日,陝甘寧邊區銀行在延安成立。陝甘寧邊區銀行前身是1935年11月在瓦窯堡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國家銀行西北分行。首任行長曹菊如。1938年6月,邊區銀行發行了與法幣等值的貳分、伍分、壹角、貳角、貳角伍分、伍角共6種「光華商店代價卷」(簡稱光華券)。1941年初又增發了面值為柒角伍分的光華券。到1941年2月18日止,光華券共計發行4387215元。1941年,中共就轄區的財政困難,調整政策,全面禁止法幣在邊區流通,自行發布貨幣——邊幣。此後又發行「商業流通券」代替邊幣。
工業
1940年之前,邊區因依靠外援影響,工業方面鮮有發展,1941年至1945年邊區工業發展很快。其中公營工業發展最快,全邊區有紡織廠23家,年產大布3.29萬余匹;造紙廠11家,年產紙5671令;化學工業工廠10家,肥皂廠2家,陶瓷廠3家。石油廠1家,火柴廠1家,制葯廠1家, 皮革廠2家,印刷廠4家,被服廠12家,煉油廠2家,工具廠8家,木工廠2 家。公營工業是邊區工業主要組成部分,給邊區財政提供了大量的收入。手工業發展也很快。民間紡織方面,全邊區有紡婦13.3萬餘人,紡車12萬余輛,1943年共紡紗83.5萬余斤,給公營紡織廠提供了相當部分的紗線原料。其它工業如煤1943年產量達到每月7600噸;鹽1943年產量達52.1萬馱。同時,私營工業也得到發展,但在邊區工業中不佔主要地位,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很小。這可能和當時的工業發展政策有關。 (引用資料同上)
商業
1937年至1940年間邊區的商業貿易主要為采辦性質,主要是保證中國共產黨黨政機關和軍隊的物資供應,只有很少部分具有營利性質。1941年後,邊區政府加強對貿易的控制,制定商業政策,促進邊區商業貿易的發展。1941年,延安市的公營商店達46家,總資本273.8萬元,1至6 月份貿易額為937.9萬元,純利潤110.3萬元。1943年統計的幾個地區的貿易情況:靖邊公營商店總資本133萬元,上年利潤87.8萬元;縣公營商業總資本4539.9萬余元,上年利潤77.1萬元;延安市公營商店、客棧等資本總額2470.5萬元,上年純利329萬余。同時,合作社商業和私營商業都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因政府支持力度不如公營商業,所以發展程度不很明顯。1
注1.邊區貿易局:《邊區對外貿易概況》1942年,見《史料摘編》第四編《商業貿易》。
農業
邊區農業主要體現在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提高棉花產量、增加耕地面積三個方面。
征糧
由於陝甘寧邊區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這里駐扎著大量的黨政軍學人員,加上邊區地瘠民貧,自然災害頻發,糧食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1940年以後,由於外援斷絕,邊區政府財政緊缺,無法購糧,開始全部依靠向當地農民征糧。這使農民的公糧負擔迅速由1939年的5萬擔增至1940年的9萬擔(每擔100斤)。到1941年3月,部分地區仍然斷糧現象。為了保證1942年的糧食供應,中共中央與邊區政府決定1941年征糧20萬擔,比1940年翻了一倍多。這使廣大群眾深感負擔過重,普遍出現不滿情緒。
南泥灣大生產
南泥灣位於延安城東南45公里處。1941年春,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停止對陝甘寧邊區的財政支持並實行經濟封鎖,邊區發生嚴重的財政危機和糧食資源短缺問題,中共中央命令八路軍三五九旅進駐南泥灣,實行屯墾,生產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內,由王震旅長率領的三五九旅開發南泥灣,獲得了糧食大豐收,緩解了邊區的糧食短缺問題。
經濟作物
邊區政府除食鹽、牲畜貿易之外另一大收入來源是被稱為「土產」、「特產」的經濟作物貿易。所謂特貨,或是當地的土特產,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比如,在新華網上「民主革命時期的鎮原縣邊區政府」一文中大生產運動一節便提到:「據《解放日報》報道,到1944年8月鎮原全縣共開荒地18687畝,超額完成任務600畝。同時還成立了三岔、孟壩、苦水掌三個土產支公司。三岔貿易支公司,當年輸入糧食1500石,合金額125.6萬元,棉花合金額42.4萬元,雜貨合金額27.32萬元。輸出食鹽120.3萬元。牲畜1505頭,特貨(大煙)1200兩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的糧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