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

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

發布時間:2021-03-02 13:27:24

Ⅰ 抗日戰爭中反攻階段的起止時間是

抗日戰爭中反攻階段的起止時間是: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和日軍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形勢下進行的。中國對日戰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兩個階段。

1、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

2、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3、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關於1944年的方針》。此後,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相繼發起春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4、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沖、龍陵,收復西南失地。成為了日本在中國戰敗的轉折點。

5、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於芒友。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緬甸領土8萬余平方公里,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基本消滅了日軍第18、56師團。


(1)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擴展閱讀:

中共領導的1944年局部大反攻:

由於華北日軍主力大部調往南方,與國軍陷入膠著狀態。中共中央5月11日開始向華中局、北方局發出《關於敵進攻河南情況下的工作方針的指示》,要求向淪陷區進軍,在河南地區組織抗日游擊隊建立根據地。

7月25日,中共中央發布向河南敵後進軍的部署命令。在華北大掃盪中蟄伏已久的八路軍趁機對日軍展開了聲勢浩大的1944年局部大反攻,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縱隊各部,在華北、華中、華南敵後對日、偽軍普遍發起了局部反攻。

主要是攻擊敵占城鎮,拔除日、偽軍在解放區周圍的據點,大量消滅日、偽軍,恢復並擴大解放區。

在一年的局部反攻中,各解放區共作戰11000多次,殲滅日、偽軍近20萬人,俘日、偽軍6萬多人,爭取偽軍反正3萬多人,晉察冀解放區軍民解放村莊9900多個,擴大了北嶽區,鞏固了平北與平西區,堅持了冀東區,恢復了冀中區。

晉冀魯豫解放區軍民收復縣城11座,解放人口500多萬,改變了解放區被分割的局面;晉綏解放區軍民解放村莊3100多個,綏西、綏南恢復到1942年前的局面;山東解放區軍民攻克縣城八座,解放人口500餘萬,形成了渤海、膠東、魯中、魯南、濱海五個鞏固的根據地。

華中解放區軍民解放國土7400多平方公里,並把解放區先後調整為淮北、淮南、蘇北、蘇中、蘇南、皖中、浙東和鄂豫皖八個解放區;華南解放區軍民控制廣九路以東大部分地區,在廣九路以西成立抗日民主政權,並在瓊山、文昌、澄邁等縣建立了鞏固根據地。

Ⅱ 我國的抗日戰爭有戰略反攻階段么

有。

抗日戰爭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兩個階段後,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了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系。當時,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在我根據地軍民的包圍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務,自然地主要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隊來進行。

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

(2)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擴展閱讀:

戰略反攻階段的過程: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宣布投降,並投入同盟國一方。從此,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實際上解體,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無援。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通過《開羅宣言》,要求戰後日本歸還佔領中國的所有領土,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

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關於1944年的方針》。此後,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相繼發起春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1944年4月,日本動用12個師團、41萬人的龐大兵力,在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即「一號作戰」。

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沖、龍陵,收復西南失地。成為了日本在中國戰敗的轉折點。

1944年6月20日-30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率官員訪華,並與蔣介石舉行會談。

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於芒友。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

Ⅲ 抗日戰爭中反擊階段的具體時間是多少

1945年3月起日軍先後發動豫西鄂北會戰和湘西會戰。在河南,日本軍於3月下旬從豫中會內戰之後的防線以容東向西發動攻擊,其前鋒一直沖到西峽口。在湖北,3月日本軍向西北部發動攻擊,於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過之後國民政府軍隨即發動反攻,收復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軍佔領的地區。在湖南,日軍以空軍基地芷江為目標,於4月向湖南西部發動攻擊,但是在中國軍隊抵抗之下,日軍遭受大挫敗而退回原陣地。
湘西會戰結束後,日軍已無力發起攻擊,於是國軍乘勝追擊

之後中國軍隊乘勝追擊,向廣西地區發動反攻,於5月27日收復南寧,6月29日收復柳州,7月27日收復桂林,8月收復廣西全境。此外,中國軍隊原本預定於8月收復廣州以打通中國對外運輸要道,因為日本投降而無須實行。

Ⅳ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反攻佔領的城市有哪些

1945年夏季中國各政權的軍隊開始對在華日軍的反攻。當時陝西省、甘肅省、寧夏省、新版疆省、青海省、西權藏、西康省、四川省、雲南省的全部,綏遠省大部,貴州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廣西省除南寧、桂林、柳州等大城市和湘桂鐵路沿線以外的地區。

Ⅳ 中國的抗戰反攻階段到底攻下了什麼地方

1945年3月起來日軍先後發動豫西鄂北會戰自和湘西會戰。在河南,日本軍於3月下旬從豫中會戰之後的防線以東向西發動攻擊,其前鋒一直沖到西峽口。在湖北,3月日本軍向西北部發動攻擊,於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過之後國民政府軍隨即發動反攻,收復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軍佔領的地區。在湖南,日軍以空軍基地芷江為目標,於4月向湖南西部發動攻擊,但是在中國軍隊抵抗之下,日軍遭受大挫敗而退回原陣地。之後中國軍隊乘勝追擊,向廣西地區發動反攻,於5月27日收復南寧,6月29日收復柳州,7月27日收復桂林,8月收復廣西全境。此外,中國軍隊原本預定於8月收復廣州以打通中國對外運輸要道,因為日本投降而無須實行。

Ⅵ 抗日戰爭進去反攻階段是在――

戰略反攻階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和日軍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形勢下進行的。中國對日戰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兩個階段。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
1943年9月8日,義大利宣布投降,並投入同盟國一方。從此,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實際上解體,日本法西斯更加孤立無援。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
開羅會議三巨頭
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通過《開羅宣言》,要求戰後日本歸還佔領中國的所有領土,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194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發出《關於1944年的方針》。此後,八路軍、新四軍對日偽軍相繼發起春季攻勢和秋季攻勢。
1944年4月,日本動用12個師團、41萬人的龐大兵力,在
豫湘桂會戰
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即「一號作戰」,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通過中國大陸將日本和東南亞、西南太平洋戰線連接起來,以挽救太平洋戰場的危局。豫湘桂戰役歷時8個月,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日軍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國持久戰,反而影響了在太平洋戰場的對美作戰,宣告了日本「長期戰」戰略的破產。
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華民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沖、龍陵,收復西南失地。成為了日本在中國戰敗的轉折點。
1944年6月20日-30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率官員訪華,並與蔣介石舉行會談。
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於芒友。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緬甸領土8萬余平方公里,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基本消滅了日軍第18、56師團。

Ⅶ 不屈服的過往,我國的抗日戰爭戰略反攻階段在什麼時間

有。

中國抗日戰爭的戰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轉折和日軍逐漸失去戰略主動權的形勢下進行的。中國對日戰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兩個階段。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

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沖、龍陵,收復西南失地。成為了日本在中國戰敗的轉折點。

1945年1月27日,中印公路完全被打通,兩軍會師於芒友。至3月,反攻勝利結束。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解放緬甸領土8萬余平方公里,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斃傷日軍4.8萬餘人,基本消滅了日軍第18、56師團。

(7)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擴展閱讀:

戰略反攻階段的重大戰役介紹:

1、豫湘桂戰役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於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豫湘桂戰役的大潰退是抗戰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第二次大潰退,8個月中,中國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50-60餘萬,喪失4個省會和146座城市(豫中會戰37天失38城)、7個空軍基地和36個飛機場,喪失國土20多萬平方公里、6000萬人民。

戰役中至少2.4萬日軍死亡,加上傷病者共十萬人。日軍盡管達成作戰企圖,卻無力保障大陸交通線暢通,也未能阻擋美機空襲日本本土。除此之外,由於分散了兵力,反而為國民黨軍隊反攻提供了條件。

2、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Ⅷ 抗日戰爭後期,中國共產黨是怎麼對日軍進行反攻的

中國共產黨從1944年起乘日軍抽調力量於太平洋戰場和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之際,向日專軍展開了局部屬反攻。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

1945年,中國軍隊對侵華日軍進行了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簽署了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Ⅸ 抗日戰爭靠哪場戰役開始扭轉局勢的

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役)是1937年9月中旬,中共八路軍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由第115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
1937年9月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
本次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八路軍首戰告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八路軍的晉察冀軍區、129師、第120師在總部統一指揮下,在河北山西發動了以破襲正太鐵路(石家莊至太原)為重點的戰役。戰役發起第3天,八路軍參戰部隊已達105個團,故中方稱此為「百團大戰」。
戰果統計
3個半月中,我敵後軍民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多次,擊斃傷日軍二萬多人,偽軍五千多人;俘日軍280多人、偽軍1.8萬多人;破壞鐵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壞橋梁、車站258處;並繳獲了大批武器和軍用物資。從殲敵(日軍)數字看,八路軍獨自發起的百團大戰不亞於1939年蔣介石部署全國十個戰區71個師發起的對日冬季攻勢的戰果,如果加入殲滅偽軍數字,八路軍的戰果還高於國軍全軍在冬季攻勢的殲敵數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軍的政治地位。

Ⅹ 抗日戰爭反攻時間是怎樣的

1943年3月,新38師的114團即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師和新38師主力乘車到達胡康河谷邊緣,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1944年5月,由衛立煌將軍指揮的中華民國遠征軍強渡怒江,發起滇西反攻,先後攻克日軍堅固防守的松山、騰沖、龍陵,搶通中印公路。至1945年3月30日,遠征軍攻克喬梅,與英軍勝利會師,中國遠征軍的作戰任務至此勝利結束。遠征軍的大反攻為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反攻拉開了序幕,也是日軍戰敗的關鍵轉折點。

密支那戰役

1943年10月下旬,遠征軍以孫立人的新三十八師、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師、以及美國的麥瑞爾突擊隊為主力,投入總兵力約3萬餘人,為爭奪密支那與掩護修築雷多公路與日本守軍展開激戰。1944年8月2日,中美聯軍攻佔密支那,日軍56步兵旅團長水上源藏少將於突圍後自殺,該戰役以中國攻下密支那作結束,此役共擊斃日軍3400人。中美聯軍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總傷亡6551人。

騰沖之戰

在駐印軍反攻初具成果之後,國內滇西的中國遠征軍反攻開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於雨季強渡怒江,於6月底血戰至騰沖附近。攻擊騰沖城的遠征軍部隊為霍揆彰率領的第二十集團軍。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為空中支援部隊。

在攻克了日軍高黎貢山灰坡、唐習山、大塘子等處據點後,遠征軍用絕對優勢兵力進攻日軍據守的來鳳山。來鳳山日軍兵力只有400人左右,但遠征軍屢攻不下,只能呼叫美軍57架戰機對山上日軍火力碉堡進行轟炸後,再動用火焰噴射器進行掃滅。日軍無力招架,殘部退入騰沖城中,准備與遠征軍決死一戰。

7月27日,遠征軍發動攻城戰。美軍戰機在炸彈上綁上尖銳的鋼條,以便炸彈能固定在城牆上爆炸。騰沖城牆被炸塌十幾處,8月9日,遠征軍以城牆裂口為突破點,攻入城中,與日軍展開慘烈白刃戰,但傷亡慘重,只能暫時放棄城牆陣地,退回城外。此後幾天遠征軍均在美軍空中火力掩護下突襲城中,與日軍巷戰,雙方各有傷亡。戰至9月11日,日軍彈盡糧絕,孤立無援,幾乎全部戰死。遠征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收復騰沖,也是抗日戰爭以來國軍收復的第一個有日軍駐守的縣城。

遠征軍第二次入緬作戰,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殲滅日軍4.8萬餘人;滇西中國遠征軍傷亡67403人,殲滅日軍21057人。外援物資進入中國的輸送線重新被打通,全面的戰略反攻即將到來。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中國哪裡開始反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