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抗戰時期,日本軍隊是多少人,中國軍隊是多少人
抗日戰爭是當時中日兩國幾乎傾盡舉國主力進行的一場大較量,戰爭在中國境內持內續時間容之久、規模之大、波及范圍之廣、激烈程度之巨、傷害之重,可謂二十世紀中外戰爭史上之最。有數據顯示,抗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在正面戰場上,最多時投入兵力達到三百五十三萬餘人,而日方在中國戰場上投入兵力最多時達到三百八十多萬人。在敵後戰場上,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武裝部隊主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已達九十萬人以上;發動人民群眾參加抗戰,民兵抗戰最多時在二百萬人以上。所以,有人在論及中國人民八年抗戰規模時稱:就作戰規模而言,中國的抗戰是在長達五千公里的正面戰場和幅員一百三十餘萬平方公里的敵後戰場進行的,中國投入的兵力,最多時軍隊近五百萬人,民兵約二百萬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時日軍近二百萬人,偽軍一百餘萬人、雙方使用總兵力高達一千萬人。就戰斗次數而言,抗戰期間國民黨陸軍正面戰場共對日進行過二十二次重大會戰、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戰斗、三萬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規模的戰斗。中共敵後戰場對日軍大小戰斗更達到十二點五萬次
2.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一個連一般有多少人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一個連一般有120人,國軍是「三三制」,一個連三個排九個班。
滿員建制大約:步兵戰斗兵一百餘人、機炮班十餘人、炊事班十餘人、勤務兵、通訊兵、衛生兵、連長副連長排長副排長十餘人、總數超過 120 人。
在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統一軍隊組織名稱時,將隊改稱連。中國人民解放軍自建軍起,就有連一級組織。
連設有連長、政治指導員,建有中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支部。初期,主要是步兵連,轄3~4個排,約100~120人。
連編制由若干個排(或班)編成的軍隊一級組織。通常隸屬於營。為基本戰術分隊。一般在營的編成內遂行任務。直屬團以上單位的連稱獨立連,多擔負技術和勤務保障任務。
依任務、裝備和編成可分為步兵連(裝甲步兵連、摩托化步兵連、機械化步兵連)、坦克連、炮兵連、導彈連、工兵連、通信連、防化連、偵察連、雷達連、電子對抗連、汽車連等。
(2)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其它國家編制
在世界上,15世紀末~16世紀初,西歐一些國家軍隊中組建了連。18~19世紀,歐洲各國軍隊編有步兵連、騎兵連、炮兵連。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步兵連編200~25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步兵連裝備了自動武器,一般由2~3個步兵排、1個迫擊炮排、1個機槍排、 1個給養班和指揮班編成,編120~150人。
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各國軍隊中,連的種類逐漸增加,編制不斷改進。蘇軍摩托化步兵連轄3個摩托化步兵排,編100餘人,主要裝備沖鋒槍、輕機槍、火箭筒、防空導彈和步兵戰車或裝甲輸送車等。
美、英等國軍隊的機械化步兵連轄 3個機械化步兵排和1個迫擊炮排,編180餘人,主要配備步槍,機槍、反坦克炮、反坦克導彈、迫擊炮和裝甲輸送車等。
3. 抗日戰爭前中國有多少人口
抗日戰爭前中國人口1912年為億,1928年為4.7億,1936年為4.7億(估計)。歷史上,中國人口一保持世界人口較大比例。1850年中國人口約4.3億,佔世界人口的34%。由於戰亂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國人口增長緩慢。1949年年末,中國大陸人口為5.4167億,佔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
1931年爆發了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有大約900萬平民在抗日戰爭中死亡,另有800萬平民因其他原因死亡,9500萬人淪為難民。根據蔣夢麟的回憶錄,1400萬年輕人在被強奸後死於飢餓。據估計,中國抗日戰爭的直接人口損失為2062萬人。
而戰爭中軍民傷亡的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據估計,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
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中國軍隊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
1950年起,由於生產發展、人均壽命提高,世界各國人口迅速增長。到1990年末,中國人口已達11.4333億人,但佔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4.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
1945年二戰結束時,盟國統計的抗戰期間中國軍民死難者數字是約220萬(二百二十萬人);1947年,民國政府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人作戰傷亡322,79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 9,134,569人,總計人口傷亡 12,784,974人.這個數字與建國初期,中國政府統計的中國死難者人數(軍人和平民)約為1,000萬人相差不大.然而,隨著譴責侵華日軍罪行的言論增加,中國軍民死難人數也一直不斷增加.進入1990年代以後,乾脆就用"傷亡3,500萬人"這種含糊不清的概念.說二戰造成多少人"傷",是個很荒謬的統計.一個人可能傷多次,但是還是一個人.例如,一個人受傷五次,最後一次因重傷死亡.按照"傷亡"統計法,就是傷亡六個人.由於一個人只能死一次,所以,在計算二戰這樣的大事件時,前蘇聯和西方一般都不計算"傷",而只計算"亡".連傷帶亡的統計方法,是煽情的宣傳手法,不可取.中國"傷亡3500萬人"是一個很荒謬的說法,但這種荒謬的說法
到了中國的反日網站和網上常見的憤青文章裡面,這個數字就乾脆變成了"死亡3,500萬",或"死亡四千萬人"了.
中國二戰死難者死亡人數之所以難以確定,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共和國以前,中國不是一個技術化管理的國家,國家的種種數據很難統計.其次是共和國初期各級官吏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妨礙了對二戰資料的收集工作.
我不得不痛心的說:我們至今不能確認在日本入侵中死難的中國人的數量.1995年,國家提出了2100萬人死亡的數目.我期待著一個詳細的列表.就好像以色列曾經努力作過的那樣.然而8年過去了,我得到的只有失望.因此,中國在二戰中死亡人數,至今仍是個懸案.各國和中國提出的數字,中國2戰中的死亡人數在100萬的至低值到2100萬的至高值之間,僅次與蘇聯(死亡2700萬)居第二位.
5.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了多少萬人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的人數為3500萬。
按照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的最權威的數據,在抗戰期間版中國軍民傷亡加起權來共3500萬。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其中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游擊隊人員損失共584267人,其中傷290467人,犧牲160603人,被俘45989人,失蹤87208人。
(5)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1、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開始了局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艱苦抗戰,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止,中國整整經歷了14年的抗戰。
2、。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再到全國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共領導的抗日部隊除堅持了游擊戰等敵後戰場作戰,在抗日戰爭最艱難的時刻堅持人民戰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許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6. 中國抗日戰爭犧牲人數統計
1、國軍方面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2、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抗日戰爭財產損失
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
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
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另一說6500億美金(按1945年貨幣折算)。
7.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口
抗日戰爭時期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
這個期間的人口是有變化的,在民國時期的人口總數一直沒有一個准確的官方說法,一般通用的就是4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約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中國人口到18世紀中葉已經超過4億,近代以來,在籍人口不斷增加,從1841年的4.13億增加到1949年的5.41億,在109年中增加了31%以上。
(7)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人口損失數量
抗日戰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追求民族解放、捍衛國家獨立的一場偉大全民族抗戰。抗戰八年,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並最終與世界反法西斯正義力量一起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逐日寇出國門,挽民族免滅絕,奠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但中國人民也為此偉大勝利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遭到前所未有的損失,人口損失即為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經過長達四年時間的研究,利用戰爭期間及戰爭勝利後形成的大量檔案文獻資料,對國民政府權轄區域內南京市、江西、廣西、湖南、福建、河南、雲南、貴州等省以及陝甘寧地區、國民政府部分中央部會機關、南洋華僑等方面的戰時人口損失情況進行了分別的考察。
結合利用相關資料對部分省區的戰時人口損失數目進行增補及重新核算,對中國解放區抗戰人口損失進行了分析、核算,得出有關中國抗戰時期人口損失的初步研究結論。
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我們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應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
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8.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有多少
抗日戰爭時期是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
這個期間的人口是有變化的。根據我國官方數據回是損失答3500萬人口。
在民國時期的人口總數一直沒有一個准確的官方說法,一般通用的就是4萬萬同胞,也就是4億人,下面提供一組數字作為參考:
公元1931年 (民國二十年) 約421,700,000
公元1935年 (民國二十四年) 約462,150,000
公元1937年 (民國二十六年) 約483,400,000
公元1947年 (民國三十六年) 約461,000,000
滿意請採納
9.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犧牲了多少人
具體的數字沒有辦法有統計出來。但是大概的數字有幾千萬人,3000萬人左右。
10.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營有多少人
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營有800人。
抗戰初期,國民革命軍(包括八路軍在內)一個滿員營有800人以上,日軍一個步兵營(大隊)有1000人以上。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營級部隊都是團級部隊縮編的,所以營部有團部規模的編制,要比其他國軍編制大。
軍隊的營連編制有多種形式,包括三連制,四連制,五連制。三連制營下轄三個步兵連,四連制營包括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炮連,五連制營包括四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炮連。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實行四連制營,到蔣介石引進德國顧問後,國軍實行五連制營。
在解放軍中營級部隊主要軍官除了營長還有政治教導員(性質等同於團級單位及以上的政委)(簡稱為教導員),二者平級,教導員對營長實行政治監督(教導員為營黨委書記,營長為黨委副書記。八路軍則設營特派員職務承擔政治監督任務)。營部服務人員包括通信員和文書。
解放軍的軍制長期實行師團營連制,90年代後逐步試點旅營連制,前者營長對團長和團黨委直接負責,後者營長對旅長和旅黨委負責;前者營級部隊沒有後勤裝備補給權力,一切由團部負責,後者則擴大了營級部隊權力,幾乎和團級部隊一樣。
現在軍隊編制人數(以步兵為例)
1、軍:30000人
2、師:10000人
3、旅:3000人
4、團:1000人
5、營:300人
6、連:100人
7、排: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