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陳誠

抗日戰爭陳誠

發布時間:2021-03-02 09:41:39

① 抗戰結束後陳誠的整編運動把哪些人整下去了,把誰整上來了什麼時候發生的

抗戰史里有

② 抗戰時陳誠指揮平庸

對比當今雷厲風行的反腐敗,歷史上國民黨也搞過若干次不成功的反腐行動,比如小蔣上海打老虎。此外,國民黨的參謀總長陳誠也曾在東北搞過一場反腐行動,也一度風聲水起,只不過最終仍以失敗告終。陳誠是如何反腐的,他又是如何失敗的,這里作一番介紹和分析。
陳誠搞的這段反腐運動,背景是一九四七年夏秋之交,國共內戰形勢發生了逆轉,特別是東北地區,國民黨政權由於腐敗無能和指揮錯誤,在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夏季攻勢中損失慘重,陷入被動局面。蔣介石在此時決定走馬換將,撤掉了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保安司令杜聿明的職務。陳誠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請纓赴東北上任,主持東北大局,力圖扭轉頹勢。
陳誠到東北後,都做了些什麼?實質上以懲治貪腐和整治風紀為主要內容的反腐行動。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整編軍隊,培養戰力。陳誠到東北任職後,大刀闊斧整頓軍隊,一度將東北國民黨軍軍隊擴充到14個軍55萬人,從關內調來大批武器裝備補充損失嚴重的部隊,還運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從吃緊的關內戰場將49軍調到東北。同時,陳誠將東北保安司令部撤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以圖大顯身手,扭轉頹勢和敗局。
另一方面,就是所謂「整飭內部」,也是鬧得最風生水起的。陳誠對國民黨內部積弊有著比較清醒的認識,力圖消除派系林立、腐敗橫生的局面。
一、裁並機構,清理冗員。國民黨政權在東北立足時間不長且鞏固,但內地官場弊病全部搬來,機關林立,冗員充斥,許多人都游手好閑,無事可做。比如,在國民黨根本沒有控制的東北的六個省市,也分別設有龐大的省市機構。又如,管理敵偽財產的機關,設有並列三個機構,互相爭利。對此,陳誠決定裁並龐雜機構,將以上龐雜多餘的機構全部先行縮編。所有裁並機構的編餘人員,一律編為政治大隊,加以甄別訓練後,再派赴各地工作。
二、整編地方團隊,取締散兵游勇。東北地區的國民黨所控地區均設有地方保安團隊,但量多質差,大多隻存番號,無實力之可言,不堪作戰。這些地方團隊大多是舊偽滿軍人收編,橫行鄉里,欺壓百姓。同時,這些傢伙虛報編制,吃空額,要軍餉,也給國民黨當局造成沉重負擔。陳誠認為:這般人騷擾百姓則有餘,與共軍作戰則成事不足。對此加以編並,將大部分保安團予以取消,只保留三個省的保安團。同時,陳誠取締了東北很多游雜部隊番號,這些散兵游勇遊走於大街小巷,這般人騷擾百姓則有餘,民憤極大。
三、嚴肅風紀,厲行節儉,杜絕奢靡。國民黨在東北接收後,各級將領和政府官員紙醉金迷、奢靡浪費現象,隨處可見。當此戰事吃緊,國軍連連敗退、政權安危之時,各級官吏醉生夢死絕對是無法容忍。陳誠對此進行了大力整頓,針對軍人開設舞廳、走私、作生意等惡劣行徑,一律加以取締,禁止公務人員參加賭博等等不正當娛樂,不準盛宴賓客,不準收授饋贈等。同時決定以身作則,改變機關作風(象不象現在的「八項規定」?),機關風氣一時有所改觀。
四、大力肅貪。陳誠以鐵腕手段,處置了一批黨政軍系統的一些巨貪,其中許多高級官員和將領,如暗設賭場的中將田湘潘、倒賣軍車汽油汽車兵團團長馮愷、在辦理日本人歸國手續時大肆勒索錢財的日俘管理處少將處長李修業、借收編偽軍吃空額的少將參議劉介輝等高級將領,都被陳誠逮捕法辦。即使陳誠的死對頭杜聿明也認為:「他做到了其他人無法做到的事。」
陳誠的這些措施,特別是肅貪,一度大得民心並贏得輿論廣泛贊譽。一時東北人心振奮,認為陳誠有魄力有辦法,黨國在東北復興有望。當然,這個人心只是在國民黨控制區內的知識分子和媒體。但是,歷史的結局大家是知道的,陳誠失敗了。距其上任不過五個月,局面發生了徹底變化。具體表現在,軍事上接連失利,國民黨在東北局面更加惡化。陳誠在國民黨內軍內成為眾失之的,遭各界人士的怒罵和控訴,包括一度振奮的人心。陳誠就是在這種冏境中恢溜溜地離開了東北。
如此結局令人感嘆,原來陳誠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整治措施不能說不對症,措施不能說有力,但其結果卻與期盼相反,不但未能改變局面,反而加速了失敗。原因何在?分析下來,我以為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軍事失利,一切付之東流。所有的失敗,軍事失敗居首位。無論口號多漂亮,如何占據道德高地,媒體輿論多麼贊譽或者某部分民眾表現得多麼支持等等,都屬表面暫時的東西。在戰爭環境下,根本的問題,軍事問題沒有解決,一切都白搭。陳誠到任後,雖大力整軍備戰,但戰事仍接連失利。在東北人民解放軍接連發起的秋季攻勢和冬季攻勢(前期)中,國民黨在東北部隊被消滅竟達十萬人之多,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陳誠從關內調到東北的49軍和重編的新五軍被消滅,國民黨在東北局面不但未好轉,反而持續惡化。由於軍事局面惡化,使陳誠之前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決定了陳誠主持東北的失敗結局。但是,軍事失利的原因是什麼呢,一些人認為陳誠軍事指揮能力平庸,如鄭洞國就認為陳誠在軍事上「並無過人之處」,「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遠不如杜聿明將軍」。觀其作戰過程,此說確有道理。全國五大戰場:東北、華北、華東、冀魯豫、西北,東北戰場是形勢最為嚴峻的,處於共強國弱的狀態。陳誠在華東指揮作戰,在佔有優勢情況下卻遭敗績,在東北戰場形勢下作戰更應謹慎,但他卻錯估形勢,幻想力挽狂瀾,以致輕敵浪戰,遭受了更為嚴重的損失。但是,軍事失利的另一個原因,卻鮮有人論及。其實,這與陳誠在東北的整飭和反腐有著極大關系。這在下面加以論述。
第二,肅貪整紀,將自己變為孤家寡人。整紀肅貪本為正義之舉,卻被陳誠搞得眾叛親離,人人敬而遠之。中國官場有一個特點,後任領導為了彰顯自身的能力,常要貶低前任。陳誠在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東北下車伊始,便大肆指摘前任無能與腐敗,將之前國民黨在東北的一切貶得一文不值,就剩下他能夠挽救危局。陳誠說的當然是事實,但並不等於他本人就能做得更好。他直斥黨國弊病,一方面受到輿論的歡呼,但另一方面卻觸犯了相當多人員的利益。引發的後果就是就是成為人人敬而遠之的孤家寡人。當陳誠剛到東北,風頭正勁,又帶著欽差大臣的光環,人們敢怒不敢言,冷眼旁觀,等到陳誠打了敗仗,立刻開始大肆攻擊,所謂黨同伐異也,一片責罵之聲,陳誠由萬人擁戴變成萬人唾罵,灰溜溜離開東北,甩下了一片爛攤子給後任。更難堪的是,陳誠離開東北後事還沒完,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大時,與會代表紛紛起立高呼:「殺陳誠以謝國人!」東北籍國大代表還散發傳單,列出陳誠19項該殺的罪名,頭條竟然就是「貪腐」。後來陳誠被蔣介石派出經營台灣,也算為國民黨能夠立足做了些好事,那是後話。陳誠的經歷給我們以警示,當你有著一言九鼎、說一不二的良好感覺之時,當你到達威望頂點之時,也是你最孤立的時候,也是你就要面臨失敗的時候。
第三,處事不公,高級將領離心離德。陳誠懷著扭轉乾坤的雄心壯志來東北的,但在追求個人權勢的慾望下,讓他的肅貪整紀變得有失公正,不但肅掉了罪有應得、民憤極大的貪腐分子,但同時也打擊了一批為黨國立下戰功的將領。這種不分輕重不講策略的反腐方式,實際上是拆自己的台。最典型的例子,陳誠以貪污糧食的罪名撤掉了堅守四平的功臣陳明仁,這讓在剛剛在四平血戰中九死一生的陳明仁寒透了心,也為他日後在長沙起義投共打下了最初的思想基礎。其實,陳明仁即使後來投共,那些退到台灣的陳的同僚每每念起四平街戰役,仍對其抱有同情和敬佩之情。這也反襯陳誠的舉措多麼愚蠢。還有一例子,陳誠視察52軍,該軍雖幾經挫敗但也為黨國屢立戰功,仍是國軍在東北比較有戰鬥力的一支隊伍。陳誠卻在訓話中將該軍罵得一文不值,怒斥52

軍是東北地區最壞的部隊,無紀律,乏戰績。陳誠這一通罵,搞得人心惶惑,那些無日不在冰天雪地之中出生入死的官兵來說,十分懊喪甚至憤憤不平,認為陳誠是非不明,曲直不分!52軍副軍長兼2師師長劉玉章是該軍中能力最強、威信最高的將領,他一氣之下要求離職,得不到批准便撂挑子以休假為名離開部隊。
陳誠的所作所為,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人人敬而遠之,表面上一言九鼎,實際上身邊一個出主意的都沒有。盡管格調高大尚,卻大失人心,特別是高級將領離心離德,其結果就是打起仗來無人出力,個個坐壁上觀,似乎東北局勢就是陳誠一個人的事,與其他人無關。這種後果,在公主屯戰役中公分體現出來。時1948年初,新五軍遭解放軍夾擊,此緊要關頭,下屬和各路高級將領消極抗命,既無人幫陳誠出主意,又無人主動採取行動解新五軍之圍,大家將這一切都看成為陳誠自己的事,與己無關的破事。等新五軍被消滅,蔣介石來東北要追究責任,廖耀湘等將領紛紛表示未接到陳誠的命令,搞得陳誠下不來台。七十年後,回頭看陳誠反腐整軍過程及其失敗,我們似乎得出一個與眾不同的結論:腐敗會導致失敗,但反腐不見得會挽回失敗,甚至可能帶來更大的失敗。用那部主旋律大片[建國大業]中老蔣的一句台詞說:不反腐亡國,反腐亡黨。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③ 陳誠(國民黨將領),抗日功績,請詳述,學校

陳誠,字辭修,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歷任台灣省政府主席,中華民國行政院長,中華民國副總統等職。
陳誠主政台灣期間,在民生、軍事、經濟各方面皆有政績,對穩定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台統治作用甚大,台灣民眾稱呼其為陳誠伯。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抗日戰爭爆發,國民黨政府當局抗戰之議未決,陳誠以為,「與其不戰而亡,孰若戰而圖存」。並提出牽制日軍主力,使敵自東而西,不使其由北而南的戰略。日本侵略軍進犯上海,陳誠被任命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第十五集團軍司令,死守崑山一線,多次組織指揮大會戰。7月初,蔣介石兼團長,陳誠為教育長,又在廬山辦訓練團。聘請名流學者、大學校長、教授為講師,輪訓部隊的中、上級軍官和文職人員的中學校長、國民黨各省市黨部委員,以及縣長、專員等,以統一國民黨內對抗戰的思想。可是只辦了兩期,「八·一三事件」發生了。
8月18日,陳誠奉蔣介石電召抵達南京,策定抗戰計劃與戰斗序列。第二天,與熊天翼赴滬視察,於20日返回南京。途中熊問陳:「返京後,對領袖報告是否彼此需要一致?」陳說:「以分報為宜,如此領袖可多得一份參考資料。」返京後,蔣介石詢問視察情形。熊天翼說:「不能打。」陳誠說:「非能打不能打之問題,而是打不打的問題。」蔣問他是什麼意思?他說:「敵對南口,在所必攻,同時亦為我所必守,是則華北戰事擴大已無可避免。敵如在華北得勢,必將利用其快速裝備沿平漢路南下直赴武漢,於我不利。不如擴大滬戰事以牽制之。」蔣表示「一定打」。陳又說:「若打,須向上海增兵。」蔣當即發表陳誠為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並增調部隊赴滬參戰(見淞滬會戰)。8月22日晚,日軍以大將松井石根為司令官,率第三、十一師團等部,在吳淞、川沙強行登陸。陳誠率第十五集團軍進行阻擊。他以八十七師之一部及教導總隊之一團、上海保安總;團一部向張華浜登陸之敵攻擊,令在吳福線之第十一師及在楊行、寶山方面的第九十八師轉向獅子林、川沙口方面之敵攻擊,用汽車輸送在崑山、吳縣附近集結的第六十七師向羅店挺進:並急調正向常熟、福山前進之第十四師,向太倉、羅店方面前進,以求會殲登陸之敵。但各部趕到戰場時,日軍主力已登陸成功。他看到敵軍增援不絕,未能將敵壓迫在江中而殲滅,已失去戰役初期的主動權,便建議轉移陣地,逐次抵抗。9月17日,中國軍隊即退守北站、江灣、廟行、羅店、瀏河口一線,轉入防守。
1937年9月21日,中央軍委會調整第三戰區作戰部隊。陳誠率第十五、第十九兩集團
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上的陳誠
軍組成左翼作戰軍。第二天,日軍為確保其側背安全,在戰車、火炮掩護下,向瀏羅公路猛撲。中國守軍奮力抵抗,死傷慘重
1937年10月11日,日軍向蘊藻濱中央作戰軍發起攻擊,以控制大場、南翔,切斷閘北、江灣、廟行中央作戰軍歸路。這時,中國軍隊的第五軍,及第一七一師、一七三師、一七四師和一七六師,正陸續向上海輸送。於是,陳誠對這次作戰提出了三個意見:第一是以第五路軍由蘊藻濱北岸,同時以兩個師由蘊藻濱南岸,各以一部由南岸及羅嘉公路以北取攻勢,對敵實行殲滅戰。第二是以第五路軍據守蘊藻濱南岸,以第十六軍和第六十六軍之一部,再另抽調幾個師,由蘊藻濱北岸突擊,將渡過蘊藻濱南岸之敵包圍殲滅。第三是暫取守勢,待第五路軍集中後,再相機出擊。經統帥部決定採用第三條。但因情況所迫,乃決定乘敵攻擊疲憊之機,突予猛擊,以求擊破渡過蘊藻濱南岸之敵?
1937年10月25日晚,開始總攻。經過三日激戰,撤至蘇州河南岸到小南翔一線。
民國廿七年(1938年)一月,南京政府遷至武漢,湖北成為四川大後方的門戶,陳誠任湖北省主席、武漢衛戍司令和第六戰區司令長官,負責武漢防務。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統一戰線中,陳誠兼任武漢中央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當時周恩來為副部長。
南京失守後,國民黨的軍政領導機關大部分遷移武漢。這年春,成立武漢衛戍總司令部,陳誠任總司令。同時,還奉命兼任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部長、湖北省主席、航空委員會委員、中央訓練

委員會主任委員、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書記長、中央訓練團教育長等職。國民黨內部稱他是「蔣介石的替身」、「第二號人物」。
武漢淪陷後,陳誠將九戰區軍事交由薛岳代理,自己赴渝請訓。他向蔣介石報告說:「以兼職過多,不僅招致物議,抑且有誤事公。請就可能,畀以專職,或可無大遺誤。」當即受蔣面諭:「以辦理政治部事宜為主,鄂省主席則令嚴立三兼代。」但實際上,仍不時奉派赴湘、粵、桂等地指揮戰事。
1939年9月,日軍以贛北、鄂南兩路策應湘北主力軍,會攻長沙。陳誠奉命和白崇禧抵湘,協助薛岳指揮作戰。出發前,他曾提出長沙「守」與「不守」兩條,奉批「不守」。因此,一到達淥口,就將蔣介石的旨意轉告給薛岳。薛不以為然,說:「長沙不守,軍人之職責何在?」雖一夜之間,九次電話命薛退出長沙,而薛不聽。陳誠怕彼此爭論過久有礙戎機,在向薛詢問部隊的情況後,乃一面與白商定,命薛岳反攻;一面將薛之決心及當時情況報告蔣介石。取得了湘北抗戰的第一次勝利。

抗戰期間,陳誠先後還兼珞珈山軍訓團教育長、航空委員會、中央訓I練委員會主任委員、軍委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第一團副團長、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和中央訓練團教育長。在抗日作戰中,所部取得上高戰役、湖北戰役的勝利。
資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_#5

④ 陳誠幾乎沒有打過勝仗,為什麼蔣介石卻要重用他

陳誠之所以深受蔣介石的器重和重用,並不在於他是否具有高超的軍事才華,所以他能不能打勝仗並不能決定蔣介石會不會重用他。

當然,陳誠也並非沒有打過勝仗,他早期之所以能夠進入蔣介石的視野,實際上就是因為他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華,在東征和北伐的過程中立下了不少的戰功,這才為蔣介石所知。

陳誠雖然不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但卻是黃埔軍校的教官,所以天然就是蔣介石的嫡系。

蔣介石是浙江奉化縣人,陳誠則是浙江麗水市青天縣人,所以陳誠和蔣介石毫無疑問是浙江同鄉。

陳誠對蔣介石夠不夠忠誠?絕對夠!陳誠可是從東征的時候就已經追隨蔣介石了,之後數十年不改此心,這份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陳誠夠不夠聽話?絕對夠!蔣介石讓他往東,他就絕對只會往東。杜聿明在東北連連失利之後,國軍在東北危機四伏,可是蔣介石一句話讓陳誠去東北接替杜聿明,陳誠就毫不猶豫地去了。

所以說,陳誠這個人滿足了蔣介石所有的用人標准,再加上有一定的能力,這就註定了他會得到蔣介石的重用。

即便後來蔣介石敗逃台灣之後,很多曾經被蔣介石重用的人一個接一個地遭到了蔣介石的冷落,陳誠卻仍然“聖眷不減”,先是出任了行政院長,後來在1954年又被選為“副總統”,無不顯示著蔣介石對陳誠的信任和器重。

⑤ 白崇喜和陳誠抗戰時誰官大

抗戰時期白崇禧是軍事委員會副參謀總長,陳誠是第三戰區總指揮,所以白比陳官大

⑥ 陳誠算是一個抗日將領嗎,那他算好的嗎

在淞滬會戰中任左翼軍總司令,下轄第十九集團軍(司令薛岳)、第十五集團軍(司令羅卓英).只要在抗日戰爭中,沒有投降,沒有當漢奸,拿起槍與侵略者拚命的都是好樣的

⑦ 陳誠系和何應欽系,在抗戰時誰力量更大

老蔣的中央軍里有何應欽和陳誠的土木系兩大派系,在抗戰中又發展出胡宗南和湯恩伯兩個小派系出來。
相對於陳誠土木系和胡宗南兩個派系的組織嚴密,人員團結,向心性和排他性都較強的特點,何應欽系和湯恩伯系則比較鬆散。從廣義上來講,凡是不屬於土木系的黃埔系都可以歸入何應欽系。連胡宗南在自立門戶之前也被歸入何應欽系的。而湯恩伯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靠何應欽和顧祝同兩個大佬罩著。所以,胡宗南和湯恩伯兩個小派系也可以視為何應欽系的支系或者盟友。
陳誠個性嚴苛,對屬下幹部非常嚴厲,在廉潔度和個人私生活上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從抗戰時期直到內戰,土木系始終只掌握9個軍:18軍,54軍,6軍,66軍,79軍,86軍,87軍,94軍,99軍。
而何應欽個性溫和,作為軍政部長,對遭到陳誠土木系排擠甚至面臨其吞並的黃埔系將領在武器配備和人員補充,軍餉發放等方面都施以援手。所以,久而久之在何應欽周圍就形成了一個廣泛而鬆散的派系。說鬆散是因為自從蔣第一次下野又復出後,蔣就剝奪了何應欽的基幹部隊。(在這一點上,何甚至不如最小的湯恩伯系,湯雖然任職不固定被老蔣調來調去的,但是起碼還有一個13軍為基本家底。)比如王耀武能力強,但是比較貪腐,所以被土木系看不起。關麟征和杜聿明因為是陝西人,加之個性強,也不見容於陳誠。於是這些人就都團結在何應欽周圍。以國民黨五大主力為例,只有18軍屬於土木系,第5軍,第74軍從主官上看都屬於何應欽系,新1軍和新6軍雖然都曾經在陳誠指揮下的遠征軍序列,特別是新6軍從源頭上都和土木系的54軍頗有淵源,但還是相對和何應欽比較接近。
所以,無論是在抗戰還是內戰時期,土木系的力量還是不如何應欽系的。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陳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