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交通大學抗戰時期不讓搬遷
(一)強敵環伺之下堅持辦學(1931-1937)
1931年9月18日,日本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1933年1月,日軍進攻山海關、長城各隘口和熱河(民國時期省份,位於今河北、遼寧、內蒙古交界地帶),中國守軍憑險固守,但最終失利撤退,中國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塘沽協定》,實際上承認了日本對東北、熱河的佔領,同時劃綏東、察北、冀東為日軍自由出入地區,為日軍進一步侵佔華北敞開了大門;1935年7月,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被迫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簽署《何梅協定》,實際上放棄了華北主權,為兩年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埋下了巨大隱患;1935年12月,漢奸殷汝耕(時任河北省薊密區兼灤榆區行政督察專員)在日軍扶持下成立了「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傀儡政權,管轄區域包括通州、臨渝、昌平等二十五縣和唐山、塘沽等地。
這一時期,學校位於河北唐山,時名: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
圖1 1931年夏竣工的學生宿舍——眷誠齋
註:1931年夏竣工的學生宿舍由校友詹天佑先生(字眷誠)捐資修建,學校將該建築命名為眷誠齋。
1.九·一八事變之後
「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傳到唐山後,師生群情激憤,校學生會立即召開了各班的幹事會,商討行動計劃;隨即又召開全體學生大會,號召同學們立刻行動起來,通過遊行示威等方式開展抗日宣傳活動。會後,浩浩盪盪的遊行隊伍奔赴唐山市區,學生們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日寇趕出去!」等口號,沿街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進行抗日演講。學生們成立了滿洲問題研究會、軍事研究會等組織,開展學習和研究;同時,以研究會為基礎,組成了抗日義勇軍,開展軍事訓練,半天上課、半天操練,時刻准備響應祖國的召喚,效命沙場。
「九·一八事變」後,黑龍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佔山率領愛國官兵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深受全國人民稱贊,全國各地群眾自發組織後援會,捐錢捐物。學生也募集了大批財物,通過中國職業教育社主辦的《生活》周刊轉交。1931年11月,校址在沈陽的馮庸大學部分學生流亡到唐山,暫住在交大,交大校學生熱情接待了他們,東北籍同學還邀請流亡學生共度了春節。1933年1月,日軍進攻山海關,國民革命軍第57軍奮起抵抗。學生發動募捐,並派出代表江大源、劉恢先等攜帶慰問品慰問抗日將士,57軍軍長何柱國將軍親自接見了學生代表,表示一定要堅決抗日到底。
2.暫遷上海、北平(今北京)
1933年1月,長城抗戰爆發,日軍侵入冀東,已處於抗戰最前線;偽「救國軍」侵佔南操場進行操練,學校無法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在這種情況下,1933年4月下旬,學校被迫暫遷上海,借用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今上海交通大學)的校舍復課。上海本部雖然房屋很緊張,但仍努力為復課提供了條件。1933年6月,65名畢業生在上海畢業,其中包括歷史上第一位女生朱穎卓。
《塘沽協定》簽訂後,唐山暫時恢復平靜;1933年7月,學校師生北返,由於偽「救國軍」仍占據著校園,師生只得在北平滯留,暫時借住在國立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今北京交通大學,以下簡稱「平院」);1933年11月,師生返回唐山校園復課;1933年12月,偽「救國軍」才從學校全部撤離。
3.堅持辦學
1935年12月,「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漢奸政權成立,學校被日偽勢力包圍,處境險惡,校門不遠處就有日偽崗哨,日偽軍在大街上耀武揚威,為非作歹。學校隨時有被日偽軍佔領的危險,每堂課都有可能成為最後一課。面對這樣險惡的形勢,學校仍堅持辦學,全校師生以自己的方式與日偽勢力展開了不屈的斗爭。
國旗是國家的象徵。當時,冀東大地上只有每天還升起中華民國國旗,這面國旗不僅鼓舞了全校師生,也鼓舞了冀東人民。唐山一位中學校長說:「國旗懸掛在唐山工程學院旗桿上,不僅給唐山老百姓以無限安慰,便是冀東22縣乃至關外民心都覺得祖國不會忘記了他們!」
圖2 飄揚在校園里的國旗
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6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抗日救國組織,以下簡稱「民先隊」)的領導下,愛國學生組織了讀書社、一二九流通圖書社等進步社團,出版《唐大學生》刊物,宣傳抗日救亡。
在險惡的環境下,學校建設也沒有停止。繼1931年眷誠齋學生宿舍落成後,1935年,由校友和教職工捐款修建了校友廳。1932年,由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贈送的萬能材料試驗機安裝完畢並投入使用,此機可測試8英尺以內的橫梁直柱,當時為所僅有,東亞第一。
(二)幾度遷校 弦歌不輟(1937-1945)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開始全面侵華。山河破碎,國難當頭,也被迫流亡,先後遷校至湖南湘潭、湖南湘鄉楊家灘(今屬漣源市)、貴州平越(今福泉市)、四川璧山(今屬重慶)辦學,抗戰勝利後回遷唐山。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進攻,於1937年7月17日佔領,「支那駐屯軍步兵第一聯隊」將聯隊本部設在校園內。當時學校正值暑假,留校師生很少,學校的儀器設備、文書檔案等落入敵手,師生財物也被劫掠一空。學校圖書館江秀炳主任等人冒著生命危險,將館藏的37,000多冊圖書運到河北保定蓮池圖書館保存,其中包括光緒皇帝御賜的《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⑵ 漣源的名人
吳奇修、梁巨祥、譚談、戴鵬志、肖自江等。
1、吳奇修
吳奇修,男,1966年6月出生。湖南婁底人。1987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專業博士後,高級經濟師。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中國十大傑出青年(1999年)。深受農民歡迎的青年知識分子黨員幹部重大典型(1999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主席團成員(2002年)。
2、梁巨祥
梁巨祥 男,1930年9月生,湖南漣源人。研究員。肄業於湖南大學。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歷代戰略研究室主任、正師職研究員。
3、譚談
譚談,多用於人名,最為知名者為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譚談(1944—),生於湖南漣源,1959年進廠當徒工,1961年參軍。1968年復員回煤礦,先後做過電焊工、礦區宣傳幹事、記者;1978年調《工人日報》當記者,同年調入《湖南日報》文藝部。
4、戴鵬志
荷塘鎮古樓華湘村人,l972年9月就讀於武漢大學物理化學專業(本科)。1982年9月,原國防科工委某部隊工作,歷任技師,助理程師、工程師、分隊長、中隊長、技術室主任等職務。
5、肖自江
男,湖南省漣源市茅塘鎮人。碩士學位,婁底市人大常委委員、省工商聯執委、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五江輕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⑶ 九芝堂的起源
公元1650年,一位名叫勞澄的老者來到古城長沙,在坡子街開了一家小葯鋪,並許下承諾:立下心願,要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普救天下生靈。勞氏後代繼承了祖業,苦心經營,並夢中夢見庭中桂樹生出九顆靈芝得到啟示,給葯鋪起名為"勞九芝堂"。勞氏族人為了這一美好的心願,一代代精心勞作,終於使家業有了發展。清末民初,政局動盪,民生凋敞。勞九芝堂經過 200多年的風雨滄桑,雖然從產品質量到店務經營以及資金來源都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可是囿於封建的生產關系的束縛,長期舉步不前,一直是一個既不吸收外股,也不另設分店的保守的封建企業。特別是勞氏股東之間常發生內訌,致使業務逐漸衰落 ,到民國7年(1918年)已頻臨倒閉的邊緣。後由族眾推舉勞昆僧出任經理,他自墊銀洋 300元 ,充實流動資金,竭立整頓店務,才使葯鋪重現生機,出現了一個中興局面,到1930年,年營業額達到18萬銀元,抗了一個中興局面,到1930年,年營業額達到18萬銀元,抗日戰爭前夕勞九芝堂累計資金達40萬銀元(包括不動產),但到1938年11月,長沙"文夕"大火,店房被燒毀,資金損失在半數以上。1944年日軍侵陷長沙,葯鋪遷址蘭田鎮(今漣源縣)作小規模經營,直至抗日戰爭勝利,方回到長沙復業,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時,店鋪已陷於一蹶不振之境地。
全國解放的春風給勞九芝堂帶來了復甦與振興,1953年成立了私營性質的"新中制葯廠"。1956年公私合營中以勞九芝堂葯鋪為主,合並多家葯店,成立了"九芝堂加工廠",並設計啟用了"芝"字牌商標,從此,昔日那個芨芨以求於封建生產關系之下的勞九芝堂葯鋪,告別了漫長的風雨飄搖的歷史,跨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1967年更名為長沙市中葯一廠。1992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恢復了老字型大小廠名為長沙九芝堂制葯廠。
1994年實行公司制改組,組建長沙九芝堂葯業集團公司,實現了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轉軌。1995年兼並了國有中型商業企業長沙市葯材公司,有效地實現了工商結合,優勢互補的目標。1996年為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實施集團發展戰略,與長沙神箭制葯總廠實現強強聯合,正式組建了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10月,與國投興業有限公司結成戰略合作關系,這樣長沙九芝堂(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擁有多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和參股企業,成為湖南醫葯行業的龍頭。1999年5月,集團公司與國投葯業投資有限公司(現已變更為國投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湘遠經濟貿易公司(現已變更為海南湘遠工貿有限公司)、湖南省醫葯公司、湖南長沙友誼(集團)有限公司(現已變更為湖南友誼阿波羅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成立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6月發行社會公眾股4000萬股,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02年10月公司實施每10股轉增3股的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方案,轉增後公司總股本變為16720.6萬股,其中社會公眾股5200萬股。2003年8月公司增發5100萬新股,目前公司總股本變為21820.8218萬股,其中社會公眾股10300.2218萬股。
胸懷九州的氣概,期盼芝蘭的美好,與國家發展同步,和時代潮流一致,這是九芝堂追求的最高境界,這是九芝堂三百年來一如既往的承諾。今天,歷史把九芝堂帶到了新百年,既帶來了機遇,又迎來了挑戰。經過風吹雨打的九芝堂人,以"欲與天公試比高"之豪氣,以"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的信心,以勇者的姿態,外抓機遇,內促改革,繼續強者腳下延伸的路。"資本多元化、技術創新化、管理科學化、產業規模化、市場國際化"是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九芝堂將繼續以中成葯為主,努力向生物制葯、西葯等領域拓寬,秉承"九州共濟、芝蘭同芳"的企業理念,發揚三百多年的優良制葯傳統,同時積極採用現代高新技術,力爭2005年躋身中國醫葯業10強和中國企業500強,把一個嶄新的九芝堂融入公眾心中!
⑷ 湖南漣源
基本概況漣源市位於湖南省中部,漣水源頭。地理坐標為東經111°33′-112°2′,緯27°27′-28°2′。東毗婁底、雙峰,南接邵東、新邵,西鄰新化、冷水江,北連安化、寧鄉。東西最大寬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長度65千米。總面積1895平方千米。總人口109萬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駐藍田街道,郵編:417100。代碼:431382。區號:0738。拼音:Lianyuan Shi。 [編輯本段]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漣源地處湖南的幾何中心,具有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湘黔線和國道207線交匯處,正在修建的二廣高速和婁新高速在漣源東交匯,漣源將成為湖南的交通樞紐,還有正在改擴建二級標準的國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規劃中的滬昆高鐵漣源段將為漣源經濟發展帶來巨大人氣和才氣,漣源礦產資源煤鎂石膏等和旅遊資源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眉江省級地質公園,楊市古鎮等。這一切將為漣源今後的發展奠定更好的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漣源在工業上已形成了採掘、機械、建材、冶金、制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產品生產八大體系。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現代企業管理和高新技術為特徵的外向型企業迅速崛起。農業通過大力優化結構,發展「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逐步構建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農業產業化體系。第三產業不斷壯大,物流配送、連鎖經營、品牌專賣、特許加盟、貨運倉儲和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已成為漣源商業的主流。工業、農業、旅遊業等三次產業三駕馬車齊馳並進,將漣源經濟帶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漣源一帶原為少數民族雜居之地,相傳先民們是盤古的後裔,屬三苗、九黎集團,出自五帝中的顓頊。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先民們與黃河流域的華夏和東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但最後失敗了,大部分被迫向南遷徙,現今貴州、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很多是這一帶移民的後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漢以來不斷大量南移的中原漢人(特別是江西人)融合、同化,從而形成今天漣源市漢族人佔99.9%的民族格局。漣源城區藍田是一座擁有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早在明清時期,就是連結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鍋、造紙、印染等手工業聞名遐邇。抗戰時期,國立師范大學等十多所大中學校遷入藍田,一時文化教育、商業貿易之盛,使這座古鎮贏得了「小南京」的美譽,藍田成了當時中國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就是在此執教時以藍田為背景創作的。正是由於這樣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漣源文化教育長盛不衰,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人才輩出。漣源先後榮獲「全國先進文化市」、「全國先進體育市」稱號,並連續三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原分屬邵陽、安化、新化、湘鄉地,1952年析上述四縣置藍田縣。同年,因與陝西藍田縣重名,而更名為漣源縣,以地處漣水源頭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婁底市。1987年漣源撤縣設市,目前隸屬於地級婁底市。
漣源市轄1個街道、15個鎮、4個鄉:藍田街道、六畝塘鎮、石馬山鎮、安平鎮、湄江鎮、伏口鎮、橋頭河鎮、七星街鎮、楊市鎮、楓坪鎮、斗笠山鎮、水洞底鎮、白馬鎮、茅塘鎮、荷塘鎮、金石鎮、三甲鄉、龍塘鄉、古塘鄉、渡頭塘鄉。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漣源境內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素有「煤礦之鄉」、「建材之鄉」和「有色金屬之鄉」之美稱。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有煤、鐵、錳、銻、銅、鉛鋅、硅石等40餘種,其中煤炭儲量4.36億噸,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市之一。漣源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全省十五個重點景區之一的湄江風景區以其神奇的地質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組合的自然風光成為三湘一秀,目前正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南部的龍山森林公園既是一個大自然的博物館,又是一座天然氧吧,山頂昂然獨立著一座明代建築「葯王殿」吸引著許許多多海內外遊人前來祈福求葯。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漣源地處雪峰山東南麓,全市地形多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氣溫16℃,降水量1328毫米。農業主產水稻、甘薯、柑橘、茶葉和豬、牛、羊畜養等。
境內最高峰龍山嶽坪峰上有建於唐代的葯王廟,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跡。另外還有七星寨、湄江、紅水嶺等風景名勝。北部湄江風景秀麗,堪稱三湘一秀;南部龍山被稱為「天下葯山」、「植物王國」、「天然氧吧」;白馬湖風光秀麗,被譽為「湘中明珠」。 [編輯本段]漣源名人漣源,各行人才輩出,各業英雄聚集,各職精英眾多!
從王魯湘,顏長珂到梁穩根,從顏家龍到蔣牧良,
從余彭年到李普,從李忠熙到譚談,
從張信威到李聚奎,從劉克詳到曾益新,
從李燮和到劉海藩,從梁一鳴到蕭育軒.
一、軍界
李聚奎,上將,軍事家,革命家,開國上將,中顧委委員
毛炳文,中將,國民黨軍長
陳浴新,中將,國民革命軍中將,省人民政府委員,
羅 雲,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謝玉久,少將,山西省軍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李紹庄,少將,廣西軍區副司令員,漣源市安平鎮人
毛國斌,少將,廣西軍區副政治委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曾求騰,少將,湖北省軍區政治部主任,2002年晉升少將軍銜
梁祗六,少將,抗日戰爭,中國軍第15師師長
曾震五,國民黨第八補給區司令
李 渾,湘西剿匪第一縱隊副司令員
彭漢祥,廣西貴港軍分區政委
梁巨祥,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正師職研究員,畢業於湖南大學
二、政界
劉海藩,原中央黨校副校長(正部級),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李 普,新華社副社長,曾任北京大學政治系主任,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劉公泰,湖南省政法委書記
梁一鳴,內蒙自治區第四屆政協副主席
吳奇修,湖南省糧食局局長,原湖南團省委書記,冷水江市市長,高級經濟師
傅國良,湖南省體育局局長
譚顯棟,原婁底市委政法委書記
易春陽,婁底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
易煉紅,湖南省岳陽市委書記
鄧鴻章,原零陵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
吳伯勛,湖南省邵陽市委常委,市軍分區政委
周若鵬,現任婁底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高超群,婁底市人大副主任
王多全,婁底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
陽花萼,原婁底地區行署副專員
王信卿,婁底市委巡視員
周世輝,婁底市委副巡視員
胡衛平,婁底市委副巡視員
吳建平,湖南省新化縣委書記
謝克球,廣東省中山市經貿局局長
毛建華,婁底市政協副主席
梁克和,婁底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周興和,婁底市領導
張怡中,漣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李周書,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總公司原黨委書記
廖美南,珠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副總站長,珠海市政協常委
三、科學界
張信威,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曾益新,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
梁正漢,主任醫師,現任湖南省結核病學會副主委
朱 菱, 電機設計專家
劉靜安,教授級高工,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
梁甸農,教授,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梁從新,博士,美國資深葯物研究科學家
譚顯裕,研究員,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華中精密儀器廠高級工程師,
蔣繼穆,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原副院長
李鼎權,教授級高級工程,歷任長沙冶金設計研究總院副總工程師,
梅文華,空氣級專家,空軍第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空軍工程大學碩士生導師
李忠熙,電腦專家,美籍華人,100名華人科學家之一,加州大學終身教授。
梁希傑,地理學家
毛建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沙礦山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四、教育界
王魯湘,教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鳳凰衛視中文台《縱橫中國》的總策劃
王篤初,教授,主任醫師。湘雅醫院輸血科第二任科主任.
彭補拙,教授,南京大學博導
陳初生,教授,暨南大學藝術中心主任、書法碩士研究生導師
譚載喜,教授,留英碩士、博士,碩導、香港浸會大學博士生導師。
吳次銓,教授,湖南農業大學關工委主任
劉新祥,教授,湖南中醫附屬第二醫院主任醫師
羅爾純,教授,中央美術學院、被譽為「東方梵谷」的油畫家、國畫家
鄧樂群,教授,江蘇南通大學歷史系
李冬林,教授,女,湘潭大學黨委組織部部長、
劉楚魁,教授,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和副廳級督導員,湖南省社會學會副會長.
顏日初,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導
石冰心,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博士生導師
邱均平,教授,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劉克詳,教授,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導
顏家壬,教授,湖南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
楊竹林,教授,博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博士生導師
易克初,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導師
戴培根,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
蕭鐵肩,教授,中南大學鐵道學院社會學系教授
顏達予,教授,中科大研究生院
曾肯成,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謝求成,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
郭建勛,教授,湖南大學教授,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
周雄文,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湖南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五、商界
余彭年,中國第一慈善家, 深圳彭年集團董事長
梁穩根,湖南首富,三一集團董事長,
肖自江,湖南五江輕化集團董事長,"全國創業之星"
劉曉劍,長沙聖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汝安,湖南三星投資集團董事長,漣源荷塘鎮人,廣東湖南商會副會長
譚柱中,貴州大龍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全國電解金屬錳廠長(經理)聯誼會會長
毛友儉,婁底鵬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漣源荷塘鎮人
毛炳儉,婁底鵬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儉華,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行長,管理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石海澄,漣源市田心衛生院院長,主任醫師,省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
賀迪輝,珠海國麗裝飾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新華,廣東經促會會長,七星街鎮人
肖 軍,省科協科技園董事長
曾赳雄,湖南天雄企業集團總經理
姚德超,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副秘書長,原一汽集團副總經理
六、歷史名人
李燮和,中國同盟會會員,光復軍總司令,辛亥革命元勛
李續賓,湘軍主將
譚醉秋,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老師,解放後毛澤東特約譚老北上
羅宗翰,革命先烈
劉若文,革命先烈
謝振定,清代進士,翰林院庶吉士,不畏權勢、敢斗和珅的「燒車御史」
七、其它
譚 談,中國作協副主席,前湖南省文聯主席
梁山鳴,湖南漣源人,現為漣鋼書法家協會主席,婁底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易元和,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湖南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工筆畫家協會藝術顧問,《天涯無處不奇觀》入選法國盧浮宮國際美術沙龍展並獲特等獎殊榮,獲此殊榮中國第二人
顏家龍,書法家,畫家
梁新春,香港《大公報》原副社長、第一副總編,《湖南日報》原社長、總編輯,
李野光,原名李光鑒,著名翻譯家和作家
李梅彬,英文中國體育雜志社原副總編、編審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梁世德,台灣著名書畫家,漣源市三甲鄉人
顏長珂,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研究員
蕭育軒,湖南省作協名譽主席,著名作家
毛用和,著名畫家
吳鳳之,吳鳳緣,吳鳳翔兄妹,著名書畫家
羅和秋,組織人事專家
梁紹輝,歷史學家
蔣牧良,原名希仲,湖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湖南分會主席
陳野平,捨己救人的優秀共青團員,優秀大學生
梁綸才,漣源人,著名翻譯家,社會學家
蕭有愷,著名畫家
廖遇平,放療專家
廖志理,著名作家
吳干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湘中名捕 [編輯本段]相關鏈接中國·漣源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lianyuan.gov.cn
⑸ 湖南在抗日戰爭時期出了幾位將軍
有賀龍、左權、羅榮桓、彭德懷、陳賡、粟裕、蕭勁光、黃克誠、宋希濂等。
1、賀龍
賀龍(1896-1969),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原名賀文常, 字雲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斗爭生涯中,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建立了不朽功勛。
2、羅榮桓
羅榮桓(1902-1963) 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黨、國家和軍隊卓越領導人。
1902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在衡東縣榮桓鎮南灣村有羅榮桓故居和羅榮桓元帥紀念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中國十大元帥之一。
3、方先覺
方先覺是李玉堂的部下,曾就讀黃埔三期,因暴打貪污的軍需官被黃埔軍校開除,與「特工之王」戴笠一樣,也沒拿到黃埔軍校畢業證,但兩位都功勞巨大。
由於為人正直,方先覺得到衛立煌和陳繼承兩位將領的提拔,加之自己作戰勇敢,一路擢升,1939年升任預10師師長。該師於1940年5月編入第10軍,「第三次長沙會戰時」,方先覺率領該師守衛長沙城南主陣地,死死的擋住日軍,戰後因攻升任第10軍軍長。
方先覺勤於學習,執行命令堅決,善於帶兵、練兵,在他的部隊中沒有打、罵士兵的現象,也很少有剋扣士兵軍餉的現象,在他的訓練下,第10軍成為第9戰區的虎狼之師。
1943年常德保衛戰時,方先覺率領第10軍從衡山出發,長途奔襲常德,在常德南部的德山與日軍遭遇,隨即發起凌厲的攻勢,一度迫使日軍大幅後退,日軍連忙調集重兵阻擋第10軍。由於不明情況的薛岳越級指揮,最終導致第10軍傷亡慘重,解圍失敗。
戰後第10軍撤往衡山整訓。剛剛半年,日軍就發動了「一號作戰」,方先覺奉命率第10軍守衛衡陽,以不到兩萬人的殘破之軍,抗擊日軍達47天之久,並消滅了大量日軍,成為抗日戰爭中堅持最久的城市守衛戰。
4、陳賡
陳賡(1903—1961),原名陳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於湖南湘鄉。出身將門,其祖父為湘軍將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國家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澤東主席點將陳賡籌建哈軍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中央特科重要領導人之一。
在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歷經北伐、南昌起義、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終年58歲。
5、薛岳
薛岳是廣東樂昌人,綽號「老虎仔」。曾任孫中山總統府警衛團機槍營營長,陳炯明叛變時,與另一個營長葉挺一起掩護中山夫人宋慶齡女士突圍。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淞滬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率部多次重創日軍,尤其是武漢會戰時,在萬家嶺幾乎全殲日軍第106師團。因功勞巨大,於1939年初,出任第九戰區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
薛岳到任後,根據中、日軍隊差距,提出了有名的「天爐戰法」。即日軍進攻時,正面部隊步步抵抗,然後撤向側後方,誘使日軍前進,拉長日軍戰線,削弱日軍戰鬥力。待時機成熟後,正面和側面部隊一齊反攻,各種火力從四面八方射向中間日軍,將日軍置於一個天然熔爐之中。
利用「天爐戰法」,薛岳先後取得了「上高會戰」、「第一、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消滅了大量日軍,穩定了西南大後方。
取得軍事勝利的同時,薛岳努力發展生產,鼓勵開荒種地,湖南得到了很好的休養生息,農業、教育、衛生大力發展,農作物除了自給外,還大量供應西南大後方。尤其是培養的幾百名婦幼保健人員,到建國後還是湖南婦幼保健工作的中堅。
「天爐戰法」要求堅守「爐底」部隊的戰鬥力要特別強,能經受得住日軍的猛烈攻擊。「上高會戰」時堅守「爐底」的是赫赫有名的第74軍,「第三次長沙會戰」時堅守「爐底」的就是就是後來堅守衡陽47天之久的第10軍。
⑹ 抗戰時期安化縣城是哪裡
湖南益陽市安化縣
安化縣位於資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東與桃江、寧鄉接壤,南與漣源,新化毗鄰,西與漵浦、沅陵交界,北與常德、桃源相連。
⑺ 抗戰時錢鍾書去哪兒了
1、1938年抗日來戰爭爆發後,錢鍾源書與夫人楊絳乘法國郵船回國,被清華大學破例聘為教授,次年轉赴國立藍田師范學院任英文系主任,並開始了《談藝錄》的寫作,在湘西兩年。此期間完成了《談藝錄》最初部分,完成了《圍城》 的布局、構思,有《中書君近詩》一冊。有論文《中國詩和中國畫》。直到1941年,由廣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發,被困上海,任教於震旦女子文理學校,其間完成了《談藝錄》《寫在人生邊上》的寫作,完成寫作《圍城》。其時困頓於上海淪陷區時期的經歷和情緒,對《圍城》題旨和書名的確定有重要的影響。
2、1945年抗戰結束後,錢鍾書任上海暨南大學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圖書館英文館刊《書林季刊》編輯。
3、錢鍾書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1910年11月21日出生於江蘇無錫,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他編撰創作的學術著作、小說、散文等,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
⑻ 漣源市抗日戰爭時期沒有遭到戰火嗎
漣源,地處湖南省幾何中心,位於我國東中部通往大西南的必經之道,北進川黔內,南下粵桂,是湖容南省南北通達、東西連貫的要衢。
時光回到80年前的1938年。是年11月初,日軍攻陷湖南北部,長沙岌岌可危。
國民黨採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燒長沙計劃。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讓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喪生,全城90%房屋被毀,史稱「文夕」大火。長沙亦成為二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長沙"文夕"大火後,一些重點學校紛紛向抗戰後方轉移。漣源便成了接納這些學校的不二之地。
抗戰勝利後,這些學校又紛紛遷回原地。但在這些學校的舊址上,漣源本地的學校又蓬勃發展起來了。如果從辦學之初的1938年開始計算,那他們已經走過了80年風風雨雨,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漣源學子。
此外,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郭沫若負責)在藍田建立「藍田抗日宣傳基站」。三青團長沙區團部也搬到藍田。還有許多市民和商人搬來藍田棲身。
在此期間,漣源藍田的紡織、麵粉加工、發電、印刷、皮革等工業迅速發展,特別是抗日前線急需的棉布、棉紗、棉花加工業尤為興盛,整個藍田,「機抒之聲終日不絕於耳」。藍田一時成為人民關注的湖南抗日後方名鎮。
⑼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取得完全勝利的大會戰是哪次會戰請說出時間、地點和雙方兵力。
是「湘西會戰」,日本叫作「芷江作戰」,共產黨稱「雪峰山戰役」。1945年春發生在湖南省以雪峰山為中心的廣大湘中和湘西地區,中國軍隊總司令是何應欽,前線總指揮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軍長王耀武將軍,國民黨軍隊共計19個師,有20萬兵力。日本軍隊的總司令為岡村寧次,日本軍隊總兵力12萬,日軍從廣西北部、湖南南部、湖南中東部地區,分成北、中、南三路進犯資水流域和沅水流域的雪峰山脈,主要是想攻戰芷江機場,以做最後垂死掙扎,其目的只有一個:搶占芷江機場,直接威脅重慶,並迫使中國國民政府投降。中國立刻從湖北西部,貴州,四川,廣西,雲南各省調用兵力,還從絢甸戰場抽調部分中國遠征軍,空降於湖南芷江機場,還有芷江機場美國盟軍空軍飛虎隊參戰,這是中美合作協同作戰取得最後勝利的典範。會戰共持續了近4個月,於1945年6月底前結束。湘西會戰日軍共死傷8萬,中國軍隊死傷6萬,其主戰場分布在現在的湖南省安化、新化、冷水江、漣源、新邵、邵陽、隆回、洞口、武岡、漵浦和洪江等縣市。「湘西會戰」是中國正面戰場中最後一次大會戰,也是中國軍隊唯一取得的全面大勝利,它徹底地粉碎和消滅了日軍主力,致使日軍全面放棄廣西全境回縮到湖南省衡陽、長沙、岳陽等城市,退守京漢線以東一帶,從此日軍再無反攻能力,兩個月之後,日本天皇被迫宣告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湖南芷江分別向中、美、蘇、英四國遞交投降國書,正式向盟軍請降。「湘西會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戰場的徹底失敗。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