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王樹增抗日戰爭讀書報告1000字

王樹增抗日戰爭讀書報告1000字

發布時間:2021-03-02 08:05:32

❶ 急求1000字的讀書報告

《達芬奇密碼》讀書報告

「《蒙娜麗莎》之所以成為世界藝術名品,並不是因為蒙娜麗莎擁有神秘微笑,也不是因為眾多藝術史家對它做出了神秘的說明,而僅僅是因為里昂納多.達芬奇聲稱這是他的得意之作。」
這是《達芬奇密碼》里的一段話,買來後破天荒一下子看完了,開始很著迷,等今天一口氣全部讀完後覺得這本書的主要好處在於把大量有趣而聳人聽聞的知識凝聚在情節的行進中,不時的教導擺弄一番,這就增加了尋常通俗小說所匱乏的「知性」,使書的格調高了很多,成為」經典「的商業巨作。
作者的博學體現在對盧浮宮、威斯敏斯特及其他教堂、達芬奇畫作內在寓意的假設及其他各種藝術史知識、隱修會、聖殿騎士團、基督教早期歷史以及原始宗教的相互關系史、密碼學、符號學、瑞士銀行的運作、語言學,尤其是字源的運用……最重要的是把所有這些知識巧妙的通過一個故事展現出來,使讀者學了很多,也受到很大沖擊,卻不覺得乏味。
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文化史中種種宗教符號隱喻的重新解讀,和對人們習以為常的歷史常識的顛覆。因為我一向很關注基督教,從這本書的角度再回過頭去看先前買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那本所謂的學術著作就顯得很虛偽了。當然作為小說,有些敘述免不了是煽情、誇張、虛構,但不可否認其中許多史實也是有相當的真實度和學術價值,作者一定是很關注、熟悉並搜集了不少宗教文化方面的動向和資料。
雖然這些優點使得本書比國內一般暢銷書高出不知多少,但它畢竟是小說,很多是為寫作需要而設的,不能全信。而且有些知識其實我們看似生疏,在國外文化背景的情況下其實也屬於人文常識范疇,比如提到的瑞士銀行經理喜歡勃拉姆斯,又提到莫扎特瓦格納是共濟會成員等,我記得法國小說家薩岡有篇作品《你喜歡勃拉姆斯嗎?》,在西方影響頗大。如果我們熟悉諸如雨果、托爾斯泰、狄更斯那些巨著,那麼見到這些豐富的知識其實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說到文字游戲、隱喻等,也都不可與《尤利西斯》相提並論。我想許多人的詫異、推崇和津津樂道,大概是因為本國對人文教育的極端忽視,導致閱讀面普遍的狹窄吧?
比如,把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麗斯多夫》其中的音樂、社會、歷史知識拿出來,也是可以嚇死人的,但羅曼羅蘭並非這些知識當作與讀者交換的籌碼,而《達芬奇密碼》只是構架好一個很普通的故事,用些新奇的知識來作為血肉填充罷了。而且小說的很多敘述其實都有經典文學家的豐富遺產作基礎了,閱讀廣泛的讀者應當不難看出來。
所以不必把這本暢銷書拔得太高。畢竟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其「話說兩頭」的手法過於單一貧乏,幾乎完全只是靠情節取勝,而這情節則是完全建立在讀者對「導師」和聖杯真相的好奇心上,這一點其實要稍遜於大仲馬的。不過在推理懸疑小說中可算中上之作,其結構上的缺憾是後半部有些勉強,比如那個英國皇家歷史學家雷就是導師,作者後來的詳細交待無法抹去強烈的編造感,又比如結局的無力,使人覺得由索尼埃的密碼引發的一連串故事其實真是很無謂,盡管作者很努力,終究也逃不出有虎頭蛇尾的感覺,這也是好萊塢尋寶探險類電影的通病。從人物上來說,兩個主人公是常見的才子佳人老少配好萊塢模式,盡管作者駕輕就熟,但終究類型化了點。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長科萊之外,其餘則基本犧牲在情節的安排中。
雖然有這些不完美之處,但我仍然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通俗小說——因為作者本來就是暢銷書作家,所以也不必苛求。小說本身沒什麼突破,讀起來各種感覺就和從前看阿瑟-黑利的《航空港》、《大飯店》、《錢商》等暢銷書差不多,但因為其夾雜了男女、宗教、大都市、歷史傳說、神秘主義、星象符號、警探、探寶歷險等各種賣點,其中宗教信仰的顛覆或原始神秘主義、中世紀傳說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當今的潮流——《指環王》、《哈利伯特》都是這股復古潮流的代表——故而也非常適合拍成好萊塢電影。我們能讀到很多歷史知識,也算是開卷有益的了。

❷ 紅岩的讀書報告1000字以上

小說《紅岩》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寶庫中一塊壯麗的瑰寶,讀完《紅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許雲峰和江姐。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時,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捕後,特務用粗長的竹簽釘入江姐指甲縫間進行逼供。每次讀到這里,我就不禁淚流滿面,特務們殘暴得令人發指,而江姐又是多麼的堅貞頑強!面對敵人的拷打利誘,面對獄中生活的艱難困苦,江姐等可欽可佩的勇士們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敵人抗爭。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磨練了他們的意志。而獄中的艱苦生活,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

讓我們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克制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難堪的事情,有的人為此,愁眉苦臉,飯不吃,床不起;有的人,眼前的恥辱咬著牙就過去了,沒有被難堪所擊倒,而被難堪所激起。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❸ 《抗日戰爭》500字讀後感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 ?這可是戰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用戰士們的鮮血,去讓祖國變的更強。

在抗日戰爭史文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拚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從中,輕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 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後,日軍准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湧向租界避難。

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0年之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唯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格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因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2005年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無疑是責無旁貸,卻有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

同學們讓我們勿忘國恥,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材,將來振興中華!

革命戰士永垂不朽!

❹ 關於王樹增的《抗日戰爭》小說論文

1.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但版認真分權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裡: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麼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鉤來。

❺ 王樹增《抗日戰爭》的簡介

《抗日戰爭復》是由著名制軍旅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完成的作品。這是"王樹增戰爭系列作品"的登頂之作,於2015年7月2日出版。王樹增在本書中站在整個中華民族的高度上看待抗日戰爭,而不拘泥於黨派之爭。他希望通過此書「和青年們探論一點精神質量問題,希望他們能就此建立強大的民族自信心。」
2017年9月,該書獲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❻ 求一篇讀書報告(1000字)

珍惜生命 堅守生命 最近,我讀了趙澤華的《堅守生命》,深深地被她人生的歷程所震撼。通篇,我看到的是「痛」,讀懂的是堅強。她帶著傷殘的肢體,歷經人生磨難,頑強地與命運奮爭,追逐著美好的憧憬,堅守著生命。 19歲,正是女孩青春美麗的季節,她卻遇到一次車禍。當她在昏迷了七天七夜後醒來,發現自己失去了一條腿。面對傷痛,她知道,今後的生活中,要承受比別人更多的艱辛,她以頑強的毅力抗爭,立志不虛度自己的生命,一定要讓生命再度健康美麗。在需要家庭溫馨的時候,三位親人又離開了她。她的身心帶著遍體鱗傷,在人生的道路上,矢志不渝,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地邁出著堅實步伐。她說:所有的磨難都是命運慷慨的饋贈;都是為了成就我的生命而來,即使它一千次地將我摔倒在地,也是為了讓我在一次次地跌倒和爬起中學會站立和懂得站立的尊嚴。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趙澤華不願意依附於別人而活,她堅定地以自己的方式獨立行走於天地之間。生活的艱辛,就像一座山、一條河,突然橫亘在她的面前,她的選擇是必須跨越。有時,人們認為女性的翅膀不夠強大,天空也不夠開闊,這其中既有歷史的、社會的因素,也有女性自身的局限。但是,這一切,都不是一個女性自甘軟弱、自甘無為、自甘平庸甚至自甘墮落的理由。她獨自承擔所有的苦難;像丹柯那樣,把自己的心高高擎過頭頂,化作黑暗中一支照明的火炬。如她所說,「暴風雨折不斷雄鷹的翅膀」,一條腿,照樣在生命的旅途上大步行走。她出席了黨的十六大,獲得「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她在崗位上不停的耕耘,成為殘疾人的良師益友。我理解她,她正如所寫的書名一樣:堅守生命。 現在的青年人,太多愁善感了,生活中的一點坎坷就帶來情緒上的低落,動不動就悲觀失望,甚至感到生命沒有意義。我要告訴青年人的是:如果你讀了《堅守生命》這本書,你就對人生有新的領悟。你就明白:人的一生要有信念,要開闊視野,珍惜自己,要使自己的生命在時代的潮流中激起浪花。你就應該展示才華,用自己的人生為這個時代填上絢麗的一筆。

❼ 近代史讀書筆記,1000字左右,,急求!救命啊。。

蔣先生其實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羅斯、土耳其無一不是通過改革而國力強大,不至受到外國凌辱。而中國於人於地,均不在他國之下,「我民族何以遇著空前的難關呢?」「我們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中國人能近代化嗎?」數言之間,總論已為全書、為中國近代史定下了基調,中國近代史根本只是無數嘗試近代化的先知與更多被觸動的既得利益者之間的戰爭史。

這場戰爭始於鴉片戰爭,這一戰打開了中國緊閉了百年的國門,打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就鴉片戰爭而言,對於英國,工業革命成功之後走向擴張之路,她的發展必得經由向外輸出貨物換取金銀以充國力之路。因此,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遲早是要打開的。而18世紀末期英國在印度半島取得統治性地位之後,對於她而言這一戰的客觀條件也已成熟。對於清政府,於外交、海關、法權的處置都不甚合理,同時鴉片這樣一種商品是她所萬萬不能接受的,而禁言行為種種總欠考慮。於是戰端驟起,於是簽下了《南京條約》。

依我看來,鴉片戰爭之必然遠大於偶然。其時中國早已落後於西方諸強之後,仍不自知;而西方諸強紛紛完成了近代化進程,由於資本主義產業內部的自身要求,必然是想要走向同英國一般向欠發達地區輸出產品以換取硬通貨擴大再生產之路。即使戰事不以鴉片起也難保其他緣故。貪婪是永遠無法滿足的。禁煙未錯,單看禁煙之手段和方法又是否錯了?似乎也沒錯。那為何結果卻差之千里呢?舊時代已發展到極致的中國不堪近代世界洪流一次又一次的沖擊,改變是唯一的出路,屈辱的歷史是歷史的契機,歷史巨輪開始緩緩轉動。

而此中的林則徐註定是一個悲劇,後人永遠只記住他是勇敢禁煙,英勇剿夷的民族英雄,在琦善這類撫夷派小人的襯托下身影無比高大。真實的林則徐絕不希望如此。覺悟後的他突破了傳統,在思想上也轉為積極的形態,為魏源、為後人畢竟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材料。然這積極性終被他自己的士大夫情結所埋沒,可惜!可嘆!就剿夷和撫夷而言,剿夷難道「夷」能剿盡嗎?撫夷難道「夷」的要求有能力一直撫下去嗎?既然不能,那剿夷作甚?撫夷作甚?是為了給民族的發展和振興的時間與空間啊!殊途同歸,奈何走錯了方向,錯過的時間再也追不回了,非痛不知醒,人又有誰能免俗呢?

隨後粉墨登場的代表人物當屬洪秀全與曾國藩。洪秀全本是一介布衣,屢試不第,最終選擇打著耶穌教的幌子建立反政府武裝。農民起義按蔣先生的說法已是舊社會的「老圈套」了,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國的最大特點即是藉助了上帝神化了自己。此舉看似新穎,其實西方的上帝只是一個幌子,與陳勝吳廣時期的「大勝王」別無二致。所謂「天人合一」,其實卻是為了利用底層民眾的無知,無知則無畏,無畏則大事可期也。除了宗教這個利器之外,洪秀全還抓牢了種族這個武器,看來現在所倡之中華民族觀念當時並未確立,漢族自命,排滿者前赴後繼,洪也不過藉助這一方法團結大多數底層的民眾而已。但其實作為他的追隨者,與之前的「圈套」無二,真正嚮往的是他「有田共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施政綱領」。而他的最終失敗緣於改革的失敗,他未能將所描繪的願景轉化為現實,太平天國的分崩離析也只是早晚之事。然而他究竟是不願,還是不能?我們無從猜測,只是以我所見,他可能覺得實現這個理想的效益遠低於宗教革命、種族革命,但卻沒想到因此從可能的正統掉落至流寇。

與洪秀全對應的自然是曾國藩。他從埋首的古籍中走出,踐行著其所學所想,不失為一位大家。曾國藩讀書,卻不讀死書,他跳出了困住傳統知識分子的思維泥沼。他明白,在一個相對閉塞的環境之下,誰能更好地利用、挖掘出別人所沒有利用到的潛力,勢必能高人一頭。他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孔孟之道、家族觀念、以身作則,全成了他的湘軍的兵刃。其實洪、曾二人是相當相似的,他們都懂得建軍之本為人心,也懂得如何利用人心。然而曾國藩始終高洪秀全一籌,他在精神層面給與眾將士感召之餘,更從客觀實際出發,務虛不忘務實,才是其制勝的關鍵。救中國於內憂之中後,他亦欲救華夏於外患之外。利用平內亂所取得的資本,他開始了其革新與守舊並舉的嘗試。但他始終是有局限性的,恪守儒道,因而無法開拓,能勝洪之天平天國,卻未必能勝西方之堅船利炮。那麼革新與守舊矛盾乎?看似是不矛盾的,但是想做好卻是相當不容易的。依我看來,矯枉必先過正。決不存在一步登天的改良,新理念的誕生必然要伴隨著舊觀點的破除,至於恢復傳統之良性則需留待之後進行,否則結果只有四個字:積弊難除。

之後的中國又一次迎來了變革,恭親王、文祥、左宗棠、胡林翼這些名字推動了又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而最終的風暴中心,無疑落在了李鴻章的肩膀之上。這次變革與以往之最大不同即是終於認清了一點:強大國力,不但需要改革軍務器械,也需要依託科學的思維方式。確定了目標,於是步步向前進,近代化學校、機構紛紛應運而生。一切似乎就要走向成功,但最終的結果卻是這一輪的變革,以甲午之戰中國完敗日本而告終。這一戰成為了又一重大的分水嶺,一敗塗地之後,清政府難逃被列強瓜分的命運。

那麼這一戰為什麼會敗呢?為什麼蒸蒸日上的國家會敗得如此慘呢?蔣先生的觀點很明朗:「政治領袖原想一面避戰,一面竭力以圖自強。不幸,時人不許他們,對自強事業則多方掣肘,對邦交則好輕舉妄動,結果就是誤國。」我認為這確實是一個方面,雖然改革領袖們最終意識到了改革才是硬道理,但是他們的改革終究是不徹底的。他們能作為領袖引領改革,因為他們很好地結合了傳統與近代,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也為之束縛,雖然比之曾國藩又進一步,但仍然做不到徹底的改革。而這也正是為何李鴻章如先知般地看清中日時局,卻最終難逃甲午完敗的原因。與其把這場失敗歸結為是天災人禍的疊加,不如說是歷史的必然。即使沒有士大夫的妄動,沒有慈禧太後的飛揚跋扈,也未必能扭轉這段歷史悲劇。歷史的巨輪只是無情地碾過那些先驅,清政府運行的軌跡卻只改變了分毫。之後是被列強瓜分,李鴻章畢竟還只是個人,對於國際局勢的判斷終究出現了致命的錯誤,《中俄密約》鑄成了他終身的打錯。但試想,倘若換一個識局勢而動的人,結果又會怎樣呢?結局未必真會改變,因為評判標准由後人而定,只以成敗論英雄,而失敗卻早已註定。

請採納

❽ 關於《抗日戰爭》王樹增的小說4000字論文

畢業論文,泛指專科畢業論文、本科畢業論文(學士學位畢業論文)、碩士研內究生畢業論文(碩士學位容論文)、博士研究生畢業論文(博士學位論文)等,即需要在學業完成前寫作並提交的論文,是教學或科研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
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從事本專業工作和進行相關的基本訓練。畢業論文應反映出作者能夠准確地掌握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對所研究的題目有一定的心得體會,論文題目的范圍不宜過寬,一般選擇本學科某一重要問題的一個側面。

❾ 求小說《歷史的天空》讀書報告或讀後感1000字以上,要原創,不要復制,非常感謝!

命運的玩笑——評《歷史的天空》
轉自豆瓣
2005-11-06 14:02:46來自: 逍遙趙·白鴿
歷史的天空的評論 5

有這么一部小說:抗日戰爭時期,鬼子掃盪了一個村子,四個青年逃了出來,准備投奔部隊抗日。這四個青年,有兩個准備投奔共產黨,有兩上決心投靠國民黨,於是在一條岔路上分道揚鑣。然而,命運給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要投奔共產黨的卻誤入國民黨的部隊,要投靠國民黨的卻進了共產黨的地盤。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就此展開,兩條支線交錯分述四個人的命運:單數章講述身處國民黨的青年的命運,雙數章講述共產黨的青年的生活。不同的遭遇,矛盾的內心、末知的前景……將讀者的心緊緊地攥在一起。

這部書不單情節相當奇特、雙線交織的寫作手法運用得十分巧妙,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相當突出。相信看過一遍此書的朋友絕不會忘記梁大牙這個人物。沒錯,作者硬是把這么一個農村草莽漢子給寫活了。作者筆下的梁大牙粗話連篇甚至有些目中無人。說起話來嬉皮笑臉,做起事來大手大腳。然而這么一個帶有土匪習氣的人卻是一個真漢子,打起日本鬼子來勇往直前、視死如歸。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追求進步,不斷學習,而且能夠接受同志們的批評和建議,於是一步一步從一個士兵上升到小隊長、中隊長、大隊長,直至日後的司令,可謂戰無不勝。

此外,失去右臂仍在臨死前獨臂揮刀殺死日軍軍官的石雲彪,永遠堅持原則秉持公證不向邪惡勢力屈服勇於批評同志的「張克思」張普景,內心險惡多次欲致同志於死地的江古碑等人也給讀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這部小說橫跨的歷史很長,是對英雄一生的完整描述。從抗日戰爭到國共內戰,從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我們的英雄一次又一次在整風運動中被打倒,又一次次頑強不屈地站了起來,這裡面有智慧,有正義,更有英雄們堅貞不屈的信念。

初看這本書,光是一些名字就足夠我樂上一陣的,什麼凹凸山、梁大牙、朱一刀、曲三歪的,而梁大牙、朱一刀帶有土匪習氣的連串粗話又令我不禁捧腹,但是這些粗話卻又話粗理不粗。接下來四個青年(包括梁大牙、朱一刀)想要投奔部隊抗日,結果事與願違,投錯了地方,又讓我樂了一陣。再下來共產黨對梁大牙的改造更是讓我忍俊不禁……可以說,我樂著樂著就對這本書上了癮,然後一氣讀完。

閱讀全文

與王樹增抗日戰爭讀書報告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