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分別是什麼戰爭兩者有什麼區別
九一八事變(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回是日本帝答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事變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這次事變是日本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⑵ 盧溝橋事變在抗戰史上重要性是什麼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後,野心越來越大,妄圖把整個中國變成自己的殖民地。1936年,開始向華北增兵,1937年從東北把精銳部隊關東軍的一部分,調到北平和天津外圍。同年6月,駐北平豐台的日本侵略軍幾乎每天都進行挑釁性的夜間軍事演習,矛頭直指北平南面的盧溝橋。
盧溝橋距北平16千米。當時,日偽軍已將北平北面、西北面占踞,一旦日軍再佔領盧溝橋,就封閉了北平的南大門,孤立的北平、天津的國民黨當局便會不戰而降。於是,日本帝國主義把盧溝橋作為突破點,開始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實彈軍事演習。到深夜11點左右,他們聲稱:由於聽見宛平縣城的數聲槍響,致使其演習部隊發生混亂,結果丟失了一名士兵。日本侵略軍要求進入宛平縣城進行搜查。顯然,這是事先精心策劃好的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因為城門關閉在日軍演習前,中國守軍也沒有放過槍。對於日軍搜城的無理要求,中國守軍予以拒絕。繼續交涉間,日軍突然向宛平縣城開槍射擊,接著又炮轟盧溝橋。中國守軍忍無可忍,被迫奮起自衛。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盧溝橋事變,簡稱「七七」事變。中國人民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從這里揭開。
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發出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號召動員起來實行全民族抗戰。北京的工人、學生、市民組成慰勞隊、救護隊、戰地服務隊,趕赴盧溝橋前線。
駐守京、津的國民黨29軍,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全體官兵奮勇作戰,使日軍進攻屢遭失敗。由於日軍不斷增加兵力,力量對比懸殊,29軍於1931年7日30日撤到河北涿縣一帶布防。從7月7日事變發生,到奉命撤出為止,中國軍民在盧溝橋畔戰鬥了整整24天。這期間,日本侵略軍不論是用飛機掃射,還是大炮轟擊,也不論其發動了多少次輪番沖鋒,盧溝橋陣地始終巍然屹立!它在中華民族的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⑶ 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的哪個是抗戰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而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版戰爭的開始,也是中權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⑷ 為什麼說抗日戰爭開始與1937年盧溝橋事變,而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抄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東北軍一槍未發,即讓出沈陽城。日軍得寸進尺,4個多月內,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部淪陷。日本強占東北後,中國人民就開始了武裝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但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前,未能形成全國性的民族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以軍事演習為名,突然向當地中國駐軍第29軍發動進攻,第29軍奮起抵抗。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
8月13日,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至此,中國結束了對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讓的不正常狀況,開始了有組織的全面抗戰。
⑸ 為什麼說盧溝橋事變時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的標志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⑹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中國的抗日戰役是什麼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緊接著是平津作戰。再後來是南口戰役,淞滬混戰,太原會內戰。1937年7月7日,日容本軍隊經過長期密謀策劃,終於採取佔領平津,繼而征服整個華北和中國的侵略行動。是日夜,早已佔領北平市郊宛平城外的日本軍隊,以走失一名士兵為由,強行進入宛平城搜查。
在遭到拒絕後,日軍突然向盧溝橋龍王廟中國守軍發起進攻,繼之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第二十九軍馮治安師何基灃旅吉星文團奮起抵抗,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由此開始,中國軍民八年抗戰序幕隨之拉開。
駐守在華北地區的二十九軍,其老班底是一代軍閥大佬馮玉祥旗下的西北軍舊部。這支軍隊的興起與演變,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其興亡存續與翻雲覆雨的經過,更是深深地打上了清末民初戰亂時期軍閥們相互傾扎、暗算、合縱連橫的烙印。
⑺ 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是在哪一年的幾月幾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⑻ 抗日戰爭是從盧溝橋事件到哪個事件
抗日戰爭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結束。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戰爭初期,中國投入大量軍隊以遏制日軍的進攻;隨後交戰雙方即轉入相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力量逐漸發展壯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簡稱)的主戰場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但戰爭過程中民眾的國家觀念得到了增強,戰爭的勝利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⑼ 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爆發是在哪一年的幾月幾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版失蹤」,要求進入宛平權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⑽ 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時抗戰分別進入了什麼階段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開始局部抗戰階段,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開始全面抗戰階段。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它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它的爆發標志著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揭開,同時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
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起警鍾,"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越來越成為華夏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逐步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並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發表政見和主張,呼籲全國人民"徹底明了國難的真相!""人人應視為與己有切膚之痛,以決死的精神,團結起來作積極的掙扎與苦鬥",廣大民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國共兩黨是當時中國的兩大政黨,九一八事變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增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兩黨的再次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發展到全中國,終於開創了團結禦侮,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
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國軍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余者全部壯烈犧牲。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