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前後國民黨的態度

抗日戰爭前後國民黨的態度

發布時間:2021-03-02 05:15:42

❶ 國民黨在對待抗日問題上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的抗日態度轉為消極,特別是國民版黨五屆五中全會後,國民黨權確立了「防共,反共,溶共」的方針,事實上已把共產黨作為自己最主要的敵人,對日本態度曖昧,國民政府還曾與日本人談判討論議和

❷ 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面對日本侵華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國民黨的態度是前後不同的,前期主要是在忍耐,希望能夠和平解決,但內是當日軍上容海登陸後,國民。黨高層認為已經無法通過和平的途徑來解決中日問題,所以全力抗戰,我們需要承認,國。軍在正面戰場上犧牲的士兵,軍官數以百萬計,這遠不是共,產黨的軍隊所能做到的。
共產黨至始至終的態度都非常明確,要以抗戰之名來壯大自己的力量,為有朝一日的國共決戰做好准備,從根本上來說,毛是非常贊成全面抗戰的,因為如果爆發全面抗戰,他和蔣就成了戰友,而不是敵人,毛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力量,控制地盤,得民心!這也是八年抗戰期間,毛所帶領的共,產黨的軍隊,沒有一次與日軍有過軍團級的戰斗!而共產,黨在八年抗戰期間沒有一名因抗戰而犧牲的高級將領!

❸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政府對國民黨態度的轉變

一開始國民黨部隊和日本侵略者在正面戰場進行了四次大型會戰,雙方損失慘重回,日軍從此喪答失了戰爭主動性和全面侵華的戰爭實力。雙方進入相持階段之後,日軍對國民黨實行邊打擊邊招降的方案,成立偽政權,開始對敵後共產黨根據地進行掃盪。

❹ 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不同時期的不同態度

前期(1937至台兒庄戰役前),不抵抗和防禦(忻口戰役)。正面相持。
中期(回台兒庄戰役至答1940),局部反擊和防禦(張自忠將軍)。膠著狀態。
後期(1940-1945),局部反擊和大反攻(長沙戰役)。收復失地並反擊。

❺ 抗戰相持階段國民黨政治態度兩面性的原因

前面復的仁兄樓主問的是國民制黨!的確國民黨在抗日時期是由蔣介石領導的,但是國民黨的前身可是孫中山創立的,畢竟國民黨的大部分成員都出自黃埔軍校,也深受孫中山的影響!要不然在楊虎城,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後,憑蔣介石的老婆宋美玲也不可能吧張學良救出去!其實國民黨的大部分成員雖然忠於蔣介石,但也支持抗日啊!畢竟都是中國人!國民黨只是和共產黨的宗旨不符合,但並不是不支持抗日!其實不支持抗日的只是相信憑國民黨的實力能夠先安內在攘外!這就是造成國民黨在抗日時期政治態度兩面性的原因!當真正明白局面的重要局勢時,國民黨還是做出了正確的反應!

❻ 全面抗戰時防禦階段國民黨的態度

一、對倭寇,國來民黨政府源傾全國之力與之抗衡,投入幾乎全部德國化精銳師,川軍、滇軍、桂軍、粵軍等地方部隊也同仇敵愾,川軍由於缺乏交通工具,步行到華中作戰。
二、對中共,一邊以胡宗南部隊的主力加以監視,一邊多次下達共同作戰的命令,希望中共在山西地區能被大量消耗,但中共方面大部分沒有執行軍委會的命令。
三、對於各民主黨派,頒布了很多有利政策,各民主黨派也全力擁護、支持國民黨,在財政和管理上起到很大作用。
四、對於蘇美英,國民黨希望這些大國能盡早加入戰局,但事實證明,後來同盟國加入戰局後,我方壓力反而大增。
五、對於人民實行了新生活運動,在戰爭中提高人民素質,讓普通百姓謹記禮儀孝悌廉恥,對於倭寇的侵略有很深認識,加強了國內的抗日士氣。
六、前期國民黨都是愛國人士,不愛國的都跟汪精衛走了。

❼ 論述國民政府在抗日戰爭各個時期對日態度轉變及其影響因素

在戰略防禦階段,面對日軍的大舉進攻,國民黨政府的對日作戰是比較努力的。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廣大官兵,在忻口、淞滬、徐州、武漢等戰役中,頑強抗擊,並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國民黨正面抗擊日本侵略軍,得益於國產黨及社會各階層力量的最終結果,促使蔣介石站在抗日的前峰。
1938年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以後,再無力舉行戰略進攻,中國也需要積蓄力量,准備反攻,於是抗日戰爭便進入戰略相持階段。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日軍對國民黨當局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這個階段的國民黨經過長期的大會戰後,損失大部分的正規軍及戰略物資,日本侵略軍也由於兵力分散無力再戰,再加上日本封鎖了沿海各交通運輸線,國內物資得不到補充,雙方都需要休整。
1941~1942年,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困難的階段。日本在德、意法西斯橫掃西歐北非、閃擊蘇聯暫時得勢的刺激下,為了打破中國戰場的僵持局面,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國民黨派遣中國遠征軍赴緬直接協同盟軍作戰。

另外,我推薦你看看「蔣介石的日記」鳳凰衛視的紀錄片,從中你可以體會到各階段國民黨蔣介石的對日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畢竟蔣介石對國民黨的影響是最大的。

❽ 日本全面侵華後,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態度分別有什麼表現,你有什麼看法

國共兩黨發表合作宣言,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我國取得抗日戰爭的根本保證

❾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國民黨和美國和中國國內和平的態度如何為什麼

美國 不服 但是和蘇聯對峙
國民黨不服 打不過
中國內部跟著毛爺爺打列強 干世界

❿ 在8年抗日戰爭中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對日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

以往許多著作,都曾把抗日戰爭描繪成,似乎全國抗戰是由中國共產黨發動和領導的,而國民黨政府則始終准備妥協投降。後者在抗日戰爭前不抵抗;抗戰開始後則是正面戰場不斷潰敗,抗戰態度動搖;武漢失守後則是「積極反共,消極抗日」,而反共即是准備投降。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一個弱國抵抗軍事強國日本的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前,中國政府之所以力求避免發生與日本的戰爭,或者盡量推遲戰爭,就是因為,中國的軍事作戰能力、經濟發展水平和政治上的統一程度等,均不如日本,故力求推遲戰爭的爆發,使中國盡量多爭得一些准備的時間,這是有利於中國的。戰爭發生後的事實,也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在抗日戰爭中,正面戰場上,在「持久戰」戰略方針指導下,中國軍隊以血肉之軀,與武器裝備遠優於己的敵軍作戰,英勇抵抗,不畏犧牲,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犧牲的官兵達320多萬。雖然中國正面戰場在一些戰役的作戰指揮上存在弱點,軍隊內部存在團結協作較差以及紀律鬆弛和腐敗等情況,但總體而言,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採取「持久消耗」戰略,節節抵抗,至戰略相持階段積蓄培養力量,准備反攻,同時爭取國際援助,「苦撐待變」,實現國際聯合對日作戰等方針,都是正確的。國民政府堅持抗戰到底,最後達到勝利。

在戰爭過程中,日本政府不斷採取誘「和」手段,國民黨政府確實多次與日本伸出的觸角有所接觸。這是不是就是想妥協投降呢?戰爭中「兵不厭詐」,同時,「和談」也是不厭詐的,關鍵是看國民黨政府有沒有出賣領土主權,真的向日本投降了。事實上並沒有。國民黨政府與日本的接觸,或是為延緩日軍的進攻,或是阻止汪精衛傀儡政府的成立,並沒有中止抗戰,准備投降。
抗戰初期,在戰局十分艱難的形勢下,國民黨政府提出過「和」的條件: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這是採納了蘇聯為中國政府出的主意。過去有一種說法是:你看,國民黨政府抗戰到底的「底」就是恢復盧溝橋事變前的狀態,東北大片領土都放棄不要了。實際上,當時中國軍事上沒有軍事能力收復盧溝橋事變後失陷的大片領土,如果通過和談能使日本退出它佔領的土地,這對中國不是非常有利嗎?事實上,日本不可能接受這種條件。這恰恰證明,國民政府提出這樣的條件對中國是有利的,而對日本是不利毛澤東當年將反共與投降混為一談,在理論和邏輯上難以成立。因為反共(國共矛盾)是國內矛盾,投降(對日)是中日國際矛盾。二者並不是一回事。反共者,確有投降的,如汪精衛;但也有抗戰到底的,如蔣介石。怎麼能說反共一定就與投降相聯系呢?怎麼能因蔣介石反共,就咬定他是要准備投降呢?

對國民黨來說,抗日與反共兩者是可以並存的。蔣介石的反共立場未變,但他堅持抗戰。蔣介石一貫堅持反共立場,其統治地位在抗戰勝利後的國內戰爭中被共產黨取代,但不能因此否認他堅持抗戰。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前後國民黨的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