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下列作品中不屬於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

下列作品中不屬於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

發布時間:2021-03-02 01:55:35

⑴ 下列著名戰役不屬於抗日戰爭期間的一項是( )。 A 淞瀘會戰

選:B

⑵ 抗日戰爭期間,一批振奮民族精神的藝術作品廣為流傳。下列作品不屬於此范圍的是( )

抗日戰爭期間,一批振奮民族精神的藝術作品廣為流傳。下列作品不屬於此范圍的是(D、太陽照在干桑河上 )

太陽照在干桑河上 是反應土改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

⑶ 郭沫若革命時期的作品有哪些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郭沫若全身心地投入文學創作,開始不斷發表新詩和小說.同年6月,他在日本福岡發動組成救國團體「夏社」.1919年的下半年和1920年的上半年,出現了「詩的創作爆發期」.在這期間,郭沫若寫出了《鳳凰涅盤》、《晨安》、《地球,我的母親》、《站在地球邊上放號》、《天狗》、《心燈》、《爐中煤》、《巨炮之教訓》等詩篇.1920年出版與田漢、宗白華通信合集《三葉集》.他的第一本詩集《女神》於1921年出版.《女神》奏響了五四時代時代精神的最強音.1923年,郭沫若畢業回國,同成仿吾、郁達夫等一起,在《創造季刊》後,又先後辦起《創造周報》和《創造日》.創造社的活動達到鼎盛時期,在社會上特別是在青年中間產生廣泛的影響.但是,不久由於社會原因和創造社內部的分裂,《創造日》停刊.1924年,他通過翻譯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一書,較系統地了解了馬克思主義.
大革命時期的郭沫若

⑷ 抗戰時期的文學作品有哪些

《生死場》、《八月的鄉村》、《沒有祖國的孩子》、《白楊禮贊》、《第一擊》、《法西斯細菌》。

1、《生死場》

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中篇小說。在《生死場》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權世界裡卑微而無助的生活和死亡。

從文本的實際構成來看,事件的發生與演進則大半是在家庭的「平台」上——全書共分17章節,去掉極短的過渡性的兩節,15章節中有11章節描寫的是家庭中的故事。該作品的總體結構看似散漫,實則別有匠心在。

夏衍的《法西斯細菌》立意十分深刻,後來流行的、也為作者所追認的所謂」批判科學至上主義「主題說,至多隻是劇本的淺層意義;在劇本初演之日所寫的《代跋之一》里的說明,應該是更接近於創作的初衷的:劇作家要把劇本的主人公寫成「悲劇的英雄」。

抗日文學作品的產生:

1、在抗日烽火中誕生的抗戰文學,是進步的文學、戰斗的文學、反抗的文學。它為中華民族八年抗戰史留下了史詩般的畫卷。

2、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作家們在抗戰期間「顛沛流離,耕耘不輟;樂觀斗爭,矢志不移」,「誓把豪情寄山水,權將餘力寫肝腸」,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下,展示了對生命的重新體驗。

⑸ 吳曉邦先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吳曉邦在抗戰時期共創作了近百個具有強烈時代精神和藝術感召力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義勇軍進行曲》、《游擊隊員之歌》。

⑹ 白毛女是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嗎

是的。1945年,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的一些藝術家在院長周揚的指示下,根回據1940年流傳在晉察冀答邊區一帶"白毛仙姑"的民間故事傳說,加工改編出了歌劇《白毛女》。《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黨的階級斗爭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放區文藝標志物,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之後這出歌劇還在國統區演出,廣受贊譽。國內也有真人的白毛女,是四川的羅昌秀,為了躲避地主,在山林生活了11年,後被共產黨救出,於2002年去世。

⑺ 在抗日戰爭時期爆發的作品代表都有哪些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歷史轉變的重要關頭,他們的抒情詩多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政治抒情詩在他們的創作中佔有很大比重,其格調大都接近《給戰斗者》。這些詩往往表達愛國主義的激情。冀汸出過《躍動的夜》等詩集,他的《曠野》、《夏日》歌唱祖國遼闊的原野、豐收的田地。詩人筆下祖國的天空、土地、陽光和水,都顯得那麼可親、可愛。彭燕郊出過《春天———大地的誘惑》、《戰斗的江南季節》等集子。杜谷的《泥土的夢》、《江》也是寫對土地和長江的愛。《寫給故鄉》則表現對被敵人佔領的土地的懷戀,想像它正躺在血泊里伸出傷殘的手臂,呼喚兒子歸去。這一類詩是借著歌唱山川來表達愛國主義精神的。「七月」詩人也努力地表現中國人民的頑強、堅韌的抗敵意志。亦門(S·M),出過詩集《無弦琴》,他的《纖夫》一詩則用逆水頂風中行舟,來比喻民族解放斗爭的艱險、危難。但纖夫拉的古老破舊的船上,載著「大地的第二次的春的胚胎,酵母」。詩歌唱出了民族復興的希望。「七月」詩人自然也把眼光向著解放區,他們也有一些歌頌解放區新天地的詩,而揭露國統區黑暗的詩也不少。在解放戰爭時期「七月」詩人寫的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詛咒蔣家王朝的末日,表現迎接新中國的無限欣喜與歡樂的詩就更多了。在抗戰時期,亦門的《霧》就是揭露「霧重慶」的「不明不白的世界」:「暗中的嘉陵江和長江,無日無夜地低哭著,象從被剜的兩眼傾溢的兩行苦淚」。1947年,在《去國》一詩中,他又用沉鬱的調子,控訴國民黨反動派妄加罪名剝奪人民的自由。

⑻ 義勇軍進行曲是不是抗戰文藝作品

《義勇軍進行曲》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應該算是抗戰文藝作品吧。

⑼ 艾青在抗日戰爭時期發表了代表作( )( ...

我愛這土地 大堰河。。。我也不大清楚。。

1932年初回國,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被捕,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後引起轟動,一舉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表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誠摯,詩風清新,轟動詩壇。以後陸續出版詩集《北風》、《大堰河》(1939年)《火把》(1941年)《向太陽》(1947年)《黎明的通知》《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春天》等,筆觸雄渾,感情強烈,傾訴了對祖國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後的詩集有《歡呼集》《春天》等。 1935年出獄,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大堰河》,表現了詩人熱愛祖國的深摯感情,泥土氣息濃郁,詩風沉雄,情調憂郁而感傷。抗日戰爭爆發後,艾青在漢口、重慶等地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任《文藝陣地》編委、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等職。 從1936年起,艾青出版詩集達20部以上,還著有論文集《詩論》《新文藝論集》《艾青談詩》,以及散文集和譯詩集各1本。他的作品被譯成10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並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 1941年赴延安,任《詩刊》主編。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時代的精神,汲取了詩情,抗戰期間成為他創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陽》、《曠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鑽》等9部詩集。詩作傾訴著民族的苦難,歌頌了祖國的戰斗,滲透著時代氣氛,筆觸雄渾,氣勢壯闊,情調奮發昂揚,到了延安以後,創作風格所起的明顯變化。抗戰勝利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副院長,負責行政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艾青擔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全國文聯委員等職。著有詩集《寶石的紅星》、《黑鰻》、《春天》、《海岬上》。

閱讀全文

與下列作品中不屬於抗日戰爭時期創作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