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哪個人的貢獻最大

抗日戰爭哪個人的貢獻最大

發布時間:2021-03-02 00:41:31

Ⅰ 抗日戰爭中哪個國家的貢獻最大(為什麼最後都成了中國的功勞去了)

抗日戰爭當然是中國功勞最大啊,日本將中國作為主要戰場,當時如果有其他國家的大力支援,會打8年么?

Ⅱ 抗戰時期對中國貢獻最大的是哪個省的人

四川省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面對民族危亡,國家破碎的急迫現實,四川人民與全國人民一道積極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八年中,四川是抗戰的大基地,四川是抗戰的大熔爐。四川人民在全國抗戰八年時間里,以自己的柔弱身軀托起中華民族的不屈脊樑。

正如1945年10月,中共《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感謝四川人民》所評價的那樣:「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徵兵額達到三百零二萬五千多人。

四川為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三百萬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征糧購糧借糧總額在八千萬石以上;歷年來四川貢獻於抗戰的糧食佔全國征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征購與征借亦自四川始。

此外各種捐稅捐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的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於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淚!」

(2)抗日戰爭哪個人的貢獻最大擴展閱讀

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

一、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

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三、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共同奮起禦侮的人民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都為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解放的先鋒隊,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論,創造性地回答了決定抗日戰爭成敗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開辟了廣大的敵後戰場,是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Ⅲ 為抗日戰爭所做出貢獻的人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 浩氣彌天的馬定夫
· 名震緬北的抗日將領——鄭洞國
· 指揮長沙會戰的抗日將領——薛岳
· 著名抗日將領——范子俠
· 新四軍抗日名將——羅忠毅
·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
· 以死報國的抗日名將戴安瀾
· 抗日英雄——呂正操
援華醫療隊醫生:白求恩,柯棣華;
飛虎隊,還有駝峰航線的美國飛行員

Ⅳ 國共二次合作,八年抗日戰爭中誰的貢獻最大

國軍貢獻最大,另一方只是發展自身實力,並未積極抗戰
可惜勝者王侯敗者賊呀!
雙方專比屬例:戰前
國軍
共軍
230萬
3萬
戰後430萬
500萬【120萬正規軍,近500萬民兵】
【430萬是包括掛名武裝及230萬偽軍在內】
雙方損失對比也很大,正是證明了雙方到底是誰在抗戰················
國軍: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斗、小型戰斗38931次
[2]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
[3]
;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
[4-5]
、損失戰機2468架。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
共軍: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由此也可見一斑了吧!

Ⅳ 抗日戰爭中,國、共兩方誰的貢獻大

當然是國民黨
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場上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當時敵強我弱的情況下
我們在沿海地區擋住日均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沒有制空權
和制海權
在沿海地區組織反擊我們的部隊完全暴露在日軍的艦炮射程之內
還有就是敵人的艦載機可以充分發揮作用
給我們以巨大的殺傷
憑我們的血肉之軀事抵擋不住的
只有誘敵深入在節節抵抗中消耗敵人
在反反復復的拉鋸戰中最大限度的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最後反攻敵人。
說實話,我們對國名黨在抗日時期的宣傳太少了。其實,平心而論國民黨軍隊在抗戰時期,尤其在抗戰初期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總體上的失利讓他們的努力被失敗的陰影所掩蓋。
如果說起來,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初期的戰爭我們每一個人都如數家珍。
盧溝橋事變,駐守北京宛平城的是國名黨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
淞滬會戰,也就是三一八淞滬會戰,馮玉祥與張治中將軍親臨前線。謝晉元團長率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成為佳話。
抗戰第一大捷台兒庄戰役,李宗仁率第五戰區全體官兵在徐州地區殲滅日寇萬餘人。
塞外名將吉鴻昌,在長城沿線將日寇拒之門外。
二戰中盟軍犧牲的最高將領張自忠將軍,參加了臨沂戰役、展庄戰役、潢川之戰、武漢突圍、長壽店戰役,並取得「鄂北大捷」、「襄東大捷」等,他的隊伍消滅日軍近2萬人。無人能及。
在抗戰初期山西地區,第二戰區的閻錫山和衛立煌,在娘子關、太原對日軍也進行了有效抵抗。
其他的如武漢會戰、豫湘鄂會戰,都是很大很著名的。呵呵...

Ⅵ 抗日戰爭誰貢獻最大

沒有誰貢獻最大的說法,真要說有,那就是一線的戰士,他們對抗戰的貢獻是最大的!

Ⅶ 中國在抗日戰爭中誰的貢獻最大

戰場上是正面戰場的國軍,雖然基本沒打過勝仗,但他們抵擋了超過八成以上的日軍。幕後英雄就是我們普通百姓了,沒有他們的支持,任何戰爭都不可能勝利。

Ⅷ 十大元帥有幾人在抗日戰爭時期作出重大貢獻並立功的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諸多將領中,真正是統軍破陣,獨擋一面,臨敵決勝的並不多。在元帥一級中,有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四人。賀龍雖是紅二方面軍主帥,但其麾下多年的主要是紅2軍團(紅3軍),在段德昌死後戰績就顯得不是很大。抗戰時賀龍又早早回了晉西北,解放戰爭乾脆當了糧草官,缺乏長時期獨擋一面的過人戰績。另外聶榮臻雖是華北軍區主帥,但更多的是以軍政雙全聞名,擅長建設根據地,歷史上也一直是政治工作者,自己獨自指揮的大戰役偏少。故以上兩位元帥不在此列。在大將一級中,有粟裕、陳賡二人。徐海東紅軍時期很輝煌,但解放戰爭時一直養病。黃克誠戰略眼光獨到,卻更多以政治工作者面目參與指揮。許光達雖是兵團司令,但獨立領軍時間較晚,後來一直在西野麾下作戰,地位較低,出色戰績不多。陳賡指揮水平不錯,一度領銜了一個戰略方向,但和粟裕相比,其指揮作戰的規模和戰績還是差了不少。所以,有人說我軍真正決勝戰場的是「五虎上將」——彭、林、劉、徐、粟,可說是點睛之語。彭德懷的指揮風格是勇猛、敏銳、頑強而應變快,在幾十年的統兵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因此善打進攻戰和遭遇戰。在紅軍時期,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就以能打苦仗狠仗著稱。勝仗先不用說,像打贛州,守廣昌,盡管都是敗仗,但三軍團堅決執行中央的命令,攻堅克險,不畏犧牲,總是挑最苦最難的擔子,相當能體現出彭德懷的作戰指揮風格。四渡赤水時的婁山關戰役,三軍團就是以硬對硬,堅決啃下對手。而彭德懷則順勢應變,指揮部隊勇猛追擊,在紅一軍團配合下擊潰了吳奇偉的兩個師,二占遵義城,把一場轉移之戰打成了進攻大捷。抗戰時期,彭在華北毅然發起百團大戰,從正面向優勢日軍出擊,沉重打擊了其華北治安信心,成為中共軍隊在抗戰中僅有的一次大規模會戰。解放戰爭時期在陝北,彭以2萬人對胡宗南20萬人,連勝青化砭、羊馬河、蟠龍、宜川,用兵套路捉摸不定,可說是彭德懷軍事生涯中的傑作。西北大進軍時,彭德懷指揮一野戰咸陽,打蘭州,硬是打垮了戰鬥力嗷嗷的青海馬家軍,為西路軍的兩萬將士洗去了血海深仇。在抗美援朝一次戰役時,因美韓軍推進過快,彭原來制定的防禦計劃落空。而彭因敵而變,迅速將遭遇戰打成進攻戰,打了美韓軍一個措手不及。二次戰役,彭誘敵深入,突然從戰線東翼打開突破口,爾後大規模向敵後進行穿插分割,南敵北拒,向心合擊,一舉打成西線大勝,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彭的弱點在於缺乏系統的參謀作業訓練,指揮上顯得有些粗疏,從而多次出現勝仗轉敗的事情。較為著名的解放戰爭的西府戰役和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彭都是在戰役後期未料到敵軍的反擊,在兵力部署上不細,有所疏漏,從而遭到了很大的損失。好在彭的應變能力夠強,總能穩住陣腳。彭多年來一直軍政全兼獨擋一面,因而在戰略上也有相當的眼光。抗戰初期彭是八路軍副總司令,實際是前敵總指揮,統一調度八路軍各師的行動。在百團大戰後期,彭執意要打關家堖,結果傷亡大而戰果小。事後多年有人為此指責彭。不過彭是從戰略上考慮的,為的是讓敵人不敢再以大股兵力掃盪根據地,只是八路軍武器和戰力較差,因而打得不理想。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彭德懷指揮了來自各個野戰軍的100多萬部隊,與擁有巨大火力優勢和技術優勢的聯合國軍打成平手,成為中華民族的外戰英雄,風頭一時無二,因而回國後順利地主持了軍委日常工作。彭德懷為人耿直粗疏,三軍團出來的部下如彭雪楓、黃克誠、張愛萍、楊勇等人也是諤諤之士,為後人所稱道。林彪的指揮風格是算度深、靈巧而機敏,不願行險,善打伏擊戰和追殲戰。林彪在當低級軍官時就很講究戰術,北伐後期和紅軍初期一些連、排級戰斗中令人刮目相看,因而升得很快。林彪的運氣也很好,紅一軍團先後下轄的7個軍中,最能打的是3軍、4軍、12軍。而3軍軍長黃公略和12軍軍長伍中豪都早早犧牲,林彪就繼朱德之後統率了紅一軍團。一軍團是朱毛的嫡系,紅一方面軍的頭等主力,在中央紅軍中戰績最佳,戰果最大,連彭德懷那樣心高氣傲的人都稱紅一軍團為「大哥」。林彪在紅軍時期經常與彭德懷的三軍團配合作戰,二人的不同指揮風格搭配得相當協調。林彪擔任前敵指揮時打得最漂亮的是四次反圍剿中黃陂和草台崗之役,幹掉的是戰鬥力較強的國民黨中央軍陳誠部。林彪在此戰中准確料中了敵軍的行動,及時統一全軍發起攻擊,並連續作戰,開創了紅一方面軍大兵團作戰的範例。在長征中一軍團是開路先鋒,搶渡湘江,四渡赤水,戰安順場,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攻臘子口,可說是功績卓越。作為軍團長的林彪,在艱難困苦中指揮若定,無役不與,表現相當出色。抗戰時的平型關伏擊戰是林彪的成名之戰,他再一次顯出了算度精密的特長,3個團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都較為到位。對於老爺廟制高點的爭奪,林彪給李天佑下了死命令,副團長楊勇親自帶部隊上去肉搏,最後終於奪下此地,保證了戰斗的勝利。塔山阻擊戰最緊張的時刻,林彪總預備隊不動,斥令程子華:我不要他的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這都是林彪關鍵刻下手狠的典型例子。東北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南北滿部隊南拉北打,一點點磨去了東北國軍的銳氣,顯示了出色的大局觀。林彪指揮生涯中輝煌的時間很多,三大戰役打了兩個,並直下中南,打光白崇禧,直取海南島。國民黨精銳部隊中,新1軍、新6軍和鋼7軍都是被林的四野消滅的。特別是林彪在遼西追殲消滅廖耀湘時的以亂對亂實在令人擊節。林彪在戰術上相當有創新,「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四組一隊」「四快一慢」都由他總結到了軍事理論高度,可說獨具匠心,因而四野部隊的戰術素養也在全軍首屈一指。林的不足之處是有時考慮過細,膽氣反而顯得不足,打仗偏於取巧,算不到九成的仗不打,這與粟裕算到六、七成就敢大兵團開乾的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因為三戰四平的教訓,使林在打長春時決心不夠,打錦州時又猶豫不決,後來成為了一段公案。不過反過來看,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林彪在作戰指揮上的獨到功夫。手下將士因而最大限度減少了傷亡,有這樣的首長是幸福的。林彪的戰功在中共軍內除彭德懷外無人可與之比肩,不過一軍團帶出來的部下如羅瑞卿、肖華、劉亞樓、楊成武等人,比起三軍團出來的在為人上就差點了。劉伯承的指揮風格是判斷准確,有氣魄,有奇思,在確定作戰方向、集中兵力和把握預備隊投入上尤為獨到。早在川軍時期,劉伯承已被稱為「川中名將」。南昌起義時劉又被委以制訂作戰計劃的重任。劉伯承不打麻葯摘眼的故事,是其被稱為「軍神」的源頭。劉是上過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人,標準的參謀型統帥,翻譯甚豐,為軍隊的正規化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回國進入蘇區後劉主要在總參謀部工作,負責對軍委戰略意圖的貫徹,不是一線的統帥,因而表現的機會不多。到了中央紅軍北上四川過大渡河時,劉伯承當了先遣隊司令員,巧過彝族區,在大渡河北岸連續作戰飛兵奇襲,算是有了獨立領軍。八路軍時期,劉伯承去掌握紅四方面軍改編成的129師,開始成為獨擋一面的統軍主帥。劉指揮的智算神頭嶺和疊伏七亘村是其軍事指揮的代表作,從這兩戰可以看出劉能反向思維,指揮才能過人一籌。解放戰爭初期劉伯承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最先打出了漂亮的上黨戰役,開了第一炮。其後的邯鄲、隴海、定陶、豫北、魯西南等戰役都打得不錯,顯示了劉伯承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卓越才能。每到苦戰、惡戰階段,劉伯承都親臨前線指揮,給手下的將領們「安卵子」。國軍將領曾有過評價:劉伯承指揮不錯,但手下的縱隊不能打;陳毅(國軍不知道華野負責戰役指揮的是粟裕)指揮上不行,手下倒有幾個能打的縱隊。從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三大戰役開始前,在全國各戰略區統計的殲敵戰績中,劉鄧大軍共殲敵13個半軍部、44個半師部、103個團,居於五大戰略區野戰軍戰績之冠。千里躍進大別山時中野較為狼狽,損兵一半,重武器丟光。不過這是下風仗,能保住全軍骨幹,並完成戰略任務當屬成功。出了大別山劉伯承很快恢復了運籌殲敵的本色,淮海時打黃維更顯出了劉的魄力,那真是「瘦狗拉硬屎」,喝出去打光全軍也要幹掉黃維!過長江後劉的指揮就是順風順水了,西南戰役一下就包了國軍90萬,並揮兵直指康藏。整個解放戰爭中二野殲敵230萬,位於三野後排第二位,劉帥的功力實至名歸。在多年領兵作戰中,劉伯承做到了進攻兇狠,撤退迅速,料敵准確,時有巧思,尤其擅長控製作戰規模。因而,在臨陣對決中,劉伯承很少有打得狼狽混亂的戰例,小勝可以打成大勝,小敗能夠迅速轉身,這是劉帥獨有的功夫。建國後,劉帥早早退去搞軍校,是他政治眼光的見證。在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時,劉帥從戰前運籌、戰役指揮到戰術指導,先後對部隊作出了一系列指示。特別是他銳利地指出了印軍在東線防禦上的弱點,即著名的「銅頭、錫尾、背緊、腹松」,並相應設計出了精巧的戰術進攻手段,指導部隊取得大勝,令人不由得擊節贊嘆。徐向前的輝煌是在紅軍時期。在黃麻起義總指揮潘忠汝和副總指揮兼31師師長吳光浩相繼犧牲後,徐向前被中央軍事負責人派到鄂東北接掌31師,成為鄂豫皖蘇區最早的三支主力部隊之一。在成立紅1軍時,軍長是黃埔一期的同學許繼慎,徐向前是副軍長。紅1軍和蔡申熙率領的紅15軍合編成紅4軍時,中央從湘鄂西派來鄺繼勛當了軍長,徐向前為參謀長。兩任軍長中,鄺繼勛資格老,打仗較為粗疏,許繼慎則有勇有謀,擅長指揮,被周恩來稱為將「鐵軍」的作風帶到了紅四方面軍。直到張國燾來到鄂豫皖,徐向前才有出頭的機會。當時鄂豫皖幾位名將中,許繼慎、周維炯都是張國燾的眼中釘;曾中生軍政雙全,但為人正直,但被張國燾所排擠;鄺繼勛軍事素養不足;蔡申熙倒是為張國燾所欣賞,軍事才能出色,統兵能力足夠,但在戰斗中手臂負傷致殘,幹不了重活。因此,徐向前才被破格提拔為新成立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不負重望,在全國各路紅軍中率先打出了大兵團作戰的範例。黃安、商潢、潢光、蘇家埠等戰役都是徐的代表之作,表現出的風格是狠、硬、快、猛、活,企圖心大,有氣魄,拼的是「最後五分鍾」的狠勁。四次反圍剿失敗後紅四方面軍千里西征,血戰漫川關,是徐向前打逆風仗的代表作。川陝蘇區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是徐向前指揮生涯的顛峰時期,其猛勇的指揮風格顯示得淋漓盡致。先取陝南,再渡嘉陵江,表現了徐向前在作戰指揮上的巧思。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北上時,林彪的一軍團打不動包座,徐向前的四方面軍拉上去就打開了包座,充分展示了徐向前帶領下四方面軍的作戰風格。徐一生的兩個勁敵是胡宗南和馬步芳。前者將他從鄂豫皖一直攆到四川,幾度交手都沒佔到便宜,後者則打得徐全軍覆沒,僅以身免。八路軍時期徐的名作是響堂鋪戰役,此後就是到山東去平原作戰。不過徐很早就回了延安,又有病,抗戰中再沒什麼表現。解放戰爭時徐向前又火了一把,把一支地方偏師帶成了主力部隊,連打硬仗,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硬是一口一口吃掉了閻錫山的晉軍主力,甚至毛澤東都連連稱奇。可以說徐的山西之戰和彭德懷在陝北打胡宗南是解放戰爭中兩支非常精彩的插曲,值得仔細玩味。徐向前在指揮作戰上也有弱點,就是勇猛有餘,控制不住作戰規模,有時顯得強斗。鄂豫皖蘇區四次反圍剿時,徐指揮四方面軍與國民黨軍硬碰硬對決,馮壽二、七里坪、扶山寨、棗陽新集,連續惡戰,極大地消耗了紅四方面軍的實力,卻未能打退敵人的圍剿。在敵眾我寡的現實下,不能避實擊虛,不能不說是徐向前當時的指揮失誤。反觀紅一方面軍在第三次反圍剿時反復穿插調動敵人,這里邊就有了點差距。後來的大戰百丈關、血戰河西走廊、臨汾攻堅戰、太原戰役,雖然勝敗不一,但都能顯出徐向前過於強攻硬打的特點。粟裕出道較早,和林彪一起成為大庾朱德整軍後的八百壯士之一。有意思的是就是這二人將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一一消滅,氣得蔣介石吐血。不過粟裕在紅軍中較為平凡,一直出不了頭。開始跟著朱德,然後是伍中豪,後來又跟尋淮洲,經歷過懷玉山大敗,算是默默的積累階段。抗日戰爭時粟裕首戰韋崗,再勝車橋,雖然戰斗規模不大,但對粟裕意義很大,他從此出頭。黃橋決戰是初次展現了粟裕的指揮風格:算得細,敢打險仗。解放戰爭初期,中央的戰略是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緊靠南線的中原解放區和蘇中解放區離國民政府腹心太近,面臨重兵圍剿,實際上已打算被犧牲掉。中原軍區的李先念、王樹聲、王震就被打得千里突圍,丟盔卸甲。王震總算後來去陝北跟了彭總,李先念、王樹聲這樣的紅四方面軍名將乾脆就去搞了地方軍區,解放戰爭中再無多大聲息。再觀粟裕,同樣面臨國民黨軍的多路圍攻,卻迎刃而上,打出了蘇中七戰七捷,一鳴驚人。如果粟裕不從這里起步,而是繼續不痛不癢,建國後憑資歷能不能混上大將還是問題。正是從蘇中七戰開始,粟裕走向了第一大將之路。在華中野和山野的磨合時期,粟裕連續打出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將薛岳、顧祝同等人打得鼻青臉腫,一舉將華東野戰軍打成關內首屈一指的共軍主力。在舉世聞名的孟良崮大戰中,粟裕實戰嗅覺敏銳,敢打攻堅,敢於行險,臨機應變,擅長連續作戰的指揮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粟裕指揮作戰往往是以不到一半的兵力作主攻,而大部分兵力則阻敵援救,這和其他解放軍將帥以大兵力主攻,小兵力阻援的風格有顯著不同。粟裕對戰役的各個細節考慮得很細,這一點上很像林彪。而敢下決心,履險如夷,又超過林彪。淮海戰役是粟裕的輝煌,他指揮華野主攻,碾庄吃掉黃百韜,徐東擋住邱清泉、李彌,分兵雙堆集打黃維,又威脅南線的李延年、劉汝明,最後全師躍進陳官莊圍住杜聿明,殲滅了國民黨軍40餘萬。整個戰役節奏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慷慨激昂,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令人嘆為觀止,是其軍事生涯中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扛鼎之作。不過粟裕也有一些較為著名的敗仗,如南麻、臨朐、土山集、打上海時在月浦受挫等。粟裕指揮作戰部隊往往傷亡很大,這既和敵軍較強有關,也和粟裕打仗行險,對戰術重視不夠有關。粟裕攻堅往往強攻硬打,部隊戰術素養不足,這和林彪相比有著明顯的差距。在指揮上,粟裕雖然算得很細,但過於依靠臨機應變,為抓住戰機往往准備不足就出動,有時馬虎大意,容易打成亂仗。粟裕最痛快的戰役可能就是濟南戰役。當年在皖南譚家橋粟裕所在的紅十軍團敗在了王耀武的補充1旅手裡,連老戰友紅19師師長尋淮洲也犧牲了。14年後粟裕決心打濟南,確定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萬千心情,僅此足矣。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粟裕,華東解放戰爭的進程就會完全改寫。

Ⅸ 抗日戰爭的時候誰的貢獻最大

飛機 大炮 和機槍 哈哈

Ⅹ 十大元帥中誰在抗日戰爭中軍事貢獻最大

無意是朱德,他是抗日戰爭的總司令,指揮全軍作戰,貢獻最大.而且也應該是"二戰"中最著名的陸軍將領之一!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哪個人的貢獻最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