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回顧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我們該以怎麼樣的態度對待
成王敗寇,要學習質疑王的歷史 不要完全相信勝利者所記載的歷史
『貳』 急求一篇(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抗日的歷史)歷史論文
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的國共兩黨再度合作,是在日軍全面壓境、中華民族面臨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做出的戰略抉擇,也是形勢逼迫下的務實之舉。因為當時的情況是,單靠國民黨已不能扭轉其在戰場上的全面潰敗,只有國共聯手才可能扭轉敗績。 雖然多少年以後,蔣介石對他當年在抗戰初期對共產黨的承認表示了極大的「悔意」,但從當時的情勢看這也是他的不得已之舉。「歷史的車輪將經過這個統一戰線,把中國革命帶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上去」。其關鍵作用無庸置疑。因此,在抗日戰爭究竟是誰打下來的這個問題上的一切爭論都是對國共合作的背景不了解的體現。 洛川會議之後,當時紅軍的三大主力——林彪領導的115師、賀龍領導的120師、劉伯承領導的129師,雖然放棄了多年來用「血與火」鑄就的光榮稱號,卻實現了「九一八」事變以來一直期望走上抗日疆場的宏願,也第一次能夠不再以「匪」的身份出現在戰場上。日後的歷史發展證實,洛川會議、紅軍開上抗日戰場,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關頭。 自抗日戰爭爆發以來,正面戰場上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很快中國就失去了東北、華北、平漢、津浦兩線等地。這期間,雖有蔣介石在淞滬會戰中調動全國精銳與日軍苦戰三個月,也終究沒有抵擋住日軍的進攻,上海失守,緊接著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也因慘敗失守。幾月之內,山河破碎,半壁江山幾乎丟失殆盡。全國人民情緒低落,失敗的陰雲籠罩在每個中國人心上。 日軍的快速推進,更造成了戰場上的國民黨軍的全線潰退。這一切尤如推倒了的多米諾骨牌一般,國民黨軍潰逃得越快,日本人推進得也越快,戰場形勢也越危急。一時間,關於日本人如何如何厲害、如何如何神奇的傳說,象瘟疫一股四處傳播,而且速度極快。當一支軍隊把對手神化到離奇的境地時,離奇的戰爭場面便必然出現,二三十萬國民黨軍隊竟然任由十餘萬日軍以行軍的速度和方式在中華大地上橫沖直撞。與國民黨軍望風後退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這股潰潮中,八路軍115師及120師的先頭部隊卻是逆潰流而上,直奔抗日前線。兩軍擦肩而過,但一個是奔向前線,一個是通向後方,心情截然不同。1937年9月25日,歷史把林彪推上了輝煌的一刻。平型關戰役使得日軍遭到侵華以來的第一次重大失敗。日軍從侵入中國以來,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所向無敵,短時間內取得輝煌成果。而平型關戰役使得日軍的神話就此打破。 八路軍打的另一場有影響的戰役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帶有戰略性的進攻戰役。在歷時5個多月里,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群眾的配合下,共作戰1824次,攻克據點293處,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斃傷俘日偽軍5.08萬人。自己傷亡1.7萬餘人。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擊中了它的痛處,日華北方面軍哀稱此役為「挖心戰」,並將每年8月20日定為「挖心戰」紀念日。百團大戰將大量日軍牽制在華北敵後戰場,減輕了日軍對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壓力,對國民黨當局的投降妥協傾向起了抑製作用。不僅如此,百團大戰還策應了西歐戰場的抗德戰爭,遲滯了日軍南進步伐,為英美對日備戰贏得了時間。同時,也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國際聲譽。百團大戰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當然,無可否認,國民黨在整個抗戰歷史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台兒庄戰役摧毀了日軍第10和第5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敵軍兩萬餘人,繳獲步槍一萬多支,輕重機槍931挺,步兵炮77門,戰車40輛,大炮50多門。當時《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正在徐州采訪,得到台兒庄勝利的消息以後,搶先向《大公報》編輯部發出了台兒庄大捷,獲得重大戰果的電訊。《大公報》即在武漢搶先發出號外,消息一經傳出,舉國上下,一片歡騰。武漢首先舉行了十萬人的火炬遊行,慶祝台兒庄殲敵的偉大勝利。接著各地都舉行了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舉國上下都可聽得到鞭炮聲聲,鼓樂齊鳴,真可謂「高興得發狂」,不僅如此,海外華僑,世界許多同情中國抗戰的人士,也紛紛致電祝賀。中外記者、各種慰勞團體紛涌而至,其熱烈場面可謂盛況空前。李宗仁曾回憶道:「台兒庄捷報傳出之後,舉國若狂。京滬淪陷後籠罩全國的悲觀空氣,至此一掃而空,抗戰前途露出一線新曙光。」 此次戰役,日軍的損失空前巨大。據日本政府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上稱此次損失如下: 第五師團(3月20日至5月10日)戰死1281人,負傷5478人; 第十師團(3月14日至5月12日)戰死1088人,負傷4127人。 在這次戰役中,國民黨軍頑強作戰,戰爭中屍首相枕,傷亡近兩萬人,依靠步槍、手榴彈、機關槍和少量重武器,擊潰了日軍精銳部隊第五、第十師團對台兒庄的進攻。國民黨軍人的頑強硬拼,使日軍不得不重新看待中國軍隊、中華民族。同時,這次戰爭迫使日軍不得不傾其兵力打通津浦線,為中國的持久抗戰爭取了時間,也極大地鉗制和消耗了日軍的力量。 因此,從當時外敵看來,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只有一個稱呼,就是中國軍隊。而當時的國共合作也是國共兩黨為著共同對付外敵入侵而進行的全面合作,兩者是相互支撐、相輔相承,缺一不可的,任何把當時國共兩黨、國共兩軍的作用人為割裂開來的做法都不是科學的態度。
『叄』 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抗日戰爭這段歷史
勿忘國恥牢記教來訓要客觀對待這源段歷史,尤其是正面戰場上國軍的赫赫功勛不能選擇性遺忘。還有不能應為歷史而仇視現在的日本人民那些成天鼓吹的基本都是右翼分子。其實日本的年輕人跟我們很多人差不多,很容易就被輿論誘導。
『肆』 如何看待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增強了少數民族熱愛中華民族和祖國母親的向心力、專凝聚力,增強了他們作為中屬華民族光榮成員的認同感、自豪感,提高了他們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
抗日戰爭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獲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洗雪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是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中國戰場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戰場之一,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伍』 結合歷史,談談如何看待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中耗時最長的一個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
『陸』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抗日戰爭這段歷史
體現了民族的精神,彰顯了民族意志,這是個偉大的民族,有未來的民族,總結經驗教訓,需要我們好好努力,在先烈精神的激勵下,共同開創民族美好的未來。
『柒』 如何正確看待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用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者,敵後抗日的主流。中流砥柱的作用。
『捌』 從世界角度如何看待抗日戰爭的歷史意義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東方的主戰場,為二戰勝利,最終戰勝法西斯做出了重要貢獻。
『玖』 結合歷史談談如何看待抗日戰爭
不能以大陸的抗戰史看待中國抗日戰爭。國民黨是中國抗戰的絕對主力。中共版在反圍剿失敗後,權一路奔逃,在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閥的夾縫中求生存,最終到
,所謂的北上抗日與史不合。沒有抗日戰爭,中共最好的結局可能西進新疆到蘇聯,毛澤東是感謝日本軍閥給了中共
、不斷壯大的大好時機。到美國參戰(珍珠港事件爆發)和蘇聯參戰(入華消滅關東軍),大大縮短中國抗戰勝利時間和損失。抗日戰爭是在國民政府領導下,全民抗戰,多黨派合作,在同盟國和全世界華人的支持下取得慘勝的衛國戰爭。
一個黨派、一個政府要敢於直面歷史,否則,何談發展?
『拾』 如何看待抗日戰爭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用
中國共產黨以抄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範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同志為傑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和發展了毛思想的科學理論,對抗日戰爭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和戰略指導作用。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抗戰走向勝利的一面旗幟。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軍民共同抗戰,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傑出組織者和鼓舞者。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路線,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開辟廣大的敵後戰場,成為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於犧牲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範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