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一個作戰中隊有多少人什麼武器配置
1.班:
日軍每班13人,包括班長、4名機槍射手和8名步槍兵。有一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葯的副射手),這四人是配備自衛手槍的,在戰斗中有時也攜帶步槍(機槍射手除外); 其餘八名步槍兵,每人一支單發步槍。特別加強的部隊中,加強班會多配置一個兩人攜帶的50毫米擲彈筒。
2.小隊:
日軍的一個小隊有前述編制的三個班和一個裝備三個擲彈筒的擲彈筒班。共54人。
3.中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180人的步兵中隊包括:一個19人的中隊部:中隊長,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3個前述54人的小隊。
4.大隊:
日軍一個標準的1100人編制的大隊包括:30人的大隊部, 一個110人的運輸中隊(大車和騾馬),有的大隊將所屬的運輸中隊合並到聯隊里。 四個前述的步兵中隊(一些只有3個);一個174人的機槍中隊(14人的連部和3個機槍排,1個彈葯排),每排4挺重機槍,總數12挺(有的連只有8挺);一個55人的炮排(1個10人的排部,1個15人的彈葯班,兩個15人的炮班各裝備1門70mm九二式步兵炮), 極少的部隊配備一個122人的炮連(包括一個27人的彈葯排,兩個31人的炮排各裝備2門步兵炮)。在這些少量的炮連中,極幸運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槍的部隊,可以編成4個24人的裝備2挺反坦克槍的排,這種情況下,彈葯排要擴充為39人。
5.聯隊:
日軍的一個標準的3800人的聯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大車和騾馬),攜帶團部和直屬各連一日份的給養以及可能配屬師的野戰廚房;一個81人的彈葯排攜帶一日份的彈葯。三個步兵大隊;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包括一個25人的連部, 1個觀察班, 一個31人的彈葯排,三個31人的炮排(各有2個15人的炮班,裝備1門70mm九二步兵炮)。極少數聯隊有一個364人的炮兵大隊,編兩個170人的中隊,各4門炮。聯隊屬反坦克中隊有122人:20人的連部,21人的彈葯排,3個33人的炮排(各有兩門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隊有一個電話排(4到6個電話班,每班3部電話,一個交換機),一個無線電排(5到8台電台),在戰斗中電話和電台配屬到各大隊和各直屬隊。聯隊的衛生系統配備很薄弱, 聯隊只有2名醫生和2名衛生員,大隊有3名醫生和四個衛生員,中隊有四個衛生員。
6.師團:
日軍的師屬單位主要有:3個步兵聯隊,一個野戰炮兵聯隊,一個偵察聯隊,一個工兵聯隊,一個運輸聯隊,通訊隊。野戰炮兵聯隊編制2322人,有3個688人的炮兵大隊,各裝備12門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師團將其中一個大隊替換成105mm炮。偵察聯隊編制730人,包括一個130人的聯隊部,一個130人的騎兵中隊(4個30人的排), 兩個160人的摩托化中隊,1個100人的卡車運輸中隊(至少在紙面上可以運輸那兩個摩托化中隊)。這個偵察聯隊也可以被一個950人的騎兵聯隊代替。工兵聯隊編制900-1000人 ,幾乎沒有機械裝備,只能承擔極少的任務,更專業的任務主要由配屬的獨立工兵聯隊負責。運輸聯隊的規模大體上取決於可用的卡車數量,從理論上來說,由一個卡車大隊和一個騾馬大車大隊組成。卡車大隊由2到3個中隊組成,每中隊最多有50輛載重1.5噸的卡車,許多師團都缺少卡車,一些根本就沒有。綜合日軍一個師團,有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步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2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23支、重機槍2挺。
騎兵師團所屬騎兵聯隊:下屬4個騎兵中隊,每個中隊有馬步槍119支、輕機槍2挺,1個重機槍中隊,下屬2個小隊,有重機槍4挺。 另附1945年日軍騎兵第4旅團編制:旅團部,本部15人、衛兵中隊80人、通訊班30人、機要人員20人,共計145人。
『貳』 抗日8年,共繳獲日軍多少裝備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2100萬人以上,財產損失600億美元以上。八年抗戰,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共對敵作戰12.5萬余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餘人,繳獲各種槍69.4萬余支,各種炮1800多門。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傷亡指戰員60餘萬人,敵後解放區人民群眾傷亡600餘萬人。經過八年抗戰,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發展壯大,解放區面積近百萬平方公里,人口達1億,人民軍隊的主力發展到130餘萬人,民兵發展到260餘萬人。 國統區軍民傷亡數字。1947年2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9134569人(其中死亡4397504人,負傷4739065人)。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總計12784974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解放區晉察冀等7個抗日根據地民眾傷亡數字。1946年4月,《中國解放區抗戰8年中人口損失初步統計表》統計:「據初步統計: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冀熱遼、山東、蘇皖、中原7個解放區在抗戰期間共計被敵偽殺死或被虐待而傷病致死者3176123人,被捕壯丁2760227人,鰥寡孤獨及肢體傷殘者2963582人。」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傷亡數字。《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叄』 抗戰時期,日軍的裝備到底多先進
二戰中日本雖然是三大軸心國之一,也是二戰的主要國家,但是其武器裝備其實並不是十分強大,主要是由於日本在亞洲地區作戰,而亞洲的大多數國家過於落後,而且缺乏訓練,因此顯得日本在武器裝備上較強。
而像日本戰斗機,基本都是有很大的缺陷,陸軍航空兵的戰機有防護但是缺乏火力,而海軍航空兵戰機則有火力沒防護,在實戰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即使是著名的零式戰機,戰爭中後期已經嚴重落伍。
『肆』 抗戰時期普通國軍和日軍士兵的基本裝備有些什麼
國民政府武器裝備概況:
國軍一般以師為單位,以精銳的中央軍為例,一個師10923人,步騎手槍3831枝,擲彈筒243具,輕機槍274挺,重機槍54挺,野山炮12門(9門)。這種裝備只有20幾個德械師才達到。其他的連2/3都達不到。
抗戰時期中國能生產的主要武器有:1、7.9mm毛瑟步槍:我軍部分使用是由德國、捷克進口的7.9毛瑟98式步槍,更多是仿造的各型7.9步槍,又叫中正式。該槍射程2000米,性能優於三八大蓋。
2、7.9mm捷克ZB-26式輕機槍:該槍是一種性能優異、在世界槍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輕機槍。射程1500米,射速550發/分,大量仿製生產該機槍,性能優於「歪把子」。
3、 7.99mm馬克沁重機槍:民國23年金陵兵工廠由德國獲得1909式馬克沁重機槍圖紙,進行仿造。射程3500米,射速600發/分,性能優於日軍九二式。
4、火炮:主要裝備60、82、120迫擊炮和37戰防炮、75步榴炮、100榴彈炮,其餘絕大部分精良裝備都是美援裝備。
手槍:7.9mm毛瑟步槍(駁殼槍)毛瑟槍是各部隊軍官的首選槍種。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的軍官也選配這種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步槍::中正式步槍(在抗戰初期可以說是國內最好的步槍)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人,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
美援武器:大殺器馬克沁重機槍
日本武器裝備概況:
日軍戰術單位通常為師團,一個師團標准配置為: 士兵21945人,馬匹5849匹,步騎手槍9476枝,576具,輕機槍541挺。重機槍104挺,野山炮64門,步兵炮44門。( 你可以做成一個簡易的匯總表)
輕武器: 1. 軍刀篇:32式軍刀(俗稱32馬刀)98式軍刀:日本陸軍軍刀採用傳統「陣太刀」的形式
2. 手槍篇: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槍,估計沒有幾個聽說過。但是如果提起王八盒子」手槍,恐怕就大不一樣了。此槍為日軍在侵華戰爭中裝備的主要手槍。他不但樣子怪,威力也小,由於這槍的皮套有個圓形的蓋子,所以中國民間俗稱其「王八盒子」,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94式手槍,該槍殺傷力與極度兇殘。
3.步槍篇:「三八大蓋」「三八大蓋」。與王八盒子一樣臭名昭著。在中國大地上的城鄉村野、街頭巷尾,有誰不知道「小日本鬼子的大蓋槍」呢!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單兵武器,也是裝備量最大、裝備時間最長的一型單兵武器,直到日本戰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停止使用,用整整40年。
4.重武器:
1),輕機槍、歪把子:歪把子」是中國廣大抗日軍民給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起的一個俗名。這個俗名既描述了日本十一年式6.5mm輕機槍造型上的本質特徵,又蘊含了中國人民對侵略者的憎惡與仇恨。
2).九二式重機槍
被日軍稱做除了重量偏大以外沒有任何缺陷的重機槍,是整個戰爭時期日軍最重要的重機槍,戰場上這種重機槍,號稱槍響人亡絕非誇大
3 ).迫擊炮、山炮:
日軍60式迫擊炮大正十年擲彈筒口徑50毫米,重量很輕只有2.6公斤,射程為175米
5、支援火炮:四一式75毫米山炮
50毫米口徑的八九式擲彈筒,具有一定近戰火力優勢。
高端武器:坦克:三式中型坦克,重約18噸。四式中型坦克,戰斗全重為30.8噸
飛機:川崎九一三菱九六
重武器:八二迫擊炮六零迫擊炮
『伍』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和日本的武器配備
日本裝備好,海軍航母十幾艘,驅逐艦很多,還有潛艇。陸軍裝備了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迫擊炮,92式步兵炮,小豆坦克,香瓜手雷。空軍主力戰機零式,三菱G4M,95式陸上攻擊機。
我國國軍德械師20個調整師大略情況如下:
番號師長步槍數輕機槍重機槍迫擊炮缺編部隊;
第二師黃傑70005671264230連
第十一師黃維4000324722415連
第十四師霍揆章4000324722415連
第二五師關麟征4000324722411連
第三六師宋希濂4500324722413連
第五七師阮肇昌400032466016連
第六七師李樹森4000324722413連
第八七師王敬久4000324722413連
教導總隊桂永清95333228衛生隊
以上是第一期調整的十個師。
第三師李玉堂4000324722412連
第四師王萬齡4000324722411連
第六師周磊4000216722414連
第九師李延年4000324722412連
第十師李默庵4000324722412連
第二七師馮安邦4000324722412連
第八十師陳琪4000324722412連
第八三師劉戡4000324242412連
第八八師孫元良4000324722411連
第八九師王仲廉4000324722411連
以上是第二期調整的十個師。
裝備最全的是教導總隊,基本編制如下:
師直屬炮兵營、騎兵營、工兵營、通信營、軍士營、特務營、輸送營各1個。
師轄3個旅,旅轄2個團。以全德式裝備的第1團為例:
團直屬榴彈炮連、戰防炮連、通信連、輸送連各1個。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轄3個步兵連(9挺輕機槍)、1個重機槍連(6挺重機槍)、1個迫擊炮排(2門82毫米迫擊 炮)
德式師的另一類是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的所謂新式中央軍,基本編制如下:
(一)師直屬部隊:
1個炮兵營:
3個榴彈炮連(12門75毫米山炮)
1個戰防炮連(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高射炮連(4門20毫米高射炮)
1個工兵營
1個通信營(2個有線通信連,1個無線通信排)
1個輜重營
1個特務營
1個衛生隊(平時為師醫院)
(二)師轄2個步兵旅:
旅轄2個步兵團:
團直屬部隊:
1個迫擊炮連(6門83毫米迫擊炮)
1個小炮連(6門20毫米機關炮)
1個通信連
1個特務連
團轄3個步兵營:
步兵營直屬部隊:
1個機炮連(6挺重機槍,2門82毫米迫擊炮)
營轄3個步兵連:
連轄3個步兵排:
排轄3個班(每排3挺輕機槍,30支步槍)
(三)師轄2個補充團:採用換裝德式裝備時淘汰下來的舊式裝備。
全師總兵力約1.4萬人。
在抗戰爆發後,沒有一個師在兵員上達到編制數,這一方面是和當時的徵兵制度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根本沒有這么多武器裝備.除教總,36D,87D,88D外,其它調整師在火炮上也無法達到編制數.
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曾有過一段密切的軍事合作,德國不僅向中國出售了大量武器裝備,還向中國派出了軍事顧問,協助中國建成了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通常被稱為德械師,這支部隊可以稱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無論裝備、訓練還是編制、戰術諸方面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部隊,在抗戰初期發揮了中流砥柱般的巨大作用!
火炮是現代化軍隊所必不可缺的武器裝備,可惜中國由於技術和財力所限,連號稱最現代化的德械師在此方面與現代化軍隊的差距都是非常懸殊的。德械部隊中,除了教導總隊擁有自己獨立的直屬重炮部隊,其他各德械師都沒有師屬重炮部隊,就以裝備最好的第36、第87、第88師為例,也只有1個師屬炮兵營而已(在最初的計劃中應是1個轄3個營的炮兵團)外加戰防炮連和高射炮連各1個。
為彌補炮火不足的缺陷,德國顧問建議將少量先進火炮集中編成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統一使用,由火力的集中調配,來達到支援作戰的目的。為此組建了一些裝備重炮的獨立炮兵旅或炮兵團,如裝備75毫米瑞典制L/14博福斯(Bofors)山炮的炮兵第2旅、裝備75毫米德制L/29克虜伯(Krupp)野炮的炮兵第六旅。火炮性能最好當屬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2 sFH 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0團(1934年采購)和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0 sFH 18 克虜伯重榴彈炮的炮兵第14團(1936年采購)。
非常遺憾的是,德械師本來是用於訓練軍官,然後再利用這些軍官訓練整個軍隊。但是在淞滬會戰和後來的南京保衛戰中,這些德國人訓練出來的精英部隊幾乎損失殆盡。因此,漫長的抗戰中,沒有能夠起到其本來制定的帶動整個軍隊素質提高的作用。後來中國遠征軍裝備的全是美國裝備,春田步槍,M4謝爾曼坦克。國軍海軍第一第二艦隊在江陰幾乎被日本空軍炸沉(練習艦隊
應瑞號練習艦2460噸,20節,152炮2,102炮4,76炮2,47炮7,40高炮2,37炮1,魚雷2
通濟號練習艦1900噸,11節,152炮2,120炮5,57炮3,37炮8
靖安號練習艦1015噸,12節,57炮2
第一艦隊
海容號巡洋艦2950噸,20節,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魚雷1
海籌號巡洋艦2950噸,20節,150炮3,105炮8,47炮4,40高炮1,37炮4,魚雷1
逸仙號輕巡洋艦1500噸,18節,150炮1,140炮1,75高炮4,47炮2
永健號炮艦860噸,13節,102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永績號炮艦860噸,13節,120炮1,76炮1,47炮4,40高炮1,37炮2
普安號運輸艦2305噸,15節
華安號運輸艦3318噸,11節,47炮2
定安號運輸艦1242噸,11節
海鷗號炮艇166噸,12節,37炮2
海鳧號炮艇166噸,12節,37炮2
第二艦隊
大同號輕巡洋艦1050噸,17節,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自強號輕巡洋艦1050噸,17節,102炮2,76炮1,57炮2,20高炮1
楚有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65炮5,40高炮1,25炮2
楚泰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40高炮1,25炮2
楚同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楚謙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楚觀號炮艦740噸,12節,102炮2,76炮2,25炮2
永綏號炮艦600噸,19節,120炮2,76高炮1,76炮2,47炮2,20高炮2
江元號炮艦550噸,13節,120炮1,76炮1,57炮4
江貞號炮艦550噸,13節,120炮1,76炮1,57炮4
民權號炮艦460噸,18節,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民生號炮艦460噸,18節,120炮1,100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咸寧號炮艦418噸,17節,120炮1,76炮1,76高炮1,57炮2,20高炮1
德勝號飛機母艦932噸,15節,120炮1,76炮1
威勝號飛機母艦932噸,15節,120炮1,76炮1
江犀號淺水炮艦140噸,9節,87曲射炮1,37炮1
江鯤號淺水炮艦140噸,10節,87曲射炮1,76炮1,37炮2
魚雷游擊隊
建康號驅逐艦390噸,32節,76炮2,47炮4,魚雷2
豫章號驅逐艦390噸,32節,76炮2,47炮4,魚雷2
湖鵬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湖鷹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湖鶚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2
湖隼號魚雷艇96噸,23節,47炮1,37炮1,魚雷3
辰字型大小魚雷艇90噸,18節,37炮2,魚雷3
宿字型大小魚雷艇90噸,18節,37炮3,魚雷3
列字型大小魚雷艇62噸,16節,37炮2,魚雷3
張字型大小魚雷艇62噸,16節,37炮3,魚雷3
測量艦隊
甘露號測量艦1396噸,10節,57炮2,37炮1
皦日號測量艦500噸,14節,37炮2
武勝號測量艦740噸,11節
青天號測量艦279噸,10節,37炮1
慶雲號測量艦121噸,8節
景星號測量艦104噸,8節,37炮2
巡防隊
順勝號巡防艦280噸,8節,76炮2,37炮1 義勝號巡防艦350噸,10節,76炮1,65炮1
公勝號巡防艦280噸,10節,76炮1,37炮2
誠勝號巡防艦270噸,12節,57炮1,47炮1
勇勝號巡防艦280噸,10節,76炮1,57炮1
仁勝號巡防艦260噸,10節,76炮1,57炮1 海鵠號巡防艦190噸,10節,37炮2
海鴻號巡防艦190噸,11節,37炮2
長風號巡防艦120噸,6節,37炮2
粵海艦隊
海圻號巡洋艦4300噸,24節,203炮2,120炮10,47炮12
海琛號巡洋艦2950噸,19節,150炮3,105炮8
肇和號練習艦2800噸,24節,152炮2,120炮4
舞風號炮艦200噸,13節
江固號炮艦280噸
和肇號炮艦280噸
福安號運輸艦700噸,12節
——前三艦系東北海軍逃亡而來,不久之後前兩艦又逃亡香港,後歸南京)。國軍空軍裝備:霍克,雅克型戰機)
八路軍裝備:老套筒,漢陽造,快慢機(20響),王八盒子,捷克式,82迫擊炮,邊區造手榴彈,還有繳獲的日式裝備(歪把子,92式步兵炮,三八大蓋)。八路軍裝備主要靠繳獲和黃崖洞兵工廠生產。
『陸』 抗日戰爭日本的武器裝備怎樣
戰斗機與航母方面與美國差不多.
中國只能產生老式步槍,沒得比!
『柒』 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規軍跟日軍的實力對比,兵力和裝備對比怎樣當時日本在華兵力有多少
1937年日本兵員總數448.1萬(其中補充兵為248.2萬),這還不算協同作戰的100多萬偽軍。而中國當時僅有170萬兵力,補充兵約50萬,即使後期不斷補兵,巔峰時期總兵力也不過500萬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拉壯丁拉來的炮灰,和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日軍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如果說陸軍方面中國和日本有差距,那麼海軍和空軍就只能說差距懸殊了。1937年日本空軍飛機2700多架,海軍艦艇190萬噸位,而中國僅有戰機305架,各式飛機加起來也不過600架左右,海軍艦艇僅僅11萬噸位。
此外,雙方在武器產能方面也存在巨大差距。1937年日本年產飛機1580架、大口徑火炮744門,坦克330輛、汽車9500輛,而當時中國的大口徑火炮、坦克和汽車的產量為零,飛機產量只是日本的零頭。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中國派遣軍62萬人,共計135萬人。日軍投降時。「中國派遣軍」105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共計173萬人。
中日軍隊傷亡對比:
日本方面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
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死亡的人數約為44萬人(日本厚生省1964年調查後統計)(不包括印緬戰場上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和美英協同殲滅的約16萬日軍及蘇軍在東北消滅的日軍。);另一說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
國軍方面
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
行政院發布的《關於抗戰損失和日本賠償問題報告》中公布全國軍民人口傷亡統計數字如下:軍人作戰傷亡3227926人(其中死亡1328501人,負傷1769299人,失蹤1301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此數字不包括台灣省、東北地區和解放區軍民的傷亡數字。
中共方面
《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抗日戰爭8年敵我兵力損失統計》載:「中共軍隊負傷2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4.6萬人,失蹤8.7萬人,合計58.3萬人。」
『捌』 蔣介石抗日戰爭時的具體部隊裝備和人數,有多少外國裝備日本的裝備和人數和日本的差距是多少
太多了,有美國,英國,蘇聯,德國,義大利,法國,捷克裝備等,其他然後再說。
『玖』 抗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一個中隊有多少人,什麼武器配置,國民政府什麼配置,新4軍呢
日軍甲種中隊作戰人員接近200人,裝備若干38式步槍和2挺左右重機槍,每個內小隊還裝備歪把子輕機槍容2挺左右。少數中隊有卡車作為機動,可通過電台呼叫空中支援。
新四軍的中隊作戰人員也有百人,但游擊隊能補充兵員就補充,補充不了也沒辦法,所以具體人數不是固定的。武器非常雜亂,中正、漢陽、38、毛瑟什麼都有,也什麼都少。機槍少得更可憐了,馬克沁重機槍絕對是沒有,電台應該沒有,通訊都是靠吼的,遠的就要跑步或者騎馬了。
『拾』 抗戰中日本的武器裝備比中國的裝備好多少倍,畢竟日本人數不多怎麼日本人敢來打
日軍裝備整體上優於國軍,但要是說好多少倍那是扯淡。日軍強於中國主要回體現在國力上,人口雖然少於中國答但是動員能力卻遠遠強於中國,軍隊的組織、訓練、指揮、重武器裝備等方面都強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但是輕武器並沒有強多少,到了抗戰後期,日軍繳獲了大量國械,因為補給方便甚至將第三師團全面換裝國械並組建了多個全國械的獨立混成旅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