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日戰爭小故事 100字
【揭竿而起】這個成語出自西漢賈誼的《過秦論》,講的是秦末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的事情。
公元前209年7月,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出兩名差官押著九百名貧民壯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縣)去防守邊疆。這兩個差官又從壯丁里挑選出兩個身強力壯的人作屯長,讓他們再去管理其餘的壯丁。這兩個屯長一個叫陳勝(字涉),是個雇農;另一個叫吳廣,是個貧農。他倆原來並不認識,現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運,很快就使他們成了好朋友。
陳勝、吳廣一行往北拚命趕路,一點也不敢耽誤。因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誤了日期,是要砍頭的。可是,他們剛剛走了幾天,才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西南),正趕上下大雨,只好扎了營,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個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誤了,陳勝同吳廣商量,說:「咱們即便走,誤了日期,也是死;逃,給官府抓住,也是個死。反正是個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為老百姓除害。」
吳廣也是個有見識的人。他同意了陳勝的意見,並商定借著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蘇和深得群眾擁戴的原楚國大將項燕(項羽的祖父)的名頭,以號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
於是陳勝和吳廣就帶著幾個心腹首先把那兩個差官砍死,然後提著他們的頭,向大家講明了不起義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這幾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願豁出性命跟著陳勝、吳廣一塊兒干。大夥砍伐樹木為兵器,高舉竹竿為旗幟,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將項燕報仇。大家還公推陳勝、吳廣做首領,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大澤鄉的農民一聽陳勝、吳廣他們起來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紛紛拿著鋤頭、鐵耙、扁擔、木棍來營里投軍。
人們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簡化成「揭竿而起」這個成語,比喻高舉義旗,起來反抗。多泛指人民起義
2. 抗日戰爭的故事有哪些,要100字的
最悲壯的——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1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2、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
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
3. 關於抗戰時期的故事,100字左右,急!
1、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
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
2、孫銘武
孫銘武(1889—1932),遼寧撫順人,1916年參加討袁革命軍。1919年改編為東北軍陸軍第十六師,先後任排長、連長、營長。1924年充任昌黎縣警察局長,直隸(今河北)臨、撫、昌、盧、遷五縣警備司令部上校參謀長兼地方保甲團團總。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孫銘武積極動員鄉民親友舉旗抗日,打擊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遼東血盟救國軍,迅速發展到一千多人,公推孫銘武同志為總司令,同年,孫銘武同志被漢奸於芷山殺害。
3、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搶,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4、董存瑞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對方部隊事先在這里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在龍華縣解放戰役中,董存瑞拿起炸葯袋,左腿受傷,因為部隊被對方軍隊的橋式黑暗城堡擋住了,所以在橋下沖了過去。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爆炸物,在緊急情況下,董存瑞用他的身體作為支撐 ,犧牲時手拿著炸葯包。
5、劉胡蘭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
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
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4. 抗日戰爭的故事100字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2.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3.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5. 抗日戰爭小故事100字
中華民國空軍王牌飛行員高志航,1937年11月帶隊從蘭州接收一批蘇聯援華戰斗機返回專東南參戰。在河南周家屬口機場落地加油時,由於情報泄露,遭到日軍飛機突襲。高志航幾次開車但座機未能發動,此時日軍的炸彈已在周圍雨點般落下。 高志航完全可以下機躲避,機場人員也勸他暫時避一避。但高志航壯志凌雲,大聲說:「身為中國空軍,怎麼能讓敵人的飛機飛在頭上!」 他繼續開車啟動,終於被日機的炸彈擊中,高志航被拋到飛機外邊,渾身沾滿燃油,被大火活活燒死。
6. 抗日戰爭故事100字
1、抗日英雄的故事一
王二小(1929年1月22日—1942年10月25日),本名閻富華,化名王朴,中國少年抗日英雄,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人。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2、抗日英雄的故事二
1943年,八路軍小戰士孫大興腿部受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孫武兩人便以木匠靳錫武的小學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起來。日偽軍強拉民夫,在田鎮長家囤積糧食。
大興和小武乘夜色鑽進田鎮長院內,放火燒了敵人的糧囤。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組織的安排,受到了嚴厲的批評。日寇蓄謀更大的掃盪計劃。
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隨即開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摸清了敵人的真正意圖。緊要關頭,大興毅然決定自己留下吸引敵人,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奔去。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部署戰斗。敵人遭到了殲滅性打擊。
3、抗日英雄的故事三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
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4、抗日英雄的故事四
1931年,紅軍解放了柳溪鄉。潘東子的父親參加了紅軍,而潘東子也從父親那裡學到了什麼叫做仇與愛。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主力撤退,臨別時,父親留給東子一顆紅五星。柳溪鄉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親為掩護鄉親,被捕後從容就義。
在黨和前輩們的照顧下,東子迅速成長起來。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斷敵人退路,迫使「靖衛團」向游擊隊投降。在游擊隊籌鹽活動中,他機智地躲過敵人搜查。在搞情報時,他沉著地應付惡霸地主胡漢三的多次試探與盤問,最後勇敢地砍死了胡漢三。
1938年,紅軍游擊隊奉命開赴抗日前線,東子的父親前來迎接。東子終於見到了多年未見的父親,他戴上了那顆心愛的紅五星,光榮地加入到紅軍的行列中來。
5、抗日英雄的故事五
李愛民,1943年,他和各村民兵到日本鬼子據點附近搶收莊稼.返迴路上,與日本鬼子的巡邏兵相遇。為了掩護民兵和鄉親的安全,他挺身而出,被鬼子逮捕。
在鬼子的威嚇和毒打下,他堅貞不屈,被打得皮開肉綻、雙腳骨折仍痛斥敵人,最後犧牲在鬼子的刺刀下,年僅13歲。 13歲的年紀,為掩護民兵和鄉親挺身而出,為堅守抗日的秘密忍受毒刑拷打,真是動人心弦.氣壯山河!
7. 有關海娃的抗日戰爭故事100字左右
十二歲來的兒童團團長源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急中生智將信藏在綿羊尾巴下,騙過了敵人,但是受了槍傷的海娃忍著疼痛繼續向山上爬,嘴裡還高聲喊著:「八路軍叔叔,快打鬼子啊!」
張連長和八路軍聽到槍聲和海娃的呼喊,很快沖了上來,把鬼子打了個落花流水,最終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根據信上的情況。成功地搗毀了敵人的炮樓,擊斃了貓眼司令,打了個大勝仗。
海娃也因為他的機智和勇敢成為抗日小英雄,成為我們少年兒童學習的榜樣。
8. 求關於抗日戰爭的英雄故事 100字左右
"狼牙山五壯士"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1941年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成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
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
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2]
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盪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
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1971年6月26日,宋學義在鄭州病逝,享年53歲,長眠於沁陽市烈士陵園[3]。2005年3月21日,在即將迎來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葛振林病逝於湖南衡陽,享年88歲。至此,狼牙山五壯士中最後一位在世者也永遠離開了人們。可他們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西南部。狼牙山是晉察冀邊區東大門,因其峰巒狀似狼牙而得名,有5座36峰,遠遠望去,群峰突兀連綿、壁若刀劈斧鑿。它不僅在軍事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據地的武器裝備庫。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9月25日,日軍糾集三、四千人的兵力,進犯我晉察冀根據地的狼牙山地區。當時在這一地區隱蔽著我們的許多幹部和三、四萬群眾。
由於我主力部隊轉移到敵後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軍只有一個連的兵力,這個連就是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七連經過一個多月的英勇奮戰,給了敵人以沉重的打擊,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決定將連隊主力和幹部群眾轉移到龍王廟,由這個連的六班擔任掩護。
六班的5名戰士,即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學義,為掩護連隊和群眾轉移,一邊打,一邊撤,把敵人引上狼牙山棋盤坨的懸崖絕壁。他們與敵人激烈戰斗,打退了敵人多次沖鋒,打死敵人50多名。當手榴彈、子彈打光後,他們寧死不屈,縱身跳下身後深不見底的懸崖。
五壯士跳崖後,馬寶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一棵橫生的樹掛住,身體負傷,沒有犧牲。他倆蘇醒後,不顧劇痛堅持爬上山頭,經群眾幫助,又回到了連隊。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於2005年3月21日23時10分在湖南衡陽逝世,享年88歲。狼牙山五壯士,表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華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氣概。
9. 抗日戰爭的故事100字--200字
抗戰時期,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一團七連戰士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1941年,日軍對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城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分區一分區。
24日,30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城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城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
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為了讓大部隊再走遠些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已經剩下5個人了,並且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只好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提著槍縱身跳入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1942年5月,晉察冀軍區舉行了「狼牙山五壯士」命名暨反掃盪勝利祝捷大會,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授予3名烈士「模範榮譽戰士」稱號,並追認胡德林、胡福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通令嘉獎葛振林、宋學義,並授予「勇敢頑強」獎章。狼牙山五壯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受到聶榮臻司令員的高度評價,他說:「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
這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