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當代大學生對抗日戰爭作的反思

當代大學生對抗日戰爭作的反思

發布時間:2021-03-01 15:14:52

Ⅰ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弘揚抗戰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弘揚抗戰精神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表現在以下方面:

1、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大學生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首要就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是什麼,人生價值觀就是指引自己生活的精神支柱,對自己的行為起指引作用,決定著你以後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生活的一切。

一個人的價值主要評判就是看對社會奉獻了什麼,貢獻了什麼,為人民群眾和社會創造了多大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索取。



只要你有嚴格的自律態度,你才能控制住自己,不會在糖衣炮彈的攻擊下被擊垮,從而才能美好的繼續你未來的生活,而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路上才會平坦和寬闊。

Ⅱ 作為一名大學生,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70周年紀念日的所感所想

轉一篇文章供參考
對於現在處於和平時期的我們,對於正在紀念抗戰勝利的我們,千萬不要忘記70年前的那段恥辱!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70年前,一名中國記者登陸剛剛投降的日本進行采訪,把他在日本的見聞和感受都記錄了下來,告誡中國人:所謂的投降在日本人看來只不過是臨時休戰而已。警鍾長鳴,70年後的今天重讀舊文,相信讀者心有戚焉……
從1937年到1945年,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富強,中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終於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 70周年,銘記烈士的鮮血,反思國家民族的未來。通過紀念,增強愛國之情和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不再受外敵欺辱,我們做得到!
今天,我們緬懷歷史,聽抗戰老兵講述抗戰的故事,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痛定思痛,奮勇前進。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70周年紀念,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而又不堪回首的日子,交織著慘烈、屈辱、反抗、憤怒與自豪……
前不久,我們一家參觀了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館內所展示的那段艱苦、慘烈的歷史讓我們揪心、握拳。
正廳浮雕上,手無寸鐵的百姓,倒在日本侵略軍的機槍刺刀下,倒在故鄉貧瘠的土地上;堆積的鵝卵石掩蓋著數百名幼童的屍體,一位母親的雕像立在一側。她一手撫胸悲歌,一手攥拳悵恨。這悲與恨在此凝固了半個多世紀。
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深深震撼著我,不,震撼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歷史在這里驟然高大,它連接著生與死、愛與恨、悲與憤,還有一個民族與國家的尊嚴;歷史也在這里凜然奮臂,高呼出一個時代強音:「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抗日戰爭對於我們這些9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兒童來說,是一段未曾親歷的特殊歷史,通過此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的沉痛災難,也正是這段歷史使我們認清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本質,也使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富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強大才不會挨打、不會被欺辱,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慶幸偉大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歷史文化;我們慶幸我們的國家有許許多多不屈不撓、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民族英雄;我們慶幸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帶領我們走向勝利;我們慶幸中國人民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優秀品格,華夏兒女是打不死、嚇不倒、壓不垮的民族;我們慶幸有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反法西斯鬥士支持我們的正義事業;我們慶幸世間總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總在正義這邊;我們慶幸如近東方的巨龍已覺醒。今天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正昂首闊步步地朝著富強、民主的方向大步邁進。我們青少年兒童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繼承革命先烈的遺願,追尋先輩們的足跡,奮發圖強,立志報國。我們相信:進步與和平是人類永恆的信念!

Ⅲ 作為當代大學生通過抗日戰爭的學習有什麼感悟

1、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佔東北,14年抗戰由此而來;再往前追溯,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就開始了對中國的侵略。

歷史告訴我們,日本是對中華民族傷害最深的國家,中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3500萬軍民傷亡,國家滿目瘡痍,才換來民族的獨立。

2、我們珍愛和平,也不懼怕戰爭。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國民政府對日本一味的採取綏靖政策,致使東三省淪陷;錯誤的堅持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消極抗日,甚至寄希望於國際聯盟的裁決,導致東北、華北相繼淪陷,中華民族陷入到了亡國亡種的絕境。

但是當中華民族真正團結起來,我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歷史告訴我們,英美是靠不住的,對於日本的侵略,最好的方式就是迎頭痛擊,中華民族珍愛和平,但也絕不懼怕戰爭。

3、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是硬道理。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正是我們後輩要做的,回顧抗日戰爭始末,可以得出一個很清晰的結論:「落後就要挨打」。中華民族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

一直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其根本原因就是自身落後,被帝國主義遠遠甩在身後,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官員腐敗等,但最重要的,是制度的落後。

4、這是不能忘卻的記憶,是整個民族的記憶。銘記歷史不是為了記住仇恨,而是感受多年前全民族奮起抗戰的精神,感受先烈們為創造今日美好生活的不易。更從中汲取能量,牢記抗日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5、盡管抗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對歷史的思考不會停止。我們牢記屈辱的歷史正是為了更美好的將來。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民族使命,我們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讓我們永遠牢記中國軍民的奮勇抗戰,警惕人類共同的的敵人,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不斷努力!

Ⅳ 抗日戰爭歷史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那些重要啟示

(1)全國各族人來民的大團結是中源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沒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保證。

(3)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有決不懼怕戰爭。

(5)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Ⅳ 當代大學生從抗日戰爭勝利中應汲取哪些營養

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愛國主義在抗日戰爭中的錘煉和升華。這種精神,來自中華兒女內心深處對祖國的無比熱愛。面對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千千萬萬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抗日救亡的戰場。

「中國有強大的實力抗擊日本嗎?」當美國記者史沫特萊詢問楊虎城將軍時,楊虎城這樣回答:「誰能從理論上解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的力量不在飛機和坦克,日本擁有更多的飛機和坦克。我們的力量就在於我們懂得我們必須抗日。這不是單純的物質力量問題,它需要我們面對現實,有堅定的意志,只要我們有堅定的意志,我們就有力量抗戰。」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在抗日戰場上表現出了這種「堅定的意志」,用熱血和生命澆鑄了千古不朽、熠熠生輝的抗戰精神。

偉大的抗戰精神,蘊含著中華兒女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是一場企圖滅亡全中國的戰爭。生存還是毀滅,獨立還是亡國,要自由還是當奴隸,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

「中國降了,任何人都要做亡國奴。」「在太陽旗下,每個中國人只能當順民,做牛馬。」中華民族豈能接受這樣的命運!「朔風怒吼,大雪飛揚,征馬踟躕,冷氣侵人夜難眠。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壯士們,精誠奮斗橫掃嫩江原。偉志兮,何能消滅。團結起,赴國難,破難關,奪回我河山!」這不只是抗聯將士的豪邁誓言,更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民族患難的時代,這種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砥礪著人們「血戰到底的氣概」,堅定著人們「光復舊物的決心」。1938年,在武漢的一場抗戰獻金運動中,兩位斷了腿的辛亥老兵,拄著木棍爬上台去,獻出兩塊大洋,說:「我們年老殘廢,再也不能扛槍打鬼子,謹獻兩塊大洋,買幾粒子彈。」這種浩然之氣概,不屈之節操,激勵著中華兒女赴湯蹈火,殊死奮戰,使救亡圖存成為可歌可泣、英勇卓絕的斗爭。

偉大的抗戰精神,蘊含著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這是歷史的經驗;「人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國必自亡而後人亡之」,這是歷史的警訓。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之所以敢於侵略中國並屢屢得逞,就在於當時的中國四分五裂,地廣不足以為大,人多不足以為眾,給外敵以可乘之機。面對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說:「亡國的危險臨在每個中國人的頭上。即使過去有著怎樣的深仇積怨,便算是殺父之仇罷,在這大難當前的日子,也不應再記往日的仇恨,而唯有團結起來一致對付當前最大的敵人,在『抗日高於一切,一切為著抗日』的原則下和衷共濟,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奮斗,才是出路。」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化敵為友,實行第二次合作,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中華民族結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用血肉築成了一座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長城。身處海外的1000多萬僑胞,慷慨解囊,踴躍捐輸,支援祖國抗戰,數萬僑胞返回祖國,直接奔赴抗日戰場。處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同胞,不僅在島內開展了艱苦悲壯的抗日斗爭,還有5萬多人渡海翻山,回到祖國大陸參戰。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全面抗戰的中流砥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煥發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燃起了人民戰爭的熊熊烈火,促成了規模空前的抗日運動和抗日戰爭,改變了中日雙方的力量對比,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抗戰勝利的前途和日本帝國主義必然失敗的命運。

偉大的抗戰精神,蘊含著中華兒女捨生忘死、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然而,中國人民一旦明白,面對野心勃勃、欲壑難填的侵略者,無論怎樣善良地忍讓都不能求得和平的時候,一旦他們明白,需要付出自我犧牲以求得民族的生存和榮光的時候,他們的胸中理所當然地激起氣節之魂、豪邁之氣,憤然而戰,視死如歸。在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的殺戮面前,成千上萬的中華優秀兒女無所畏懼,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抵禦日軍的槍炮,保衛神聖的家園。他們以氣吞山河的氣概、滄海同深的志量,在中華民族史冊上譜寫了輝煌璀璨的一頁:或瀝血孤營,或橫刀敵陣,或裂身銀漢,或碎首沙場,或毀家紓難,或寧死不屈。死事的慘烈,懾匪寇而泣鬼神;人格的崇高,動蒼穹而震寰宇。正是他們的英勇戰斗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亡我之心,贏得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他們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精神,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永放光彩,他們的英名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同在。讓我們世世代代永遠銘記這些偉大的抗日英烈:左權、彭雪楓、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馬本齋、李林、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戴安瀾、郝夢齡、馮安邦、李家鈺、武士敏、高志航……狼牙山五壯士、馬石山十勇士、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四行八百壯士、寶山姚子青營,以及所有為保家衛國流血犧牲的抗日將士們。

偉大的抗戰精神,蘊含著中華兒女百折不撓、奮斗到底的堅韌精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同時又是一個弱國,沒有力量在同日本帝國主義的較量中取得速勝,但她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非凡的韌性同侵略者戰斗到底,直至將他們逐出國土。這個過程是那樣的曲折,那樣的漫長,那樣的艱苦,超乎常人的想像。沒有槍炮,就用大刀;沒有糧食,就吃草根;沒有衣服,就赤膊上陣……陣地,得而復失;戰斗,往來拉鋸;戰局,時好時壞……但無論怎樣的艱難凶險,無論怎樣的艱苦卓絕,都不能動搖抗戰軍民的戰斗意志。他們知道,在一個兇殘野蠻的侵略者面前,除了戰斗,別無選擇;他們深信,只要堅持戰斗,百折不撓,「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與那些民族失敗論者和投降主義者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的愛國軍民和有識之士不但對抗戰充滿必勝的信念,而且深刻地認識到,抗戰不但能夠勝利,而且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復興的機運。哲學家馮友蘭樂觀地說:「現在中國與日本打仗,是中國在近代處境最危的時候,但不是中國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時候。中國在近代地位最劣的時候,已經在二十年前過去了。我們的時代是中國中興的時代,而不是中國衰亡的時代。」毛澤東高瞻遠矚地指出:「現在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明白:中華民族是站起來了!一百年來受人欺凌、侮辱、侵略、壓迫,特別是九一八事變以來那種難堪的奴辱地位,是改變過來了。全中國人民手執武器走上了民族自衛戰爭的戰場,全中國的最後勝利,即中華民族自由解放的曙光,已經發現了。」正是這種必勝的信念和堅韌的精神,鼓舞著抗戰軍民在槍林彈雨中一步步邁向最後的勝利。

Ⅵ 抗日戰爭歷史對當代大學生有哪些重要啟示

抗日戰爭勝利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今年是2015年,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70周年。相信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中國的抗日戰爭都是被銘記在心的,尤其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更是鼓舞和激勵著當今的每一個中國大學生。
就我現在而言,目前正在學習的就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知識,通過自己搜集資料以及課堂上老師給我們的解讀,我也對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同時我能通過深入探索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背景來進一步提高和加強自己的那份強烈的愛國之情。而我們也就可以對於當今中國所處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社會的優劣環境有所理解和擔憂。因此,我們更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社會、政府等的愛國運動並給予支持。所以說,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說,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對我們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
中國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包括了其中的幾個方面:
首先,是中國從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中國人民在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以後,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國運動,各個階級的工農、學生、愛國官兵都覺醒起來,以中國的利益為重,共同團結起來,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自己的貢獻。而且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同仇敵愾,奮起抗戰,也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一股強大力量。
其次,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一代領導人根據我國自身的國情,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共同結合,創立和發展了一套完整的毛澤東思想,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原則以及團結、進步的方針政策,這一系列的政策的提出和實施,在將抗戰堅持到底的決心下,對勝利有著重大的意義。
當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也是離不開世界上所有的愛好和平和正義的國家和人民、以及國際的對華支援和支持。而且毛主席也曾經說過:「國際援助對於現在的一切民族援助都是必要的......」
總的來說,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正義的,是偉大的,我們都應該銘記歷史,熱愛自己的祖國,在愛國烈士的英雄事跡的鼓舞下,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雖然建設祖國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我們作為大學生——祖國的未來,更應該勇敢的面對挫折和挑戰,更應該擔負起那份責任,更應該有信心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相信祖國的未來是繁榮昌盛的,偉大復興的!

Ⅶ 作為當代大學生對抗戰70周年慶的感想

昨日,我懷著激盪的心情早早的對待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起初。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態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這一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觸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守,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叫喚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在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觀察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表明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察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相信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實行,實施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Ⅷ 中國抗日戰爭是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給當代大學生有哪些啟示

(1)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是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奮斗目標的力量源泉內。沒有全國各族容人民的大團結,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是抗日戰爭得以堅持和勝利的重要思想保證。

(3)提高綜合國力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證。一個國家只有首先自強,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反對侵略戰爭,同時有決不懼怕戰爭。

(5)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捍衛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才能創造美好的未來。

閱讀全文

與當代大學生對抗日戰爭作的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