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內著名的戰爭將領
張自忠:第一名將。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回定答的,他曾在台兒庄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
李宗仁:第二名將。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有點類似中共抗日名將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然後銷聲匿跡。台兒庄戰役共殲敵兩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
杜聿明:第三名將。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昆侖關大捷而一舉成名。
孫立人:第四名將。新1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仗,他的功勛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
㈡ 中國抗戰名人故事急需三個
1、董存瑞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訓期間,董存瑞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隊參加冀熱察戰役。隆化縣城是熱河省會承德的拱衛,對方部隊事先在這里修築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構築的暗堡被稱為「模範工事」。
1948年5月25日,在龍華縣解放戰役中,董存瑞拿起炸葯袋,左腿受傷,因為部隊被對方軍隊的橋式黑暗城堡擋住了,所以在橋下沖了過去。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爆炸物,在緊急情況下,董存瑞用他的身體作為支撐 ,19歲,犧牲時手拿著炸葯包。
2、黃繼光
1952年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2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佔領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聯合國軍設在山頂上的集團火力點,壓制住志願軍反擊部隊不能前進。營參謀長命令第6連組織爆破組炸掉它。
第6公向敵軍發動了5次指控,未能摧毀敵人的火力點,並且一個接一個的戰友倒下了。離黎明只有40分鍾的路程。時間就是生命。在這個關鍵時刻,站在營地參謀長旁邊的黃繼光走上前來。
他拿出了長期決定性的決議並將其交給了參謀長。他認真地說:「只要我松一口氣並承諾完成任務,就給我任務。」黃繼光在他的決心書中寫道:「堅決完成上級
所有的任務,努力成為一個英雄,並努力加入黨。「營地的參謀長轉身思索了一下,堅定地面對黃繼光:」黃繼光,這個任務將移交給您。我已任命你為第六和第六班的代理班長,並且必須完成任務。 [3]參謀長立即任命黃繼光為第六班長。
黃繼光接受任務後,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士向敵軍的火力點爬去。他們在照明彈的亮光下巧妙地前進,當離敵軍火力點只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
黃繼光的左臂被刺穿,血液像柱子一樣流淌,面對著敵人的猛烈火力,他無所畏懼,忍受著痛苦,繼續向著敵人的火力前進。當他離敵人的火力八九米遠時,他舉起右手並將手榴彈送給敵人。然而,由於火力太大,只有一半的炸彈被炸毀。
當部隊襲擊時,剩餘掩體中的機槍突然起火。志願者的反擊部隊的指控被阻止了。這時,黃繼光又跌倒了。這一天即將亮相。這時,黃繼光周圍沒有彈葯,他的身體多次受傷。他頑固地爬上了火力點,沖向敵人瘋狂噴出的舌頭的槍口,舉起胸口,伸展雙臂,沖了上去。
剎時,敵軍正在噴吐的火舌熄滅,正在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勝利前進的道路。在黃繼光英雄壯舉的激勵下,部隊高喊著"沖啊!為黃繼光報仇!"踏著黃繼光爬行過的道路,很快佔領了陣地,全殲守軍兩個營。
3、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
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護轉移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氣急敗壞之下,將王二小用刺刀刺死了。
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1989年1月,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在犧牲46年後終被追認為烈士。
4、張自忠
山東省臨清人,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後參與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斗中,不幸犧牲。
5、吉鴻昌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准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經黨組織同意,准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為置吉鴻昌於死地,宋美齡不遺餘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㈢ 求中國歷史上的愛國將領和他們的故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版頭說惶權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袁崇煥,在兩次寧遠之戰和錦州之戰中,給後金兵以大量殺傷,並且打死努爾哈赤(一說),尤其是在第一次寧遠大戰中,以一己之力抗擊後金的進攻,不可謂不忠烈。
鄭成功,為抗清甚至與父親決裂,趕走荷蘭侵略者,收復台灣。
㈣ 抗日戰爭的名將領及其事跡~
1911年,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就秘密加入同盟會。1914年,他投筆從戎赴東北。1917年,入馮玉祥部,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集團軍總司令等職。張自忠,一代名將,生於「中華民族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1891年,別於抗戰相持階段之1940年,年49歲。 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又抱定「只求一死」之決心,一戰於淝水,再戰於臨沂,三戰於徐州,四戰於隨棗,五戰於棗宜,終換得馬革裹屍還,以集團軍總司令之位殉國。以一生之踐行,換得了名中的一「忠」字。[1]
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3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59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茶葉山下崖頭,劉家湖陣地失而復得達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莒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一九三八年的臨沂戰役中,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卒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勝利,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經過這次戰役,人們對張自忠的看法有了很大變化。不久之後,張自忠又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潢川與敵血戰十日,重創日寇於河南潢川,隨即又被晉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進駐鄂西荊門縣一帶,在漢水兩岸與日寇展開了周旋。
隨棗會戰
從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初,短短4個月里,張自忠指揮所部接連進行了4次中小規模的戰役,殲敵不下4000人。其中二月的京山之役戰績尤佳。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簽發命令,授予張自忠寶鼎勛章一枚。1939年5月2日,國民政府又頒布命令,為張自忠加授上將軍銜。 1939年5月,中日兩軍在鄂北地區展開了第一次大交鋒——隨棗會戰。5月1日拂曉,日軍在強大火力支援下,向襄河以東張自忠右翼兵團一八O師和三十七師發起猛烈進攻。我軍憑借工事頑強抗擊,以血肉之軀支撐著並不堅固的防線,連續打退敵人三次進攻。戰至6日,日軍發起第四次進攻,我軍陣地終於被突破,獅子山、楊家崗、長壽店、普門沖、黃起庵相繼失守。8日拂曉,張自忠率幕僚及總部人員冒雨渡河,向東疾進。5月10日,該師在田家集以西之大家畈伏擊日軍輜重聯隊,一舉殲滅其1000餘人,並繳獲軍馬數十匹、運輸艇30餘艘、軍用地圖、彈葯給養和葯品一大批。由於該輜重聯隊的覆滅,日軍渡河攻擊襄陽(原襄樊)之計劃落空了。 隨棗會戰中國軍隊共殲敵1萬餘人。其中張自忠右翼兵團殲敵4500餘人,繳獲軍馬74匹及大批軍用物資;自身傷亡4414人,失蹤者2702人,其中又以五十九軍付出代價最大,傷亡達2153人,失蹤者2381人。
編輯本段冬季攻勢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領右翼兵團參加冬季攻勢。12月12日,隨著張自忠一聲令下,右翼兵團數萬大軍一齊向當面之敵發起猛烈攻勢,槍炮在呼號的寒風中轟鳴,聲震山河。經過八晝夜血戰,三十八師終於攻克羅家陡坡北面的曾家大包。隨後,又在王家檯子一帶殺傷日軍1500多人。 在指揮部隊展開正面進攻的同時,張自忠還策劃了一次奇襲行動。命一三二師三九五團(團長任廷材)並配屬三九四團一個營,對日軍第十三師團第一O三旅團旅團部實施夜襲。此戰,我軍以傷亡280人代價,殲滅日軍近千人,繳獲的戰利品,用兩個運輸營的馱馬搬運兩天方運完。 此後,敵我雙方在鍾祥、長壽店一線對峙,二十九集團軍也因攻擊無進展而與敵相持。 但這時日軍第十三師團向漢宜公路反攻,郭仟之江北兵團傷亡慘重,於22日撤回襄河西岸。這樣一來,右翼兵團陷入孤軍苦戰,日軍得以將兵力集中,攻擊我右翼兵團。我軍各路出擊部隊紛紛告急,要求後撤。 但張自忠不為所動,他在電話中對要求撤退的部將說:「來電總說犧牲慘重,營長以上的官長陣亡了幾個?今天退,明天退,退到西藏敵人也會跟蹤而追。現在是軍人報國的時機,我們要對得起國家,對得起民族,對得起已死的弟兄。希望你苦撐幾天,以待援軍,免得你我成為國家的罪人!現在只准前進,不準後退!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地,後退者死!」 官兵們咬牙堅持,在長壽店南北之線與敵鏖戰。張自忠適時將總預備隊第八十四軍投入戰斗,基本穩定了戰線。此後 應援右翼兵團的第七十五軍和第五十五師於1940年1月初到達前線。2月14日,張自忠下令反攻,日軍抵擋不住,向東南潰退,我軍跟蹤追殺,斬獲甚眾。 這次全國性冬季攻勢,是抗日戰爭期間正面戰場國民黨軍發動的惟一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據統計,冬季攻勢中第五戰區殲敵30804人,俘敵36名,是戰績最大的戰區;而第五戰區又以張自忠之右翼兵團戰績居首,殲敵1萬餘人。在後來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蔣介石說:「冬季攻勢以張自忠主持之襄東戰場收獲最為可貴,實為各戰場之模範。」
編輯本段將軍一去
將星隕落
1938年張自忠將軍所部第77軍179師師長何基灃駐防洋坪時,對蔣介石消極抗戰極為不滿。在蔣介石派員到部隊視察時,何師長向視察人員說了一些情況。例如「前線打的槍響,後方推的磨響,官兵吃飯墊的牙響。」以及大後方流傳著的三種說法:一是前方抱緊槍,後方抱緊人;二是前方打槍,後方打牌;三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蔣介石知道後,十分惱火,密令張總司令,「撤掉何基灃179師師長職務,送重慶法辦。」張總司令接到命令後,秘而不宣,趁去重慶開會機會,面見蔣介石陳述說:「何師長跟隨我多年,是個真誠愛國者,對國家忠心耿耿,絕不會有負國家,自忠保證何師長不會有意外行動,委員長可調何到中訓團來,再進行一次考查。」蔣介石答應了張總司令的請求。張總司令回部後,命令何師長帶職到中訓團受訓。 戰爭前夕,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接獲可靠情報,敵人受德國閃電戰勝利的刺激,也預備和我們來一個閃電戰……於四月中旬集結了六、七個師團的兵力,要再到隨棗地區來掃盪我五戰區。」李宗仁急電重慶,要求放回何基灃投入對敵作戰,但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不準。當戰斗激烈進行的時候,李宗仁再電重慶,重慶仍不放何基灃歸隊,直至張自忠在激戰中與179師聯系不上,孤軍作戰而犧牲。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5月6日晚致書副總司令兼77軍軍長馮治安一函: 「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系,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38師,179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179師,38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他自己親自率領2000多人渡河作戰。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張自忠率2000多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一倍半的敵人沖殺10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日軍集結重兵南下時,我方主力本應暫時規避,尋機集中力量分別圍殲來犯之敵。但是,蔣介石被日方的假情報迷惑,錯誤判斷形勢,下令第五戰區部隊同時圍殲南北兩路日軍。雖然張自忠在河東的部隊只有五個師二萬餘人,兵力僅及對方一半,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立即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截獲破譯,他的軍事部署已完全被敵方掌握。日軍當即調集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奔襲而來。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里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斗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於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 不久,大群日兵已沖到面前。根據日方資料,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沖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沖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這時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 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當天深夜,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台中斷正常廣播,插播了張自忠陣亡的消息,並稱:「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了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殮入棺,擬用專機運送漢口。」 日軍對張自忠將軍表現了極大的崇敬,由軍醫用酒精仔細清洗遺體,並包紮好傷口,鄭重裝殮,放進趕制的棺材裡。此棺被葬於一處山坡上,並立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事隔十六年之後,1956年岡村寧次在日本東京與來訪的何應欽曾談到了張自忠之死,岡村寧次說:「我們成了冤家對頭,不過這種冤家對頭其妙無比。您也許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認識了張自忠司令官,而在進攻漢口之後,不幸得很,我們在漢水(即襄河)東岸之戰兩相對峙下來。那個時候戰事爆發,張先生勇往直前,揮兵渡河,進入我方陣地,惟遇我方因戰略關系向前進擊,他竟沖至我軍後面戰死。他之死令我感慨無量,因我本身也隨時有陣亡的危險。」
舉國同悲十萬百姓送英靈
㈤ 中國英雄的故事
1、劉胡蘭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
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㈥ 例舉20位中國歷史上的名將,並指出其戰役典故及所在年代
1 磻溪垂釣----呂尚(西周)
2 吳宮教戰----孫武(春秋)
3 劍贈漁父----伍員(春秋)
4 吮卒病疽----吳起(戰國)
5 穰苴斬監----田穰苴(戰國)
6 馬陵伏弩----孫臏(戰國)
7 火牛破敵----田單(戰國)
8 濟上勞軍----樂毅(戰國)
9 雁門縱牧----李牧(戰國)
10 肉袒負荊----廉頗(戰國)
11 坑棄萬軍----白起(戰國)
12 登墵拜將----韓信(西漢)
13 細柳式車----周亞夫(西漢)
14 鴻門闖宴----樊噲(西漢)
15 冥山射虎----李廣(西漢)
16 鉗徒論相----衛青(西漢)
17 渡河受款----霍去病(西漢)
18 高平斬使----寇恂(東漢)
19 荒亭進粥----馮異(東漢)
20 受檄擊郾----賈復(東漢)
21 無終奪軍----吳漢(東漢)
22 宮台望戰----耿弇 (東漢)
23 冰合滹沱----王霸(東漢)
24 城門斷限----臧宮 (東漢)
25 雅訶投壺----祭遵 (東漢)
26 聚米為山---- 馬援 (東漢)
27 疏勒拜泉----耿恭(東漢)
28 投筆封侯----班超(東漢)
29 酹酒還金----張奐 (東漢)
30 增灶斷追----虞詡 (東漢)
31 祁山伐魏----諸葛亮(三國)
32 水淹七軍----關羽(三國)
33 當陽退敵----張飛(三國)
34 截江救主----趙雲(三國)
35 智滅三帥----姜維(三國)
36 合肥陷陣----張遼(三國)
37 牙門建纛----典韋(三國)
38 街亭絕汲----張郃(三國)
39 陰平鑿險----鄧艾(三國)
40 赤壁縱火----周瑜(三國)
41 神亭搏戰----太史慈(三國)
42 酎酒厲兵----甘寧(三國)
43 火焚連營----陸遜(三國)
44 輕裘緩帶----羊祜(西晉)
45 鐵鎖沉江----王濬(西晉)
46 冢閑埋肉----周訪(西晉)
47 宮台運甓----陶侃(東晉)
48 長橋搏蛟----周處(東晉)
49 蒙沖泝渭----王鎮惡(南北朝)
50 唱籌量沙----檀道濟(南北朝)
51 望蔡伏兵----周山圖(南北朝)
52 觀矛折樹----羊侃(南北朝)
53 齊鑣射獵----楊大眼(南北朝)
54 射還賞格----韋孝寬(南北朝)
55 岐亭攻柵----楊素(隋)
56 威臨突厥----韓擒虎(隋)
57 單騎賭勝----史萬歲(隋)
58 一箭雙雕----長孫晟(隋)
59 對開幕府----柴紹(唐)
60 殿前奪矛----尉遲恭(唐)
61 天山三箭----薛仁貴(唐)
62 免胄見酋----郭子儀(唐)
63 策降二將----李光弼(唐)
64 登堤斬將----白孝德(唐)
65 殺妾饗士----張巡(唐)
66 射 員嬖?---南霽雲(唐)
67 雍邱固守----雷萬春(唐)
68 火焚攻具----韓游櫰(唐)
69 袒呼決陣----李嗣業(唐)
70 披心示賊----馬燧(唐)
71 隧陷雲梁---- 氍{(唐)
72 錦裘督戰----李晟(唐)
73 雪夜入蔡----李愬(唐)
74 穴城出擊----石雄(唐)
75 林中奪馬----柴再用(五代十國)
76 棘林赤足----王彥章(五代十國)
77 錘中野乂----周德威(五代十國)
78 焚香禁殺----曹彬(北宋)
79 微服度關----狄青(北宋)
80 單騎赴州----宗澤(北宋)
81 注水冰城----楊延昭(北宋)
82 水戰楊么----岳飛(南宋)
83 桴鼓助戰----韓世忠(南宋)
84 點軍縱鴿----曲端(南宋)
85 回軍斬將----伯顏(元)
86 里門舉獅----史弼(元)
87 伏階稱罪----徐達(明)
88 超登採石----常遇春(明)
89 威懾婺州----胡大海(明)
90 殺虜焚輜----李文忠(明)
91 白石濟師----沐英(明)
92 立斬三酋----沈希儀(明)
93 一鼓奪山----傅友德(明)
94 樓船擊倭----俞大猷(明)
95 陣演鴛鴦----戚繼光(明)
96 督師禦寇----秦良玉(明)
97 威平西域----年羹堯(清)
98 金闕奏凱----左宗棠(清)
99 斷鎖橫江----彭玉麟(清)
100 揚旗賊潰----鮑超(清)
㈦ 戰爭年代的英雄人物故事
1、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晉察翼根據地大舉進犯。七連准備向龍王廟轉移,把掩護的任務交給了六班。 為了拖住敵人,五個戰士一邊猛擊敵人一邊誘敵上山,崎嶇的山路上滿是敵人的屍體。六班完成了任務,為了不讓敵人發現主力部隊,六班五位戰士將敵人引上絕路。
五位戰士一面攀登一面射擊。壯士們居高臨下,把敵人一次又一次打了下去。彈葯用完了,班長指揮大家用石頭砸,敵人又死傷無數。
五位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看看還在向上爬的敵人,然後走到懸崖邊上,他們臉無懼色,相繼從懸崖邊上往下跳,狼牙山上響起了他們壯烈豪邁的口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