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的暴行有哪些
電視演員中的西方戀人,有八國聯軍,有西班牙,葡萄牙,還有一些法國,英國,德國等很多的一些西方列強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在國犯下那些罪行
火燒圓明園 燒毀人類文明藝術的精華
搶掠毀壞藝術品
姦淫婦女
亂殺人
基本就是 姦淫擄掠 都做了
3. 列強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在中國犯下了哪些罪行
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
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3)鴉片戰爭後列強在中國的暴行擴展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一、中俄《璦琿條約》
條約內容:
1、中國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大片領土割讓給俄國。
2、烏蘇里江以東至海的中國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二、中英《天津條約》
條約內容:
1、英國公使得駐北京,並在通商港口設領事館。
2、增開南京、台南、漢口、九江等九個通商口岸。
3、英國人可以往內地游歷、通商。
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往來。
5、中國給英國賠償白銀四百萬兩等。
三、中英《北京條約》
條約內容:
1、開天津為商埠。
2、准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
3、割佔九龍司地方一區。
4、增加賠款為八百萬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燒圓明園
4.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有哪些
1、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2、沙俄(趁火打劫)——割占我國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
1858年5月中俄《瑗琿條約》。沙俄強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中國的6 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條約》。沙俄強占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64年10月中俄《北京條約》條款簽《勘分西北界約記》。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這是英、法為了擴大侵略權益而發動的侵華戰爭。
美、俄坐收漁人之利。四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和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
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騰出手來鎮壓太平天國,勉強維持了其統治。《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外國軍隊來幫助其鎮壓內亂。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政府的統治得以繼續維持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再一次向外國侵略者屈服,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後果,中國在半殖民地道路上陷得更深了。
但是,廣大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斗爭從未停止過。他們在英法聯軍所到之處,奮起進行保衛祖國的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5.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列強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
最大的滔天罪行是」燒圓明園「!
6. 1840年到1901年列強在中國犯下哪些罪行
1840年~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1888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西藏版的「隆吐山戰役權」,正式拉開了外敵侵略西藏的序幕
1895年,日本在甲午海戰中打敗中國,並通過《馬關條約》將台灣「合法」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從而揭開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1901年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各國和約》.
1903年11月發動第二次侵藏戰爭,1904 年8月3日佔領拉薩,並逼迫清政府駐藏大臣與其訂立了城下之盟--《印藏條約》。
7. 鴉片戰爭前後外國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麼
鴉片戰爭復給中國帶來巨大都得制影響。外國列強敲開中國的大門,是滿清王朝人眾認識到自己不是天下第一的,有人開始開眼看世界了,學習西方的文化,也只限於對付西方。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是中國本土文化受到了沉重打擊,而迷戀西方的簡易文化,比如現在的肯德基了之類的。而中國的國學反而成為少數人掌握用來謀求名利的工具。中西方不平等的經濟交流中國的白銀大量流失,而代價是鴉片大量毒害中國人的身心。沙俄瘋狂攫取中國西北土地,喪失土地自主權利。到現在還有沒有收回的土地。總之,西方列強給中國帶來的是苦難,恥辱。中國近代史就是屈辱史,血淚史是有道理的。
8. 鴉片戰爭後,外國列強不斷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左抄宗棠收復新疆;鄧世昌黃海海戰;太平軍抗擊洋槍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等。(任意寫出三個即可,其他符合題意亦可)鄧世昌、左宗棠、楊靖宇、佟麟閣、趙登禹等。(任意寫出三個即可,其他符合題意亦可) (2)思想界:鴉片戰爭後,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對洋務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民族資產階級中的傑出代表清末狀元張謇主張「實業救國」,其創辦的企業在曲折中艱難發展。科學文化界:涌現了詹天佑、侯德榜、魯迅、徐悲鴻、聶耳等愛國人物,他們反對侵略與壓迫,憑借專業特長報效祖國,揚國人鬥志,長國人志氣。(任意三例即可) (3)體會到中華民族的社會各階層面對列強侵略,面對民族危機都會努力探尋新的方法和道路,不斷探索新的能夠取得抗爭勝利的方式,並在斗爭中進一步增強近代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奮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口號:錚錚中華骨,不朽民族魂。(為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 |
9. 西方列強在中國犯下哪些滔天罪行
火燒圓明園、五卅慘案、濟南慘案、沙基慘案、沙田慘案等。
1、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占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
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2、五卅慘案
五卅(sà)慘案(也稱為五卅血案,或寫作五▪卅慘案)因發生於1925年5月30日而得名,是反帝國主義愛國運動五卅運動的導火線。
5月30日,上海學生兩千餘人在租界內散發傳單,發表演說,抗議日本紗廠資本家鎮壓工人大罷工、打死工人顧正紅,聲援工人,並號召收回租界,被英國巡捕逮捕一百餘人。
下午萬余群眾聚集在英租界南京路老閘巡捕房門首,要求釋放被捕學生,高呼「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十三人,重傷數十人,逮捕一百五十餘人,造成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3、濟南慘案
濟南慘案(Jinan Massacre)又稱五三慘案。民國十七年(1928年),蔣介石領導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戰爭,日本軍國主義擔心中國一旦統一,就不能任日本肆意侵略,於是竭力阻撓北伐戰爭的進行。
1928年5月,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准備用武力阻止國民革命軍的北伐。
當國民革命軍於五月一日克復濟南後,日軍遂於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後槍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並進攻國民革命軍駐地、在濟南城內肆意焚掠屠殺。
此案中中國民眾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餘人,受傷者二千餘人,被俘者五千餘人。同時,日軍在濟南大量扣留車輛,截斷交通線路,並強占膠濟沿線的行政機關。
4、沙基慘案
沙基慘案發生於1925年6月23日,又稱六二三事件,指的是英國士兵開槍鎮壓廣州的遊行隊伍,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
1925年6月21日,為聲援上海的罷工工人,香港、廣州工人也進行罷工,工人紛紛離職返回廣州。
1925年6月23日,廣東各界在東較場舉行了聲討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五卅」慘案大會,會後舉行了遊行示威。中共廣東區委主要領導人陳延年、周恩來均參加了遊行。
下午2時15分,遊行前隊抵達沙基,秩序井然地轉入菜欄街,後隊繼續有序地行進在沙基、西堤一帶。
2時40分,當嶺南大學、坤維女子師范學校、聖心書院、執信和廣州二校及黃埔軍校等學生隊伍行進到沙基時,沙面西橋旁的域多利酒店(今勝利賓館)上一名外國人首先用手槍向遊行隊伍打響第一槍。
已經處於戒備狀態的沙面內西橋腳的英法軍隊立即以機槍向沙基掃射,遊行隊伍走避不及,當場死亡多人。為避免事態擴大,參加遊行的中國軍人和軍校學生均遵守紀律未予還擊。
1926年在這里修建的道路,為表示紀念,定名為六二三路。
5、沙田慘案
1922年1月,香港海員舉行大罷工,遭到香港英國當局的武力鎮壓。3月,大批工人被迫憤怒離開香港,徒步回廣州。
3月4日,當工人行至九龍沙田時,又遭到英國軍警開槍射擊,打死六人,傷數百人,造成「沙田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火燒圓明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田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卅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濟南慘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沙基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