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舞台劇觀後感

抗日戰爭舞台劇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3-01 12:44:26

A. 求抗日戰爭電視劇觀後感1500字

反思抗戰 反思中國——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觀後感(之一)

由於《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士兵突擊》的成功,康洪雷同志終於熬上了電視劇一線導演的行列,因此《我的團長我的團》(下稱《團長》)一劇未演先紅及首播告捷也就不足為奇。但《團長》的劇情和演員的表演卻引起了巨大爭議,有關的網路評論出現「兩極分化」並吵成一片,「直到如今也沒有人能清晰地表達出,這部劇情節是怎麼進展的,人物性格是如何塑造和變化的」(見3月14日《京華時報》「編劇解讀人物塑造《團長》中所有人都是小丑」一文)。
在筆者看來,《團長》一劇不大像是晦澀難懂的「意識流」,反而覺得十分的通俗易懂,全劇通篇就寫了兩個字:反思。反思抗戰、反思中國,通過人性及文化這兩方面對抗日戰爭進行全新的「反思」,通過抗日戰爭這一場關乎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事件對中國社會的過去、現在及未來進行深切的「思考」。《團長》一劇並非單純為了表現滇緬抗戰那一段有待正視及褒揚的史實,而是要藉此進一步反思和剖析中國在抗戰中屢戰屢敗的深層原因,亦即隱藏在軍隊和裝備背後的歷史、文化、政治及社會因素。許多觀眾和論者反映《團長》過於雜亂、拖沓,過於誇張、做作,讓人難以投入劇情。筆者嘗試在此提供一把解讀《團長》劇情的「鑰匙」:將「禪達」看成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事實上「禪達」這個地名乾脆就是「China」的一個轉音),將虞嘯卿、唐基一幹人視為主流階層(劇中稱為『精銳』)的代表,將龍文章、孟煩了一幹人視為非主流或民間階層(劇中稱為『炮灰』)的代表;這兩路人馬圍繞著如何抗戰而展開的對立與合作就是本劇的主線,而炮灰團兄弟之間、還有禪達城裡老百姓與軍人之間所展開的各種互動就是本劇的副線。
當觀眾們掌握了這一把「鑰匙」再來欣賞《團長》一劇,整個劇情的演進就會變得明晰,眾多人物的言行就會變得可信,而那些困惑、質疑及爭議也就不難解決了。其一,《團長》之名何解?作為一部大陸影視作品裡極為罕見的反映滇緬抗戰的電視劇,本來大可以起一個「氣壯山河」、「浴血沙場」等諸如此類的好名字,而如今搞出了這個既平淡又繞口、乃至讓人莫名其妙的怪名字,原來說的是龍文章這樣一個「團長」帶著那樣一群毫無組織、缺乏訓練的「炮灰團」,卻歷經艱難險阻與九死一生,終於「干成了一件實事」——打敗侵略者。如此看來,這個「怪名字」也就「名正言順」了。
其二,《團長》是否不尊重歷史?北京電影學院的周傳基老師當年曾在中國遠征軍新編第一軍服役,日前撰文直斥《團長》是「爛片」,劇中許多人物和情景與史實嚴重不符。作為一名遠征軍老戰士,周老的指正應該是可信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正如筆者以上分析所指出的,因為《團長》一劇的主創者其實並非意圖採用傳統模式來描寫一段滇緬抗戰史實,更不是旨在拍攝一部精彩刺激的戰爭片,這樣一部大而化之的「文化戲」自然與有關史實存在一定的距離,似乎不必過於苛責。但《團長》在史實細節方面確實出現了一個不該發生的錯誤:在第一集的片頭,赫然打出「1941年秋 滇西某小鎮」的字樣,這自然是交代本劇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而接著就是一群潰兵在討論將要編入遠征軍的場景。據《遠征印緬抗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一書之「遠征印緬抗戰大事記」所載:由於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的爆發,英美兩國於9日相繼對日宣戰(蔣介石政府直至此時才跟隨人後正式對日宣戰);同月23日,成立中英軍事同盟並籌建中國遠征軍准備赴緬作戰;1942年2月25日,中國遠征軍部隊首度開進緬甸同古地區;同年5月31日,遠征軍分為東、西兩路軍分別撤往印度及國內,遠征軍首次赴緬作戰以慘敗告終。可見,在「1941年的秋天」(哪怕這個『秋天』一直延伸至12月31日),中國軍隊里任何一個基層官兵均不可能知道「遠征軍」這個名字,更不可能討論遠征軍的失敗。在此,筆者希望康導今後能有機會改正這個明顯的史實錯誤。
其三,《團長》為何如此雜亂、拖沓?因為《團長》一劇的編導和監制等主創者其實是借用戰爭片這個藝術形式,反映的卻是特定歷史背景之下的中國社會和文化。眾所周知,在古往今來日益專制及官僚化的中國社會里,要辦成一件有利於國家和民眾的「實事」,其過程是多麼的艱難和漫長,期間由於各種人為的或無謂的阻礙及壓力足以將任何正常人折磨得發瘋或屈死;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歷史與文化自身的負面因素,中國社會普遍存在著制度不力、組織散漫、效率低下等各種弊端。那一群南腔北調、東倒西歪的散兵游勇,你能要求他們跟《士兵突擊》里的鋼七連或老A一樣威武雄壯、精準利落嗎?這一群滿身毛病卻又朴實可愛的「潰兵」、「人渣」實際上就是中國民間社會的一個縮影——正如片末孟煩了的旁白:「這故事當中,有你、有我、還有他」。故此,《團長》一劇只是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歷史或現實狀況而已。劇中有龍文章向孟煩了父親借閱《金瓶梅》一段戲,顯見編導刻意藉此提醒觀眾不要追求偶像劇的熱鬧或沉迷戰爭片的刺激,而應該注重這部「文化戲」嚴肅的、深刻的思想內涵。
其四,演員的表演是否誇張、做作?關於《團長》一劇的演員表演「過火」的指責,大多落在男一號段奕宏的身上,許多觀眾表示看不慣其大為誇張的、近乎神經質的表演方式。如上所述,龍文章這個角色其實就是一個來自於民間社會的草根領袖,他渴望運用自己的才智能夠為國家和民眾干一點實事,但在抗戰的實際環境中他既缺乏應有的軍備物資,甚至隨時可能失去主流階層的認同和支持。要在這種幾乎不可能的條件下戰勝強敵,其中之悲涼和殘酷、期間之難度與壓力,足以使得任何人的言行舉止產生「變形」乃至「變態」。在面對虞嘯卿時,他的軟弱謙卑既是為了保住有為之身,又是為了換取認同支持;在面對炮灰團時,他的嬉皮笑臉有時是為了維系軍心,有時是為了鼓舞鬥志。當然,龍文章之所以能夠成為「團長」,最根本的還是因其出眾的軍事天才和高昂的戰斗意志,亦在於他時刻不忘為炮灰團灌注精神及鞏固脊樑,時刻不忘為禪達城敲響警鍾及枕戈待敵(誰讓他家裡乾的就是「招魂」的活啊)。段奕宏說他「投入了所有力氣去演這個角色,五年內無法超越」。老段真夠有「自知之明」的,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到位的評價。「龍文章」究竟是「袁朗」的升級版還是終極版,讓我們鼓掌喝彩之後拭目以待。
最後,《團長》的對白是否啰嗦、冗長?在今天,蘭小龍的編劇功力已經毋庸置疑,已經有人將他稱為「鬼才」,但「鬼才」一名實在無法涵括蘭小龍劇作的藝術魅力和思想高度。通過《士兵》與《團長》兩劇,顯示蘭小龍是大陸影視圈裡既清醒又深刻的思想者,這一點在當今浮躁喧囂的文藝圈裡尤為難能可貴。與《士兵》里廣為傳誦的「不拋棄不放棄」相比,《團長》一劇里確實沒有類似的「經典金句」,但其台詞的思想性卻高出了幾個台階,其對白的沖擊力卻增大了幾倍力度。例如「孟煩了:我們想勝利!明知道死我們還在想勝利,明知道輸我們還在想勝利!」(第九集);「虞嘯卿:可是現在上峰無戰意,我只好把自己挺得像桿旗,好保持你們的鬥志」(第十四集);「龍文章: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愛安逸」,「東岸有了日本人,禪達不敢再睡著,我們不敢再睡著」,「我在找我們丟掉的魂,找不回來,我們這一輩子都不得安寧」(第十八集),「孟煩了:別捧美國人的臭腳,捧也沒用」(第二十七集),「龍文章:他(虞嘯卿)理不直氣不壯,明知故錯,就怕旁邊有個明白的人看著」(第三十集)。在《團長》一劇里確實有許多大段的對白,但「反思抗戰、反思中國」的主題思想就隱藏在這些對白裡面,這些「反思」不僅涉及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的方方面面,還觸及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即劇中炮灰團跟英軍和美軍接觸的多場戲)。如果你能夠用心去玩味和體會,自然不難品出個中三昧。而正是這些精警而又深刻的台詞和對白,才使得《團長》一劇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作品。
如果說《士兵》是一支催人奮發上進的軍號,那麼《團長》就是一劑令人難以下咽的苦葯。然而,苦口才是良葯。《團長》一劇雖然不是國內第一部描寫滇緬抗戰的電視劇(1996年民革雲南省委即已牽頭拍攝過一部十集電視劇《中國遠征軍》,可惜影響有限),但卻是第一部能夠引起全國關注並造成廣泛影響的滇緬抗戰電視劇,同時更進一步成為第一部從人性視角和文化層面提出明確的「反思抗戰、反思中國」主題思想的電視劇。因此,康導和蘭編的《團長》可謂「一舉」奪得兩個「第一」,即使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其實這恰正反映出在中國『干實事』、『做好事』的難度之大),仍然值得高度評價。在大陸影視界,以往的抗戰作品都是沿用正宗的傳統模式,區別僅在於是否「好看」;即使在學術界,關於抗日戰爭的研究和探討,除了教科書外,大多流於史實的堆砌,最多作一些史料的考據及修正,能夠對中國抗日戰爭作出全景式論述及多視角反思的學術著作可謂鳳毛麟角。正因如此,《團長》肯定可以成為一部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經典電視劇。筆者在此謹向康導蘭編以及《團長》全體演藝工作人員致以同志的敬禮!

B. 寫一篇600字的抗日戰爭電視劇觀後感

今天,我懷著振動的心情早早的待到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著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表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這一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連續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信任,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非常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喊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啟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現今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待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示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凡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今天,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察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任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達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C. 求抗日戰爭紀實片觀後感100字至200字

1937年10月19日,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團長陳錫聯率隊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炸毀戰機24架,震驚中外,成為抗日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37年10月9日凌晨,769團在團長陳錫聯率領下,突然襲擊了位於山西代縣以南的的日本侵華軍隊陽明堡機場。該團六百多名勇士沖進機場,與日軍展開白刃戰,炸毀機場上全部24架飛機,三營長趙大力以及一百餘名勇士壯烈殉國,用他們的鮮血換來了我軍軍史上「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極大地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抗戰熱情。

片中開始時是趙營長和晉綏軍搶奪火車皮。電影剛開始我就被這個胖乎乎的東北漢子所吸引,看他舉著郭記者的衣服,當陳錫聯決定夜襲陽明堡機場時,他是第一個站起來鼓掌叫好的!

有一段給我印象很深,陳團長讓趙大力去摸鬼子機場所要通過的滹沱河。當他發現有小日本兒時,不斷向郭記者使眼色.擺手。小日本兒發現河裡有東西就往水裡開了槍。趙大力沉到了水裡。郭記者抱著趙大力的衣服回來了,她以為他死了,哭的很傷心。看到這兒,班級的氣氛也因劇情的牽動而沉默了,我卻笑出了聲,不是因為我冷血,而是我預感到可愛的趙大力不會就這么死了,想像著他光著屁股或用樹葉擋著回來時候的樣子,所以我笑了。但他可比我聰明的多了,他穿著小日本兒的衣服,還繳了三把三八大杠兒回來。我很感動的是陳團長對他說的話:」趙大力你給我聽著,就是三架飛機我也不稀罕!」陳團長出去了,趙大力笑了~

陳團長堅定了決心,偷襲鬼子的機場,並立刻作出了偷襲的具體部署。襲擊機場的任務由3營來完成,其他兩個營的任務是破壞崞縣到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阻擊崞縣和陽明堡方向的可能增援之敵。趙營長在整完隊後走到陳錫聯面前敬禮,到:」報告團長,趕死隊集合完畢。」每個人都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3營戰士們在營長趙大力的率領下,用鐵剪剪開敵人的鐵絲網,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機場。趙大力帶10連向機場西北角運動,准備襲擊敵人守衛部隊的指揮部,11連徑直向中央的機群撲去。當10連的行動被鬼子發現時,雙方同時開了火。頃刻間,槍聲、爆炸聲、喊殺聲混成一片...

給了我極大震撼的是最後的趙大力,他在英勇殺敵的同時還不忘保護陳團長,在臨死前,他硬是挺著站了起來,回過頭,用嘶啞的嗓子對著團長說了最後五個字:」團長 三架了」然後微笑著走向了飛機...

班級里一片嗚咽聲,我極力控制的淚水在這一刻奪框而出...

D. 抗日戰爭時期電視劇觀後感不少於400字的作文

《地道戰》觀後感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地道戰》。這部電影的劇情是1942年抗日版期間,日權軍對翼中抗日根據地發動大掃盪。日軍常常襲擊老百姓,讓老百姓吃了不少苦頭。
高老莊群眾在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指導下,把家家戶戶的地窖連在一起,組成地道,並通到鬼子的炮台下,鬼子一出兵,地下的民兵就會發現,並告訴老百姓下地道,讓鬼子白跑一趟。
有一天,高傳寶接到上級的通知,說有武工隊要來,這話傳到了鬼子的耳朵里,鬼子就讓漢奸打扮成武工隊的樣子,去打聽地道。漢奸到了那,被高傳寶一眼就認了出來,殺死在地道里。
敵人出了炮台,走進村子,沒發現什麼人,但是,高傳寶和他的民兵早已做好了准備,敵明我暗,打了鬼子一個措手不及。最後還活捉了鬼子小隊長。
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過著八路軍打來的生活,我想起高老莊人民和高傳寶的智慧創造了地道,戰勝了鬼子。在抗日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E. 抗日電視劇觀後感(500字左右)

電視劇《戰神》觀後感

昨天晚上終於看完了由陳思誠、杜淳、張旭等實力派男星聯袂主演的熱血抗戰劇《戰神》。觀後,感悟頗深。
該局主要介紹的是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山西,太行山一帶游擊隊隊長龍大谷擅用兵法,有再世「鬼穀子」之稱。龍大谷為凝聚最強大的抗戰力量,與血戰中廝殺生還的川軍頭領馬錚拋棄宿仇,組成鐵血支隊——龍馬支隊,立下赫赫戰功,其威名令日軍聞風喪膽!日軍駐於華北的師團長佐藤川一和情報組長佐藤光一兩兄弟視龍大谷為眼中釘,不斷發動慘絕人寰的梳篦行動,意圖破壞我軍在太行山的部署。龍大谷屢次涉險,徘徊在生死邊緣,幸得醫院外科大夫秦晉平的及時救治和護士林燕的悉心照顧,才得以傷愈。解放戰爭時期,龍馬支隊擴編為龍馬縱隊,專打惡戰苦戰。龍大谷聯合嚴振藩發動起義,共同消滅了佐藤兄弟,繼續奔赴新的戰場。

劇中的龍大谷驍勇善戰、機智過人,性格里帶著痞氣,帶兵過程中不死板不教條,與戰士打成一片情同手足,用人格魅力征服著每一個人。
看完這么電視劇後,阿友老師感覺這部電視劇不像以前看過的那樣帶有娛樂性,《戰神》這部電視劇強調的是嚴肅性,劇中沒有出現太娛樂化的東西。」
記得阿友老師以前上學時,歷史課上了解過台兒庄戰役,徐州會戰等等,可是課本上都是簡單略過,這次看了《戰神》這部電視劇後,感覺導演利用抗戰中的優秀戰將、卓越的軍事家的一系列值得稱頌的戰役展現出來,讓我能夠很清楚的銘記的這些經典戰爭史詩,相信這部戰爭也能更加喚醒人們的愛國精神吧。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人民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今天的小康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優秀的共產黨員們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希望全國人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吧,時刻不忘國恥!

F. 1000字抗日戰爭影視劇的觀後感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時刻,他們跟父輩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沉重的抗爭。
他們的傳奇事跡經過藝術家們的演繹,成了經典的歌曲、小說、電影,幾十年來被人們傳頌,經久不衰。
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地打動了,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2003年,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投資拍攝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兒童中又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這部影片榮獲了1980年中國第2屆少年兒童文藝創作一等獎。後來,小兵張嘎的故事又被改編成了電視劇。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廣大觀眾特別是孩子們的喜愛。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創作了以雨來為主人公的小說《雨來沒有死》,發表在《晉察冀日報》上,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新中國成立後,教育部一位負責語文教科書的編審專程找到管樺,告知他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
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演出過《樂園進行曲》、《猴兒大王》等優秀節目,為宣傳抗日做出了貢獻。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
盡管與敵人的斗爭非常艱苦,廣大抗日根據地仍處處成立了抗日兒童團,把兒童納入組織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G. 抗戰題材影視劇觀後感500字

——《為了勝利》讀後感
1931年9月18日是中華民族的國恥日,看了一部愛國題材的電影,名為《為了勝利》。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看這種完整敘述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的紀錄片,感觸頗深!
我們絕不能忘記這一天,絕不能忘記當年國土淪陷的慘痛歷史,絕不能忘記國家落後分裂和對侵略者妥協退讓的沉痛教訓。在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中,中華民族覺醒了。從那時起開始的抗日戰爭,鮮明地展示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團結意識、民族英雄氣概、民族自強信念、民族創造精神和民族奉獻精神。正是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中國人民誓死抗爭,直至奪取抗戰的輝煌勝利,並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歷史證明中華民族一定會勝利,正義一定會勝利。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我們自己明白這段歷史就行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不是這樣。日本政府的種種錯誤行為,從歷史教科書到參拜靖國神社。這一切讓我們明白不僅僅我們自己要了解和明白這段歷史,同時要讓全世界的人們都了解這段歷史,都明白這段歷史。讓共同反對戰爭,反對日本的歪曲歷史的行為成為全球人們共同的行為。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行為蒙蔽了其它國家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讓日本的錯誤聲音掩蓋正義的聲音。
77年過去了,中華民族遭受侵略、壓迫、奴役的命運一去不復返。今日的中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康,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依然很不太平,我們既面臨發展的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許多新問題、新矛盾和新挑戰,全體中華兒女始終要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讓所有中華兒女的力量擰成一股繩吧,中華民族從此是戰無不勝的!

H. 抗日戰爭電視劇觀後感630字

今天,我懷著激盪的心情早早的對待在電視機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接觸。閱兵是中國向世界聲明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這一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觸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誠心,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著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喚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顧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今日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見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發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但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今,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該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驕傲!

觀看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信任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達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I. 抗日戰爭觀後感500多字

硝煙彌漫的戰場,八路軍和日本鬼子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兩個小八路--大興和小武冒著生命危險為八路軍送情報。大興在與鬼子紛爭時,左腿不幸負傷,只得留在敵占區養傷,但是他們帶著傷仍堅持進行戰斗,幾次差點犧牲……

電影《兩個小八路》的情節扣人心弦,我自始至終為影片中的小英雄捏著一把汗看完電影,我陷入了沉思……

兩個和我年齡相仿的小孩,卻有著「愛祖國、愛人民、嚴守紀律」的心,在危急時刻始終能隨機應變,他們的機智勇敢真令人折服。而我們呢?有這樣好的學習環境卻不能好好珍惜,遇到一點小事就亂了陣腳,不敢向困難挑戰,只是因為心裡的膽怯,哪能跟機智勇敢的大興和小武相比呢?他們面對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毫不畏懼,反而幾次三番給他們製造麻煩,使我們八路軍贏得戰勝敵人的機會,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我想,我們真應該好好學習他們的精神,把他們的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中去,不斷前進,為理想而奮斗!

這部電影又讓我聯想到了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如李大釗、郝副營長等,他們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為了後人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革命戰爭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精神多寶貴呀!想想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啊!我們真應該發奮圖強,好好學習,讓自己將來成為棟梁之才,為祖國的建設增添一份力,這樣才對得起那些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呢!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舞台劇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