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的時期

發布時間:2021-03-01 12:09:05

①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各有什麼影響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的開始。
七七事變,抗戰全面爆發。
西安事變,和平內解決後國共容聯合抗日。
平型關大捷,首勝。
南京保衛戰,遷都重慶。
棗宜會戰,鄂北丟失,最危險時刻。
百團大戰,後方破襲。
常德會戰,穩固重慶。
湘西會戰,最後一次會戰。

② 抗日戰爭哪年爆發的

1937年7月7日
日本在盧溝橋發起事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③ 抗戰時期有哪幾次大型的會戰以及發生的時間

淞滬會戰來:1937年8月13日~源11月11日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徐州會戰:1938年1月~5月21日
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晉南(中條山)會戰:1941年5月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長(沙)衡(陽)會戰:1944年5月~8月
桂(林)柳(州)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_

④ 在抗戰時期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南京保衛戰

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

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2、、平型關大捷

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3、台兒庄大捷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4、長沙會戰

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

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 ,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⑤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間是什麼時候阿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我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⑥ 抗日戰爭何時爆發

1931年日本侵佔東北,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1] 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業績。

⑦ 抗日戰爭時期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時間

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同名影視作品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於1995年出品。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然後,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國代表依次簽了字。至此,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載入史冊,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

⑧ 在抗日戰爭時期爆發的作品代表都有哪些

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歷史轉變的重要關頭,他們的抒情詩多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政治抒情詩在他們的創作中佔有很大比重,其格調大都接近《給戰斗者》。這些詩往往表達愛國主義的激情。冀汸出過《躍動的夜》等詩集,他的《曠野》、《夏日》歌唱祖國遼闊的原野、豐收的田地。詩人筆下祖國的天空、土地、陽光和水,都顯得那麼可親、可愛。彭燕郊出過《春天———大地的誘惑》、《戰斗的江南季節》等集子。杜谷的《泥土的夢》、《江》也是寫對土地和長江的愛。《寫給故鄉》則表現對被敵人佔領的土地的懷戀,想像它正躺在血泊里伸出傷殘的手臂,呼喚兒子歸去。這一類詩是借著歌唱山川來表達愛國主義精神的。「七月」詩人也努力地表現中國人民的頑強、堅韌的抗敵意志。亦門(S·M),出過詩集《無弦琴》,他的《纖夫》一詩則用逆水頂風中行舟,來比喻民族解放斗爭的艱險、危難。但纖夫拉的古老破舊的船上,載著「大地的第二次的春的胚胎,酵母」。詩歌唱出了民族復興的希望。「七月」詩人自然也把眼光向著解放區,他們也有一些歌頌解放區新天地的詩,而揭露國統區黑暗的詩也不少。在解放戰爭時期「七月」詩人寫的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詛咒蔣家王朝的末日,表現迎接新中國的無限欣喜與歡樂的詩就更多了。在抗戰時期,亦門的《霧》就是揭露「霧重慶」的「不明不白的世界」:「暗中的嘉陵江和長江,無日無夜地低哭著,象從被剜的兩眼傾溢的兩行苦淚」。1947年,在《去國》一詩中,他又用沉鬱的調子,控訴國民黨反動派妄加罪名剝奪人民的自由。

⑨ 抗日戰爭爆發時期,人們對戰局的形勢有哪些看法

1937年7月抗日抄戰爭爆發,汪精衛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此時,人們對戰局的形勢有三種看法:

亡國論:認為中日戰爭的結果將導致中國亡國;

最後勝利論:中日戰爭成為持久戰後,最終將引發外國的武裝干涉介入,中國在外國的幫助下最終戰勝日本;

和平救國論:中日戰爭成為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後,日本也難於忍受長期的消耗戰,所以日本不能滅亡中國,不得不與中國進行停戰和談。而中國也應該積極響應和談,盡快結束在中國土地上進行的破壞性巨大的戰爭,減少中國國力的損失。

⑩ 抗日戰爭發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結束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抗日戰爭發生的時間1931年9月18日,結束的時間是1945年8月15日。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10)抗日戰爭爆發的時期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結束於1945年8月15日,但對於其開始的時間存在爭議。比較普遍的觀點認為,全面的抗日戰爭起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結束,歷時九十七月又八天,共為八年,八年抗戰名稱因此而來。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場戰爭可追溯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變,這是政府私下主導的局部抗戰的開始,因此又有十四年抗戰之說。但期間6年,中日雙方出於各自原因,始終控制戰爭規模沒有擴大到國戰。

也有觀點認為,1941年12月9日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兩天,中華民國政府才公開宣布正式同日本宣戰,因為依據當時中國落後的重工業水平和國際地位,提前公開宣戰,只能面對國際武器禁運,無法彌補戰爭損失。

如果這樣,抗日戰爭歷時不到4年。在這段時間里,戰爭擴大到整個太平洋地區,中國和美國、英國等同盟國共同抗日,而中國的抗戰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爆發的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