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有沒打到陝西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有沒打到陝西

發布時間:2021-03-01 10:40:32

1. 抗戰時日本有沒有攻打陝西

首先,日本的綜合國力決定了其只能通過「以戰養戰」的方式發動侵略戰爭,因專此必須首先佔領經濟發達屬地區和重要工農業地區,目的是為後續戰爭取得資源,陝西地遠民窮,不具備經濟上的戰略地位; 其次,日本早期進攻對象鎖定為國民政府,作為當時反政府武裝的共產黨武裝,沒有被日軍列為打擊重點; 第三,日軍在軍事上採用多頭進攻、多點開花,戰線過長以致兵力分散,無法形成局部合力; 第四,閻錫山的晉綏部隊在山西有力地阻擊並牽制了日軍,使之無法佔領山西全境,自然也不可能順利進攻陝甘寧邊區; 第五,國共兩黨及地方抗日力量,在敵占區進行了廣泛的敵後斗爭,嚴重威脅到日軍的後勤供給,使日軍無法在前方集中全力; 第六,1941年珍珠港事件,使得日軍的作戰重心逐步向太平洋戰場轉移,對中國正面戰場的軍事壓力逐步減小。(除了1944年為打通直達東南亞的陸上交通線而進行的豫湘桂戰役,此戰日軍孤注一擲,集中力量並最終取得戰役勝利,但自此後日軍再無力量組織如此大規模的戰役,直至45年抗戰結束。)

2. 抗日戰爭中日軍為什麼沒有佔領陝西

這一時期日軍之所以沒有西取潼關,攻佔西安,除了西安處於中國西北內陸,地理位置相對偏遠,也不是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地帶外,國共兩黨都十分重視陝西黃河防務工作,也使日軍無機可乘。同時,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攻佔西安,還沒有進入日本決策者的議事日程和日軍作戰的計劃之中,這就使西安處於相對安全的環境中。
在中國派遣軍內部,對華北方面軍的「西安作戰方案」也持有異議。他們認為目前國共斗爭正在激化,最好不要觸動與延安對峙的胡宗南第八戰區部隊。攻佔西安和重慶,只能對共產黨和八路軍有利。派遣軍總部也認為,與其進行西安作戰,不如進攻長沙和常德,奪取谷倉地帶更為重要。
華北方面軍參謀長安達除具體研究進攻西安的軍事方案外,還親自乘飛機飛往秦嶺和巴山上空進行偵察,以解決渡河和突破山嶽地帶作戰問題,妄圖使長途奔襲一舉成功。
但就在這時,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局勢出現逆轉。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中途島與日軍展開激戰,日本損失慘重,喪失了戰略主動權。8月,美軍又奇襲西南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日本又與美軍展開了命運攸關的瓜島持久戰。瓜島戰役一直牽動著日本大本營和政府的神經,成為日本大本營和政府的最大苦惱。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壓力,大本營指示延緩撥交「五號作戰」所用的軍需品。日本最精銳的第二師團在瓜島爭奪戰中全軍覆沒。這時,在北非的阿拉曼和蘇聯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德軍也處於不利地位,這一切迫使日本大本營作出了中止五號作戰准備工作的決定。
日本叫囂一時的西安重慶作戰計劃,終於停止了,西安及陝西地區也避免了日軍炮火的摧殘,中國戰區依然處在持久對抗的局面之中。

3. 抗戰期間 小日本沒有打進陝西嗎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認為陝西是抗日中堅——中共中央所在地,而內西安是張、楊逼蔣促成容全國抗戰的基地,打下陝西是對中國抗戰精神的致命一擊。
趾高氣揚的日軍迅速推進到陝西東界的黃河東岸,但一看黃河,為之失色:世界上竟有這樣雄偉的河流,太可怕了,他們不得不停止了前進的步伐。日本不過是一個狹長的島國,最長的河流不過300公里。日軍在黃河天險面前無能為力。

從1938年到1939年底,日軍從府谷渡口到潼關渡口,發動了大小20多次的渡河戰斗,都遭到迎頭痛擊。直到1939年後八路軍在華北建立了根據地,日寇再無力西顧了。陝西能夠不被日軍佔領,黃河的作用不可輕視。

黃河從府谷向南到韓城禹門口,是奔騰在陝西、山西間的峽谷中,一瀉千里,從天而降,吼聲震動,力沖萬鈞。壺口之險飛鳥罕至。

黃河在禹門口,猛出峽谷,一展數十里之寬,如海如潮,泥潭、沼澤四布,流向深淺莫測,從古至今為軍渡之大忌。1939年被我軍俘虜的曾嘗試渡河的一名司號兵山田說:「船到河心,每一個浪就是一座大山,船過了一個浪頭,我們都嚇得一臉煞白,全身發軟……」
1938年後,隨著華北敵後戰場的戰火日趨激烈,日軍再也無足夠兵力進犯陝西。

4.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何不打陝西

有不少人認為當時抗日戰爭日軍沒攻佔陝西,是因為陝西的價值很弱小(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陝西自從唐朝開始地位就一直下降,到近代已經成為了不太富裕的非產糧大省),畢竟日軍向來只佔中心城市,比如省會,或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因為占這些城市才更具有價值,符合日本“以戰養戰”的政策。

但即便是整個延安城被炸成了瓦礫堆,只剩下殘牆,這些依舊沒有對延安的人民的生活造成沉重打擊,因為在共產黨人的帶領下,人們很快就適應了空襲,並且搬進到窯洞裡面居住,藉助著山地優勢,損失並不大。

《新中華報》曾報道:“敵機七架十二日第三次來襲延安,……投彈四十餘枚逸去。炸毀民房一百餘間,死豬二隻雞三隻而已。十四日上午九時四十五分敵機七架又來延轟炸,投彈四五十枚,損傷甚微。”

甚至連全面覆蓋的空襲,尚且不能傷及陝西皮毛,又何來打進陝西這一說呢?

而且陝西在當時是被我們當做是大後方來對待的,畢竟不但總部在這里,甚至還要供給大部分軍隊的軍糧,是產糧重地——據統計,抗戰期間陝西向我軍繳納的賦糧每年為460萬石之多。

如此重要地區,怎能讓日軍覬覦,必當牽一發而動全身。假若日軍真的對陝西發起大規模的戰爭,誓死要打進陝西,必將有迎接全國敵後根據地抗戰勢力的反撲准備,當然了國軍作為友軍也會幫忙打掩護,圍魏救趙的戰術在深入我國內地的日軍身上肯定是能夠奏效的。

5.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打到陝西了嗎

四川都來了 怎麼可能沒去陝西?

6. 抗日戰爭時,日軍為何始終打不進陝西

從歷史資料中能夠看出日本當年在侵略的時候唯獨對陝西這塊地方沒什麼想法,其實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陝西有黃河日本人根本無法過去,就算強行過去了也是傷亡慘重,二是日本侵略時期主要佔有戰略資源而山西土地貧瘠什麼都沒有,三是陝西在這場戰役中並不重要所以日本人根本沒將陝西放在眼裡。

三、陝西在這場戰役中並不重要所以日本人根本沒將陝西放在眼裡。

有人可能說當年重要人員都在陝西居住這里怎麼不重要了?朋友難道重要人物聽到日本人來進攻他們不會跑嗎?如果形勢不對他們肯定會撤離那日本人進攻這里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也幸虧他們覺得這里無關緊要才讓我軍能夠在這里休養生息。

7. 了解抗日戰爭時日軍為何打不進陝西嗎

打仗總得有個目標吧,不然打仗為了啥。所以麻花把這個放在了第一位,稍微對抗戰史有點研究的人就會發現,日軍當時的主要進攻目標除了攻下南京外就是一個勁的往南邊打而不是往西面擴張。

這樣的黃河說渡就渡?

8.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何沒有打下陝西,難道是潼關打不下

日本沒有打下陝西是因為兵力不足。

1937年七七事變後,華北方面日本先後佔領北京、河北、內蒙和山西,連閻錫山的老窩太原都給掏了,但此時南方淞滬會戰吃緊,於是很多部隊被調到南方去作戰了,比如那個製造南京大屠山的熊本師團,華北方面則在李宗仁、閻錫山和宋哲元幾個方面的支持下勉力支持住了。

隨著南方戰場不斷擴大,這些部隊再也沒機會回到華北了,再後來日本關東軍在諾門罕狠狠的被蘇聯教訓了一頓,至此日本國策發生變化,一年後偷襲珍珠港,戰略重心轉移到太平洋,可以說日本在佔領山西後始終沒有騰出手來在華北繼續擴張,所以陝西才得以保全。

(8)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有沒打到陝西擴展閱讀:

潼關,處於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之處,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八年抗戰期間,潼關始終處於戰爭的最前沿。飛機轟炸、炮擊、渡河與反渡河等故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1937年11月8日,日軍攻破了太原城的東、北兩面城牆,蜂擁而入,太原陷落。此前一天,日軍開始轟炸潼關,炮聲在潼關的上空,一直響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為止,幾乎整整8年。

1938年3月7日,剛剛占據山西風陵渡的日軍,突然從黃河北岸向潼關鳳凰山隴海鐵路橋進行炮擊,猝不及防之下,潼關車站的客貨車被擊中,民房倒塌,民眾出逃。

從1937年11月7日,第一次被轟炸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潼關頂住了日寇一次又一次的轟炸,成了日寇無法逾越的雄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潼關保衛戰

9. 日本侵華為什麼沒有打到陝西

1

第一,陝西地處中國西北,地瘠民貧,位置偏僻,又缺少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膠、煤炭等資源,日本人認為拿下意義不大,反而需要分散有限的兵力。當時日本的目標是重慶和東南亞,對於陝西日本人興趣不大。

第二,陝西是重慶的北方門戶,也是延安所在,國軍和共軍都在陝西部署了重兵,蔣介石還特意組建了第八和第十戰區專門負責防陝西防務。日軍曾幾次強攻陝西,都被打了回去,尤其是三萬陝西冷娃在中條山硬是釘了三年,粉碎了日軍十一次掃盪,讓日軍寸步難行。日本也曾夥同偽軍入侵陝北,六次強渡黃河均遭到八路軍的頑強抵抗被迫撤軍。日軍在陝西的唯一戰果就是攻陷了一座縣城府谷,但僅僅「佔領」了一上午就被打回去了。


第三,陝西,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不僅有函谷關、潼關等要塞,又有黃河之險,黃河能當十萬兵!日本想進陝西勢比登天。就是真打進陝西,日本也會後悔,陝西溝壑縱橫,山水相連,明明隔著一個溝,繞過去幾天,別說日本的機械化部隊無法發揮作用,就是找個老鄉問路都難,陝西民風又彪悍,別說遇上游擊隊就是遇到土匪也夠日軍喝一壺,玩不了幾天捉迷藏日本就得崩潰,所以還是不去為妙。

第四,抗戰初期,日本曾有進攻陝西的計劃,打算經陝西入川,但淞滬會戰打響後,日本注意力被吸引到南方,進攻陝西的計劃因此被擱置。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深陷太平洋和南洋戰場,已經沒有多餘的兵力和精力進攻陝西,因此直到戰爭結束日軍也沒佔領陝西一寸土地。

10. 日軍打到陝西了嗎

當時的局勢看,日軍打到山西以後,為了進攻徐州,從華北抽調了一部分主力部隊,所以打下太原以後山西的日軍已經不多,閻錫山還有十來萬部隊守在晉南,加上衛立煌的中央軍以及陝西的部隊,日軍已經無力打進陝西,改由另一路進攻河南的部隊實現進攻陝西的戰略意圖,老蔣為什麼扒黃河,就是為了阻止日軍從河南打進陝西,日軍在河南受阻以後,部隊繼續南下,在南方作戰,華北的日軍已經不多,並且國軍立即修改了防禦態勢,晉西南是閻錫山晉綏軍十萬部隊,綏遠地區是傅作義的部隊,中條山一線有衛立煌二十多萬部隊,日軍無論從哪一個方向進攻都會很吃力,而日軍進攻陝北又有共軍,甘肅寧夏的部隊也是一個威脅,戰線太長,在黃土高原上即使是日軍也很難保證後勤供應,而後來日軍選擇中條山方向突破,在擊潰中條山部隊以後,日軍的損失也很大,日軍應該意識到國軍保衛陝西的意志是堅定的,想要打進陝西需要付出太大的犧牲,如果華北日軍全力進攻陝西,很可能被其他部隊反攻後方,中條山之後,日軍作戰重心轉移到東南亞和太平洋,華北日軍謀求穩定佔領區,提供部隊後勤保障,所以形成了對峙局面,再往後,日軍在太平洋一敗接一敗,進攻陝西已失去戰略意義,所以日軍始終沒能打進陝西。簡單點來說,為了保衛陝西,國軍在陝西周圍部署著約四十萬兵力,而且都是正規軍,如果日軍打進陝西,國民政府必將全力阻擊,規模至少也能達到淞滬會戰的程度,那就打成超大規模的決戰了,日軍後期根本沒有能力在陝西打這種仗,這里是中國後方,最重要的戰略要地,真打起來,絕對會調集百萬大軍迎戰。

與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有沒打到陝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