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中國領土最多時被日軍佔領了多少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福建省沒有全部淪陷。全省共轄62個縣和一個省轄市。全省面積120114方公里。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4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淪陷面積為22277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18.5%。福建省第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金門縣(1937年10月27日淪陷),最後一個淪陷的縣城是雲霄縣(1945年7月13日淪陷)。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總面積為3170平方公里。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淪陷面積為287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90.5%。
Ⅱ 日本在抗戰期間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最大的復時候包括整個東北 華北 湖北中制部 浙江北部 江蘇南部 廣東中部 廣西東南部
雲南怒江以西 湖南大部 海南中部 福建的廈門 河南大部 安徽北部 貴州獨山 江西北部
北起黑龍江 南起海南 東至大海 西至騰沖 ,可以這么說除了新疆、寧夏、甘肅、西藏、青海、四川、雲南、陝西、貴州西部之外的整個中國。
武漢會戰之後,淪陷區地區基本已經定型。除了個別日軍瘋狂進攻的、之後又馬上收復的如豫湘桂會戰(日本所謂「一號作戰」)。它北起東三省,南方控制台灣、珠三角、汕頭、廈門、海南島、南海諸島及個別港口,西北至黃河山西段,西南最遠達到湖南常德、宜昌甚至其以西的部分地區。
在豫湘桂會戰(一號作戰)中,日本曾一度控制了貴州的獨山。
另外,在滇緬作戰中,怒江以西的中國領土亦長時間被日軍控制。
Ⅲ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到底侵佔中國哪些領土
福建沒有淪陷。。
深綠色是日本本土、朝鮮半島、東三省、台灣,這是抗戰開始之內前容日軍已經佔領了的地方。
淺綠色是開戰後佔領的地方。
圖片雖然時間沒有顯示,但應該是在1944年之後。國軍豫湘桂戰役慘敗後,河南、湖南、廣西才失守的,之前一直都沒有被日軍佔領。
Ⅳ 抗戰中日本佔領中國區域(及詳細歷史)
1895年清朝光緒年間佔領台灣。早在七七事變前的工農紅軍時代日軍對中國進行了局部零星的軍事行動:1931年佔領東北三省,1933年長城抗戰後佔領察哈爾綏遠。華北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後佔領河北,忻口會戰和太原會戰後佔領山西,華東日軍在凇滬會戰以及南京保衛戰後佔領長江下游的沿岸地區,就是位於長江兩岸的江蘇安徽南部地區,華南日軍佔領福建廣東沿海的一些地區。1938韓馥渠棄守山東,日軍佔領山東,徐州會戰後佔領蘇北,將華北佔領區與長江下游沿岸佔領區連接了起來。日軍下一步進攻河南,結果老蔣扒開了黃河花園口堤壩,花園口決堤,形成千里黃泛區,日軍短時間內無法攻入河南。1939年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了長江中游的沿岸地區,即位於湖北東部的長江沿岸地區。1939年日軍從湖北出發,進攻湖南,發動三次長沙會戰,前兩次被薛岳擊敗,第三次會戰後佔領湖南東部地區。同時,華北山西日軍想幾次進攻陝甘寧,都因為黃河天險無法進入。1944年豫湘桂戰役後佔領了河南、湖南,並對廣西、貴州作了短暫佔領,有些地區只佔領了一個星期。佔領了雲南與緬甸交界處的一些地區。假如外蒙古也算作中華民國領土的話,日軍佔領區在面積上約佔中華民國領土的四分之一。
Ⅳ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哪些地方沒被日本佔領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1.西康省
西康省全省共轄46個縣。全省面積451521平方公里。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2.寧夏省
寧夏省全省共轄10個縣。全省面積233320平方公里。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3.青海省
青海省全省共轄17個縣。全省面積667236平方公里。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4.新疆省
新疆省全省共轄63個縣。全省面積1711931平方公里。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5.四川省
四川省全省共轄150個縣市。全省面積303318平方公里。抗戰期間,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6.陝西省
陝西省全省共轄92個縣。全省面積187691平方公里。抗戰期間,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7.甘肅省
甘肅省全省共轄66個縣。全省面積391506平方公里。抗戰期間,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8.西藏地方
西藏地方共轄78個宗鵒。全自治區面積1215780平方公里。抗戰期間,西藏自治區所屬各宗鵒沒有遭到日軍的侵擾。但是松潘地區曾遭到日本陸軍航空兵的戰略轟炸。
Ⅵ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為什麼會佔領中國大片的土地
早在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陸軍中將永田鐵山就開始布置下一步侵華行動。這些行動包括進攻長城,簽訂《塘沽協定》;自導自演河北事件,簽訂《何梅協定》,出讓河北、天津的大部分主權等。之所以要進一步侵華,是因為日本人發現佔了東三省,自己反而做了賠本的買賣。從地圖上看,東北夾在蘇聯和中國華北之間,日軍佔了這個地方,背面受到蘇聯的威脅,南面則門戶洞開,不利於防守。如果日後中國和蘇聯兩面夾擊,那日本就首尾不能相顧,想想就後背發涼,有沒有?
在經濟上看,佔了東北就要建設東北,那就要拿錢,日本出不起錢,只得以戰養戰。佔領東北之後,為了維持在東北的佔領以及准備對蘇歲華的日後戰爭需要,日本的軍費屢創新高,接了東北反而是個燙手的山芋。事實上,在佔領東北以後,日本面臨的國內狀況沒有得到好轉,反而迅速惡化,借用三國時候的一句話,那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華北卻不同,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佔領這里,日本的困境就會得到大大的緩解。於是,永田鐵山認為,日本必須在華北五省培植親日的勢力,作為緩沖區。不過,他很快就被刺殺身亡了。他的這一計劃被土肥原賢二執行。培植勢力,也並不簡單,在華北擁有絕對實力的閻錫山、宋哲元和韓復渠果斷拒絕了日本人。而國民黨則選擇了全面抗戰,使得日本人的政治誘降落空。
Ⅶ 日本佔領中國地圖
日本侵華戰爭佔領面積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
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除了四川,西藏,新疆,寧夏,甘肅,雲南,貴州西部省之外,幾乎所有省都有大片土地或全部被日軍佔領。日軍還侵入了外蒙,但被駐守在那裡的蘇軍擊敗。
(7)抗日戰爭日軍佔領中國擴展閱讀:
侵華戰爭時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侵華戰爭時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侵華戰爭
Ⅷ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佔領了中國哪些地方
一、 全省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全省淪陷的省份總共有九個。分別是:台灣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熱河省、察哈爾省、河北省、山東省和江蘇省。
二、 部分淪陷的省份
抗戰期間,中國部分淪陷的省份有13個。按照 淪陷面積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分別是:河南省、山西省、安徵省、浙江省、綏遠省、廣東省、湖北省、廣西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另外,在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有6個直轄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直轄市也劃入了部分淪陷的范疇。
1.河南省(9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09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沈丘縣和新蔡縣兩個縣倖免於難。
2.山西省(98.2%淪陷)
抗戰期間,有103個縣先後淪陷,只有永和縣和平順縣兩個縣免遭日寇佔領。
3.安徵省(81.9%淪陷)
抗戰期間,有48個縣先後淪陷,只有14個縣沒有淪陷。這14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廬 江縣、涇縣、石埭縣、旌德縣、寧國縣、祁門縣、岳西縣、臨泉縣、穎上縣、黟縣、霍邱縣、休寧縣、歙縣和績溪縣。
4.浙江省(7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4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2個縣沒有淪陷。這12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於潛縣、昌化縣、仙居縣、磐安縣、開化縣、淳安縣、遂安縣、泰順縣、龍泉縣、慶元縣、雲和縣和景寧縣。
5.綏遠省(71%淪陷)
抗戰期間,有14個縣市和2個盟旗先後淪陷,只有伊克昭盟旗以及河 套地區的東勝縣、涼城縣、興和縣3個縣沒有淪陷。
6.廣東省(70.3%淪陷)
抗戰期間,有7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8個縣沒有淪陷。這28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開建縣、恩平縣、赤溪縣、佛岡縣、廣寧縣、仁化縣、連縣、陽山縣、連山縣、紫金縣、河源縣、和平縣、連平縣、饒平縣、豐順縣、梅縣、五華縣、 興寧縣、平遠縣、蕉嶺縣、茂名縣、大埔縣、信宜縣、化縣、吳川縣、徐聞縣、陽春縣和合浦縣。
7.湖北省(69.3%淪陷)
抗戰期間,有53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18個縣沒有淪陷。這18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均縣、鄖縣、房縣、竹溪縣、竹山縣、保康縣、鄖西縣、谷城縣、巴東縣、興山縣、秭歸縣、恩施縣、宜恩縣、建始縣、利川縣、來鳳縣、咸豐縣和鶴 峰縣。
8.廣西省(68.6%淪陷)
抗戰期間,有67個縣先後淪陷,只有32個縣沒有淪陷。這32個沒有淪陷的縣城分別是:賀 縣、博白縣、鬱林縣、興業縣、都安縣、隆安縣、百色縣、田東縣、東蘭縣、凌雲縣、田陽縣、鳳山縣、賓士縣、靖西縣、鎮邊縣、田西縣、樂業縣、萬岡縣、天峨 縣、北流縣、西林縣、西隆縣、向都縣、鎮結縣、龍茗縣、那馬縣、隆山縣、敬德縣、天保縣、養利縣、萬承縣和雷平縣。
9.湖南省(68.4%淪陷)
抗戰期間,有50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6個縣沒有淪陷。這26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酃縣、臨灃縣、汝城縣、桂東縣、芷江縣、鳳凰縣、沅陵縣、滬溪縣、辰溪縣、漵浦縣、黔陽縣、麻陽縣、永順縣、保靖縣、龍山縣、桑植縣、古丈 縣、靖縣、綏寧縣、合同縣、通道縣、乾城縣、永綏縣、晃縣、大庸縣和懷化縣。
10.江西省(63.5%淪陷)
抗戰期間,有56個縣市先後淪陷,只有27個縣沒有淪陷。這27個沒有淪陷的 縣城分別是:豐城縣、鄱陽縣、寧岡縣、分宜縣、南豐縣、銅鼓縣、廣昌縣、黎川縣、雩都縣、興國縣、會昌縣、安遠縣、尋鄔縣、樂安縣、宜春縣、金溪縣、安福 縣、鉛山縣、上猶縣、崇義縣、寧都縣、瑞金縣、石城縣、樂平縣、浮梁縣、德興縣和萬年縣。
11.福建省(18.5%淪陷)
抗戰期間,有15個縣市先後淪陷。這15個縣市分別是:金門縣、廈門市、詔安 縣、東山縣、福清縣、長樂縣、連江縣、閩候縣、海澄縣、永安縣、霞浦縣、寧德縣、福安縣、漳浦縣和雲霄縣。
12.貴州省(4.8%淪陷)
抗戰期間,有4個縣先後淪陷。這4個縣分別是:三都縣、獨山縣、丹寨縣和荔波 縣。
13.雲南省(3.3%淪陷)
抗戰期間,有3個縣先後淪陷。這3個縣分別是:龍陵縣、保山縣和滕沖縣。
三、直轄市(6個直轄市淪陷5個)
抗戰期間,中國先後共設立了6個直轄市,分別是: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南京市、青島市和重慶市。其中有5個先後淪陷,分別是:
北平市:1937年7月29日淪陷。
天津市:1937年7月30日淪陷。
上海市:1937年11月12日淪陷。
南京市:1937年12月13日淪陷。
青島市:1938年1月10日淪陷。
四、未淪陷的省份
在半個世紀的對日戰爭中,中國只有8個省份1個直轄市(重慶)沒有落入日寇之手。這8個省份分別是: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四川省、陝西省、甘肅省和西藏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西康省、寧夏省、青海省、新疆省。抗日戰爭期間沒有遭到日軍的轟炸和侵佔。
四川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陝西省所轄的部分縣城以及鄉鎮多次遭到日軍的侵犯和轟炸。但是總體上說,各縣城均沒有被日軍佔領。
甘肅省所屬各縣均沒有遭到日軍的入侵,只是一些城市遭到敵機的轟炸。
直轄市(重慶)遭到日軍的狂轟濫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