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抗日戰爭史稿》下載
網路下栽
Ⅱ 中國抗日戰爭史一書主要寫了什麼
· 收復來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自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
Ⅲ 中國抗日戰爭史什麼時候網上可以閱讀
一、網站類:抄 鐵血網站、網易軍事板塊
二、資料庫: 超星
超星關於抗戰題材的
1、《尊嚴不是無代價的:從日本史料揭密中國抗戰》 作者:薩蘇著
2 《國共全面內戰的緣起:抗戰勝利之初美蘇與國共和戰關系研究》 作者:紀亞光著
三、如果你問是最新版的《中國抗日戰爭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組織編寫,建議你再等等,剛出版,電子版估計沒這么快。不過也別抱什麼期望,官方修訂的。很多會有選擇的。
Ⅳ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 總結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總結:
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十四年的浴血奮戰,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贏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開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的抗日戰爭,以中國的勝利和日本的失敗而告終。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128萬侵華日軍向中國投降,日本侵華戰犯受到了嚴正的審判。
中國人民取得近百年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改變了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屢戰屢敗的歷史,使中華民族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4)中國抗日戰爭史剛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促進民族覺醒和團結的戰爭。近代中國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斗爭。抗日戰爭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氣勢震撼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心靈,激發起全國人民團結禦侮的巨大能量,彰顯出氣貫長虹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抗戰精神。
這種偉大的民族覺醒和空前的民族團結,比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進行的歷次抗爭都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從根本上決定了戰爭的進程和結局。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灰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不但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撐,更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不竭動力,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抗日戰爭是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戰爭。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之前,中國飽受世界列強欺壓,不要說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就連起碼的平等對話的資格都沒有。一個屢戰屢敗的民族,可能贏得同情,但不可能贏得尊重。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
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中國初步廢除了各國通過對華不平等條約攫取的許多特權,使一個世紀以來世界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開始崩潰。
Ⅳ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中下)》讀後感,2000字,多謝大神!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觀後感作文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個9月3日,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匆匆走過了七十個年頭。為了紀念這個勝利的日子,我們懷著虔誠之心觀看了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長安街的天安門廣場前進。「咚——咚—— 咚」多麼有勁,多麼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鬥,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解放軍叔叔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 「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後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漸漸變成了文字,文字漸漸變成了概念,概念漸漸地模糊了。歷史,就是這樣被人們遺忘的。但抗戰是一段不應被後人忘記的歷史!那是一段悲慘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苦難;那是一段光榮的歷史,凝結著一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遠遜於對手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歷史奇跡和民族榮耀!抗戰的歷史給後人留下了一種民族精神,這種精神給予我們自尊、自信和面向未來的勇氣,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忘記日本侵華和中國抗戰這段不尋常的歷史,不能忘記那屈辱和榮譽交織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經的傷痛;勿忘「昨天」,牢記那可貴的覺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難得的堅毅;勿忘「昨天」,繼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國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讓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和驕傲中不知前進的方向,勿忘「昨天」,是為了讓我們正視今天,是為了讓我們挑戰明天,是為了讓我們將「昨天」勝利的輝煌重現……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過,但這一天卻讓我收獲了許多,思索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或許平日的我們並不會將那段難忘的歷史特意拿出來宣揚一番,但只要我們將那個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腦海,它便能像警鍾一樣時時鞭策我們保持警醒、踏實前進,讓我們的後代在將來的某個日子裡驕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著無數個榮耀的『昨天』,我們還要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Ⅵ 中國抗戰史介紹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侵佔了中國東北,此後又陸續在華北和上海等地挑起軍事沖突,國民政府當時採取妥協的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的戰事隨即全面爆發。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中美雙方始正式宣戰,中國與美國和英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作戰。
日本在戰爭期間,佔領了中國東部大部分地區,並樹立包括滿洲國、汪兆銘政權在內的多個傀儡政權。1945年8月9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15日,日本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6)中國抗日戰爭史剛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變了中國自近代以來飽受帝國主義列強欺凌的屈辱 地位,一掃近百年屢戰屢敗的悲觀陰霾,鼓舞著中國人民走出灰暗的歷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抗日戰爭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創造了歷史機遇。中國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 戰爭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獲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國際地位也隨之提高。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為新中國成立和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Ⅶ 求《中國抗日戰爭史》的讀後感
暑假期間,我去圖書館買了一本名為《中國抗日戰爭史》的書籍,讓我了解了更多關於中國抗日時期的事情。
粗略的瀏覽過書本內容後,的確發現無處無洋溢著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偉大,為了捍衛祖國,全國各族人民,都煥發出了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萬眾一心地投入到這場戰爭之中。
而中國作為一個平窮落後的國家,能夠以主力軍的重要角色同反法西斯的盟國一道打敗強大的帝國主義是及不容易的。戰爭最後是我們取得勝利,所需要的因素很多,不過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正確的戰術指揮和全民族抗戰,還有一個就是國共兩黨能夠不計前嫌再次實現了合作。
在戰爭中,戰士的幾句平凡話,卻把戰士們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那份對中華民族的那份責任心表現的淋漓盡致,他們面對擁有先進武器的日軍,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勇往直前。這是我不禁感嘆,倘若中華民族擁有更多類似的戰士,可能抗日戰爭就會提早一點結束。對於現在這種精神也同樣是寶貴的。
我覺得歷史的回顧也必須聯繫到現在。抗日時期的經歷足以說明,落後就要挨打。當年日本敢大舉侵略我國,除了因為清政府上的腐敗,就是因為中國的經濟落後,力量弱小.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才慢慢的一步步增強起自己的國力,國防和經濟,最後把中國設成為繁榮,富強的現代化國度。
讀完這本書,我才知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只有強大自己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場偉大而又殘酷的戰爭提供給我們豐富的經驗教訓,是值得我們去吸取的。
Ⅷ 中國抗日戰爭
回答者:wmj007 - 總監 八級 9-17 13:12
你剛從秦始皇兵馬俑出來的就加入共產黨了啊?你以為你寫的這幾句就能夠刪改中國抗戰的歷史了嗎?我鄙視你,真的,但我不怪你,因為你在這里所寫的都只能證明你一點,」沒文化」你在這里所寫的基本都是在小學教育書本里才出現的抗日場面
你居然會這樣認為:在中國戰場上,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軍民展開了英勇的反擊。歷史是這樣的嗎?
我跟你講,宣傳共產黨不能宣傳的這么過分,咱都是中國人,不能不認祖宗.
正面教材,有哪一部是書描寫了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才是抗戰的主力?你能給我個答案嗎.
總的來說共產黨就打了一次平型關伏擊戰,一次百團大戰,其他都是敵後戰場,所謂敵後戰場知道什麼意思吧?
而且在整個八年抗戰中,共產黨都有避戰養閑的嫌疑,為什麼這樣說,大家應該清楚,.第十八集團軍總共才3.4萬人,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加第十八集團軍總兵力在60萬左右,還不包括地方部隊.
一樓,你為什麼這樣過分的刪改抗戰歷史,難道就因為你是生在共產黨的腳下嗎?
我是大陸人,不是台灣人,更加不是國民黨員.我身為一名中國人,雖然是受共產黨的教育而長大的,但我不希望有人隨意拿歷史來造謠,相信所有愛國之人都不希望
Ⅸ 中國抗日戰爭史的介紹
《中國抗日戰爭史》是1998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地圖出版社。
Ⅹ 中國抗日戰爭的大事記錄,時間,具體內容要詳細一點啊,謝謝!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製造並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必然的結果,也是企圖把中國變為其獨占的殖民地而採取的重要步驟。它同時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2、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3、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是盧溝橋事變後,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於長期作戰,而在上海採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4、台兒庄大捷(1938年3月16日——1938年34月15日)
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百團大戰(1940年8月20日——1941年1月24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