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戰役和台兒庄戰役哪個最早
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戰役是1937年9月25日的
台兒庄戰役是1938年3月14日-4月15日的
Ⅱ 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戰役是在上海打的嗎
山西大同靈丘,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居然拯救了你們這些人,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讓小日本給佔了呢。
Ⅲ 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勝利真的是平型關戰役嗎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出師華北抗日戰場後首戰大捷,同時也是全國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Ⅳ 抗日戰爭時期的三大著名戰役
1、平型關戰役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2、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沖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3、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盪」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就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參考資料:淞滬會戰_網路
百團大戰_網路
Ⅳ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第一次取得重大勝利的戰役是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會戰 C台兒庄戰役 D百團大
平型關戰役與百團抄大戰均為襲共產黨組織,淞滬會戰以失敗告終
所以答案是C: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Ⅵ 平型關戰役和她台兒庄戰役是中國抗日時期發生的嗎
是的。
1、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
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2、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大捷,又稱台兒庄戰役、魯南會戰或血戰台兒庄。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日軍自報傷亡11984人 )。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
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6)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役嗎擴展閱讀:
戰役結果:
1、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歷經月余,中國軍隊斃傷日軍11984人,俘虜719人,繳獲大炮31門,裝甲車11輛,大小戰車8輛,輕重機槍1000餘挺,步槍10000餘支。
中共《新華日報》1938年4月7日、8日報道稱:殲敵萬餘人,坦克車被擊毀30餘輛,繳獲大炮70餘門,戰車40餘輛,裝甲車70餘輛,汽車100餘輛。
日方數據為第5、第10師團合計傷亡11984名,其中第五師團2月20日至5月10日共戰死1281人,受傷5478人,第十師團3月14日至5月12日戰死1088人,受傷4137人。
此數據源自1938年6月,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第三課對台兒庄戰役前後日軍傷亡的一個統計。
2、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戰斗八路軍共殲滅日軍1000餘人。就此次戰斗日軍傷亡數字而言:「認為中方殲滅日軍比較可靠的數據是1000,對比日軍的參戰部隊,該數據是比較可靠的。」
據此,我們再看看曾經參加過此次戰斗的元帥、將軍們的回憶文章,便能充分說明前文所述八路軍殲敵1000人的數字是可靠的。
聶榮臻元帥在《崢嶸歲月:首戰平型關》中講到:平型關戰斗,我軍殲敵1000餘人。楊成武將軍在《為了平型關的勝利》中還寫到:(9月25日)下午4時,林彪、聶榮臻發來電報:師主力殲滅日軍坂垣師團第21旅團1000多人,你們獨立團已勝利完成了打援任務。
綜上所述,平型關戰斗八路軍殲滅日軍1000餘人的數字是可靠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平型關大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兒庄戰役
Ⅶ 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的中國軍隊取得第一次重大勝利
平型關戰斗只是伏擊了日軍第5師團的一隻輜重部隊。只是一次戰斗版,第一次戰役性勝利應該是權一台兒庄戰役,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殲敵1000多人,毀敵汽車100輛,大車200輛,繳獲步槍1000多支,輕重機槍20多挺,戰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戰利品。
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國民黨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0萬人,傷亡失蹤近3萬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萬餘人。。日軍第10師團由北自南展開進攻,第5師團由東北方向從臨沂向嶧縣(今嶧城)進攻配合作戰。日軍第10師團,第5師團,是日軍最精銳部隊,號稱;剛軍『
Ⅷ 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屬於哪個時期
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屬於抗日戰爭初期,戰略防禦階段。
從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版發動盧溝橋權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這一時期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37年7月7日至1938年10月,是抗日戰爭的戰略防禦階段。
第二階段:1938年到1943年底,是抗日戰爭中時間最為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又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1938年11月至1941年11月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前期。1941年12月至1943年底,是戰略相持階段的後期。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第三階段:1944年初至1945年8月,是戰略反攻和抗日戰爭勝利結束的時期。
平型關大捷,是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台兒庄戰役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均屬於戰略防禦階段。
Ⅸ 平型關戰役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是不是抗日戰爭取得的最早的勝利
平型關戰役是正面戰場,是抗日戰爭取得的最早的勝利。
1937年9月中旬,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
9月23日,第115師派出獨立團和騎兵營插到靈丘——淶源——廣靈之間地區活動,以鉗制和打擊增援平型關之日軍。24日夜,又以3個團的兵力冒雨設伏於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等待來犯之敵。
25日7時許,日軍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後續部隊全部進入設伏地域,八路軍預伏部隊居高臨下,迅速向敵發起猛烈攻擊,頓時打亂了日軍的指揮系統,敵軍的車輛自相碰撞,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這時,我軍戰士勇猛地沖向公路,對敵實行分割圍殲,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戰。經過一天的激戰,八路軍取得了平型關戰役的勝利。
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中共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以及大批軍用物資,取得了全國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
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的伏擊戰。在當時日軍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節後退的形勢下,八路軍首戰告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瘋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民心、士氣,使全國人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
(9)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役嗎擴展閱讀
「平型關戰役」戰斗背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但在中國軍隊英勇抵抗,傷亡官兵約5000餘人之後,仍未能阻擋日軍進攻的鐵蹄;7月29日,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整個華北陷入全面危機。8月13日,日軍開始進攻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為速戰速決,日軍先後投入30萬兵力,動用300多架飛機、幾十艘軍艦,企圖通過佔領中心城市來迫使中國在3個月之內投降。在日軍的瘋狂進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國共兩黨開始緊密攜手、共同抵禦外敵。
Ⅹ 抗日戰爭時期平型關戰役是在太原失陷以後打的嗎
不是,是大同失陷後打的。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是對日抗戰期間太原回會戰中的一場戰役,由國答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官閻錫山所領導,歷時一個月,屬中等規模戰役。由於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伏擊日軍輜重隊,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而高漲了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而太原是1937年11月被日軍佔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