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外國認為中國對越戰爭

外國認為中國對越戰爭

發布時間:2021-03-01 00:34:13

❶ 美國人如何看中國人對越反擊戰

人們已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講,鄧小平領導的這場戰爭是打給中國共產黨人看的,小平復出以後,中國改革開放的藍圖已經在他心中草繪而成,要實現這個藍圖必須在黨內樹立絕對的權威。要打一仗。那時"四人幫"剛被粉碎,黨內思想極左的人大把大把的,既反鄧,更反對他的路線及政策。要改革,就要有權威。最快的樹立權威的辦法就是打仗。

也有人說,是打給社會主義國家看的。1975年,美國人是在損兵折將以後狼狽地撤出了越南。小平同志說了,我教訓一下越南。那時候越南跟著誰跑呢?跟著蘇聯跑。小平同志這個時候發起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就是把自己、把中國從所謂的蘇聯社會主義陣營中劃出來。當時許多東歐國家都不滿意,說社會主義國家打社會主義國家。小平同志在當時就看到,你這種社會主義,不要也罷。結果怎麼樣?假社會主義是沒有生命力的。到1989 年,所有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倒台,連蘇聯都垮了。十年前小平同志就看到了這一點,用這一場戰爭和你劃清界線。

其實,鄧小平說教訓一下越南,最根本的是越南統一後的忘恩負義,在越南人民歷時二十多年的民族獨立戰爭中,新中國黨和政府以及人民,給予了無私的、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持,抗美援越和抗美援朝一樣,這種支持是中國人民在自己食不裹腹的歲月里完成的。

美國人亨利·莫爾寫的《越戰前後目擊記》,從一個側面讓我們了解自衛反擊戰的真實原因,讀後我有著較深的感受:自衛反擊戰應該打!

越南統一後的不久,越共政府總理範文同於1978年3月,在他的統治和整肅工作相對穩定一些的時候,突然宣布開展「與資本主義作斗爭」和取消一切私營企業的運動。

亨利·莫爾寫道:「 由於越南大部分企業和商業是由中國籍居民經營,並且佔有大量的財富和不動產,因此他們面臨著最沉重的打擊。在越南戰爭期間一直支持越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並削減以至取消了對越共政府的援助。據報道,僅在1978年一年中就有大約十六萬中國僑民或祖籍中國的難民被驅趕到了中國境內。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德魯?米德爾頓的一篇述評,摘譯如下:

反擊的中國部隊和越南守衛者之間的第二天的戰斗,顯然限於中國加強進攻部隊和越南在東北南三個方向通往河內的弧形保護線上部署五至七師的兵力。

雖然戰斗的規模似乎已縮小,但是中國的一名官方代表在一次談話中強調,攻勢將「繼續下去」。

研究越南和中國情況的美國和歐洲專家在研究了戰斗結果以後說,中國的攻勢顯然使越南的主力部隊受到了出奇不意的攻擊。

這些專家說,中國軍隊盡管在高平省受到某些損失,但已突破了邊界衛兵、民兵和其他非正規部隊的抵抗。

分析人員說,在中國發動攻勢的同時,柬埔寨的游擊隊加強了反對越南反擊者的活動。這可能是為了把越南正規軍拖住在那裡。河內承認,它的軍隊昨天和星期六在五條戰線上作戰,游擊隊出現在柬埔寨從貢布通往金邊的三號公路上。越南部隊(被認為是東南亞最精銳的部隊)的三至五個師准備保衛河內,他們大致部署成新月形,從首都以北紅河上的安沛起至海岸上的廣安止。

在第一天戰斗結束時,中國軍隊已形成從兩路進逼首都之勢。一路是從河內西北部的老街而來,顯然離河內已不到一百四十英里。

第二路是在諒山地區,據說已到達離河內不到一百英里之處。

中國的步兵在坦克部隊密切配合下作戰,大批中國部隊進入這兩條戰線對越南首都形成明顯的威脅。然而,中國人給人們一種強烈的印象,那就是這些部隊並非指向河內的唯一一批部隊,或許也不是最具有威脅性的部隊。

中國人從兩條戰線向越南開戰,但是他們打仗時一隻眼睛則盯住中蘇交界的北部邊境。

據來自東京的消息說,俄國的唯一行動是調派兩架圖95D偵察飛機南下,經對馬海峽上空前往越南。

北約稱這種飛機為熊式飛機,據信是從蘇聯沿海省份的機場起飛的。這些飛機的任務大概是偵察戰區,戰區在當天大部分時間中都是濃雲密布。

在最初兩天的戰斗里,中國人遇到的嚴重問題比較少。他們最初的進攻不是以猛烈的轟炸做為先導而是先用口徑為一百二十二至一百五十五毫米的大炮進行長時間的密集射擊。

如果中國決定主攻河內而不是撤回邊界(在撤回時宣布已取得勝利)的話,那麼這兩支正在較量的部隊真要決一雌雄了。河內周圍的越軍估計最多有五萬人左右,他們具備的有利條件是壕溝陣地、較現代化的反坦克和防空系統,這些包括蘇聯的地對空導彈。

❷ 西方為什麼說中越戰爭,中國輸了

認為為什麼中抄越戰爭襲中國輸了?
很簡單,我們先要明確一下,判斷戰爭勝利的標準是什麼?
按照克勞塞維茨的說法,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判斷戰爭是否勝利的標准就是是否達成了政治目的
對越作戰前,中國的目標就是在越北建立一個緩沖區,形成南北朝鮮式的格局,連領導人都准備好了,為此還動用了9個軍,30個步兵師,佔到了當時PLA總兵力的1/3左右
可結果呢?
根本沒有達成戰略目標,隨著PLA撤回,越南又恢復了對邊境的騷擾
而且PLA戰鬥力薄弱暴露無遺

❸ 外國人眼裡的,中越戰爭是什麼樣的

1979年2月22日,中國新華社匯總了各國對中國進攻越南的態度:

譴責中國,支持越南,並要中國撤軍及停火:蘇聯、 波蘭、 東德、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保加利亞、 阿爾巴尼亞、 蒙古國、 阿富汗、 衣索比亞、 安哥拉、 莫三比克和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柬埔寨親越的韓桑林政權),包括了蘇聯及其大部分衛星國。

對中國表示遺憾,要中國撤軍:寮國、 印度。

反對中國及越南的軍事行動:瑞典、 加拿大、 紐西蘭。

要求中國從越南撤軍、越南從柬埔寨撤軍:日本、 泰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印尼、 菲律賓、 伊拉克、 北葉門、 丹麥、 芬蘭、 挪威、 英國、 荷蘭、 義大利、 南斯拉夫、 羅馬尼亞、 美國、 澳大利亞。

對中國和越南都表示遺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運:西德、 奧地利、 瑞士、 比利時、 盧森堡、 法國、 西班牙、 希臘。

呼籲談判解決問題:孟加拉國、 塞普勒斯、 冰島、 愛爾蘭、 埃及、 利比亞、 馬里、 馬達加斯加。

公開聲明不表態:葡萄牙。

支持中國,譴責越南:民主柬埔寨、朝鮮

❹ 當年中越戰爭時,美國的態度是怎樣的

中越戰爭的時候正是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越南緊跟蘇聯對抗中國,美國看著高興的很。

引用:中越戰爭中美國的角色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句話是世界各國處理國際關系的至理名言。
(一)
建國之後,中國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台灣問題上,與美國數度交惡。但隨著60年代中蘇分裂之後,中國逐漸被共產主義陣營拋棄,成為孤家寡人,環顧四周,並無一個朋友。前蘇聯更是想利用越南達到對中國在戰略上的全麵包圍,形勢對中國極其不利。
而此時的美國也好不到哪去。在越戰中日益不利,失敗已成定局。通過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美國了解到了中國的力量,美國國內開始有人主張同中國全面發展關系,希望通過中國遏制前蘇聯在亞洲擴張勢力。
這一點,竟然同中國的利益驚人的一致。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盡棄前嫌之後開始了關系正常化的進程。中美接近對越、蘇無疑構成重大威脅,前蘇聯加速拉攏越南,而越南在南北統一後,立即開始了反華的舉動。終於導致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開始。
(二)
中美兩國在中國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問題上是否達成過協議,至今仍舊是個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鄧小平訪美歸來立即發動了進攻戰役,至少是得到了美國的默許。而美國之後的表現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戰爭爆發後,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陣營(南斯拉夫除外)強烈譴責中國的「侵略」行徑,並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中國進行制裁。同時,前蘇聯塔斯社和電台還譴責了美國對中國發動入侵的縱容和默許。真理報表示鄧小平在訪美回國的第三天就發動了進攻,「因此不管如何掩蓋和扭曲,也不能遮掩美國對這場戰爭應該負的直接和間接的責任。」
戰爭第一天,美國國務院雖然發表了要求中國立即停止武力行為,撤回軍隊的聲明,可是這份聲明還同時遣責越南入侵柬埔寨。在隨後召開的安理會緊急會議上,中蘇分別拿出譴責對方的提議,反倒是美國人十分難得地當一回第三者,袖手旁觀地評判是非。1979年2月25日安理會上,由於中美兩國聯手,聯合國同意被推翻的波爾布特政府(紅色高棉)代表發言,結果前蘇聯代表卡拉莫夫退席以示抗議。由前蘇聯提議的對中國的制裁也就不了了之了。
(三)
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美國在中越戰爭期間還為中國提供了「援助」。
戰爭爆發後,美國太平洋第七艦隊迅速向北部灣集結,給人一種中美聯手作戰的感覺。
同時,美國還向中國提供了前蘇聯軍隊在邊境集結的衛星圖片,隨時跟蹤,隨時向中方報告。還有更為具體的傳聞:1979年3月初,當解放軍利用優勢兵力包圍越軍316師時自認為勝卷在握,而美軍衛星卻發現316師只是越軍的誘餌,解放軍已被越軍主力反包圍,情況十分危險。於是美國迅速通知了中方,使中國軍隊躲過了一劫。
不管上述傳聞真實與否,但就國家利益而言,美國在當時確實和中國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因為在冷戰時期,「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美國深諳此道。

❺ 為什麼中國對越反擊戰在幾個月內勝利而美國對越戰爭漸

戰爭目的不同,導致戰爭手段和戰爭進程的巨大差異。
美越戰爭中,美國的目的是徹底消滅北方越共政權,統一整個越南並建立起一個親美的資本主義政權。
本尼迪雖然支持武裝干涉越南事務,但是在戰爭規模上一直抱有疑慮,遲遲沒有下定增兵的決心。所以美軍在越南戰場上,一開始是非常被動的,飽受兵力不足的痛苦。約翰遜下定決心擴大戰爭,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美國陸軍遲遲不敢跨越北緯17°線附近的邊哈河,只能藉助海空軍力量對北越進行轟炸。而單純的轟炸,是無法結束戰爭的。約翰遜政府後期,美國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一方面面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一方面又要面對國內反戰情緒的膨脹。最終,尼克松上台後,決定結束這場看不到頭的戰爭,開始逐漸將美軍撤離越南戰場,最終徹底拋棄了南越政權。越共順勢統一了全國。
可以說,美越戰爭打得如此膠著,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朝鮮戰爭之後,美國沒有信心再與蘇聯支持的中國打一場直接戰爭,但又不願意就此認輸放棄。所以既不敢擴大戰爭規模,又不願輕易放棄戰爭,於是才糾結了這么久。
而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國的戰爭目的是「懲罰性戰爭」,即擊潰越南的主力部隊,摧毀越南的戰爭能力。
當時中國面對的困境,是越南在前蘇聯的支持下,試圖統一整個中南半島,建立一個龐大的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對峙。一旦越南的計劃實現,中國將同時面對北方和西方的蘇聯、西南方的印度、南方的越南、東方的日本和美國,整個國家會被這四個龐然大物所包圍,再無戰略緩沖可言。
所以我國當時的目的,並不是徹底推翻越南政權,或者徹底佔領越南,而是擊潰越南的主力武裝部隊,摧毀集中在越北地區的越南工業命脈。實現這兩個目的後,越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再有能力統一中南半島,或挑戰中國。
在這兩個戰略計劃實現後,我們的戰爭目的已經達成了,自然要撤軍,而且要盡快撤軍。因為蘇聯當時拒絕履行蘇越友好合作條約中有關越南受到侵略時蘇聯必須出兵的義務,就是因為蘇聯本身相信中國沒有推翻越南政權的打算。
如果我們繼續把戰爭持續下去,試圖進逼甚至攻佔河內,就代表著我們打算推翻越南政權了,那麼蘇聯就很有可能會出兵。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們最擔心的不是南方的越南,而是整個三北地區的幾十萬蘇聯鋼鐵洪流。所以整個對越反擊戰,我們的精銳部隊全都在北方,根本沒有南下;而且當時軍委就定下基調:只打兩周,不管結果如何,必須撤退。這個期限,就是當時我軍認為的蘇聯決定出兵的極限時間,超過這個時間不結束戰爭,蘇聯很有可能就會下令出兵干預。
就結果而言,我們期待的兩個戰略目標,一個沒有完全實現,一個實現得很到位。沒有完全實現的,就是殲滅越南的主力部隊。但是越南的主力部隊並不在中越邊界第一線,一部分在後方的縱深防線上,一部分在柬埔寨。實現得很到位的,就是摧毀越南的工業能力。越南由於美越戰爭的原因,主要工業設施都在北方,這也給我們摧毀越南工業能力,帶來了很有利的條件。
在我們撤軍之後,越南的主力部隊雖然得以保存,但是已經沒有能力主動發起戰爭了。從此以後,我們直到91年,都在中越邊境與越南長期對峙,牽制越南的軍力和國力。為了應對我們的軍事對峙,越南不得不把它的大部分主力部隊和大量國力和財政收入投入到中印邊境上來,使得越南既無法繼續統一中南半島的「偉業」,也無法享受擊敗美國的戰爭紅利,迅速壯大國力。
最終,越南在90年與柬埔寨簽署協議,徹底放棄了統一中南半島的「宏偉」戰略,而且十多年的時間里,越南的經濟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此外,由於中越長期對峙,使得越南的軍方勢力愈發膨脹,尾大不掉,直到今日,越共多次試圖禁止軍隊經商,都沒能成功。越南軍方已經基本脫離了越南政府的掌控,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成為嚴重威脅越南政治和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

❻ 外國名人對中國或中國抗日戰爭的評論有哪些

中國,那是一個沉睡的巨人,別弄醒它!因為它一醒來就會震動世界。

————〖拿破崙〗法國皇帝

我們不能象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哲學家們在那裡發現了一個新的道德與物質的世界。

————〖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大師

中國人已經注意到他們文化的優越性,他們本身是用兩隻眼睛來理解所有事物的,歐洲人卻只是單眼為主,他們除自己之外,根本看不見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民族。

————〖喬安·巴羅勞斯〗葡萄牙學者

我們從前誰也不曾想到,在這世界上有凌駕我們的民族存在,但是事實上,我們卻發現了中國民族。

————〖萊布尼茨〗近代德國哲學、數學大師

我們時代的奇跡之一是中國在慘遭20世紀各種最可怕的天災人禍之後,到21世紀必將成為世界上的一個頭等大國。

————〖尼克松〗美國前總統

羅斯福

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可以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丘吉爾

如果日本進軍西印度洋,必然會導致我方在中東的全部陣地崩潰。能防止上述局勢出現的只有中國。

斯大林

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值得一提的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報到的中國抗戰。

❼ 外國怎麼看中越戰爭

以下摘錄的是美國軍事評論家對1979年中越戰爭的評價,僅供參考: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回動用答20-30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兩個星期的戰斗中,中國軍隊雖然遭到了頑強的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進了大約40公里.

中國又一次向全世界表明,它不排斥運用武力堅持政治主張.

一些觀察家傾向於這樣的觀點:中國同越南的這次戰爭,是普魯士軍事哲學家克勞塞維茲定義的戰爭的典型例子----政治以其他方式的繼續.

雖然中國宣布對越作戰已達到戰略目標,但其領導層承認中國軍隊並不是完全成功的,並就怎樣進行現代戰爭取得了一些教訓.

中國承認,在歷時四個星期的戰斗中傷亡20000人(注:國內普遍的說法為萬人以上,殲滅敵人5萬餘人)----這對於美國軍隊來說是一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

顯然,中國的軍政領導認真的接受了在對越作戰中取得的經驗教訓,並盡其所能下令行動起來彌補軍隊的缺陷.

福州軍區政委江渭清在談到這次戰爭時說,它比我們過去的打過的任何一次戰爭更接近於現代戰爭,就此而論,這是值得大力廣泛研究的寶貴經驗.

❽ 為什麼中國對越反擊戰在幾個月內勝利而美國對越戰爭漸陷膠著以至主動停戰

越南戰爭時期,美國追求的是消滅越共,而不是說去打一場勝仗,實際上整個越南戰爭,美軍未輸一場,後來是國內政治問題導致美軍撤軍了。如果美軍打的是一場懲戒戰,那太簡單了。整個越南戰爭越南死亡一百多萬,平民死亡不計其數。


中國打的是懲戒戰,而且說實話,打的也不好,文革那麼多年的干擾導致解放軍戰力大大下降,從武器問題,到訓練問題,到編制問題,打一個越南導致死亡很多,很多都是不必要的傷亡,這個和指揮者自身問題也有關,需要我點名是誰嗎?這都是已經記載在戰史裡面的,根本不需要我來說什麼。


中越戰爭我根本覺得不值得吹什麼。不知道知乎一天到晚吹中越戰爭是幾個意思,有著精神你不如去吹中印戰爭,那場才是打的真好

❾ 中印、中越、中緬三次自衛反擊戰之後,國內外的媒體都是怎麼評價的呢

中印、中越自衛反擊戰!!!

中印反擊戰,歐美一致聲討包括前蘇聯也版是,後來中國自動撤軍權,而且歸還繳獲裝備羞辱了印度一番,但是失去了收復藏南的大好機會。
中越反擊戰,前蘇聯力挺越南,但是在歐美壓力下蘇聯也沒有干預。當時正處於中國和歐美的蜜月期,並且歐美傾向於讓中國出口削弱前蘇聯在東南亞的勢力,所以他們是支持的。
中緬沒有,2003年倒是有個中緬作戰。

❿ 外國對中國對越反擊戰的評價

1979年2月日,PLA動用20-30萬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進攻。在兩個星期的戰斗中,中國軍隊雖然遭到頑強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進約40公里……

同越南的這次沖突,給中國評價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自韓戰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還從未同一個現代化的、裝備精良的敵人發生過大的沖突……

雖然中國宣布對越作戰已達到戰略目的,但其領導層承認中國軍隊並不是完全成功的,並就怎樣進行現代戰爭取得了一些深刻教訓。

中國承認,在歷時兩個星期戰斗中傷亡20000人--這對於美國軍隊來說簡直是一個難以想像的數字。顯然,中國的軍政領導認真地接受了在對越作戰中取得的教訓,並盡其所能下令行動起來彌補軍隊的缺陷。福州軍區政委江渭清在談到這次戰爭時說,它「比我們過去打過的任何一次戰爭都要更接近於現代戰爭,就次而論,這是一次值得大力廣泛研究的寶貴經歷」。

下面我們根據中國軍隊在對越作戰中的五個主要方面,既理論、戰術、組織結構、裝備和訓練方面做一簡要分析。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1979年以前遵循的基本理論是打一場消耗的「人民戰爭」,這在實質上是一套旨在誘敵深入,用游擊戰術摧毀敵方戰鬥力的防禦理論。這一理論強調防禦和游擊戰,致使中國無以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與現代化的、裝備精良的敵人抗衡。

影響中國軍隊的主要問題是缺乏支援快速運動長距離進攻作戰的後勤供應計劃或結構。……在充滿敵意的越南,中國軍隊不可能靠生產來維持,民兵的後勤物資保障也跟不上需要。當作戰部隊遠離非機動的老百姓「支前」組織時,後勤供應能力便迅速惡化。

觀察家斷言,中國軍隊沒有將初期勝利的勢頭保持下去,其原因與其說限制沖突擴大的政治考慮,不如說是後勤供應不足所致。

落後的後勤供應也是造成中國軍隊沒有發揮傳統的戰術優勢的原因--「沒能夠把輕裝步兵偷襲戰術與已證明有缺陷的後勤供應大隊結合起來。」

越南軍隊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中國軍隊戰術上的弱點。中國軍隊的戰術不但受到缺乏物資供應的限制,而且受到傳統理論的束縛。這一點在其傑出的步兵戰術中表現得最為突出。步兵的主要問題是阻礙了要求把步兵、裝甲兵、炮兵結合起來的現代化聯合兵種作戰的發展。關於中越戰爭的報道指出,中國人曾嘗試發動一些聯合兵種進攻,但由於訓練、協調、後勤跟不上,終於沒能成功。這種失敗給中國軍隊在多兵種協同作戰方面上了寶貴一課。

中國人民解放軍仍然依賴隊形密集的步兵,即用「人海戰術」沖擊敵人的陣地。這種戰術在越南付出巨大代價:「在對越作戰的頭兩天里,中國軍隊傷亡約20000--3000人。」造成這樣損失的原因是越軍佔用炮火上的優勢。中國軍隊在越南學到「這條傳統軍事准則的真諦:缺乏機動性的密集隊形不可能輕易或迅速地到達戰爭的目標。」

這場戰爭還暴露了中國軍隊在組織上的弱點:缺乏聯合兵種部隊;高級參謀人員年紀較老化;指揮官沒有軍銜識別符號。……上年紀的參謀軍官們不情願放棄他們信賴的防禦戰,正因為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未建立起進攻的理論。

軍官沒有軍銜識別符號給中國軍隊在指揮和控制方面造成嚴重問題。他們認為,指揮官都是從本單位挑選出來的,容易辨認,根本沒有必要佩帶軍銜識別符號。然而,當指揮官在戰場陣亡後,來自其他單位的幹部代替了他們,作戰單位隨之在後來的戰斗中開始解體,因為士兵根本不承認新來的陌生人是他們的長官,由此產生的混亂狀態是中國軍隊遭受傷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中國軍隊難以實施領導,但一些觀察家還是堅持認為,妨礙他們在越南取得更大成功的因素是缺乏現代化的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對越作戰中使用的是50,60 年代的技術和已被實踐證明不適用的蘇式裝備。中國同越南的這場戰爭表明了中國人在軍事技術上的落後程度。中國武裝部隊雖然能夠實現有限的目標,但「重武器裝備和用兵理論同越南人相比大為遜色」。

軍隊的指揮和控制方面的問題,如果不是由於靠不住的戰術通訊所引起的話,裝備的缺乏肯定更趨嚴重。同樣,中國軍隊後勤供應不足,機動性能差,可能與缺少運送軍需品和人員的卡車有關。假如中國人裝備有進行反擊所必需的現代化自行火炮或遠程大炮,越軍火炮造成的威脅無疑會大大減小。再者,缺乏同進攻部隊一起行動的機動防空系統,可能也曾使中國的戰略選擇受到限制。中國軍隊似乎不願走出固定防空系統提供的保護傘之外---CSA-1(防空導彈)的斜線射程大約為50公里,因此,中國軍隊奉命進入越南不得超過這個限度恐怕並非偶然。

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的重點是拼刺刀和投彈等士兵的基本軍事技能。他們的訓練同其他各項活動一樣,都是為適應步兵戰術和游擊戰開展的。中國軍隊訓練的目的是培養戰士而不是指揮員,現行的對指揮官的訓練側重於政治而非軍事。雖然中國在 1979年以前就有軍事院校,但它們作為訓練機構的作用卻由於「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嚴重削弱。中國軍隊缺乏訓練是在這次戰爭中暴露的主要問題之一。

盡管作為個人他們英勇善戰,但指揮官們卻對進行一場現代戰爭毫無准備。大量報道中國軍隊不善於運用步兵,裝甲兵和炮兵協同進攻的文章進一步證實,中國軍隊缺乏教育和艱苦的軍事訓練。中國領導人發現,要戰勝現代化的敵人,不能再依賴"革命化戰勝現代化"的公式。

閱讀全文

與外國認為中國對越戰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