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之殺敵爆裝備

抗日戰爭之殺敵爆裝備

發布時間:2021-02-28 22:15:08

⑴ 抗日戰爭死了多少川軍

陣亡263991人。

據《抗戰期間各省歷年實征壯丁人數統計表》統計,抗戰八年,四川總計共征壯丁2578810人,居全國各省之冠,為全國同期實征壯丁14050521人的1/5。

據何應欽的統計,抗戰期間,四川出川將士傷亡人數約為全國的1/5,即陣亡263991人,負傷356267人;失蹤26025人,共計64萬餘人。

(1)抗日戰爭之殺敵爆裝備擴展閱讀:

川軍出川:

1937年8月25日,劉湘發布《告川康軍民書》,號召四川軍民為抗戰作巨大犧牲:全國抗戰已經發動時期,四川人民所應負擔之責任,較其他各省尤為重大!川軍各將領紛紛請緡抗戰。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園(現人民公園)內人山人海、戰旗飄揚。四川省各界人士在此歡送出川抗敵將士。

「此行決心為國雪恥,為民族爭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復,誓不回川」。

抗戰全面爆發後,川軍七個集團軍,另有一軍一師一旅共40餘萬人,先後開赴抗戰前線浴血奮戰,此後8年中,四川提供了300左右萬人的兵源充實前線部隊!川軍傷亡64萬餘人。

川軍出川抗戰,建立了卓著功勛。

1937年10月後,淞滬戰役廣德戰場,23集團軍145師中將師長饒國華的部隊,戰斗尤為慘烈。

饒國華離川時對家裡人說:「我此去,為國而戰,義無反顧,我萬死不辭」。

日軍發起總攻,傾瀉成千上萬噸的炮彈、炸彈。饒部苦戰三晝夜、傷亡極慘重。

饒國華說:「前人史可法曾說過『以城為殉』,我誓與廣德共存亡」。

陣地失守,師長饒國華毅然率剩餘僅一營部隊沖入敵陣,以圖恢復陣地,終因寡不敵眾,身陷重圍,彈盡援絕,11月30日晚,饒國華舉槍自戕殉國、慷慨成仁,年僅44歲。

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也在戰斗中負重傷。饒國華忠烈殉國後,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為陸軍上將。

在淞滬會戰中,川軍將士幾乎全部戰死沙場,僅2000餘人撤退到湖北,後在棗宜會戰中,川軍再次成為主力,殲敵4萬日軍後,有20餘萬川軍士兵傷亡。

在出川的6名中將中,便有4名壯烈殉國,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團級軍官基本全部在前線犧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軍

⑵ 抗日戰爭中殺敵最多的戰役是那場

衡陽保衛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斃敵最多的一次戰役.超過了全部八路軍八年的斃敵人數,也超過了東北軍14年的斃敵人數.

⑶ 國民黨74軍抗戰期間殺敵數和自我死亡數

第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轄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 )和俞濟時第58師(轄吳繼光174旅、邱維達172旅)合編而成,俞濟時
任軍長,馮聖法繼 任第58師師長。全軍共8個團,2.1萬人。其中第58師炮兵營
有6門105毫米榴彈炮,在當時 可是相當具有威力的重炮了,曾在淞滬會戰中大
顯神威。
俞濟時是黃埔1期畢業,浙江奉化人,蔣介石的外甥,是標準的嫡系,歷任蔣介石侍衛大隊排長、連長,侍衛大隊擴編為警衛團後任營長、團長,後任第6師31團團長、南京國民政府警衛司令兼警衛1旅旅長,警衛1旅擴編為第1師後任師長,後改任第58師師長,而74軍的骨幹就是58師。
74軍成軍不久就參加了淞滬會戰,51師在羅店,58師在蘊藻濱,都是戰線的關鍵之所 ,浴血奮戰,尤其是51師無論在陣地防禦還是在撤退中,均表現非常出色,當時有名的《 申報》和《大公報》都曾報道過51師的英勇作戰。
74軍從淞滬戰場撤出後,還來不及補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衛戰,在湖熟鎮、湯山鎮、 熟化鎮等地與日軍展開激戰,多次擊退日軍進攻,南京淪陷後51師奉命突圍,全師撤至浦口僅有4000人。
74軍經過補充先後參加徐州、蘭封會戰,在蘭封會戰中74軍重創日軍第2師團。
1938年7月德安戰役(又稱萬家嶺戰役)爆發,日軍苦戰兩個月進展甚緩,為了盡快突破國軍德安防線,日軍第11軍軍長岡村寧次中將命令第106師團全力突破五台嶺一線,然後向德安西南迂迴穿插,協同正面攻擊部隊圍殲德安一線約20個師的國軍。
9月25日,第106師團突破五台嶺,迅速向國軍防線縱深推進。10月1日,106師團主力已進至萬家嶺一帶地區,但在白雲山遭到了國軍第4軍的頑強阻擊。第九戰區司令薛岳聞訊後立即果斷決定調集重兵圍殲孤軍深入的第106師團!這一作戰決心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 10月2日,第九戰區調集12個師合擊萬家嶺地區之敵,國軍各部從各方向發起向心攻擊。日 軍第106師團長淞浦淳六郎中將見形勢危急,而正面進攻部隊又無進展,便迅速放棄原定計劃全力突圍,突破口便選在了74軍58師防區,58師以極其頑強的防禦頂住了日軍113聯隊在
空軍支援下的多次猛攻,但是58師也付出巨大代價,全師經過兩天激戰,僅存500人!眼看陣地難保,58師師長馮聖法連連向軍長俞濟時求援,此時俞濟時手裡也沒有預備隊,他只留下了一個班警衛軍部,將軍警衛營投入戰斗,這才確保了陣地,粉碎了日軍突圍的企圖

10月7日,國軍調整兵力,發起全線總攻。74軍作為主攻部隊奉命攻擊日軍在萬家嶺地區的核心陣地張古山,第51師多次猛攻均未得手,後305團團長張靈甫獻計從山後偷襲,並親率突擊隊從山後偏僻小道襲占張古山。74軍攻佔張古山,為突破日軍106師團防線立下頭功。10月9日,薛岳令各部組織敢死隊作最後決死攻擊,經過激戰國軍攻佔萬家嶺、雷鳴鼓兩處要地,當晚國軍第4軍的突擊部隊一度曾進至106師團指揮部僅百米處,淞浦組織師團指揮部所有人員准備迎戰,連自己都拿起了槍。由於第4軍沒有確切情報,又是夜間,才沒有發現日軍,使淞浦得以僥幸逃脫。此役國軍一舉收復九江以南失地,日軍第106師團幾乎被全殲,死傷逾萬,連師團長淞浦中將都險些被俘,戰果之輝煌足以與平型關和台兒庄媲美。萬家嶺之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昆侖關國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戰役中74軍守得住攻得上,居功至偉。戰役開始前,蔣介石曾兩次電令將74軍調至後方休整,都被薛岳拒絕,而74軍的表現確實沒讓薛岳失望。戰後著名作家田漢和任光曾以此戰和張靈甫為原型編寫了話劇和74軍軍歌。
軍歌歌詞如下:
起來,弟兄們,是時候了。我們向日本強盜反攻。他,強占我們國土,殘殺婦女兒童 。我們保衛過京滬,大戰過開封,南潯線,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我們是人民的武力 ,抗日的先鋒。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
1939年6月俞濟時升任第10集團軍副司令兼86軍軍長,51師師長王耀武升任軍長,74 軍下轄51師(李天霞)、57師(余程萬)和58師(廖齡奇)。王耀武,1903年出生,原字佐才後改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3期,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在第四次圍剿戰中率部孤軍死守宜黃24天,受到蔣介石的接見,並升任第1補充旅旅長,1934年11月率部與紅軍北上先遣隊激戰,將其主力擊潰,紅19師師長尋淮洲陣亡,紅2師師長胡天陶被俘。後 任51師師長,在淞滬戰役中因指揮果敢得當而深受好評。
1941年3月,74軍參加上高會戰,上高位於江西錦江上游,俯瞰贛東平原。日軍佔領上 高,既可相機拊長沙之背,又可得到進攻贛南的前進基地。日軍採取分進合擊戰術,兵分三路,企圖合圍國軍主力於高安、上高地區。但南北兩路進攻均被擊退,中路日軍孤軍深入,又遭到74軍堅強抵抗,3月22日日軍集中萬余兵力在數十架飛機掩護下猛攻74軍雲頭山、白茅山陣地,74軍與日軍反復爭奪,先後7次與日軍白刃肉搏,為友軍贏得了集結的寶貴時間。因此中路日軍不得不於3月24日黃昏在北路第215聯隊掩護下開始突圍,但25日夜又被國軍將突圍與增援之敵再次包圍,終將其大部殲滅。在全線出擊中74軍又作為先鋒,乘勝追擊,收復官橋,擊斃日軍日軍第34師團長岩永少將。整個上高會戰,日軍第33師團遭到重創,第34師團及獨立第20混成旅團傷亡更是高達70%以上,共斃傷日軍1.5萬,被何應欽譽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此役74軍被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 74軍在戰役中「拚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戰功顯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74軍軍長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長張靈甫旅表現優異,受到表彰。
上高會戰之後,74軍作為首批五個軍之一換裝蘇式裝備,得到115毫米榴彈炮4門,76 毫米野炮8門,37毫米反坦克炮4門,7.62毫米M1910水冷式馬克西姆(即「俄國版的馬克辛 」)重機槍25挺,7.62毫米M1910馬克西姆·托加萊和M1928德克恰廖夫(簡稱為DP型,即常見的轉盤機槍)輕機槍70挺。
1941年9月,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目標之一就是尋殲國軍主力74軍。戰役開始 後74軍奉命開赴沙市街增援,結果被日軍情報機關偵悉,日軍立即提前發動攻擊,集中兩個師團夾擊74軍,74軍猝不及防與日軍激戰兩日,57、58師傷亡過半,遭到了巨大損失。盡管此戰74軍失利,但在與日軍遭遇之初,74軍在華春山一線仍頗有斬獲,並以凌厲攻勢一度迫使日軍第3師團後退,也顯示了中國王牌軍的威風。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人堅守常德城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日軍不得不圍三闕一,放74軍一條生路,此時全師不足600人只有師長余程萬率180人突圍,其餘官兵自願與常德共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全部壯烈殉國。6天後余程萬就隨反擊部隊又殺回常德,收復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開羅首腦會議,羅斯福總統聽取了蔣介石的戰況介紹,特意將余師長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一部名叫《虎賁英雄》的小說。常德人民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
青年路東側修建佔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
1944年1月軍長王耀武升任24集團軍司令,施中城接任軍長。下轄51師(周志道)、 57師(李琰)、58師(蔡仁傑)。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戰役中,74軍再次顯示出抗日鐵軍的雄風,給予日軍以重創,獲得兩面「飛虎旗」。
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被譽為抗日鐵軍,連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贊譽。、

⑷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打過哪些勝仗戰績如何

國軍打贏日軍的幾個勝仗

一、取得全面勝利的勝仗
1、上高會戰。
指揮官: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副司令長官兼第1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南昌的日軍企圖拔掉駐守在上高的中國軍隊第十九集團軍這顆釘子,於1941年元月份開始,陸續將派往鄂西及武漢的部隊調返原駐地,並積極補充兵員,增加給養。2月中旬至3月14日集結完畢。其間,日軍積極進行渡河及夜戰演習,並有侵華日空軍第三飛行團主力先後飛抵南昌機場。日軍擬兵分三路,總兵力約6.5萬人,配有戰車40輛,飛機150架。3月15日,日軍第11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指揮2個師團、1個獨立混成旅團,由安義、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區進攻,企圖攻殲國民黨軍第9戰區第集團軍主力。羅卓英於19日下決心:利用既設陣地,逐次抗擊,誘日軍進入上高地區予以圍殲。到4月3日戰役結束,日軍被擊敗,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殲滅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粉碎日軍吹噓的「攻必克」狂言。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將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蔣介石對擔任攻擊主力的74軍甚為滿意,特以軍委會名義授予74軍「飛虎旗」一面,此為國民革命軍中最高獎勵。
2、第三次長沙會戰。
指揮官:第9戰區司令長官薛岳。1941年12月8日,日軍「中國派遣軍」第23軍在南方軍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同時,也從廣州向香港發動進攻。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了配合英軍的作戰,於對日宣戰的當天(9日),也命令各戰區對當面日軍發動進攻,以牽制日軍;同時還命令第四戰區向日軍第23軍進攻,以策應香港英軍,並令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分別由廣西、四川向雲南集結,准備進入緬甸直接支援英軍防守緬甸。日軍第11軍發現中國軍隊第2軍、第4軍由長沙附近南下,在這一情況下,12月13日,11軍參謀長木下勇少將認為有必要牽制國軍南下行動,配合香港作戰。遂決定先發制人,向汨水(汨羅江)方面採取攻勢,以牽制中國軍隊南下,配合其第23軍攻佔香港的作戰,認為這樣「即使不能拖住敵人,也將給予其他重慶軍隊以嚴重威脅」。第三次長沙會戰因而展開。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提出「天爐戰」的戰法,即在日軍進攻的地區內徹底破壞道路,實施空室清野,設置縱深伏擊陣地,誘敵深入,以尾擊、邀擊、側擊、夾擊,使這一地區成為一個「天然熔爐」,將日軍圍殲於內。薛岳將第九戰區的兵力集中在湘北地區,在日軍進攻的地點逐次抵抗,將中國主力部隊置於兩翼,引誘日軍主力於瀏陽河、撈刀河間地區,然後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包抄,形成一個南堵北追、東西夾擊、四面合圍的戰備態勢,將日軍予以殲滅。並將整個戰役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逐次抵抗、誘敵深入,消耗日軍、爭取集中兵力的時間;第二階段是長沙保衛戰,以一個軍的兵力死守長沙,贏取其餘部隊包圍進攻日軍的時間;第三階段為反攻追擊階段,即對包圍的日軍進行殲滅追擊。這一戰略取得了空前成功。戰至1942年1月16日,日軍被擊退,基本上恢復了會戰開始前的態勢,日軍傷亡56944人,俘虜日軍中隊長松野榮吉以下官兵139人,繳獲步騎槍1138枝、輕重機槍115挺、山炮11門、無線電台9架及其他軍用品;中國軍隊傷亡官兵29217名。中國軍隊取得輝煌勝利!這是珍珠港事變以來,盟國在亞洲戰區中唯一的勝利,是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盟軍的第一次重大軍事勝利。這時候日本的南方軍,在百日之內,就橫掃盟國在亞洲所有的據點與要塞。
羅斯福在第三次長沙大捷後的第22天給蔣介石發來了一份熱情洋溢的賀電,同時宣布再次向中國提供5億美元的貸款。其後,他並以他夫人的名義,邀請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訪問美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他還通過他的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授予第9戰區司令長官、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具體組織者、指揮者薛岳一枚美國勛章。另外,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後不久,美、英政府便主動向中國提出,要廢除西方列強與中國歷屆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歸還上海、廈門等地的公共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
3、滇緬之戰。
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深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失利後,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內。後又陸續空運補充一部分中國軍隊到印度,接受美國的裝備和訓練。同時從緬甸撤到滇西的遠征軍,經過整頓,補充和訓練,於1943年4月在雲南楚雄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陳誠任司令長官(10月起由衛立煌接任)。6月,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成立,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兩軍准備從印度和我國雲南西部同時向侵佔緬甸和我滇西的日軍進行反攻,並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向侵緬日軍攻擊。官兵經一年多作戰,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戰斗,孟拱河谷戰斗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巨大勝利,在中國遠征軍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親乘勝向滇西畹町推進。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天險,從滇西開始反攻。將士們堅持血戰8個月,連克日軍重兵防守的騰沖,松山,龍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終於和中國駐印軍在畹町勝利會師。
4、湘西會戰。
在中國正面戰場上,中國空軍首開反攻的先聲。國軍和美空軍協同作戰,不斷襲擊日本空軍的重要基地,多次與敵40架以上的戰斗機激戰,並取得勝利。同時,頻繁轟炸敵人的地面部隊和各種軍事目標,從海南到東北敵占區,從日本本土到南洋的敵海上交通線,都在我嚴厲打擊之下。中國取得了制空權,為全面反攻的勝利奠定重要基礎。
1945年上半年,日軍在中國廣闊的戰場上已陷入全面被動和被包圍殲滅的狼狽境地。這時,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已擬定出中國戰區總反攻計劃,調整了戰斗序列,我正面戰場從抵擋敵人進攻轉入反攻。1945年3、4月間,日軍為破壞我靠近前線的野戰機場,糾集重兵向湘西發動進攻。
4月8日,敵第6方面軍的第20軍主力一部,在空軍的配合下向湘西進犯,企圖佔領芷江空軍基地。我軍除第3、4兩個方面軍擔任防禦外,並將在緬北作戰的新6軍空運到芷江參加任總作戰。我軍對日軍從逐次阻擊到截擊、夾擊,將日軍分割包圍。在中國戰區的中、美空軍,也集中力量於芷江方面。由於制空權完全被我牚握,日軍陷入了手足無措狀態,侵華日軍中國派遣軍新任總司令岡村寧次被迫於5月8日下令停止攻擊,狼狽逃竄。我軍乘勝反攻,至6月7日,日軍所佔地區全部收復,並斃、傷日軍24000餘人,取得了湘西會戰的勝利。
二、取得局部階段性勝利的勝仗
1、台兒庄大捷。指揮官:李宗仁。台兒庄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國民黨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0萬人,傷亡失蹤近3萬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1984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國民黨在正面抗戰中的第一次勝利,此戰對於鼓舞軍民抗戰士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戰也讓台兒庄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城鎮成為了堪與蘇聯斯大林格勒、波蘭華沙並提的二戰名城。
2、萬家嶺大捷(又稱德安大捷)。指揮官:薛岳。萬家嶺之戰,薛岳抓住日軍106師團驕傲輕敵,孤軍深入的戰機,根據當地山區地形,巧設「反八字陣」,幾乎全殲日軍106師團,斃傷日軍一萬餘人。中國軍隊在此次戰役中表現出的機動靈活、組織嚴密的特點,和中國士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大大震驚了日軍上下、朝野內外和國際社會。而日軍整整一個師團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在日本陸軍歷史上從未有過。 一代名將葉挺將軍如此評價萬家嶺戰役:「萬家嶺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漢之保障, 並與平型關、台兒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3、富金山,沙窩雨戰役。國軍第71軍軍長宋希濂率三個師重創日軍,斃敵4506人,傷敵17380人,國民革命軍最高統帥部通電全軍贊揚,宋希濂獲華胄榮譽獎章和獎狀。
4、1937年,關麟征升任五十二軍軍長,轄第二師(師長鄭洞國),第二十五師(師長張耀明),投入抗日戰爭。10月,日軍第十四師團及第六、十六師團各一部在冀南由肥鄉、成安、臨漳等縣進犯漳河,他率五十二軍在漳河南岸與日軍土肥原賢二的十四師團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攻防戰。雙方發生白刃肉搏戰,幾次退而復進,失而復得,雙方傷亡慘重。由於關軍奮勇殺敵,終於使日軍向漳河北岸邯鄲、武安一帶敗退。關麟征從偵察員報告中得知口軍在邯鄲城外建有飛機場和汽油庫,便立即從二十五師中抽調營長梁智偉,讓他率一營部隊夜襲機場,燒毀日本飛機10餘架,繳獲大批槍械彈葯,受到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電令嘉獎。
5、1940年,李彌調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師長。次年4月,他率部增援宜昌。宜昌是湖北西部的重鎮,又是四川東部的進出通道,敵我雙方爭奪激烈。李彌採納參謀人員的建議,利用占據的山地優勢,在天皇寺、雨台山一線與日軍對峙,多次擊退日軍的進攻。他們以山炮直接瞄準,擊中日軍宜昌機場的油庫,燒毀敵機二十一架。戰地記者報道了該師作戰英勇,頑強抗日的事跡。
這里有另外一篇文章,供參考
http://..com/question/91678546.html

⑸ 主角穿越回抗日戰爭,然後可以拿屠龍殺敵的小說

異世男人傳說

作者: 天下誰人不識君

簡介:

在神秘的異世界,存在著四個種族,異人族回、答邪妖族、靈龍族和魔族。一位名叫戰神的神明統治著這個世界。故事由三千年前的大戰開始。是怎麼游歷異世界大陸的!看主角翻手為雲,演繹不一樣的異世界小說

⑹ 抗日戰爭以來中國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抗日戰爭以抄來中國取得的第一襲次大捷是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禦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迴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⑺ 抗日戰爭中國所有獲勝的戰役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以湖南、湖北、江西三省接壤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此役,中國軍隊共斃俘日軍2萬餘人,炸毀日軍飛機20餘架,粉碎了日軍消滅第9戰區主力的企圖。作戰中,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民國三十年)年9月至10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等部隊在湖南省長沙地區對日軍進行的防禦戰役。此次會戰歷時月余,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4.8萬餘人,擊落飛機3架,擊沉汽艇7艘,使其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民國三十年)12月至1942年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省新牆河至瀏陽河之間地區抗擊日軍第11軍進攻的防禦戰役。在此次會戰歷時20餘日,中國軍隊採用逐次抗擊,誘敵深入,堅守長沙核心陣地,合圍聚殲,動員敵後軍民破壞日軍補給線等戰法,取得長沙會戰勝利。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開始後盟國的第一次大捷,引起了國際上的強烈反響。中國軍隊傷亡3.1萬餘人。日軍傷亡56944人,被俘139名。但據日方資料為6000餘人。
緬北滇西戰役
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10月至1945年3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是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密支那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至8月,在抗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駐印軍在緬甸北部密支那地區對日軍第18師團等部的進攻戰。此役,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2000餘人,俘70餘人。
強渡怒江戰役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戰爭的緬北滇西戰役中,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在雲南西部怒江西岸對日軍第33軍所部的進攻作戰。

桂柳反攻戰役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至8月,在抗日戰爭的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第3方面軍在廣西省龍州、南丹、全州、陽朔地區對日軍第6方面軍進行的反攻作戰。此戰,中國軍隊共擊斃日軍4000餘人、擊傷5000餘人。
湘西會戰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至6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4、第3方面集團軍在湖南省西部對日軍第6方面軍所部進行的轉守為攻的戰役。此役,中國軍隊轉守為攻,斃、俘日軍2萬餘人。

⑻ 抗日戰爭國民黨殲敵多少

.共產黨報告的殺敵數:約52萬日軍,117萬偽軍。
八路軍:斃傷日軍401648人、俘虜5096人、投誠710人。總計:407454人。
斃傷偽軍312282人、俘虜402112人、反正136855人。總計:851249人。
新四軍:斃傷日軍117395人、俘虜1082人、投誠30人。總計:118507。
斃傷偽軍175201人、俘虜108687人、反正46025人。總計:329903人
2.國民黨軍報告的日軍傷亡人數:48萬。此數字由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
3.蘇聯文獻記載共軍殲滅日軍人數:15萬。
4.美國文獻記載共軍殲滅日軍人數:5萬。
5.日軍公布在華傷亡日軍人數:
40.6萬。
數字分析:
1.上述5組數字對比可以看出,日軍公布其傷亡人數於國軍公布人數較為接近,而且40萬的人數與靖國神社所謂「戰斗英雄」「烈士」人數一致。故,我們可認定日軍在華傷亡應為40萬-50萬人。而共軍報到自己單方面殺敵52萬,可視為無稽之談。
2.關於共軍殺敵的真是數量,應從第三組和第四組數字中分析得出。作為親共的蘇聯和親國的美國給出的數字,應該是共軍殺日軍數量的區間值。即共軍殲滅日軍數量,應少於蘇聯方面的15萬,而多於美國方面的5萬,即為5-15萬之間,遠遠少於其所宣傳的52萬之多。
分析論證:
接下來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論證數字分析,首先是從真正消滅日軍的大的戰役來看,其次是從國共的武裝力量上來分析,再次,從日軍大將的傷亡上來看。
1.真正的消滅日軍的戰爭是
淞滬會戰
武漢會戰
徐州會戰
長沙會戰
蘇寧會戰
陝甘寧大捷戰
以及 百團大戰
台兒庄會戰 等等
在真正戰役的戰爭中 才是解決主力死亡勝負的真正決戰
上面的這些共產黨打的就一個------百團大戰

⑼ 抗日戰爭中,我國殺敵最多的幾種武器

1.毛瑟軍用手抄 槍,這是德國生產的一種手 槍

2.漢陽造步 槍,這是我國仿製的一種步 槍

3.手 榴 彈,由於手 榴 彈的殺 傷力大,製造結構很簡單,生產成本很低,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大量的生產了手 榴 彈

4.ZB-26輕機槍,這是捷克斯洛伐克製造的一種機槍,由於性能很好有很多國家都裝備了該槍。在抗日戰爭期間,我國也裝備了不少該槍

5.大刀,在抗日戰爭前期的時候,我國的武器裝備很落後還很緊缺,很多士兵只能帶著冷兵 器上戰場,大刀是我軍使用最多的冷兵 器

⑽ 抗日戰爭中我們都打了哪些勝仗

一、台兒庄大捷,第一次打勝仗。
二、萬家嶺大捷,張靈甫率敢死隊翻上懸崖,內外夾攻,74軍威名遠揚。
三、3次長沙會戰大勝,薛岳用天爐戰術殲滅二十萬日軍。
四、常德會戰,74軍虎賁師8000將士,用輕武器力敵有飛機、大炮、坦克、毒氣支援的十萬日軍,最終其他部隊將十萬日軍反包圍一路猛殺。
五、雪峰山會戰,日軍在我國土上的攻勢終於被徹底遏制,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會戰了。
六、同古大捷,戴安瀾率遠征軍200師堅守同古,這個機械化師在放棄所有輜重輕裝前往同古時,面對整編日軍55師團,把55師團打殘後,倭寇101師團整編後的,號稱龍兵團的56師團突然增援,200師竟全身而退,倭寇在緬甸第一次被擊敗,被大量殺傷。
七、仁安羌大捷,孫立人率領兩千餘人去解救仁安羌的八千英軍,殲滅包圍英軍的日軍,38師聲名遠揚。
八、第二次遠征,遠征軍第二次遠征,由滇西、緬北發動反攻。緬北最順利,新一師擊潰日軍菊兵團18師團,這個師團參加了南京大屠殺,孫立人下令活埋了該師團1200個俘虜。
九、百團大戰,八路軍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規模出擊,倭寇在華北的佔領幾乎崩潰,讓倭寇不得不焦頭爛額調兵回華北處理佔領區的游擊隊。
十、12次中條山戰役,日軍共發動了13次中條山戰役,前12次都被堅守中條山的第二戰區官兵擊退,這期間,晉綏軍、中央軍、八路軍、西北軍、滇軍等各路部隊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精誠團結,倭寇遺屍累累,第十三次才把我軍黃河以北最後一塊主陣地拔掉。

但是敗仗就太多了,軍事實力相差太懸殊,能取得這些勝利真的太不容易了。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之殺敵爆裝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