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近代五次侵華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中國,一個古老的國家,是一個文明傳承了5000年的神秘國度,他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文化。他是我們的祖國,對每一個華夏子孫來說,這一切都足以令我們自豪,令我們驕傲。可是,我們不能忘卻那一段屈辱的歷史,那一段被外族踐踏的歷史。我們現在的一切是我們的先輩們拼著血與淚,一點一點重建起來的。其中的探索過程尤為驚心,我們的先輩更是從一次一次的失敗中站起來,為我們撐起了這片天。而近代中國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也是令人深省,值得令我們去了解去銘記。
近代中國歷次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原因: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後。前者則是根本原因。因為正是由於社會制度的腐敗,才使得經濟技術落後的狀況長期得不到改變。反侵略戰爭的失敗更可以說是外國侵略者的優越的社會制度戰勝了中國。1840年以後,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中國的清王朝,從皇帝到權貴,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勢,不懂得御敵之策。許多官員貪污腐敗,剋扣軍餉。不少將帥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他們大多害怕擁有堅船利炮的外國侵略者,甚至為了自身的權利,不惜出賣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們尤其害怕人民群眾,擔心人民群眾動員起來以後可能危及自身的統治。所以,他們不僅不敢放手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而且常常壓制與破壞人民群眾和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以道光帝為首的一夥腐朽封建統治者完全浸沉於歌舞昇平、醉生夢死之中,對世界大勢毫無了解。當英國侵略者磨刀霍霍,作出了侵華決定之時,他們竟然還一無所知。敵人打起來後,道光帝的無能以及他那令人搞笑的軍事指揮才能弄得前方將帥不知所措。而清軍指揮人員因為其文化素質和軍事素質低下,根本無法適應近代戰爭。沒有正確的戰術思想,又對敵人缺乏了解,他們只能混亂指揮,御敵不堅決,最終只能失敗。中法戰爭中,中國陸路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和諒山大捷,但清政府當權者卻力主避戰求和,並以此為和談資本,加緊妥協求和活動,接受法國條件,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國最後「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甲午戰爭中,中國的北洋海軍實力並不比日本差,但清政府對戰爭缺乏預見性,戰前缺乏准備。掌握北洋海軍指揮權的李鴻章由「武器決定論」導致悲觀情緒和失敗主義,避戰求和,消極防禦,忽視和放棄制海權。甲午戰爭最後只能以中國的失敗而告終。八國聯軍之戰中清政府依然存在這些政治腐敗的問題。在這樣腐敗的政府領導和指揮下的戰爭,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無能暴露無遺,同時也證明不能它繼續存在的理由。可是到太平天國運動時期,人民想推翻國內外的反動勢力的鎮壓,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但由於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較深,太平天國領導者們的政治思想覺悟不夠,缺乏堅定正確的組織領導和明確的反帝反封建政治綱領,想再次建立封建的帝王統治制度,最終導致這一次的反抗運動失敗。可見思想的覺悟對人民是如何的重要。
第二,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國家綜合實力低,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最直接導致武器的落後。同時戰術戰略的落後,在與裝備先進和訓練有素的英軍作戰下也只有被摧毀的機會。鴉片戰爭是這樣,其它反侵略戰爭大都有類似的情況,中國科學技術不如列強,綜合國力低下。這其中主要還是人的問題,當時的中國政府不能很好地組織反侵略戰爭,不能有效地發動和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甚至壓制人民群眾,其失敗是必然的。
歷史已經過去,而我們應該記住的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從這些反侵略戰爭中,我們得到教訓有:第一,在中國近代,要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富強,必須改變帝國主義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帝國主義侵略是造成中國人民巨大災難的根源,與此同時,腐敗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勝利的能力和資格。而清政府之所以喪失了這種能力,從根本上說,是封建專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同時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是歷史賦予中國人民的兩大歷史任務。第二,落後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需要在科學技術方面奮起直追,需要進行現代化建設。但現代化建設的前提是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反動統治,就沒有進行現代化的前提和條件,難以使國家真正強大起來。
㈡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敗過哪些國家
呵呵,你用了個號稱,當年法國的陸軍也號稱陸軍之王,法國陸軍也是天下無敵,但最後還不是被打敗?我只能說,沒有永遠的英雄,因為英雄的時代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難道不是嗎?首先,強大的陸軍士氣最重要,這就要給他們榮譽感,以激發他們的士氣,然後,讓他們願意為一個偉大的領袖而戰斗,或是為了一個什麼偉大的信念而戰斗,在此基礎上,還要有一個非常棒的指揮官來在他們身上顯示自己的指揮藝術。當年拿破倫就是這樣,他老是給士兵們最高的榮譽,當然,要獲得這種榮譽就要付出代價,而為了這種別人得不到的榮譽和自豪感,法國兵拚命的戰斗以獲得這種在一般人看來很可笑的榮譽。戰爭也造就了拿破倫,他的士兵們到了最後只是為了他而戰,因為跟著他,永遠都可以在戰場上戰敗對手,因為他可以使敵人聞風喪膽,使當時的法國成為歐洲的中心,在他的旗下戰斗是高貴的。這一些,在所有的軍事院校中都會教授給學員們,這些未來的軍官屢試不爽。而在中國,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什麼裝備那麼差的中共部隊從開始的紅軍到解放軍期間都那麼能打?因為這些來自鄉下及城市的進步青年的武裝有一個信念,那就是黨的事業,黨的事業就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為中國的美好未來打天下,說白了,就是為了他們的親人,他們自己去打天下,再加上很多對於國民黨的反面教育,當然,這些教育一般是真實的,使他們恨透了敵人,就像要戰斗之前,先給士兵看一場《白毛女》的演出,使得群情激奮,從而在以後的戰斗中毫不手軟,通往直前。這是好的指揮官的領導策略,也是陸軍必勝的關鍵所在,這比國民黨的大煙泡和大洋好用多了。再加上解放軍對毛主席的忠誠,對戰事的信心,使得他們戰無不勝,當然,我說的原因有些片面,但也可以講明白了,其實,軍隊戰無不勝是靠的領導、士氣、忠誠和無畏。這一些都是指揮官及當時的情況而定,而現在的情況還是個未知數,因為解放軍已經幾十年沒有打過仗,實在不知道是否還會天下無敵。 +不敢拉,現在不正在加強嗎 以前有個節目,叫「歷史轉折點」。 例如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導致亞歐絲綢之路中斷。客觀上開創了歐洲主導的大航海時代---直接利益驅動是為了建立海上絲綢之路,對後來的現代歷史發展來說,可謂絕對的十大戰役之一,呵呵。 中國的李自成、清的「一片石之戰」也可謂「歷史轉折點」。滿清入關徹底摧毀了中國資產階級萌芽,使中國沒能走上資產階級道路,在小農經濟里繼續停滯。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歷史轉折點」。
㈢ 新中國成立後世界上發生了哪些戰爭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際上發生了一下重要戰爭:
1,50年代的朝鮮戰爭
(1)朝鮮戰爭:北朝鮮發起了統一朝鮮半島的戰爭,結果是由於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的干涉和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北朝鮮並肩作戰,打了三年的朝鮮戰爭停戰,朝鮮半島正式形成了對立的兩個國家。原因:起源於朝鮮統一戰爭,戰爭引發了兩個不同陣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戰爭。第二次印巴戰爭。
(2)第二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主權爭議引起的戰爭,在聯合國調停下結束。
2,60年代,中印邊界戰爭,原因:印度為爭奪中國藏南地區發動戰爭,以印度軍隊失敗而結束。
3,70年代,越南戰爭,分法越、美越、中越戰爭,印巴戰爭。
(1)法越戰爭是越南作為法國的殖民地,為了獲得民族獨立發動的趕走法國殖民者的戰爭。以越南獨立建國,法國承認越南獨立而結束。
(2)美越戰爭是冷戰的體現。美國扶持的資本主義南越政權侵略社會主義越南,在中國的幫助下,越南勝利,並且同意了南越,美軍撤軍結束。
(3)中越邊界戰爭,越南覬覦中國雲南,爆發了戰爭,以雙方和解而結束。
(4)第三次印巴戰爭,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意識形態不同,宗教觀念不同,再加上主權爭議和印度不斷膨脹的野心引起。最終巴基斯坦戰敗被肢解成孟加拉國和新的巴基斯坦。
4,80年代,兩伊戰爭、馬島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印巴戰爭,越南入侵柬埔寨戰爭。
(1)兩伊戰爭,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爆發是兩伊交界處阿拉伯河主權爭議引起的,持續了八年,最終在聯合國調停下結束。
(2)馬島戰爭,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戰爭,原因,主權爭議引起的戰爭,以阿根廷失敗結束,馬島任然控制在英國手裡。
(3)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原因,蘇聯想吞並阿富汗,來顯示自己的霸權地位,蘇聯入侵阿富汗,陷入戰爭泥潭,最終撤軍。這場戰爭也是導致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4)越南入侵柬埔寨戰爭.。原因:越南戰爭越南趕跑了美軍,自尊心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蘇聯支持下,地區霸權主義思想作祟,入侵柬埔寨,後陷入戰爭泥潭撤軍。
5,90年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索馬里內戰、南斯拉夫內戰、美國轟炸南聯盟。都以美國的勝利結束。原因是美國為鞏固全球霸權地位,掠奪礦產資源,倚強凌弱。
南斯拉夫內戰,意識形態不同,種族沖突引起的戰爭,戰爭導致南斯拉夫解體。
6,21世紀,
(1)美國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原因是美國為鞏固全球霸權地位,爭當世界警察,掠奪礦產資源,倚強凌弱。
(2)俄羅斯和喬治亞,俄羅斯和車臣戰爭,俄羅斯鎮壓內部反動武裝的戰爭 。
7,除此之外,還有5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東戰爭也被稱為亢龍之戈.意為因伊斯蘭在反西方思想同化,文化滲雜而引發的政治沖突和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
8,反恐戰爭,ISIS與敘利亞,伊拉克的戰爭。葉門胡塞武裝戰爭等等。
㈣ 我國近代史上總共有幾次對外戰爭是以失敗告終的
除左來宗棠收復新疆的戰爭,抗日自戰爭勝利外,其他基本都是失敗告終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中法戰爭,中國雖然打贏了,但清政府卻委曲求全,致使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北京城徹底淪陷,慈禧、光緒等一幹人逃亡陝西西安,隨後慈禧以光緒之名下」罪己詔「,通電李鴻章急速從廣東北上與洋人談和。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㈤ 請列舉,新中國從建國至今,打過的所有戰爭和時間。
本人多年鐵桿軍迷,按照時間來列舉下1949年10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或參與的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3年,交戰方聯合國軍,勝利;
一江山島戰役:1955年,交戰方「台灣國軍」,勝利;
金門炮戰:1958年,交戰方「台灣國軍」,勝負無定論(如果從遏制台獨這一目的看,是勝利的);
藏區平叛:1959年,交戰方藏區叛軍,勝利;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交戰方印度軍隊,勝利;
八六海戰、東引海戰、崇武以東海戰:1965年,交戰方「台灣國軍」,勝利;
第二次中印邊境沖突:1967年,交戰方印度軍隊,勝利;
中蘇邊境沖突(珍寶島自衛反擊戰、鐵列克提事件):1969年,交戰方蘇聯紅軍,珍寶島戰爭勝利,鐵列克提事件戰敗,但1999年中國恢復了這一地區主權;
越南戰爭:1965-1973年,交戰方美軍、南越軍隊,勝利;
西沙自衛反擊戰:1974年,交戰方南越軍隊,勝利;
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交戰方越南軍隊,勝利;
兩山輪戰:1984-1990年,交戰方越南軍隊,勝利;
赤瓜礁海戰:1988年,交戰方越南軍隊,勝利。
可見雖然中國歷史教材上貌似波瀾不驚,實際風起雲涌,中國從來不畏懼戰爭,更不缺乏勝利!
希望能幫到你。
㈥ 中國最後一次戰敗的戰爭是什麼
上世紀70年代末中越(南)戰爭,即所謂對越自衛反擊戰。從雙方人員傷亡對比和戰爭的效果來看,可以說是打了一場敗仗。
東風113,你相信官方的統計嗎?
㈦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戰敗過幾次
46年5月, 18軍整編為11師,師長胡璉。在解放戰爭中,他率領的整編第11師一直充當著救火隊的任務,哪裡有難便被投入哪個戰場,取得了輝煌戰績:46年10月章逢集大戰,中野主力近6萬人(3、6、7縱),三個縱隊圍攻整11師32團一個團五天五夜,最後打成平手,中野傷亡四五千人, 11師32團傷亡2700餘人(32團本不想撤退,因一營營長牛鎮江擅自帶兩個連突圍撤走,才不得不帶余部撤走,戰斗連頭帶尾總共5天。32團一個團能夠面對十倍以上解放軍人海般猛攻,奮戰5天,堅守章縫集3天3夜,重創對手,最後安然撤退,保存了500多人的骨幹,在古今中外歷史上都屬罕見,夠拽。中野忙活了一大頓,不但沒有戰果,反而受到重大挫折,全軍不得不後撤100餘里休整,丟掉了魯西南所有根據地,損失重大。);山東南麻戰役,華野集中五個縱隊,其中一個打援,四個縱隊外加魯中軍區三個團猛攻南麻5天5夜,僅殲11師一個團,自身傷亡達1萬餘人(比較有名,不再多說);47年9月曹縣戰斗,整11師孤軍突出到土山集、大義集一帶,華野急於報南麻一箭之仇,調動5個絕對主力縱隊(華野1、3、4、8、10縱,中野11縱)設下口袋陣,嚴密包圍,11師師長胡璉嗅覺敏銳,馬上停止前進,進駐兩個村莊挖掘工事固守。解放軍還是老戰術,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以3、8兩縱猛攻土山集守軍18旅,4縱阻擊大義集增援。18旅堅定守住土山集,經過3天激戰,重創3、8兩縱,同時大義集的11旅及時出擊,痛扁4縱一頓,打垮4縱堅強阻擊,猛烈從後攻擊3縱後方,華野見勢不好,迅速撤退。解放軍傷亡4413人,11師傷亡3000多。
進入大別山之後,18軍這只猛虎更是威風凜凜,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幾乎是輕易不敢接戰,如中野1縱絕對主力20旅於48年1月在包信集與整11師遭遇,損失很大,其中一個主力營,4百餘人被成建制消滅; 2縱也好不到哪裡,在大別山裡不停地躲避11師,基本上是一個11師追著打,追著包圍的過程。6縱雖然整天躲躲藏藏,但在48年1月16日,在王家店宿營的中野6縱18旅還是被逮了個正著,旅長肖永銀一聽整11師來了,丟掉旅直屬隊,使300餘人全部被俘虜,總算保全了18旅。王家店成為永遠抹不去的痛。一直到18軍淮海戰場被殲之前,解放軍數次企圖殲滅18軍的計劃都沒有成功,在此之前可以說18軍對中野、華野基本保持了非勝即平的長勝戰績(雖說46年底宿遷整69師被殲一仗不太光彩,但至少自己也沒吃虧。)胡璉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稱為「狡如狐,猛如虎」(放在哪裡,哪裡解放軍都頭痛,屬於「最不受歡迎的部隊之一」)。
46年2月初闖關東的新22師相繼佔領盤山、台安、遼中,在遼河以北地區形成一條線式防禦陣地。其66團和師屬教導營總共就3千人(一說66團守沙嶺只有5個連,加團直屬部隊,1500——1800之間。)推進至遼河南的沙嶺村,成為突出孤立部分。2月16日遼南軍區總共集中8個團(10倍以上絕對優勢)。以人海戰術猛打猛沖,如羊頂架般以月夜攻勢連頂一晝三夜。該敵利用重機槍、火焰噴射器、火炮的絕對優勢構築防禦工事。構築完畢即龜縮一團,固守待援。至18日夜仍未啃下這塊硬骨頭。次日晨敵援兵至,不得不下令撤退。民主聯軍傷亡2100餘人,新22師624人,傷亡比3:1。這仗是新6軍在東北的成名作。(4縱承認;「這是一場地地道道的敗仗,千真萬確的一場恥辱。」)
47年12月沙後所戰斗新22師先和2縱4師開打,4師1個營剛佔領了新22師1個團團部就遭到反沖鋒,國軍用機槍和迫擊炮猛打,這個營基本報銷了,新22師2個團憑借工事頑強抵抗,我軍與之反復搏殺至天明。2縱4師原來戰斗設想是全殲守軍,結果非但沒有完成戰斗任務,傷亡慘重退出村,骨幹基本打光,僅營以上軍官就被打死6人。雖然2縱公開史料不提,4師軍內總結完全承認,說;「主要教訓;指揮員輕敵麻痹,對敵情掌握不準,未具體貫徹林總的戰術思想,造成嚴重的戰斗失利。」(注意,嚴重失利。另外東野陣亡2縱4師10團副團長王國華,4師損失942人。新22師64團損失801人,64團打敗4師後,從容撤退。新22師出動了兩個團,林總本來命令2和7縱圍殲該師,但是由於協調等問題,只有2縱4和5師參戰。在47年底還准備調兩個軍對付新22兩個團,足以說明新22的地位、威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據新6副軍長回憶(唯一從遼西會戰逃出的新6軍高級軍官):新6軍入東北近3年敗仗極少(包括消耗仗,敗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而新22作為該軍主力骨幹及第9兵團的精華保持常勝記錄,與宣傳有很大不同)。一開始攻佔鞍山、本溪、遼陽到2次四平戰斗(第一次新6軍迂迴包抄四平守軍後路,迫使我軍撤退;第二次新6軍169師血戰八棵樹,死扛幾天,保證了其他部隊及時增援)、安東戰役(全面內戰初期在東北戰場上發生的一次重大戰役,新6軍與52軍作為參戰,此役是東北民主聯軍的重大挫折之一,傷亡6萬多。但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國內各種資料對此役描述皆只強調新開嶺一役,而其餘均言語不詳,理由很簡單,其他都是敗仗。南滿軍區屢戰屢敗,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非常不滿,派陳雲蕭勁光主持南滿工作,取代蕭華,才有了決定東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最終打到偽滿洲國首府長春,使東北國軍的勢力達到了頂峰。(當時東北的女學生都以嫁給新1、新6的軍官為榮。東北都流傳著「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軍」的順口溜)直到遼沈戰役在遼西新3軍龍天武得空軍通知東野6縱逼近,但他疏忽未將緊急情報及時上報兵團部,導致警戒的新22師先被6縱突襲擊潰,東野「旋風部隊」第3縱隊楔入砸碎兵團部,打爛了新1、3、6軍3個軍部(純是巧合,當時攻擊的3縱第7師21團3營還以為是個團部,直到打進去看到文件才知道是兵團部。韓先楚後來也回憶到,要是知道是廖的兵團部,怎麼也得派一個團去打。運氣也不在國軍這邊,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而打到最後掩護廖耀湘突圍的還是新22師。林總在遼西會戰對新22師還是很有戒備的,可惜周圍境況變了,兵敗如山倒的危亡戰局下,素來戰無不克的新22師也獨木難撐,回天無力。
㈧ 抗日戰爭中有什麼戰役是中國戰敗的
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33萬多人的巨大回損失後,最終被迫匆答忙撤退,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
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革命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餘萬人。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萬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基本結束。
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㈨ 新中國成立後打過多少次仗
新中國成立後打過8次局部的仗: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志願軍實行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陣地戰、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幫助朝鮮人民軍轉入戰略反攻,連續進行5次大規模戰役,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三八線。
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志願軍採取「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作戰與談判緊密配合,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創造性地解決物資運輸補給和堅守防禦問題,越戰越強,越戰越主動,終於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定,勝利實現了朝鮮停戰。
(9)新中國戰爭有戰敗的嗎擴展閱讀:
1.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第一場維護國家主權,爭取和平與安全的戰爭。敢與美國這個最強大的國家進行戰爭較量,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2.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歷時1個月。在西段,清除印軍設在中國境內的所有43個侵略據點。在東段,中國邊防部隊進到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地區,共斃,俘印軍87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和物資。
3.西沙群島之戰,是一次遠離大陸以海戰為主的陸,海,空軍和漁民,民兵參加的協同作戰,是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海島反侵略作戰,贏得了戰斗勝利。1974年1月2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嘉獎令,表彰了參戰的全體指戰員。
㈩ 1984年中國戰敗的是那場戰役
1984年還在打的,就只有兩山輪戰了。
但沒聽說有戰敗的,打越南還不是吊起專來打。兩山輪戰歷時數年,各屬大軍區輪流出兵作為實戰練兵,奪回了老山地區,總共死傷約四千人。敵軍死傷三萬多人,看不出像是戰敗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