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對外侵略戰爭
元朝的時候疆土得到很大的擴張。剩下的時期都是別人再欺負我們了。建國後我們一回直都在說答自衛反擊戰啊(比如中越),我們從來不侵略別人!呵呵古代:西漢 衛青、霍去病打匈奴 西域都護府也算一種隱形的對外侵略 滅了南海國。 不過那裡原來也是中國的
東漢 班超在西域的外交 語言上的逼迫加侵略
三國 曹操的征烏桓
隋 隋煬帝打高麗,輸得一塌糊塗
唐 對西域(安西都護府) 還有打突厥 還有薛仁貴打高麗
元 成吉思汗三次西征,控制了中亞、西亞、北亞、東歐,滅了吐蕃,西夏,金,西遼,花剌子模。還有打下半個朝鮮,打日本又輸,台風問題,日本叫其神風
清 民族大團結,等於吞並,還到緬甸去打仗
民國 中國遠征軍到緬甸打日本人
新中國 抗美援朝,把美國佬打得沒想法 中蘇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珍寶島事件 還有就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差點把新德里端了,印軍都在新德里城內布置工事了 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越南人不經打,有M16也不會用
② 中國在建國後對外發生過哪些戰爭
抗美援朝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
1、抗美援朝戰爭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
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2)中國強大戰爭的對外史擴展閱讀:
1、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
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2、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影響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③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戰爭有哪些
隋煬帝王伐高麗 唐太宗時期介入朝鮮半島內戰,也與當時日本干涉軍交過戰. 南宋曾與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過戰.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 明朝與當時越南的沖突 明朝抗倭戰爭,明末萬曆年間抗日援朝戰爭. 明朝與葡萄牙人的海上沖突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 康熙與沙俄的邊界戰爭 清朝與緬甸的邊界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與八國聯軍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只象徵性的派了勞工) 北洋軍出兵協助干涉蘇俄革命 29年中蘇中東路事件沖突 918,1.28與日本的沖突 抗日戰爭 朝鮮戰爭 中蘇邊界沖突 對印還擊作戰 西沙群島海戰(與美國扶植的南越政府) 對越南還擊作戰與邊界沖突 」我這里再補充一下。戰國後,還有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戰爭(發生在安史之亂前,唐帝國敗的很慘)。漢和西域小國也有沖突。元朝好戰,下面都是元朝發動的戰爭。對高麗的侵擾 1218年蒙古聯合高麗擊敗侵入高麗的契丹叛部,雙方結盟。後來蒙古向高麗肆意誅求,屢次興兵入侵,激起高麗人民的強烈反抗,使蒙古未能達到滅亡高麗的目的。忽必烈即位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屬國。元朝迫使高麗國王以子弟入質,強迫高麗納貢,向高麗徵兵。除派達魯花赤進行監督外,並於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高麗置征東行省加強統治,也常派兵壓境或入侵。為了避免高麗上層統治者反抗,蒙古統治者也採取籠絡手段,封官賞賜或以皇女下嫁,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將皇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嫁高麗王。 對日本的戰爭 1274年(至元十一年)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因矢盡船毀而還。1281年(至元十八年),又分兩路進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漢軍、高麗軍從高麗東渡對馬海峽,範文虎率新附軍(元政府收編的南宋軍隊)從慶元(今浙江寧波)浮海北進。元軍在日本鷹島遇颶風,戰船多壞,將卒溺死者眾,又遭日軍掩殺,幾乎全軍覆沒。 對安南、占城的戰爭 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唆都出兵占城,遭占城軍民反抗,1284年引兵還。同年,鎮南王脫歡(忽必烈子)發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從占城北上助戰,南北夾攻。安南王撤離都城,其主力隱蔽在山林,避免與元軍決戰,待元軍疲憊,又出而攻擾。五月,脫歡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軍。唆都戰死。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脫歡再度出兵安南,但無進展,次年罷兵而還。 對緬國的戰爭 1277年(至元十四年),雲南行省派兵征緬,招降三百餘寨,三千餘戶,後因炎暑還師。1283年(至元二十年)宗王相吾答兒再度率師攻緬,緬王遣使請和。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緬王庶子廢國王自立,內訌紛起,雲南王率軍乘機進至蒲甘,緬國無力反抗,納貢降服。 對爪哇的戰爭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等率軍從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島)。爪哇統治者降元,並請元軍助討其敵國葛郎,打敗葛郎王以後復舉兵拒元,元軍力竭退師。 與北方諸王之戰 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以後,蒙古宗王的反抗並沒有因而終止。在忽必烈統治時期,從西北到東北,蒙古諸王的戰亂一直不斷。直到武宗時才大體平服。 海都、昔里吉之亂 1269年(至元六年),窩闊台後王海都、察合台後王八剌在塔剌思河畔召開大會,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並聯合反對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諸王鎮守阿力麻里。次年,海都援立八剌子篤哇為察合台汗,騷擾天山南北諸地。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篤哇等以兵十二萬進圍哈剌火州達六月之久,畏兀兒亦都護納女求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童輔佐那木罕同守北邊。 1276年夏,隨從那木罕北征的諸王昔里吉(蒙哥子)、明理鐵木兒、葯木忽兒(阿里不哥子)、脫黑帖木兒等發動叛亂,將那木罕、安童捕送海都處。但海都拒絕與昔里吉合兵。於是昔里吉等劫持宗王撤里蠻(蒙哥孫),退據額爾齊斯河上,大掠吉利吉思五部,東犯和林。應昌弘吉刺部只兒斡帶、六盤山霍虎起兵響應。忽必烈命滅宋主帥伯顏率南征軍主力北征,伯顏、土土哈部在鄂爾渾河上大破昔里吉軍,收復了和林。1283年,從叛諸王歸降忽必烈。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土土哈等曾擊敗海都軍,但海都仍有強大的勢力。1285年,駐守西北的宗王阿只吉軍被篤哇擊敗。忽必烈又命伯顏代阿只吉總領北邊諸軍鎮守。
④ 中國歷次對外戰爭和戰之爭
戰國時代的燕,伐高句麗,是比較早的了,相對於樓上的
「隋煬帝王伐高專麗
唐太宗時期介入朝鮮半屬島內戰,也與當時日本干涉軍交過戰.
南宋曾與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過戰.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
明朝與當時越南的沖突
明朝抗倭戰爭,明末萬曆年間抗日援朝戰爭.
明朝與葡萄牙人的海上沖突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
康熙與沙俄的邊界戰爭
清朝與緬甸的邊界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與八國聯軍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只象徵性的派了勞工)
北洋軍出兵協助干涉蘇俄革命
29年中蘇中東路事件沖突
918,1.28與日本的沖突
抗日戰爭
朝鮮戰爭
中蘇邊界沖突
對印還擊作戰
西沙群島海戰(與美國扶植的南越政府)
對越南還擊作戰與邊界沖突 」
我這里再補充一下。
戰國後,還有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戰爭(發生在安史之亂前,唐帝國敗的很慘)。漢和西域小國也有沖突。
⑤ 中國歷史上大的對外戰爭有哪些
「隋煬帝王伐高麗
唐太宗時期介入朝鮮半島內戰,也與當時日本干涉軍交過戰.
南宋曾與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過戰.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統治
明朝與當時越南的沖突
明朝抗倭戰爭,明末萬曆年間抗日援朝戰爭.
明朝與葡萄牙人的海上沖突
鄭成功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台灣
康熙與沙俄的邊界戰爭
清朝與緬甸的邊界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戰爭
與八國聯軍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只象徵性的派了勞工)
北洋軍出兵協助干涉蘇俄革命
29年中蘇中東路事件沖突
918,1.28與日本的沖突
抗日戰爭
朝鮮戰爭
中蘇邊界沖突
對印還擊作戰
西沙群島海戰(與美國扶植的南越政府)
對越南還擊作戰與邊界沖突 」
我這里再補充一下。
戰國後,還有唐帝國和阿拉伯帝國的戰爭(發生在安史之亂前,唐帝國敗的很慘)。漢和西域小國也有沖突。
元朝好戰,下面都是元朝發動的戰爭。
對高麗的侵擾
1218年蒙古聯合高麗擊敗侵入高麗的契丹叛部,雙方結盟。後來蒙古向高麗肆意誅求,屢次興兵入侵,激起高麗人民的強烈反抗,使蒙古未能達到滅亡高麗的目的。忽必烈即位後,高麗成為元朝的屬國。元朝迫使高麗國王以子弟入質,強迫高麗納貢,向高麗徵兵。除派達魯花赤進行監督外,並於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高麗置征東行省加強統治,也常派兵壓境或入侵。為了避免高麗上層統治者反抗,蒙古統治者也採取籠絡手段,封官賞賜或以皇女下嫁,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將皇女忽都魯揭里迷失嫁高麗王。
對日本的戰爭
1274年(至元十一年)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因矢盡船毀而還。1281年(至元十八年),又分兩路進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漢軍、高麗軍從高麗東渡對馬海峽,範文虎率新附軍(元政府收編的南宋軍隊)從慶元(今浙江寧波)浮海北進。元軍在日本鷹島遇颶風,戰船多壞,將卒溺死者眾,又遭日軍掩殺,幾乎全軍覆沒。
對安南、占城的戰爭
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唆都出兵占城,遭占城軍民反抗,1284年引兵還。同年,鎮南王脫歡(忽必烈子)發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從占城北上助戰,南北夾攻。安南王撤離都城,其主力隱蔽在山林,避免與元軍決戰,待元軍疲憊,又出而攻擾。五月,脫歡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軍。唆都戰死。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脫歡再度出兵安南,但無進展,次年罷兵而還。
對緬國的戰爭
1277年(至元十四年),雲南行省派兵征緬,招降三百餘寨,三千餘戶,後因炎暑還師。1283年(至元二十年)宗王相吾答兒再度率師攻緬,緬王遣使請和。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緬王庶子廢國王自立,內訌紛起,雲南王率軍乘機進至蒲甘,緬國無力反抗,納貢降服。
對爪哇的戰爭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史弼、亦黑迷失、高興等率軍從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島)。爪哇統治者降元,並請元軍助討其敵國葛郎,打敗葛郎王以後復舉兵拒元,元軍力竭退師。
與北方諸王之戰
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以後,蒙古宗王的反抗並沒有因而終止。在忽必烈統治時期,從西北到東北,蒙古諸王的戰亂一直不斷。直到武宗時才大體平服。
海都、昔里吉之亂
1269年(至元六年),窩闊台後王海都、察合台後王八剌在塔剌思河畔召開大會,劃分各自的勢力范圍,並聯合反對元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諸王鎮守阿力麻里。次年,海都援立八剌子篤哇為察合台汗,騷擾天山南北諸地。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篤哇等以兵十二萬進圍哈剌火州達六月之久,畏兀兒亦都護納女求和。忽必烈派右丞相安童輔佐那木罕同守北邊。
1276年夏,隨從那木罕北征的諸王昔里吉(蒙哥子)、明理鐵木兒、葯木忽兒(阿里不哥子)、脫黑帖木兒等發動叛亂,將那木罕、安童捕送海都處。但海都拒絕與昔里吉合兵。於是昔里吉等劫持宗王撤里蠻(蒙哥孫),退據額爾齊斯河上,大掠吉利吉思五部,東犯和林。應昌弘吉刺部只兒斡帶、六盤山霍虎起兵響應。忽必烈命滅宋主帥伯顏率南征軍主力北征,伯顏、土土哈部在鄂爾渾河上大破昔里吉軍,收復了和林。1283年,從叛諸王歸降忽必烈。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土土哈等曾擊敗海都軍,但海都仍有強大的勢力。1285年,駐守西北的宗王阿只吉軍被篤哇擊敗。忽必烈又命伯顏代阿只吉總領北邊諸軍鎮守。
⑥ 中國建國後有幾次對外戰爭要詳細內容求大神幫助
截止2018年,中國建國後有7次對外戰爭
1,抗美援朝戰爭
時 間: 1950年10月1至1953年7月
地 點: 朝鮮半島
導火索: 美國侵朝飛機多次侵入中國領空,轟炸丹東地區。
對 手: 中國、朝鮮——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
結 果: 迫使美韓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
2,中印邊境反擊戰
時 間: 1962年6月至11月
地 點: 中印邊境
導火索: 印度在邊界製造流血事件。
對 手: 印度(美國、英國、蘇聯支持)
結 果: 換來數十年的邊境安寧。
3,抗美援越戰爭
時 間: 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
地 點: 越南境內
導火索: 美國軍機入侵海南島、雲南、廣西等地轟炸,威脅中國安全。
對 手: 越南、中國——美國
結 果: 迫使美國與越南簽署《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4,中蘇珍寶島之戰
時 間: 1969年3月
地 點: 珍寶島
導火索: 蘇聯軍隊武裝入侵珍寶島,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
對 手: 當時的超級大國蘇聯
結 果: 常年駐軍
影 響: 中國讓蘇聯震驚,讓世界刮目相看。
5,中越(南越)西沙之戰
時 間: 1974年1月
地 點: 琛航島
導火索: 越南貪婪地侵佔南海諸島
對 手: 中國——南越
結 果: 收復了西沙島嶼。
6,對越自衛還擊戰
時 間: 狹義:1979年2月-1979年3月;廣義:1979年到1989年。
地 點: 中國和越南邊境
導火索: 越南1975統一後開始反華排華。開始時是南部反華排華,後來在1977年北部也開始反華排華,造成了華人華僑數十萬人死亡,同時越南軍方在中越邊境不斷進行騷擾並挑起武裝沖突,打死、打傷邊民,推倒界碑,蠶食邊境等行為和事件,由此點燃了這場戰爭的導火索。
對 手: 中國——越南
結 果: 迫使越南同意邊境談判,經過10年努力,目前基本完成邊界劃界立碑。
7,南沙海戰
時 間: 1988年3月14日
地 點: 南沙群島永暑礁附近
對 手: 中國海軍——越南海軍
持續時間: 50分鍾
結 果: 中國海軍勝
傷亡情況: 中國海軍1人負傷
越南海軍: 2艦軍艦被擊沉、1艦重創。
⑦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對外戰爭勝率高
在中國古代評價一個帝王的功績和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對外戰爭的輸贏和國家的疆域。例如漢朝時期,漢武帝北擊匈奴,強大的匈奴被打的分崩離析.漠北草原和西域諸國紛紛臣服於漢王朝。在唐朝更是達到了巔峰,疆域一直延伸到中亞地區,中華文化傳遍四周,各國紛紛臣服。但是提起宋朝,很多人就會嗤之以鼻,認為宋朝文化經濟繁榮可是在武功方面不如漢唐。實際情況是,看似弱小的宋朝實際上在對外戰爭上是中國古代勝率最高的國家,那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呢?
為了防止武將做大,北宋在軍隊出征時都會派出監軍來監視主將,監軍主要都是宦官擔任,這些人往往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嚴重影響了主將和宋軍將士的發揮,所以出征多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如果作為防守一方的宋軍就可以最大發揮出自己的實力,往往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軍,依託城牆防守的宋軍多是以勝利告終。最有利的證據是,南宋是蒙古帝國損失軍隊最多的地區,蒙古可汗蒙歌也因為攻打南宋導致自己陣亡,由此可見宋朝軍隊防守能力是多麼的強悍
在面對游牧民族軍隊的時候,宋朝軍隊是完全有能力抗衡的,只是軍隊與國家領導者昏招連出葬送大好局勢,最後以至於皇帝被俘妻女被辱,百姓了流離失所,國家滅亡。
⑧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過哪幾次對外戰爭
中國建國後發生了6次對外戰爭,其中有和鄰國發生的戰爭,也有在鄰國和第三國發回生的戰爭。具體答如下:
1、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
2、1962年對印反擊戰,原因是領土爭端;
3、1965年春,抗美援越;
4、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領土爭端;
5、1971年對南越的收復西沙戰,領土爭端;
6、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領土爭端。
(8)中國強大戰爭的對外史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和平而戰,為正義而戰,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維護和平的決心和力量,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
⑨ 60年代中國對外戰爭有那些
A 新中國成立後歷次對外戰爭
1、抗法援越戰爭(1950—1954)
2、抗美援朝戰爭(1950—1953)
3、對印自衛反擊戰 (1962.6—1962.11)
4、抗美援越戰爭(1965.6—1973.8)與援老抗美防空作戰(1969.3—1973.11)
5、中蘇邊境戰爭(1969.3—1969.8)
6、西沙海戰(1974.1)
7、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2.17—1979.3.16)
8、中越邊境十年戰(1981—1990)
9、南沙海戰(1988.3.14)
一、對印自衛反擊戰 (1962.6—1962.11)
背景:
一個從古至今從未大一統的半島大陸,一個靠「靜坐」換來國家獨立的詭異民族,再加上一群自以為能憑借「天時地利人和」而佔到大便宜的可愛政客,因為一道百十年前老宗祖國人麥克馬洪在地圖畫下的一道線,而與擁有5000年文明傳承的天朝大國,爆發一場差點令其遷都的邊境沖突。自從這場前後不到半年的沖突以後,這個民族在天朝大國的民眾中,有了一個廣為流傳的稱呼——阿三!印度阿三!
過程:
整個戰爭的過程,其實沒必要詳述,就像某西方媒體曾經說過的一樣——快刀切黃油,干凈利索,毫不拖泥帶水,把天朝悍軍的戰術素養展現的淋漓盡致。讓這幫從戰火中闖出來的軍人,把看家的本領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彷彿這只是一堂再現經典的教學課。
說一個可能令阿三們抓狂的細節:在這場戰爭中,作為前線指揮員的是張國華中將、丁盛少將,抗法作戰的顧問團中主事的是陳賡大將、韋國清上將,而抗美援朝則是由立馬橫刀的彭大元帥,戰功彪炳的鄧華上將、洪學智上將、韓先楚上將等人領銜出演的......從指揮員的級別上來看,紅朝的領袖們好像確實沒太把阿三當回事兒!
結果:
天朝佔了自己「想占」的地方,放棄了自己「想放棄」的地方,確實無奈。
此戰阿三被殲4000餘人,被俘近4000人,其中包括一死一活兩個准將旅長,天朝方面傷亡千餘壯士,戰損比接近6:1。
還有那個發動戰爭的阿三總理,隔年就死了,不知這兩者之間有無關聯。
評價:
傳說中,毛偉人要求「打出三十年的和平」,事到如今已歷50載,在此四戰之地,殊為難得!
二、抗美援越戰爭(1965.6—1973.8)與援老抗美防空作戰(1969.3—1973.11)
戰爭背景:
東西方兩大軍事集團的斗爭已日益尖銳,在此種形勢下,美國先是於1961年5月,資助「南越政權」發動了著名的「代理人戰爭」,但卻屢屢受挫。迫不得已,美國只得從幕後走到台前,於1964年8月5日,借口其軍艦在北部灣遭到北越海軍的攻擊,製造了所謂的「北部灣事件」。隨後又於1965年3月上旬,派遣3000多名海軍陸戰隊軍人在峴港登陸,進入南越直接參戰,同時又加緊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從此,美國侵越戰爭演變為美軍為主體的全面戰爭。在此巨大壓力下,越共政權於1965年4月再次向紅朝求援,天朝高層經商討後,統一思想,於當年6月正式出兵越南。
過程:
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65年6月開始到1970年7月為止。天朝共派出了32萬支援部隊,在越南北方執行防空作戰、修建和搶修鐵路、機場、通信、工程、設防工程等一系列任務,這一階段是越南戰爭最為艱苦卓絕的階段。到1968年下半年,美軍傷亡更為慘重,這引起了美國國內反戰情緒不斷高漲。在此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在1968年11月宣布,無條件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和炮擊。天朝軍隊順利地完成了第一階段既定的任務後,於1970年7月全部撤離回國。在此期間,天朝防空部隊共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沉重地打擊了美國軍隊。
第二階段,從1972年5月開始至1973年8月結束。美國為了切斷越共來自北方的支援,保住「南越政權」,在大舉增調海、空兵力,恢復轟炸越南北方的同時,於5月9日開始對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河道實施大規模的水雷封鎖。越共於美國布雷當天,就請求天朝派海軍部隊幫助掃雷,天朝同意再次開通中越間隱蔽的海上航線,向越運送糧食和其他物資,並承擔了協助越軍掃除沿海的美軍水雷和搶建野戰輸油管的任務。面對天朝的再一次伸手,戰爭的態勢又再一次地向中越方面傾斜,而美國的形式則每況愈下,無奈之下,只得再次厚顏求和。最後於1973年1月27日越美雙方巴黎協定簽字後,美軍完全停止了對越南北方的戰爭行動。
關於援老抗美防空作戰:
1969年至1973年間,解放軍高炮部隊在寮國孟賽、孟誇、孟本等地區對入侵寮國的美軍飛機進行防空作戰。期間,解放軍共作戰95次,擊落美機35架,擊傷24架。
該場戰爭無論從時間看,地域看,還是戰略企圖看,都和「援越抗美」密不可分,在此僅作簡述。但需要紅朝人記住的是,在這場很少被世人所提及的戰爭中,有近300名解放軍官兵沒有再回到故土,至今還長眠於他鄉之地。
結果:
美國遭受建國以來最大的軍事失敗,並開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戰略收縮」,一度被前蘇聯咄咄逼人的囂張氣焰壓得出不過氣兒來。而越共政權繼續南下,並於1975年統一全境,建國成功。天朝則在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代價後,南疆重現安寧,國際威望再一次得到提升,但卻一手塑造了即將出現的另一個「世界第三」。
美國、南越方面共傷亡一百多萬,其中美國死亡6萬餘人、30多萬人受傷失蹤。
中越方面共傷亡同樣達到一百多萬,其中天朝陣亡千餘人,傷者數萬。
評價:
無法粉飾!強大的美國這一次不僅輸掉了「面子」,更輸掉了「里子」,敗得如此赤裸裸,著實令人心潮澎湃!
三、中蘇邊境戰爭(1969.3—1969.8)
背景:
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中蘇雙方的關系已現裂痕,從天朝對印作戰時,蘇共對印度政府明裡暗裡的支持就可見一斑。進入60年代後,雙方裂痕已深,到了後期,邊界摩擦不斷,甚至形成了直接軍事對峙的局面,令舉世側目。(明面上雙方都路線、主義之爭,但在本人看來爭得還是千古未變的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直到1969年3月2日這一天,兩個積怨已久的共產巨頭公然撕破臉皮大打出手,爆發了震驚世界的邊界戰爭。
過程:
1、珍寶島反擊戰
1969年3月2日8時,天朝邊防部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多人,向珍寶島急進,而後雙方展開激戰。3月15日,天朝軍人將一輛已經侵入紅朝境內的蘇軍當時最先進之一的T-62坦克裝甲擊毀,迫使其乘員棄車,並在該日的戰斗中,擊斃蘇方指揮列奧諾夫上校。3月17日為爭奪坦克,中蘇雙方互對炮擊,但均沒能將輛坦克拉回。3月21日蘇方不願讓紅朝獲得這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層擊破,坦克沉入烏蘇里江。直到4月,解放軍才將這輛坦克打撈出來,但因暴露於蘇軍的炮火之下,解放軍又陣亡了數十人。
戰損:蘇軍損失近兩百人,解放軍損失二百餘人。
2、孫龍珍事件
1969年6月10日,中蘇邊界西部地區的新疆塔城地區塔斯提河畔,蘇聯邊防部隊阻撓天朝牧民的正常作業,引發沖突,紅朝牧民孫龍珍(女)被蘇軍開槍打死。聞訊趕來的天朝邊防部隊開火還擊,沖突爆發。
戰損:6人死亡,數人負傷。解放軍無一傷亡。
3、八岔島事件
1969年7月8日,在八岔島進行航標作業的蘇聯河流鐵道工人與紅朝知青發生口角,蘇聯方面鳴槍示警未果,導致沖突爆發。
戰損:蘇軍一人死亡,三人負傷。解放軍損失不詳。
4、鐵列克提事件
1969年8月13日,蘇軍在鐵列克提地區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突然襲擊兩個天朝邊防軍巡邏分隊,解放軍隨即予以還擊。
戰損:蘇軍損失十餘人,解放軍至少損失五十餘人。
結果:
在當年9月中蘇談判未果,直接導致了長達二十年的軍事對峙僵局,更令此後的國際形勢為之大變,也可以說,致使強大蘇聯解體的誘因之一。
評價:
對此次「低強度邊境軍事沖突」的評價,只有四個字「膽大包天」!
眾所周知,當時國內正是紅潮瘋涌之時,南邊正和美帝直接角力,而在北疆竟又和蘇修真刀真槍的幹上了。怎能想像,一個剛剛建立20的國家,居然敢同時和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揮舞那個還不大的拳頭,這是怎樣的一種「無畏」和「瘋狂」!而那時的天朝,正輸出一種叫「革命」的文化,並且感染了整個世界!
多年前,對此的解釋來自毛偉人的一句話: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
⑩ 建國以來中國的對外戰爭
第一,對台 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7月上旬入閩,由第三野戰軍(三野)第十回兵團負責。答第十兵團司令為葉飛,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廈戰役、金門之戰等等。其他的就是常規的間諜戰,不討論。
第二;抗美援朝(這個網上多的是,自己找就行)
第三,對越自衛反擊戰,也叫[編輯本段]1979年懲越戰http://ke..com/view/51998.htm寫的很詳細
第四 對對印度的戰爭: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共拿回了自晚清政府以來在中印邊界丟失的3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30萬平方公里
第五 珍寶島戰役 (這個很小)
就這么多,具體詳細照著我的答案網路下都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