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提綱
歷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地理:
地理方位記憶歌
上北下南左為西, 右東兩手來區分;
北東西南出新聞, 四方符號NEWS論
(即:北緯-N;東經-E;西經-W;南緯-S。)
其他:
1)
秦嶺淮河線,南北農特點:
以北為旱地,多用水澆灌;
東北春小麥,作物一熟年;
華北冬小麥,兩年能熟三。
秦淮線以南,耕地多水田;
年熟兩或三,水稻為重點。
水文特徵變,北河汛斯短;
有冰流量小,水混位變顯。
南河流量大,水位變不顯;
沙少汛期長,冬季無冰現。
氣候分界線,五個大方面:
無霜生長期,長短南北反;
濕潤半濕潤,八百等降線;
亞熱暖溫帶,一月零度線。
植被界以南,綠色為常年;
亞熱闊葉林,熱帶雨林南。
以北溫草原,落闊葉廣泛;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北邊。
地表十分陸佔三,亞歐非洋兩美南①。
亞歐兩洲本一體,烏拉高加分兩邊②;
亞非原本相結連,蘇伊運河來割斷③;
亞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峽在中間;
中美南北來牽線,巴拿運河又阻攔④;
數大洋洲面積小,似斷不斷亞下邊。
亞歐非洋東半球,南北美佔西半邊,
唯有南極搞獨立,冰層覆蓋稱高原。
①洋,大洋洲。兩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極洲。
②烏拉,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高加,高加索山脈。
③蘇伊運河,蘇伊士運河。
④巴拿運河,巴拿馬運河。
2)
西經二十度,東經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東西兩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緯度,
四季溫帶顯,南北相反出。
3)
地球表面積,總共五億一;
水陸百分比,海洋佔七一。
陸地六大塊,含島分七洲;
亞非南北美,南極大洋歐。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廣;
大西「S」樣,印度北冰洋。
板塊構造學,六塊來拼合;
塊內較穩定,交界地震多。
4)
東北三省黑吉遼 北部邊疆內蒙古
兩河兩山連京津 兩湖三江接皖滬
南部瓊台閩粵桂 川黔雲藏加重慶
西北陝甘寧青新 港澳特別行政區
生物:
植物有絲分裂
記法一
仁膜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一分為二向兩極,兩消兩現建新壁。(膜仁重現失兩體)
記法二
膜仁消,兩體現 點排中央赤道板 點裂體分去兩極 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三
膜仁消失顯兩體,形數清晰赤道齊,點裂數增均兩極,兩消三現重開始。
記法四
有絲分裂分五段,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作準備,染體復制在其間,
膜仁消失現兩體,赤道板上排整齊,
均分牽引到兩極,兩消兩現新壁建。
記法五
細胞周期分五段 間前中後末相連 間期首先做准備 兩消兩現貌巨變
著絲點聚赤道面 紡牽染體分兩組 兩現兩消新壁現
記法六
前兩失兩現一散亂,
中著絲點一平面,數目形態清晰見,
後著絲點一分二,數目加倍兩移開,
末兩現兩失一重建。
記法七
間期復制看不見 貌似靜止實多變。
前期兩現兩不見 染色分布很零亂
中期之時著絲點 整齊排列赤道板
後期絲點分兩半 錘絲牽引到兩端
末期三現兩不見 新壁始於細胞板
=========減數分裂口訣=========
性原細胞作準備 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 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 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 再次質縊各西東
染色一復胞二裂 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 往後把題迎刃解
減數分裂記法二:
有絲同源不配對。
減二無源難成對,
聯會出現四分體,
同源分離是減一。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原核生物的種類:藍色細線支毛衣(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的口訣
澱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從胃始,胃胰腸液變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粒混進胰和腸,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腸吸收六營養,水無維生進大腸。
伴X隱性遺傳病:母患子比患,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女患父必患。
其他的遺傳都可以據此總結。
關於遺傳系譜圖的判斷
無中生有為隱性,隱性伴性看女病。
有中生無為顯性,顯性伴性看男病。
DNA結構特點口訣:
雙鏈螺旋結構
極性反向平行
鹼基互補配對
排列順序無窮
Ⅱ 關於抗戰的歷史材料分析題(急求)
一.蔣介石之所以命令張學良不得抵抗,主要的目的還是不想在那個時間發動全面對日戰爭回,他要先答完成剿滅共產黨的內戰,否則命令張學良抵抗同樣可以起到削弱東北軍的作用,也許效果會更好一點。
二.在抗日戰場上,國民黨處於全線正面對抗狀態,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大型會戰,策略是正面攻防;共產黨則是以游擊戰、敵後破壞為主,對日軍過長的展現進行背後打擊,以拖延其兵力、時間。
三.在當時,日本軍方曾對戰爭的失敗有這樣的說法:「中國人給了我們幾拳,而美國人給了我們兩槍」,事實上,在美國投放原子彈的時候,日軍在中國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全面潰敗。究其原因,是日軍的侵略行徑得到了受侵略國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原子彈作為一種可以毀滅人類文明的破壞性武器,並不是人類的福音,在反侵略的戰爭中,只有至始至終保護人民的利益,人民才會依附於政府、國家,齊心抗戰。
Ⅲ 抗日戰爭歷史資料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專重屬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斗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忽略了日軍傷員治癒後重返戰場的人數)、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3)歷史抗日戰爭題綱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Ⅳ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家鄉的歷史故事,故事提綱是山東臨沂哦!
臨沂呀 臨沂可有場出名的大戰 臨沂大捷!!
你網路搜索一下 張自忠臨沂大捷 介紹的視頻 有很多 很感人的一場大勝仗
1937年,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後,日本侵略者又把兵鋒直指徐州,志在奪取這一戰略要地。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斗。當時守衛臨沂的是龐炳勛的第3軍團。由於實力過於懸殊,傷亡慘重,龐部急待援軍。張自忠奉調率第59軍以一晝夜180里的速度及時趕來增援。張自忠與龐炳勛原是宿仇,但他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擯棄個人恩怨,率部與龐部協力作戰。敵軍在飛機大炮掩護下,配合坦克、裝甲車向茶葉山陣地發起進攻。張自忠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茶葉山下崖頭,劉家湖陣地失而復得達三四次,戰況極其慘烈。經過數天鏖戰,敵軍受到重創,節節敗退。中國軍隊相繼收復蒙陰、莒縣,共殲敵4000餘人。不久,日軍再派坂本旅團向臨沂、三官廟發起攻勢,妄圖有所突破。張自忠和龐炳勛部兩軍奮力拚殺,經徹夜激戰,日軍受到沉重打擊,其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被完全粉碎,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一九三八年的臨沂戰役中,五十九軍與敵鏖戰七晝夜,卒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取得了振奮人心的勝利,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經過這次戰役,人們對張自忠的看法有了很大變化。不久之後,張自忠又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潢川與敵血戰十日,重創日寇於河南潢川,隨即又被晉升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進駐鄂西荊門縣一帶,在漢水兩岸與日寇展開了周旋。
Ⅳ 有關抗日記憶的提綱
、「九•一八」事變(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村南滿鐵路的路軌,接著進攻沈陽。半年內東北三省淪陷。
2、這是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始。
二十三、西安事變(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2、中國共產黨從民族解放事業的大局出發,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
3、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4、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盧溝橋附近宛平城,二十九軍奮起還擊,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
二十五、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八上P75)
國民黨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殺(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軍殺害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關大捷(八上P79):
抗戰以來首次大捷,由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二十八、台兒庄戰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揮的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台兒庄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八上P80)
三十、百團大戰(八上P80):
由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取得,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它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志氣。
三十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決抗戰勝利後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
2、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3、會上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4、大會為爭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准備了條件。
三十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2)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3)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全國戰略大反攻。
3、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改變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勝利。
三十三、重慶談判(八上P89):「我們不但必須打敗蔣介石,而且能夠打敗他。」
1、目的: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4、結果:簽定了《雙十協定》(1945、10、10)
Ⅵ 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
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
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
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6)歷史抗日戰爭題綱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戰役:
1、桂南會戰
桂南會戰是廣州失陷後,中國守軍抵抗日軍為打擊中國國際交通線並威脅西南大後方而在廣西南寧等地區展開的作戰。日軍侵佔南寧和昆侖關之後,國民黨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
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939年11月日軍將第5師團、台灣混成旅團、第5艦隊等部隱蔽集結於海南島南端的榆林港,等候出動。閃電般出現在欽州灣,疾速登陸,攻陷防城。
24日,日軍佔領南寧、龍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急調第5、第99、第36軍向廣西增援。軍長杜聿明受命向昆侖關反擊,以步、炮、坦、空諸軍兵種協同攻堅,擊潰來援的第21旅團。
打死旅團長中村正雄,取得昆侖關大捷。1940年1月,日軍又調來第18師團和近衛混成旅團,進行反撲,至2月3日,再次佔領昆侖關。中國軍隊苦戰多日,傷亡很大,需要休整,遂結束會戰。
2、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也稱為「長沙保衛戰」。
長沙三次會戰,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國民黨正面戰場抵抗日本帝國主義軍隊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是抗戰爆發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軍回到原戰略態勢的戰役。
長沙三次會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華軍隊,粉碎了日本消滅中國軍隊主力、「以戰迫降」的戰略目標,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
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作戰,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地位。有力地保衛了湖南廣大地區和我國西南大後方的安全,穩定了湖南局勢。
並使之成為支持全國長期抗戰的重要基地。據統計,三次長沙會戰,中國軍隊陣亡、受傷和失蹤的將士達93944人,殲滅日軍共計11萬餘人。
3、緬北滇西戰役
緬北滇西戰役發生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0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3月,緬北滇西戰役是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英軍的協同下。
在緬甸北部和雲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的進攻戰役。戰役歷時一年半,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負傷35948人的代價,斃傷日軍25000餘人,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
4、湘西會戰
湘西會戰,也稱「雪峰山會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次會戰。侵華日軍此戰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名「芷江作戰」(日方稱「芷江攻略戰」,我方稱「芷江保衛戰」)。
戰爭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
湘西會戰最後一仗主戰場為懷化漵浦縣的龍潭鎮、溫水鄉和邵陽市洞口縣的高沙、江口、青岩、鐵山一帶。戰役以日本軍隊戰敗而結束。湘西會戰的勝利標志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
Ⅶ 一些抗戰時期的歷史題目
1堅定信念 那時候是大革命失敗的最低潮,全國的共產黨員已經被殺的不多了!!白色恐怖邊部全國,這時候還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不是堅定信念啊?
中國共產黨包括世界各國的共產黨革命都是學蘇聯的老大哥的!革命就是工人第一,城市起義,城市包圍農村.毛主席看出這一套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工人階級哪個時候太羸弱,不可能自己成功,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去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這就是不教條主義,闖出新路,依靠群眾.
2 不怕萬難,勇於犧牲.為了理想貢獻自己的一切
3上海,中國革命的搖籃.共產黨三次大起義.早期共產黨的黨部所在地
南昌 共產黨的人民武裝第一次建立,武裝革命的開始.人民軍隊的建立
井岡山 革命的星星之火,大革命的最低潮,是井岡山模式給了中國共產黨一條新路,成功之路.
延安,抗日戰爭的勝地,指導了8年敵後游擊戰的勝利.是人民心中力量的源泉.
4 沂蒙山區,因解放戰爭而形成的「紅色旅遊」的景點。特別是孟良崮,因為解放戰爭在這消滅了國軍5大主力之一74師,直接扭轉華東的解放戰爭的不利局面,為華東的解放戰爭定下了必勝的調子。
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是2戰後,美國提出的一項經濟援助計劃,主要內容是貸款給歐洲的國家想:英國,法國,西德。全力使他們發展起來,以一起對抗蘇聯的威脅,也就是冷戰的前奏。
Ⅷ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提綱
識記:
1. 1931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進而佔領沈陽及整個東北。從此,中國開始的局部抗戰。
2.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中國全民族抗戰(全面抗戰)開始。
3. 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進行了長達6個星期的大屠殺。南京大屠殺中遇害的中國軍民達30多萬。
4. 李宗仁指揮的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最大勝利。1940年秋,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集中105個團的兵力在華北發動了「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規模最大的戰役。
5.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9月9日侵華日軍向南京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10月25日台北受降儀式舉行,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的殖民統治(1895~1945)結束,台灣重新回歸祖國。
6. 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綜合運用:
1.⑴什麼是西安事變?⑵是哪兩位將軍發動的?為什麼要發動西安事變?⑶為解決西安事變,中共採取什麼方針?為什麼要主張這樣解決?中共派誰為代表前往西安談判處理?⑷西安事變最終是怎麼解決的?⑸有何意義?
答:⑴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多次勸說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遭到拒絕後,為了逼蔣抗日,發動「兵諫」,扣押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等主張。這就是西安事變。⑵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為了逼蔣抗日。⑶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以全民族利益為重,提出和平解決方針,派周恩來前往西安談判處理。⑷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聯共抗日」的主張,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⑸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中共七大召開於何時何地?有哪些內容?其意義是什麼?
答:⑴1945年(4~6月),延安。⑵內容:①大會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②大會通過了新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③大會選舉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④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朱德作了《論解放區戰場》的報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⑶意義:①中共七大指明了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光明前途;②形成了全黨高度的政治團結和思想統一;③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中國近代史上,日本曾兩次大規模的侵華。請回答:
⑴第一次大規模的侵華是在何時?結果如何?
答: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詳見「中國近代史第一單元」)。
⑵日本第二次大規模的全面侵華又是在何時?結果如何?
答:1937年~1945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取得抗戰的勝利。
⑶列舉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及其領導黨派或指揮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兩支抗日軍隊的名稱叫什麼?
答:①平型關大捷——八路軍115師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等(共產黨);台兒庄戰役——李宗仁(國民黨);百團大戰——彭德懷(共產黨);湘西會戰——(國民黨)等。②八路軍和新四軍。
⑷抗日戰爭的勝利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抗日戰爭的勝利有何意義?
答:最主要的原因:國共兩黨相互配合,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民族抗日。意義:①抗日戰爭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②它洗刷了民族恥辱,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礎,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③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⑸你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具有哪些鮮明的特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提示:①它的性質是中華民族的解放戰爭,其民族性、全民性特徵突出;它經歷局部戰爭逐步向全民抗戰的過程;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緊密相連;等等。②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⑹你是如何看待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所處的地位(國際意義)?
要點提示: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中國的抗日戰爭對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具有決定性作用,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最長的國家,中國的抗戰牽制了日本「北侵南進」,從而有力的支援了蘇德戰場、太平洋戰場正義力量的反法西斯斗爭。)
⑺你認為抗日精神表現在哪些方面?
提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念;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崇高氣節;等等。
⑻當前影響世界和平與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認為如何才能避免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提示:①因素: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②加強各國友好交流;反對霸權主義;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用和平共處處理國際關系;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等
4. 就中日關系的歷史與現狀回答:
⑴中日友好佔主流,友好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列舉古代中日友好交流的史實。
答:遣唐使;鑒真東渡(參見中國古代史第五單元);日本學習和模仿中國古代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進行大化改新;等。
⑵列舉近代日本在華犯下的滔天罪行。
答:發動甲午中日戰爭;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強迫簽訂不平等條約;進行野蠻的南京大屠殺;發動細菌戰等。
⑶列舉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的民族英雄及事跡。
答:明朝時,民族英雄戚繼光抗倭;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等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採納啊親!!
Ⅸ 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有哪些
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主要有
1、抗戰遺址,如台兒庄戰役、平型關大戰遺址;
2、歷史史書,如當時的報紙,當時的記載、後人的總結;
3、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所說的口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