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直升機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直升機

發布時間:2021-02-28 12:51:39

1. 抗戰時期國軍有哪些型號的戰斗機日軍有哪些型號的戰斗機

抗戰前期
中國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從美國購買了霍克Ⅱ、霍克Ⅲ、波音-281型戰斗機以及雪萊克A-12型攻擊機,
諾斯羅普-2E、馬丁-139WC型轟炸機,數量都很有限。
截止1937年8月14日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正式與日機交戰時,
列編的9個大隊零5個獨立中隊,裝備各型飛機296架,不及日軍的九分之一。
其中轟炸機148架佔50%,戰斗機101架佔34%,偵察機41架佔14%。

抗戰中期
1937年11月,中國空軍開始獲得蘇聯的援助,
中國政府向蘇聯購買飛機1 235架,其中驅逐機(即戰斗機)777架、轟炸機358架、教練機100架
先後裝備了蘇制伊-15、伊-16型戰斗機和愛司勃-2、特勃-3型轟炸機,
作戰實力有了恢復。

抗戰後期
1941年7月23日,美國政府批准中國租借、撥款購買100架P-40B型戰斗機,
並由中國政府出資在美國高薪招募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
中國政府將這批飛機和人員交給時任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
由他組建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
到1944年夏天配備B-25型轟炸機60架、P-40、P-43、P-47、P-51型戰斗機100架。
中國空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時期,從美國購買和租賃戰斗機、轟炸機共1394架。
日本
零式
零式戰機,簡稱零戰,編號A6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海軍航空隊最主要戰斗機種,從中國戰場一直使用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太平洋戰區都可以見到她的蹤影,同時也是日本海軍產量最大的戰斗機,此機由三菱設計,三菱與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兩家公司共同生產,總計生產10449架各式零式戰斗機(其中有半數為中島飛行機株式會社生產,不過兩公司的制.造技術有所差距)。
海軍戰斗機
艦載戰斗機「九六式」(A5M) 艦載戰斗機「零式」(A6M)
艦載戰斗機「烈風」(A7M) 水上戰斗機「二式」(A6M2-N)
夜間戰斗機「月光」(J1N) 水上戰斗機「強風」(N1K)
局地戰斗機「雷電」(J2M) 局地戰斗機「天雷」(J5N1)
局地戰斗機「震電」(J7W) 局地戰斗機「秋水」(J8M)
噴氣戰斗機「橘花」(Kikka) 轟炸機/夜間戰斗機「銀河」(P1Y)
局地戰斗機「紫電/紫電改」(N1K1-J/N1K2-J)
· 陸軍戰斗機
九七式戰斗機(中島Ki-27) 一式戰斗機「隼」(中島Ki-43)
重型攔截機「鍾馗」(中島Ki-44) 二式戰斗機「屠龍」(川崎Ki-45)
三式戰斗機「飛燕」(川崎Ki-61) 四式戰斗機「疾風」(川崎Ki-84)
五式戰斗機(川崎Ki-100)

2. 抗日戰爭時期的飛機長什麼樣子

美國寇蒂斯公司在30年代生產的海軍戰斗機的改型,原名為FⅡC-3/BF2C-1,出口型代號為"鷹"Ⅲ。而"霍克"就是英文"鷹"(Hawk)的譯音。是八·一四空戰中國空軍主力戰斗機。霍克三型戰斗機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斗機,空軍英雄高志航,吳鼎臣,閻海文都用過,就是這種戰斗機,它具有獨特的雙翼,大發動機罩,起落架可收在機身兩側等顯著特徵,很容易辨認。

波音 281戰斗機(P-26戰斗機)

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學說問世以來,考古學家們一直熱衷於尋找人和猿之間丟失的環節(雖然至今也沒有任何化石出土),航空技術的發展似乎也可以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釋,因為時代躍遷的瞬間往往被定格在某型具體飛機的身上。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航空技術
波音公司P26(3張)**,快速兇悍的單翼機終於取代功德圓滿的雙翼機成為藍天的主人,波音 P-26「玩具槍」正是掀起時代巨浪的新銳戰斗機之典範。

菲亞特CR.32戰斗機

傳奇般的義大利工程師切萊斯蒂諾-羅薩特利(CelestinoRosatelli)的第一架戰斗機的原型機——CR,設計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1924年,該機以CR.1(CR為CacciaRosatelli的縮寫,表示羅薩特利設計的戰斗機)的名稱投產。此舉開義大利菲亞特公司一系列雙翼戰斗機之先河,該系列雙翼機的生產和使用一直延續到二戰結束。從1924年至1926年,三家公司共生產了近250架CR.1戰斗機。 CR.1的進一步發展型——CR.5於1925年研發。兩架原型機之一採用了英國設計的「木星」九缸星形氣冷發動機,另一架則配備一台國產的菲亞特A.20十二缸液冷直列發動機。但當原型機完成之際,卻發現飛機和發動機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原來的CR.1設計。CR.1和CR.5都非同尋常地採用了一種「翼半」設計(即下機翼面積遠大於上機翼)。CR.5的發展因此下馬,讓位於一種更有前途的設計——菲亞特CR.20。


3. 抗日戰爭時期 紅軍和日軍所使用哪些各種武器裝備

梭鏢不僅僅是紅軍精神的象徵,而且它確實曾是這支軍隊的主戰兵器之一。

馬尾手榴彈

這種手榴彈比較奇怪,一個圓圓的彈體後面結著一根粗粗的麻繩,很有點中國古代流星錘的味道,我們在電影電視作品中很少看到這種武器,但實際情況是這種武器在紅軍和早期的八路軍當中相當流行,而後來看到的鬼子香瓜手雷和仿製M24的木柄手榴彈,當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高檔品呢。

漢式(漢陽造)步槍
從1895年開始, 湖北槍炮廠開始生產此型步槍。一直到1944年21廠改造中正式步槍,本型步槍在中國前後生產了將近50年。

主要生產者為位於湖北漢陽之漢陽兵工廠,因此一般稱之為漢陽造。抗戰時其步槍廠於1938年交與21廠,因此從1939年至1944年生產的漢陽造在槍匣上印有□字廠徽及『漢式』字樣。

由於生產時間長遠,民初中國所有的戰役此槍幾乎無役不與,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內。

漢式(漢陽造)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雙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外露單排彈倉,5發, 曼里夏式彈□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mmx57
槍管長度: 29.13"
槍重: 4.14 kg

鞏造九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槍管長度: 73.8公分
槍重: 4.08 Kg

中正式步槍

抗戰期間晉冀魯豫根據地的太行兵工廠內,曾仿製過這種步槍供八路軍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4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92x57mm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是一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一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一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1905年,三八式步槍在東京小石川炮兵工廠定型生產,取自日本明治天皇的年號:明治三十八年,被命名為三八式步槍,從那時起三八式步槍就成為日本步兵的制式步槍,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三八式步槍曾大量裝備中國軍隊,尤其是抗日戰爭結束,侵華日軍投降後,繳獲的三八式步槍在中國國共內戰期間廣泛使用。朝鮮戰爭初期三八式步槍是中國志願軍重要步兵武器之一。

三八式步槍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SR
槍管長度: 79.7cm
槍重: 3.95 Kg.

四四式騎槍

這種槍1909年在日本開始試制,在1910年底定型,命名為「四四式騎銃」,一直生產到1940年間。我軍部隊中的四四騎槍數量不少,在朝鮮戰爭中仍有使用。

作業原理 旋轉槍栓, 毛瑟式前栓榫鎖定, 手動
彈匣容量 內藏式彈倉,5發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山字形準星
口徑 6.5x50mm
槍管長度 460mm
槍重 3.9 Kg
兼容性 三八短銃

C96手槍

在我國南方稱為「駁殼槍」,北方稱為「盒子炮」或「盒子槍」。

該槍因威力大、故障少,彈匣裝10發子彈,性能優於日本「王八盒子」手槍,被我國抗日軍民大量裝備。

在戰場上是「王八盒子」的死對頭,是近戰中令日本鬼子膽寒的武器。

作業原理: 起落式閉鎖槍機,短後座力作業 ,半自動
彈匣容量: 10發內置式
擊發方式: 單動式
瞄準具: 表尺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7.63x25mm(7.63 Mauser)
槍管長度: 3.9吋
槍重: 2 lb.
兼容性: Mauser 1896
製造廠: Mauser
製造年代: 一次大戰之後

魯格P08手槍

俗話說盒子挎魯子,一個挎一個,我軍也裝備少量德制魯格P08手槍。

作業原理: 肘節式起落閉鎖 半自動
彈匣容量: 單行排列式彈匣8
瞄準具: 凹形照門, 刀片形準星
口徑: 9x19mm
槍管長度: 101.6 mm
槍重: 0.85 kg

ZB26輕機槍

捷克式輕機槍是抗戰名槍,該槍造型特殊,稜角分明,極有立體感。一般看過抗戰影片的網友,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款武器。捷克式輕機槍也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從反圍剿時期開始,到抗戰和解放戰爭期間,紅軍八路軍解放軍都大量使用這款武器,其中在抗戰期間使用這款武器的數量最多。

口徑:7.90公釐
槍全長:1,165公釐
槍身重:9.0公斤
瞄準基線長:568公釐
槍管長:602公釐
來復線數:4條
來復線方向:右旋
來復線纏度:240公釐
初速:830公尺/秒
表尺射程:1,500公尺
射速:550發/分
裝彈具式樣:彈匣
裝彈具裝彈數:20發
自動方式:汽退式
冷卻方式:氣冷

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

十一年式輕機槍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非常有名。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經繳獲過不少日軍的十一年式輕機槍。八路軍繳獲後,裝備再用的不多。據說其供彈較卡,還有射擊很麻煩,新生難以網路家教作,需要較長時間訓練才行。

工作方式:自動,氣冷
尺寸:1.1米,全重10.2公斤
口徑:6.5mm
供彈方式:彈斗供彈
有效射程:3000米
彈夾裝彈:30發
射速:500發/分

92式重機槍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繳獲過不少日軍92式重機槍並裝配部隊。此槍也是我志願軍裝備的重機槍之一。

全長: 1156mm
槍重為55.3kg
槍管長為698mm
口徑7.7mm
初速為732m/s
膛線右旋4條
自動方式為氣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發/分
30發保彈板(Strip)上彈
有效射距: 1000m

抗日戰爭我軍主要使用水冷24式馬克沁重機槍,其威力大、火力強、可靠性較高,一直為我軍所青睞。

作業原理:短後坐力式
彈匣容量:250發布彈鏈
口徑:7.92x57mm
槍管長:721.2mm
槍重:20kg
相容性:馬克辛家族
製造廠:21兵工廠
製造年代:1940年代

解放軍晉冀魯豫第4縱隊自製的炸葯發射筒 飛雷炮

飛雷炮最初叫"飛送炸葯",是一種威力極強的土製炸葯包。它是用火葯推送出去的一個6~8千克重的炸葯包,只要在它落點半徑5米內,一切生命體或工事都難以逃脫毀滅的命運。它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

八路軍的曲射平射兩用82迫擊炮

陳列在抗日戰爭館的這門口徑為82毫米、長1.23米的曲射平射兩用迫擊炮,是八路軍第129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於1941年改造成功的,適應了八路軍近戰、夜戰的要求。

趙章成是我軍著名的神炮手。在長征路上,他曾創造過用僅有的3發炮彈,連連打中敵堡,掩護17勇士強渡大渡河的奇跡。

89式擲彈筒

1942年的冀中,新官上任的日本冀渤特區司令官坂本旅團長 帶著三百多人精銳衛隊在自己的佔領區巡視。當路過一個名叫宋庄的村子的時候,這隊日軍突然遭到了埋伏在此的八路軍戰士的襲擊。

坂本旅團長是一個久經戰陣的老兵,槍聲剛一響起他就立即跳下戰馬,躲過了數發急射而來的機槍子彈。但是一發小型炮彈准確的落在他的面前,將其頭顱炸的粉碎---這個大日本皇軍的陸軍少將當場斃命!事後,日軍檢查坂本的屍體後發現:他並不是死於中國軍隊常用的迫擊炮,而是死於日軍自己的裝備-89式擲彈筒!

這種1929年研製的武器重量輕且威力大,之前准備時間又短,非常適合八路軍展開的游擊戰。到解放戰爭時期還被解放軍使用。

口徑:50毫米
射程:360米
彈葯:91式手雷

92式步兵炮

我軍應用92式步兵炮是很有歷史的。早在百團大戰時期,八路軍就留下了使用92式步兵炮的記錄。但此時由於缺乏專業炮兵人才,彈葯補充也無法保證。所以基本是隨繳獲隨用,用完就破壞。使用時間和次數都非常有限,自然也就沒什麼大的戰果。

92式步兵炮真正大規模為我軍服務是在抗戰勝利後,東北日軍武器被蘇聯紅軍大量繳獲。對於這些武器,蘇聯紅軍自己是用不著的,因此部分轉交給了進入東北的我軍部隊。直至抗美援朝,志願軍仍然大量使用92式步兵炮。

炮管長:8.79倍口徑
炮全重:0.212噸
炮全長:2.745米
炮全高:0.62米(帶防盾)
高低射角:-10度至+75度(有資料宣稱可達80度以上)
范圍射界:左右45度
最大射程:2788米
最小射程:100米

我軍的第一架飛機

1930年,我軍的力量比較薄弱,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沒有能力製造飛機。

1930年2月的一天,一架國民黨軍用飛機在武漢飛往開封執行任務的返航途中,由於汽油燃盡,迷失航向而迫降在大別山南部宣化店附近的陳家河河灘上。我紅軍第一師三團一營繳獲了飛機,後將這架飛機命名為「列寧號」。

1931年新集解放後,成為鄂豫皖根據地的首府,「列寧號」飛機由卡房飛到新集,軍委決定成立鄂豫皖軍委航空局,任命龍文光為局長,錢均為政委,局址設在新集普濟寺內,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就在這里誕生了。從此中國工農紅軍擁有了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飛機經常從新集機場起飛,兩顆紅星閃現於巍巍大別山,到固始、潢川及武漢執行空中偵察和投撒革命傳單等任務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之後列寧號飛機又在黃安戰役和第四次反「圍剿」的戰斗中立下汗馬功勞。1932年,由於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列寧號」飛機曾幾次隨軍轉移,戰事頻繁,巨大的飛機只好再次被拆卸分散埋在大別山。

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的M3A3「功勛坦克」

1947年1月魯南戰役打響後,華東軍政大學炮兵大隊奉命開赴前線接收繳獲的大炮,他們卻意外地在戰場上搜集到國民黨軍隊丟棄的一些坦克美製M3A3坦克。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起濟南戰役,568號M3A3坦克隨坦克大隊參加了攻打永固門和濟南外城的戰斗。濟南戰役後,568號坦克被華東野戰軍授予「功勛坦克」稱號,炮手沈許也被譽為「鐵人英雄」。此後,「功勛坦克」又參加了著名的淮海戰役,屢立戰功。1950年,炮手沈許作為戰斗英雄出席了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功勛坦克」後來也作為功勛兵器被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

戰斗全重12.4噸
乘員4人
裝有1門37MM火炮和4挺7.62MM機槍。

4. 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有多少架飛機

至復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中制國空軍已有9個大隊(3個轟炸大隊、3個驅逐大隊、2個偵察大隊、1個攻擊大隊),及5個直屬中隊、4個運輸機隊。當時全國計有機場262個,各類飛機600餘架,其中305架可用於升空作戰。
同時期,日本可用於作戰的飛機有約2300架,數量是中國的7倍。日本最初用於中國戰場的飛機為443架,後來最多時在800架以上,實力遠在中國空軍之上。

5.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所有空戰名字

除了8.14筧橋空戰
筧橋空戰,即8.14空戰,發生於1937年8月14日。這是中國空軍首次較大規模的抗擊日本空軍的作戰,此次空戰我軍以擊落日軍飛機三架,擊傷日軍飛機一架,而我軍完好無損的戰果取得完勝。

還有武漢空戰
1938年中國空軍抗擊日軍飛機空襲武漢的作戰。1937年12月,日軍侵佔南京後,溯長江西犯。翌年春,日軍航空兵開始重點對武漢地區空軍基地進行連續大規模空襲,企圖摧毀其空中抵抗力量。中國空軍在蘇聯空軍志願隊配合下,英勇抗擊,1938年2~5月與日機多次空戰,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三次。
1938年2月18日12時許,日軍轟炸機12架在驅逐機26架掩護下進襲武漢。中國空軍駐漢口、孝感的第4驅逐機大隊所屬3個中隊,在大隊長李桂丹率領下先後起飛伊—15、伊—16型驅逐機29架迎擊。12時45分,第21中隊伊—16型驅逐機10架從漢口機場起飛,上升至2000米高度,在機場西北與日軍12架轟炸機、10餘架驅逐機遭遇,經幾番空戰,日機向東逃逸。中國空軍飛行員奮勇追擊,擊落日機3架,擊傷2架。同時,第22、第23中隊亦與日機展開激戰,中華民國空軍擊落日軍飛機10架,擊傷2架。大隊長李桂丹等5人陣亡,損失飛機5架,傷5架。
1938年4月29日,日軍出動轟炸機、驅逐機共39架偷襲武漢。中國空軍對此預有防備,集中飛機67架,以伊—15型驅逐機編隊鉗制日驅逐機,伊—16型驅逐機集中打擊日轟炸機,經激烈奮戰,中國空軍擊落日機21架,被日機擊落12架,犧牲飛行員5人,其中陳懷民擊落1架日機後,在被敵包圍,飛機多處受傷情況下,仍向敵機猛沖過去,與敵同歸於盡。
日軍遭此慘敗後,又於1938年5月31日出動轟炸機18架、驅逐機36架再襲武漢。中國空軍和蘇聯空軍志願隊英勇抗擊,再次粉碎了日軍空襲企圖。中國空軍在保衛武漢的空戰中,連戰皆捷,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

6.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在中國有幾個機場,分別是什麼機場

連雲港白塔埠機場
西昌小廟機場
芷江機場
空駝峰航線貨運機場
上海虹橋機場
蕪湖機場
明堡機場
四川新津機場
巫家壩機場
綿陽塘汛機場

7.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特種部隊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如今談到特種部隊,人們頭腦中往往浮現出的第一印象就是擁有著一身精良的裝備、有著過人的身體天賦、在與對手作戰的過程中可以輕而易舉的殺死對方。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抗日戰爭中,日軍方面就曾向中國戰場上投入過很多支特種部隊,但這些特種部隊和現在一些抗日劇中塑造的日軍特種部隊在各個方面都相差甚遠。

那麼,當時活動在中國戰場上的日軍特種部隊,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又因何被稱作特種部隊?其實真實的情況完全不同於所想像的那樣。

這支部隊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常年睡草鋪,一年四季也都穿和中國士兵一樣帶有很多補丁的破爛衣服,這樣成年累月不打理自己專門讓身上長滿跳蚤虱子。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實施滲透計劃的時候不被中國的軍民識破從而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這樣一來,不僅中國軍民輕易區分不出來這支部隊,就連當時的很多日軍其他部隊也很難區分,把他們稱作「特殊戰俘」。

據當時參加過與他們戰斗的中國士兵後來回憶,當一支這樣的部隊向我軍陣地沖過來的時候大家都沒反應過來,還納悶怎麼這樣一群老百姓沖了過來?導致中國守軍在麻痹期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使得這支部隊出盡風頭。

好在中國軍隊及時認清事實並做出及時調整扭轉了戰局,不過也讓我軍意識到這樣的日軍特種部隊不容小覷。

8. 抗日戰爭時期 一個日本飛行兵開飛機降落機場 炸了飛機 還駕機揚長而去 知道日本兵叫啥名不

是兩個人,分別是東山市郎和中瀨正幸
1940年10月4日,日海軍第12航空隊的東山市郎空曹長、羽切松雄一回空曹、大石英男二空答曹、中瀨正幸三空曹四名飛行員降落於成都太平寺機場,其中東山、中瀨兩人在光天化日之下,竟徒手一舉將中國空軍指揮所縱火燒毀,再升空揚長而去!

9. 歷史 為什麼抗日戰爭時期 日軍飛機可以肆意轟炸我國

1937年8月14日,弱小的中抄國空襲軍在杭州灣上空,首次和號稱「所向無敵」的侵華日軍航空隊展開空戰。這場罕見的「空中肉搏」令整個世界為之震驚。日本海軍航空大佐石井義最後也落得個剖腹自殺的下場。

盧溝橋事變後,大批日機轟炸我國重要軍事目標。在國內強大輿論的壓力下,蔣介石准備動用空軍部隊迎戰。蔣介石估計能投入作戰的飛機起碼有1300架。可當航空委員會主任周至柔打開空軍實力布置圖時,蔣大吃一驚:能用的飛機僅有這個數目的零頭———300架。

「上千架飛機哪裡去了?」蔣介石怒不可遏,可是調查的結果卻讓他打掉門牙肚裡咽,原來是他的夫人宋美齡把買飛機的錢全部存進了香港銀行。實際上從 1935年起,空軍就停止了新機補充。平時訓練用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飛機,又常有損壞,數量日漸減少。直到時局緊迫時,空軍才慌忙向國外訂購飛機,卻為時已晚。海岸線被日軍封鎖,飛機根本無法進入國內。面對壓境的數千架日機,蔣介石始終不敢輕易動用他這支弱小的「袖珍」空軍。

沒有訓練過的空軍,和訓練有素的空軍PK,後果還用說嗎?

10. 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使用的武器(圖)

日本
步兵裝備:友阪三八式步槍 百式沖鋒槍(很少裝備) 南部十四式手槍回 九二式重機槍 九二式步答兵炮 十一式輕機槍(歪把子)
炮兵:75mm野炮 105mm榴彈炮
裝甲部隊:97式中型坦克"奇哈" 95式輕型坦克
海軍航空隊(日本的空軍):零式戰斗機 G4轟炸機 97式戰斗機

中國
步兵裝備:中正式步槍(仿製毛瑟88) ZB26捷克式輕機槍 毛瑟C96(盒子炮)
美方援助:1903春田步槍 湯普森沖鋒槍
蘇聯援助:莫辛-納干步槍 波波沙沖鋒槍
裝甲部隊:繳獲自日本的 97式"奇哈"式
空軍:P-40 P-51(飛虎隊)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直升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