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尋求關於解放戰爭、抗日戰爭的歷史類著作。
北京出版社《中國抗日戰爭史叢書》一套
中國地圖出版社《中國抗日戰爭史地圖集》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中國解放戰爭》
張憲文《中華民國史》
㈡ 三本抗日的書的書名 人名 簡介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
《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一套叢書),
《八路軍戰史》、《新四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後兩部書不在我手邊,所以書名可能不準確(可能不是「戰史」,是「軍史」)。以上是有一定學術性質的書,
下面幾部書趣味性強一些,《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八路軍抗戰紀實》、《新四軍抗戰紀實》、《亮劍》(我喜歡),出版社記不清了,《國破山河在》作者:薩蘇。從日本史料揭秘中國抗戰在外寇入侵,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刻,中國人民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以巨大的犧牲捍衛了民族的尊嚴。
下面是別人推介的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中、下)》 解放軍出版社
2 《不能忘記的抗戰》 楊克林 上海畫報出版社
3 《一個原日本關東軍軍醫的戰爭回憶錄》 上海文藝出版社
4 《日軍侵華戰爭紀實(1931-1945 )》 中共黨史出版社
5 《中國抗日知識手冊競賽題庫》 解放軍出版社
6 《立馬中條》 人民出版社
7 《中國共產黨抗日英雄傳》 解放軍出版社
8 《中國改造日本戰犯始末》 群眾出版社
9 《探尋陪都名人舊居》 重慶出版社
10《重睹大後方文壇芳華》孫善 重慶出版社
11《八年抗日外交風雲錄》尹家民 解放軍出版社
12《槍響盧溝橋》 王宗仁 解放軍出版社
13《日軍侵華暴行備忘錄》 金輝 解放軍出版社
14《抗日歌魂》 湖北人民出版社
15《川人大抗戰》 鄭光路 四川人民出版社
16《中日戰爭內幕全公開》 楚雲 時事出版社
㈢ 推薦關於抗日的歷史書
唯一一本描寫國軍正面抗戰的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從淞滬會回戰一直答寫到湘西會戰,很感人;
《不能忘記的抗戰》 「八百壯士上官志標之子 上官百成 也很認可。原來台灣經常接觸抗戰教育,跟我們大陸是不一樣的,他 看了這本書之後也覺得可以接受,因為這個是真實的反映歷史。最近從大陸史學界研究這個也是一個禁區。我們要對歷史負責,對下一代負責,我們要全面反映。就像我們現在職責日本篡改歷史,我們也反對,我們怎麼正確對待我們的歷史,我們職責別人的時候要看看我們自己,只有這樣才對的起我們自己的良心,對的起我們死去的幾百萬抗日的將士。」
還有《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一套叢書),《八路軍戰史》、《新四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以上是有一定學術性質的書,下面幾部書趣味性強一些,《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八路軍抗戰紀實》、《新四軍抗戰紀實》——
㈣ 想找一部中國抗日的書來看,要客觀正面史實的,請大家推薦個。最好是外國人寫的。
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外國人看中國抗戰》叢書
都是英美記者所寫有關專中國抗戰的著述,共10冊約200萬字屬。它們是:
(英)貝特蘭:《中國的新生》
(英)貝特蘭:《華北前線》
愛撥斯坦:《中國未完成的革命》,
(美)卡爾遜:《中國的雙星》,
(英)斯坦因:《紅色中國的挑戰》,
(美)福爾曼:《北行漫記》,
(英)克蘭爾、斑威廉:《新西行漫記》
,(美)賈安娜、白修德《中國的驚雷》
(英)阿特麗:《揚子前線》
(美)費正清:《中國之行》
冠於這套叢書每冊卷首的《前言》,指出編輯出版這套叢書的目的:「一是為我國新聞工作者提供研究參考資料」;「二是為我國的中共黨史,現代史工作者提供研究參考資料」。由於這套叢書作者的政治立場、思想認識和對中國情況了解的程度有別,對於同一事件的記述、評價,往往表現很大的差異,有些見解未必妥當。但為存真,均按原文照印,未作刪改。只是編選者在每冊書後的《跋》里作了一些說明和評介。
㈤ 給我推薦幾本書吧:關於說抗日戰爭和內戰的歷史方面的。
《中日長江大決戰》(孫挺信)
作為最早描寫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書籍,本書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該書出版後引起轟動,甚至還惹來不少爭議,這曾給作者出版續集《國民黨敵後抗日游擊軍》帶來了困難。《中日長江大決戰》以紀年表的方式記述正面戰場的細節,有點類似於《資治通鑒》之類,很值得一讀,可惜的是也許是那時資料不全吧,一些重要戰役如滇緬作戰等記錄得不夠全面。這本書現在已經很難購買得到,不少網站有提供下載,並將其書名更改為《中日大決戰》。
《國民黨敵後抗日游擊軍》(孫挺信)
本書為《中日長江大決戰》的姐妹篇,同樣是孫挺信所著,相信看了題目後就不用多介紹了吧。敵後戰場是中國全體軍民的共識,在這個特殊的戰場活躍著不少武裝組織,除了八路軍以外,還有國民黨游擊軍和一些民間組織等等,他們起到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視的。本書如今難以買到。
《喋血會戰》(鳳凰衛視)
相信不少人看過2004年的那兩期「鳳凰大視野」:《山河歲月》和《喋血會戰》。這兩期節目是根據台灣抗戰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改編而成的,鳳凰衛視在製作成大視野時刪去了敏感的政治話題,加入了一些新的討論,使之更為客觀公正。本書即根據《喋血會戰》這一期節目改編而成,不了解正面戰場的朋友可以閱讀一下。不過本書有個「缺點」,就是價錢貴了點,相近的價格,同樣是鳳凰衛視出版的《中國遠征軍》卻厚了許多……
《血戰-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胡兆才)
本書雖然名叫「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但實際上同時收錄了共產黨一些重要戰役,包括平型關戰役和百團大戰等,在網上有相關電子書下載。本書的後記讓我很是感慨,作者是中共史學家,著有多本關於紅軍的相關書籍。作者說到有一次他在翻閱孟良崮戰役資料時,看到一篇有關陳毅在被俘的74軍將校軍官會議上的講話,這篇資料有「許多省略號」,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和興趣,於是拜訪了整理這份資料的「老前輩」,問他為何要把陳毅的許多講話省略了,「老前輩」回答說,這些省略的內容是陳毅講到有關74軍在抗戰中,是抗戰的先鋒,抗戰模範等詞句。那時出版這本書,擔心國民黨積極抗戰的事擴散出去,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就用省略號替代了。因為這件事,促使作者去想要去了解和收集正面戰場的資料……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曾經在80年代出版過,主要是介紹國民黨的抗日主要戰役、人物、軍隊、年表等等,感覺上內容比較一般,對於一些戰役的描述也有些片面,不過本書也有亮點,就是收錄了大量國軍犧牲將領的資料,新版還有多張戰役插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另外,書中有還有徐向前的題字和聶榮臻的作序,徐老的字還寫得不錯~
《血染輝煌》(馬振犢)
本書曾名《慘勝-抗戰正面戰場寫實》,為廣西出版,作者是中共史學家,免不了站在我黨中共的立場去看待歷史問題,但就整部書而言還是比較客觀的,基本上辦到了有功言功,有過言過。雖為上世紀90年代的作品,但當中不少觀點恐怕要比現在還要具有科學性。作者還對一些敏感話題作了辨析,包括「不抵抗政策」、「消極抗日」等等,很值得一讀。918網的抗戰軍魂版主評論此書「見解獨到,對於我們了解國民黨軍隊抗戰具有很大的幫助。該書並不是就戰論戰,而是從全新的戰略角度去剖析整個戰爭」。書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如對第二次長沙會戰簡單地全盤否定、把中條山敗北的原因歸結為不與八路軍合作等等,有關這些,大家就自己去收集相關資料作分析吧。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郭汝瑰、黃玉章)
關於這本書,作者郭汝瑰是前國民黨中將,號稱『目前兩岸最詳細最客觀的反映正面戰場的歷史著作』,不過網友drliang卻對本書提出了一些批評,drliang認為郭汝瑰為我黨打入國軍內部的地下工作者,其能否保留客觀、公正、嚴謹的治史態度,首先就打了一個折扣;其次又雲『此書材料豐富,內容翔實,使用和引用了大量檔案材料,有些還是鮮為人知的』,細看該書引用的不過多數是1987年江蘇古籍版的《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及80年代初期國內翻譯出版的《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大東亞戰爭全史》,而且這些史料還是刪節版,略去了對我軍的負面描述,單憑這樣的材料並不能反映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全貌。此外本書不少地方還詳略失當,過於全盤否定,觀點有待商榷,有很多不足之處。但綜合上來說,本書還是比較詳實的,drliang網友也認為本書大體上值得一讀,是一本「目前比較好的抗日戰史著作」。網上有相關電子書下載。
《中國抗日戰爭大參考》(蔡仁照)
本書收錄了抗戰時期的九次戰役,分別是國民黨的:淞滬、忻口、徐州、武漢四大會戰、以及遠征滇緬;共產黨的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抗聯遠征、黃橋之戰。書中有一些插圖,內容也比較詳細。不過令筆者不滿的是書中把「黃橋之戰」這種內戰給收錄了進來,而且運用了春秋筆法、觀點片面、缺乏客觀性,這並不是什麼「抗日戰爭」,無論是國民黨的長沙、桂南會戰,還是共產黨的黃土嶺等戰役,都要遠遠地比「黃橋之戰」更有收錄的價值!
《中國抗日戰爭年度焦點》(湖南人民出版社)
錯別字多、多重標准、前後矛盾、細節缺漏……這就是我看完此書後的感想。本書由《醒獅怒吼》《血肉長城》《黃河絕唱》三部分組成,宗旨是全面介紹國共兩黨的抗戰,但此書卻是缺點重重,在《醒獅怒吼》中,明明在題目中說到要介紹到中國空軍遠征日本一事,但到了正文,卻是隻字不提。本書也非常的沒有原則、觀點反復無常,在淞滬、武漢會戰中還在描寫國軍將士如何的英勇,還使用上「感人的鏡頭」這樣的字眼,但到了寫新四軍的時候,卻很不負責任地把國民黨前期的抗戰歸結為八個字:一槍不放,望風而逃。而到了後邊又說要客觀地評價國民黨前期抗戰了,還引用了毛主席的一些話作了說明。不少地方有抄襲的嫌疑……諸如此類為數不少。但就寫國民黨軍事部分而言,本書還是比較客觀的,有些內容的分析甚至還冷靜得令人驚訝。當然,書中不少說法只是一面之辭(不管是好話還是壞話),看的時候得保持「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心態。書價貴了些,最好在網上一些有打折的商店買吧。
(感覺上,我們大陸的抗戰史書,大多缺乏嚴謹,也正如郭德宏先生所提出的,大陸目前還沒有一本合格的抗戰史書,有關抗戰書籍的數量、詳實程度,也遠遠比不上長征和內戰,而台灣的抗戰史書動不動就搞了幾十冊到上百冊,甚至日本、蘇聯關於中日戰爭的著作也勝於我們大陸,這點大陸是應該認真深省一下的。台灣的著作當然也有不少是缺乏公允的,對共產黨抗戰的部分也描寫得不夠。鄭浪平的著作《不朽的光榮: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是比較出色的一部,相比起《一寸河山一寸血》而言要來得客觀一些,當然書中有些觀點還是需要你自己去冷靜辨析的,這本書在大陸沒有出版,不過網上有電子書下載。大陸關於正面戰場還有一本《國殤》很有名,但本書對武漢會戰後的記載嚴重不詳,大概是由於當時的史料不足導致的。)
[人物傳記]
《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宋波)
本書應該歸入綜合類,但為了配合下邊的另一本書,故放在這里。主要講述國民黨軍在抗戰時期的表現,還算客觀。不過作者把方先覺歸結為只為保命的怕死之輩,筆者甚覺不妥,方降日固不可取,但降日一事得結合當時的前因後果,全面地去分析才行,否則只會產生片面的說法,彭厚文的著文《試析衡陽保衛戰中方先覺投降日軍事件》比較公正。
《抗戰時期的蔣介石》(江濤)
本書為《抗戰時期的國民黨軍隊》的姐妹篇,同樣是華文出版,介紹蔣介石在抗戰時期做了哪些事及其是非功過等等。但是關於書中對皖南事變的描述欠妥,且不說之前所暴發的國共沖突,就中共方面的責任而言,書中把所有的罪責統統推在項英一個人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抗戰中的宋美齡》(佟靜)
怎麼說呢……本書主要是講宋美齡在抗戰中的表現,也算是比較客觀吧,但對蔣介石就並非如此了,一些觀點還很偏激,喜歡宋美齡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至於挺蔣派,就最好別買了。
《中國抗日戰爭風雲人物寫真》(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魂撼天地》、《黑土驍將》、《血滿弓刀》、《虎嘯九天》等,分別是寫張自忠、張佔山、杜聿明、陳納德幾位將軍在抗戰中的表現,內容詳細。由於是黨校出版的,別期望書中會給蔣介石說好話,但就幾位將軍本身而言還算公允。黨校還出版過一本《中華偉男》,寫的是楊靖宇將軍。
《軍人從政-抗日戰爭時期的李漢魂》(鄭澤隆)
由於筆者是廣東人,所以對李漢魂將軍比較有興趣,故買了這本書。主要是介紹李漢魂將軍在抗戰中軍事、經濟、政治各方面的表現,翻開書後邊的參考資料一看,發現作者為了研究這個人物,還真花了不少心思。
《緩華抗日的美國飛虎隊》(中共黨史出版社)
不必擔心,本書雖然是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也說到了陳納德參戰了國共內戰,但書中對陳納德及飛虎隊的評價非常公正,沒有任何抹黑的成分,而且還有不少插圖照片,飛虎隊FANS必定收藏!我們國內應該多寫出一些這樣的史書來才是。
《不朽的史詩-六十年前的抗日英雄故事》(孔祥濤)
本書主要介紹國共將士、文化名人、還有平民百姓的抗戰故事,書中高度歌頌了宋美齡,但狂貶蔣介石。廣西出版的,似乎廣西是國內最為熱衷研究抗戰的一個省……
(由於敏感的政治原因,在大陸一般都很難看到客觀全面的國軍將領的傳記,有些是觀點偏頗、缺乏公允,有些則政治色彩深厚。像《杜聿明將軍》《戴安瀾將軍》這類傳記都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在內,不過由於這些書籍多為親人朋友所著,如《杜聿明將軍》就是鄭洞國在為了紀念去世的朋友杜聿明而寫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而有些書籍則不看比看要來得好,如方知今的《愛國將領衛立煌》就錯漏百出,觀點也十分偏頗、片面,看了之後容易被誤導,方還寫過一本關於遠征軍的,也寫得很一般。廣東出版的《張發奎傳》還算可以,但也有不足之處。在這里還要談到兩本國民黨將領傳記的書籍,就是華文出版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傳略》,以及解放軍出版的《民國高級將領列傳》,兩本書和台灣的《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樣,都自稱「尊重歷史,還歷史真相」,但真的辦到了嗎?恐怕沒有,看來越是自詡客觀真實的書籍,越是容易愧對這一承諾。兩本書都有不足之處,但要作比較的話,筆者認為《列傳》稍勝於《傳略》。)
[戰役介紹]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雲南人民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江山作證》、《駝峰1942-2002》、《大戰場,小細節》、《血肉築成抗戰路》、《浴血怒江》、《日軍侵華罪行實錄•雲南部分》,雲南出版的。由於書多且厚所以價格貴了點,但絕對是遠征軍FANS的必定收藏品,喜歡遠征軍故事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實錄》(鳳凰衛視)
鳳凰衛視在抗戰60周年之際,曾播過一期以中國遠征軍為主題的鳳凰大視野,結果引起了轟動,這支被人遺忘了的英勇軍隊因而重新走入了國人的視野。本書是根據這期節目改編而成的,並且加入了一些資料,使之更為全面,不過書中也加入了一些「革命語言」,看上去總覺得很奇怪……
《太平洋戰爭史話4:緬甸泥潭》(陳培軍,鍾慶安)
《太平洋戰爭史話》一共有11本,此為第四本,看題目就知道是寫中國遠征軍故事的了,書中有不少插圖,對遠征軍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血線-滇緬公路紀實》(白山)
本書同樣是雲南出版的,描寫的是滇緬公路在抗戰期間的命運,算是對《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作了補充,遠征軍FANS可別錯過了。
《飛越「駝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略空運》(徐康明,劉蓮芬)
說到遠征軍,你不但要了解滇緬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駝峰航線,個人覺得,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本書勝於劉小童的《駝峰航線》。《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也有一本寫「駝峰」的書。
《湘水瀟瀟-湖南戰場寫實》(馬正建)
本書為介紹三次長沙會戰、以及常德、衡陽兩次保衛戰,作者文筆不錯,以生動的語言來描寫這段歷史,可讀性強。請允許我偏執地認為: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實叢書」系列,只有這本《湘水瀟瀟》可以拿得上檯面……
《昆侖關戰役圖集》(南寧市人民政府地方誌編篡辦公室)
看到題目,就不用多說了吧?而且又是廣西出版的。筆者將圖片掃描到了網上來,目前放在自己的主頁里供人下載,不過我的主頁伺服器超「那個」……不能用下載工具下載,只能用WIN原來的那個「烏龜」……有哪位好心的朋友下載後就請轉到另一個好一點的空間里吧,轉載時註明圖片來自南寧市人民政府。
《國民黨高級將校抗日戰爭親歷紀》(文史出版社)
本系列書收錄了一些原國民黨將領的回憶錄,主要包括的戰役有:華北、東北、淞滬、南京、忻口、台兒庄、武漢、印緬、桂南+桂柳、常德+長衡等。由於當時敏感的政治環境,不少國軍將領在寫回憶錄中說了一些「革命語言」,各位看看就好,可別覺得滑稽。本系列還有另一個版本叫《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口述抗戰回憶錄》,刪去了華北和東北兩部分。
(相關的書籍,筆者就大體收集了這些。真誠地希望大陸在之後能夠在研究抗戰史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別老把眼光放在長征和「解放戰爭」上面。在影視作品中,以抗戰主題的作品數量遠遠地少於內戰和長征,抗戰作品至今能夠影響國際的,只有《紫日》《血戰台兒庄》等極少數,內戰少說也搞出了《大決戰》三部曲。而紀念館方面,抗戰紀念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都遠遠地少於解放戰爭。更糟糕的是,日本對他們國家「陣亡」的官兵給予了高度的紀念,侵華老兵享受著較好的待遇,日子過得還行,而不少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的老兵們,卻窮得連房子都買不起,不少陣亡將領還沒有墓碑。在當今緬甸,日軍的紀念碑整潔、宏偉,而且年年有親屬來參觀,甚至他們的戰馬都有紀念碑,而中國遠征軍許多官兵連墓碑都沒有,僅存的也多數遭到破壞,不少地方沒有人打理,盡靠少數老人去看管而已。兩者之間的差別如此之大,這不能不說是一大諷刺。郭德宏說到,大陸「在觀念上,也往往認為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比抗日戰爭更為重要。」「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當然更為直接,更為重要。但解放戰爭終歸是一場國內戰爭。國內戰爭與對外戰爭相比,當然應該是對外戰爭更為重要。抗日戰爭史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反侵略戰爭,它的地位無論如何都應該比任何一場國內戰爭的地位更高。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勝利來說,抗日戰爭時期也是一個關鍵時期,它就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成熟起來的,沒有抗日戰爭時期的大發展,也沒有解放戰爭的勝利。」這是有道理的,事實上也是如此,這也是我們大陸應該重視和省思的。)
《血線-滇緬公路紀實》(白山)
本書同樣是雲南出版的,描寫的是滇緬公路在抗戰期間的命運,算是對《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作了補充,遠征軍FANS可別錯過了。
遠征軍的部分,白山並沒有著力去寫,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有點誤導性哦。
《飛越「駝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戰略空運》(徐康明,劉蓮芬)
說到遠征軍,你不但要了解滇緬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駝峰航線,個人覺得,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本書勝於劉小童的《駝峰航線》。《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也有一本寫「駝峰」的書。
兩者不能相提並論,當時CANC雖然運輸量不及ATC,但是CANC是中航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飛過去的,而且此書的大部分親歷者(應該是全部)都是中國人,我喜歡劉小童的《駝峰》,徐教授的《駝峰》主要是史料匯編,很詳盡,適合尋找細節
《滇印緬戰場實錄系列》(雲南人民出版社)
這套書主要是畫報那種,所以才這么貴,很多圖片都有看過了~
《中國遠征軍-血戰滇緬實錄》(鳳凰衛視)
圖片以電視截圖為主要部分,一般
《血戰-國民黨軍正面戰場抗戰紀實》(胡兆才)
《國殤》幾乎沒有寫,作者筆觸比較細膩,但涉及戰事過多,有點模糊視線了
㈥ 介紹一本關於抗日戰爭的歷史真實書籍。我想了解抗日戰爭
「糞土當年萬戶侯」朋友曾經提過一個問題:「求較為真實客觀的抗戰書」,與您的問題類似。以下是我當時的回答。 =============== 首先給您潑冷水。坦白地說,想只讀兩三本書就對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是很不現實的。就戰爭背景而論,即使把這場戰爭在1942年以前的部分看作是兩個主權國家間的戰爭,其國際背景也是復雜的。而從1942年起這場戰爭則無疑是世界法西斯與反法西斯兩大陣營間戰爭的一個組成部分。就中國國內情況而論,捲入這場戰爭的國內政治勢力,當然主要是國共兩黨,但其他很多政治勢力所起的作用也有其獨特的一面(比如,偽滿以及各色各樣的地方實力派),而各個政治勢力(當然包括國共兩黨)均有自己的來龍去脈,他們在抗戰中的所作所為無不與此有關。如果不深入了解以上情況,您對抗戰歷史是很難客觀理解的,這也是今天有不少人對抗戰歷史的看法偏激、片面、走極端的原因之一。 既然您要求推薦書籍,我當然應該按您的要求回答您。先推薦幾本,夠您讀幾個月的(如果您真想讀懂的話),《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一套叢書),《八路軍戰史》、《新四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後兩部書不在我手邊,所以書名可能不準確(可能不是「戰史」,是「軍史」)。以上是有一定學術性質的書,下面幾部書趣味性強一些,《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八路軍抗戰紀實》、《新四軍抗戰紀實》,出版社記不清了。 上面各位推薦的書,我也推薦您讀。不過,切忌把某一本書當作權威(當然包括我推薦的書在內)。老實說,我無法相信何應欽的書能非常真實客觀地記述抗戰。原因很簡單,抗戰中及前後的諸多歷史事件,與何本人有利害關系的太多了。不過,何的書作為一個側面的參考,肯定是有其價值的。 至於其他朋友當時推薦的書,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您搜一下這個問題就能看到。
㈦ 有誰介紹一本有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的書籍
有《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江蘇人民出版社),《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這是一套叢書),《八路軍戰史》、《新四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後兩部書不在我手邊,所以書名可能不準確(可能不是「戰史」,是「軍史」)。以上是有一定學術性質的書,下面幾部書趣味性強一些,《東北抗日聯軍抗戰紀實》、《八路軍抗戰紀實》、《新四軍抗戰紀實》,出版社記不清了。
㈧ 中國抗日戰爭牽制了日軍總兵力的多少那本書可以查到
《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支那事變陸軍作戰》《戰史叢書--大本營陸軍部》兒島襄著:《日中戰爭》 臼井勝美著《中日戰爭》《華北治安戰》 這些書籍中 很多處提及各個戰役 戰斗的雙方兵力、和損失情況、也提及不同戰區或者戰役之前的兵力動員等等方面..
日本在二次大戰戰斗序列
第1近衛師團
第2近衛師團
第3近衛師團
第1裝甲師
第2裝甲師
第3裝甲師
第1步兵師團至第44步兵師團
第46步兵師團至第66步兵師團
第68步兵師團
第69步兵師團
第70步兵師團
第71步兵師團
第72步兵師團
第73步兵師團
第77步兵師團
第79步兵師團
第81步兵師團
第84步兵師團
第86步兵師團
第88步兵師團
第89步兵師團
第91步兵師團
第93步兵師團
第94步兵師團
第96步兵師團
第100步兵師團
第102步兵師團
第103步兵師團
第104步兵師團
第105步兵師團
第107步兵師團
第108步兵師團
第109步兵師團
第110步兵師團
第111步兵師團
第112步兵師團
第114步兵師團
第115步兵師團
第116步兵師團
第117步兵師團
第118步兵師團
第119步兵師團
第120步兵師團
第121步兵師團
第122步兵師團
第123步兵師團
第124步兵師團
第125步兵師團
第126步兵師團
....
甲種師團人最多、戰鬥力也最強、大概2-3萬人、
乙種師團最少的有1萬 最多的也有2萬左右、大部分是1萬大幾、
丙種師團最垃圾人也最少、平均1萬多.
還有偽軍.抗戰時期偽軍數量累積有200萬余.. (暴汗)
在華日軍主要分支那派遣軍和關東軍、戰爭結束時向中國投降的鬼子是128萬、
整個抗戰 最有說服力的鬼子傷亡是 133萬或135萬. 數據很多、
133 .135 是目前可信度和公認度最高的..
珍珠港以前、鬼子在華兵力 一般都保持在200萬上下、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在華兵力是100多萬、(150不到)
抗戰時期中國的偽軍數量大於侵略軍數量、這是世界公認、抗戰時期偽軍累積有200多萬、比鬼子在華時期的最大兵力還要多..
鬼子投降時 有不到200萬軍隊、 918---投降日本累積參戰600多萬人、(不包括投降時的現役軍人)
日本整個二戰、總動員兵力800萬上下..
這些人都曾在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太平洋作戰.
至於我方總共牽制多少..這不能看累積、得看各個時期.. 畢竟不能把43年征調的兵力、也算到40年的戰局上、是不是?
珍珠港事件以前、鬼子在華最大兵力控制在200左右、 (關東軍在東北和蘇軍互防互對)蘇軍走了怕鬼子偷襲、鬼子撤了 又怕蘇軍漁利. 這些兵力、也不算我方牽制、是當時的作戰時局替我們牽制著... 珍珠港事件以後 鬼子往太平洋調動了大部分兵力、在華兵力也少了很多、最大規模不超過150萬.. 莫斯科保衛戰時期、鬼子由於一些原因、調走了不少關東軍、防禦關東軍的蘇軍、也調走了不少人去支援莫斯科.. 這些鬼子兵、雖說在華、但我實在看不出是我們牽制了他們...
另外補充些、珍珠港事件以前、鬼子在華兵力200萬左右是指平均、全面侵略(37年)那會 只有100萬出頭、 太平洋戰爭開始之前、鬼子的在華最大兵力有將近250萬、這250萬左右、已經接近鬼子國力供養極限了.. 總的來說37--41 平均在華兵力200萬上下..
抗戰時期、鬼子在華最大兵力將近250萬、這些人裡面有在東北不能隨便動的.. 還有可以充分抽調的.. 整個抗戰時期 中國攏共牽制多少日軍、這個問題 本身就有問題、 如果說某個時間段或者各個階段倒是可以回答. 真正意義上被中國軍隊牽制的鬼子、最多的時候勉強有150萬左右吧.(41年底)不是說數量、是當時戰況...
一、日本有三月亡華的狂夢。
二、日本試圖沿平漢、津浦、平綏三線迅速南進,抄堵我西南後方,切割我華東戰場,再由西向東迫我於死地。
三、為堵日軍南進,我必北堵日軍,節節抵抗;同時東戰日軍,假以決戰,分其兵力,迫使它改變南進、東進戰略。
四、為實現持久戰總戰略,就必須奪取「以時間爭取空間」之前期戰略的勝利,以將我華東、華中之人力和物資迅疾西撤,以固我持久抗戰的大後方。
所以說我方不是在於牽制多少鬼子兵力、因為二戰不是一個國家的、是整個法西斯於反法西斯國家的戰爭. .
鬼子的三月亡華計劃、破滅 才讓鬼子深陷中國戰場. .南進計劃失敗. 讓鬼子陷入更深. 打破鬼子這些戰略的國軍軍隊、才是真正的功臣.
㈨ 有沒有抗戰時期從頭到尾包括各戰役寫的比較詳細的書解放戰爭的也要.最好以國軍的視角寫的
紀念抗戰勝利周年推薦書目 <BR><BR>1 《中國抗日戰爭史(上、中、下)》 解放軍出版社 <BR>2 《不能忘記的抗戰》 楊克林 上海畫報出版社 <BR>3 《一個原日本關東軍軍醫的戰爭回憶錄》 上海文藝出版社 <BR>4 《日軍侵華戰爭紀實(1931-1945 )》 中共黨史出版社 <BR>5 《中國抗日知識手冊競賽題庫》 解放軍出版社 <BR>6 《立馬中條》 人民出版社 <BR>7 《中國共產黨抗日英雄傳》 解放軍出版社 <BR>8 《中國改造日本戰犯始末》 群眾出版社 <BR>9 《探尋陪都名人舊居》 重慶出版社 <BR>10《重睹大後方文壇芳華》孫善 重慶出版社 <BR>11《八年抗日外交風雲錄》尹家民 解放軍出版社 <BR>12《槍響盧溝橋》 王宗仁 解放軍出版社 <BR>13《日軍侵華暴行備忘錄》 金輝 解放軍出版社 <BR>14《抗日歌魂》 湖北人民出版社 <BR>15《川人大抗戰》 鄭光路 四川人民出版社 <BR>16《中日戰爭內幕全公開》 楚雲 時事出版社 <BR><BR>由上海圖書館上圖書店提供
㈩ 中國抗日戰爭史作者
紅太陽·白太陽:第二次國共合作啟示錄/中國抗日戰爭紀實叢書 血色雄關回:太原會戰紀實/中國抗答日戰爭紀實叢書 南京的陷落 《中國抗日戰爭史》、華北烽火》、《去大後方》、《論抗日戰爭精神》、希望這些能幫到你,如果可以,請採納我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