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歷史上發生過的戰爭,,急急急!!
重慶大復轟炸
重慶大轟炸指中國抗日戰爭制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國首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
據不完全統計,此段期間日本對重慶實施轟炸超過200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重慶死於轟炸者10,000以上,超過10,0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繼德國在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guernica)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以瓦解對方抵抗的士氣。故此轟炸時不分前線及後方,亦不以軍事目標為主要對象,反而多以為居民區、繁華的商業區等為目標。之後二次大戰中德國對英國考文垂的空襲;英、美對德國的空襲,皆為同樣的手法。日本轟炸重慶時首次大量使用燃燒彈,用以燃燒市區的房屋。到了二次大戰的末期,美國亦以相同的手段對付日本,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燃燒轟炸。
『貳』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山東一帶活躍著一支少數民族抗日武裝( ),領導人是( )
答案: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山東一帶活躍著一支少數民族抗日武裝(冀中回民支隊),
領導人是(馬本齋)。
『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陳設展覽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基本陳列名為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大型主題展覽,該展覽是在是在2005年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的基礎上完善而成的。
截止至2014年,展陳面積6700平方米,展線約1050延米,展出珍貴歷史圖片640餘幅、文物936件套,並輔以雕塑、油畫、國畫等藝術品。
展覽以偉大勝利為主題,全面再現了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的歷史畫卷。共分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國際支援;第七部分:歷史勝利、巨大貢獻;第八部分: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紅色影像展
「紅色影像展」是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聯合製作。展示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人民軍隊中的許多攝影工作者和將領,冒著戰火硝煙深入前線攝影、采訪,拍攝的優秀作品。這些展品所承載的主題是永恆的: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的堅定維護者,是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她所領導的人民武裝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力量。
奧斯維辛集中營展
奧斯維辛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最大集中營。1942年起,集中營成為歐洲猶太民族最大的殺戮中心。至少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其中90%以上的遇難者是猶太人。
在全世界,奧斯維辛已經成為恐怖、種族滅絕和大屠殺的象徵。 二戰期間,中國上海向危難中的猶太人敞開懷抱。據統計,自1933年到1941年至少有1.8萬名猶太人來到了上海。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
在抗日戰爭這場關繫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搏鬥中,中國的藝術家們也經歷了一場心靈的震盪、情感的沖突和精神的洗禮。他們既飽受了內憂外患的煎熬,也釋放出了巨大的藝術生命力,在中國現代史上寫下了特殊而輝煌的篇章。他們將藝術與現實結合起來,倡導「為抗戰而藝術」。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為他們關注現實、振奮民族精神提供了創作的源泉。
日本侵華罪證展
2011年是九一八事變發生80周年。9月18日上午,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共同主辦的《日本侵華罪證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
該展覽分為歷史照片的見證和戰爭遺物的折射兩大部分,展出了130餘幅日本侵華的歷史照片和600多件(套)實物,全部是日本侵略者自身的產物,絕大多數是首次在抗戰館公開展出。
『肆』 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山東的重大戰役除了台兒庄戰役
威海衛戰役中___全軍覆沒
北洋艦隊
威海衛戰役
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11月下旬,日軍侵佔旅順(今屬遼寧大連)後,其大本營鑒於渤海灣即將進入冰封期,不便於登陸作戰,遂決定暫緩執行直隸(約今河北)平原作戰計劃,而將戰略進攻方向轉至山東半島,海陸配合攻佔威海衛,企圖殲滅北洋海軍。為此,陸軍在其第2集團軍基礎上組成"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清廷因對日軍主攻方向判斷錯誤,集重兵於奉天(今沈陽)、遼陽和京津一帶,山東半島防禦薄弱。
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建有拱衛渤海門戶的北洋海軍基地。北洋海軍各艦艇於旅順失陷前即撤返威海港,尚有大小艦艇27艘;港區陸上築有炮台23座,安炮160餘門,守軍19營;煙台、酒館(今牟平東)、榮成(今舊榮成)等處另有駐軍41營。此時慈禧太後起用恭親王奕欣,令其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共籌和議。當得知日軍企圖後,始作迎戰准備。李鴻章令北洋艦隊水陸相依,陸軍固守大小炮台,艦船依託岸上炮台進行防禦。
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決定在榮成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1月20日晨,日"山東作戰軍"在聯合艦隊護送和支持下,於榮成灣龍須島登陸,占榮成。21~23日,清廷命北洋海軍乘間出擊,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守港待援,未予執行。25日,日軍分兵兩路進攻威海衛。26日,總兵孫萬齡率部2000餘人阻擊南路日軍於橋頭以東,但北路日軍已進至鮑家村、崮山後。28日,山東巡撫李秉衡令戴宗騫率所部北岸炮台守軍協同孫部夾擊北路日軍,戴軍未進,孫部孤軍力戰後退卻。南路日軍占橋頭,逼近溫泉,於30日晨同北路日軍夾攻南岸炮台。守軍奮勇抗擊,丁汝昌率"靖遠"等5艦在港內以艦炮火力支援。日軍多有死傷,少將旅長大寺安純被擊斃。戰至13時,南岸炮台失守。2月1日,日軍向威海衛以西迂迴攻擊孫萬齡部,孫率部抗擊,但因部將閻得勝臨陣脫逃,被迫撤退酒館。日軍遂占威海衛城。同日夜,丁汝昌令敢死隊登北岸破毀炮台,以免資敵。2日凌晨,日軍佔北岸炮台。坐困威海港的北洋艦隊遂陷於日軍海陸包圍之中。從4日起,南岸炮台日軍和聯合艦隊連日轟擊北洋艦隊各艦及日島、劉公島炮台;並在夜間以魚雷艇小隊連續突入港內實施襲擊,裝甲艦"定遠",巡洋艦"來遠"、"靖遠",練習艦"威遠",布雷船"寶筏"等,先後被擊沉、擊毀。7日,北洋海軍魚雷艇11艘擅自從北口突圍逃跑,遭日艦追擊,或擱淺,或被擄。洋員瑞乃爾等勸逼丁汝昌投降,丁嚴正拒絕,仍堅持戰至船沒人盡。9~11日,右翼總兵劉步蟾、提督丁汝昌、護理左翼總兵楊用霖等先後自殺殉職。陸將戴宗騫、張文宣亦自盡。洋員馬格祿等慫恿威海營務處候選道牛昶昞於12日假丁汝昌名義向日聯合艦隊投降。17日,日軍佔領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完全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此役,日軍從側後登陸,成功地對威海衛實施水陸夾擊。清軍由於兵力單薄,陸海軍缺乏協同,北洋艦隊困守港內,終遭全殲。
『伍』 山東抗日英雄事跡
1、邢如天清水泊反掃盪。
邢如天,受到親哥哥的影響,走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抗戰過程中,邢如天經歷了很多。清水泊反掃盪中,鮮血染紅了整個水窪地,邢如天很多戰友犧牲在蘆葦盪內,他僥幸撿回一條命。近日,記者來到壽光市台頭鎮邢西村邢如天的家中,聽老人回憶了他那一段烽火歲月。
2、豐太房
1947年入黨,參加孟良崮戰役、濰縣戰役等;1948年參加淮海戰役;1949年參加渡江戰役,先後參加了解放南京、杭州、溫州、福州、廈門、泉州等200多個地方的戰斗;
1950年11月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中線作戰、上甘嶺、丁字山等戰役。在朝鮮負傷後評為二等一級殘疾,抗美援朝回國後,1954年復員回家。
3、孫萬傑
1926年出生,青州市廟子鎮廟子村人,1943年參軍,參加過百餘次戰斗,其中包括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1945年,日軍投降後,曾參加護送日軍任務。
4、邢永生
1937年參加革命,1938年入伍,歷任渤海軍區特務營連長、華東野戰軍十縱28師82團副團長、三野10兵團28軍82師244團團長兼政委。在金門戰斗中受傷被俘後押往台灣,關入了台北內湖幹部集中營,1950年1月被秘密殺害,是一名戰功赫赫的抗日英雄。
5、王均坤
抗戰時期部隊的條件極其艱苦,常常吃不飽飯,穿不暖衣,他直到參軍半年後才領到軍裝、步槍和5顆手榴彈,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軍戰士,讓他高興不已。當時敵強我弱,部隊總是捕捉機會打游擊戰,殲滅小股敵人,搶奪鬼子的武器彈葯、糧食布匹。
『陸』 6、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山東一帶活躍著一支少數民族抗日武裝__________,領導人是___________。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山東一帶活躍著一支少數名族抗日武裝(回民支隊),領導人是(馬本齋)
『柒』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抵抗來沒
抗日戰爭,山東地區當然進行了抵抗,鐵道游擊隊、陸房戰斗、台兒庄戰役都是人民抵抗的見證!
1、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魯南地區(臨城,嶧縣,滕縣)的一支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受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軍區鐵道大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鐵道游擊隊隊長,王懷文為鐵道游擊隊指導員,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
2、陸房戰斗
陸房戰斗是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5月,中國八路軍第115師一部在山東省泰安以西地區對日偽軍的突圍戰斗。此戰,八路軍斃傷日偽軍1300餘人,八路軍傷亡300人。我軍指揮員: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師參謀處長王秉璋,六八六團團長張仁初、團政委劉西元。
3、台兒庄戰役
台兒庄戰役的起止時間有幾種說法,一般認為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至4月15日結束。戰役由滕縣戰斗、臨沂附近戰斗、台兒庄戰斗和日軍的潰退,中國軍隊的追擊作戰等部分組成。
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它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這次戰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消滅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風,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以來,繼長城戰役、平型關大捷等戰役後,中國人民取得的又一次勝利,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是徐州會戰中國民革命軍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7)山東抗日戰爭展民族宮擴展閱讀
在山東地區,抗戰時期,發明了地雷戰。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山東地區的抗戰,為山東地區的抗戰勝利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捌』 發生在鄒平的抗日戰爭還有抗戰英雄和事跡
發生在鄒平的抗日戰爭有:黑鐵山起義、劉家井子戰斗。
抗戰英雄有: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馬耀南、國夫、景曉村。
事跡:
黑鐵山起義
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是山東抗日戰爭歷史上三大抗日武裝起義之一。
1937年,山東省委派共產黨員姚仲明、廖容標、趙明新到長山縣長山中學以教員的身份適時發動起義。1937年12月25號,三位地下黨員就和馬躍南校長商議,學校停辦了,國難當頭,直接發出號召,召開師生大會。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姚仲明、廖榮標、趙明新三位地下黨員帶著長山中學60多名師生經過一天的奔襲,於1937年12月26號晚上在當時長山九區衛固鎮黑鐵山西坡一個太平村發動了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
黑鐵山起義之後,抗日武裝力量陸陸續續地進行了三次戰斗,分別是夜襲長山城、計伏小清河、血戰白雲山。
通過這三次戰斗,打出了聲威,越來越多的當地老百姓慕名參軍,1938年6月份,參加黑鐵山起義的部隊發展到5000多人的抗日軍隊,他們被正式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到了1938年底正式編入了八路軍的正規系列。
劉家井子戰斗
1939年5月下旬,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奉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山東縱隊指示,開展章丘、齊東工作,以打通清河區與冀魯邊區的聯系。為執行這一任務,第三支隊司令員馬耀南、副司令員楊國夫、清河特委書記景曉村等,率領部隊在鄒平縣劉家井子一帶集結。
在這次戰斗中,第三支隊以簡陋的武器,英勇抗擊5000餘敵的圍攻,創造了斃傷日軍井口司令以下800餘人的戰績,其中斃敵417人,成為山東抗戰史上頗具影響的一次大戰。
劉家井子戰斗是一次防禦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顯示了清河區抗日軍民不屈不撓、誓與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這次戰斗,鍛煉了隊伍,推動了清河區抗日游擊戰的進一步發展。
抗日戰爭的影響: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迫使日本歸還甲午戰爭以後從中國竊取的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神聖領土,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
從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
中國開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抗日戰爭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格局,為中國創造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現代國家提供了必備條件。
抗日戰爭的勝利,改變了中國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改變了中國近代社會的歷史走向,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和中國人民的大團結,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
『玖』 抗日戰爭時,駐扎在壽光的日軍是哪支部隊
抗戰時期,日本縣通慶慶宮,中國在中國的各個地方,尤其是東北三省展開了大肆的充電。侵略他們每天的一個地方就是會帶當地駐扎已定的日軍
『拾』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的上高會戰
上高戰役(上高戰役、錦江作戰、鄱陽掃盪戰、宜春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方取得全面勝利的一場戰役,被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1941年3月,駐南昌的34師團大賀茂因友鄰第33師團預定要調到華北,要求33師團走前配合自己掃盪周圍的中國軍主力,卻因兩個師團嚴重不配合導致34師團扎進4個中國軍的合圍圈。
是為「上高戰役」。中國軍隊統計擊斃日軍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日軍15000餘人,日軍自報傷亡千餘人。上高會戰在政治和軍事上,給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
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滅亡的歷史命運,大大減輕了東南亞各國人民的深重苦難,延緩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的正義戰爭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因而具有深遠的國際意義。
(10)山東抗日戰爭展民族宮擴展閱讀:
日本人自從1939年對江西北部(南昌戰役)和湖南北部(第一次長沙會戰)進行了兩次壓製作戰之後,由於江漢會戰以及這以後因為佔領地區陡增而不得不稀釋兵力密度等緣故。
讓第九戰區的人馬過了一年安生日子。但是,在上一年,根據地部隊突然之間對華北日軍的生命線和廠礦設施實施了斷然出擊,結果使東京參謀本部著實大吃了一驚。
因為連第一線的華北方面軍也拿不準,「共軍此種企圖,在今後長時期內是否還會斷然進行,或者根據兵力的擴大而採取某些新的作戰方式」。
在這種迷迷糊糊的情緒支持下,日本人開始調整兵力部署,要求第十一軍司令岡村寧茨抽出一個第33師團北調去充實華北方面軍,岡村寧茨對此大為不滿。
於是便策劃一次新的攻勢來壓制第九戰區,以使第33師團北調之後國民軍不致敢於主動出擊,加上有消息說要他卸任第11軍司令而去華北節度華北方面軍。
因此他就更有理由在去職以前打個大勝仗給他的上司和西方那些喜歡指指點點的新聞記者們瞧瞧。大概是吸取了第一次進攻長沙功虧一簣的教訓。
岡村寧茨這回決心以一個美妙的三路合擊來擊潰贛北的第九戰區部隊,首先奠定左翼的勝利基礎,免得以後進攻長沙又陷於孤軍深入的險地。
從三月初開始,他就把部隊往出發陣地調動:第33師團調到安義,第34師團調往南昌城西,獨立混成第 2旅團調到夏口,三支部隊加起來約莫有五、六萬人—岡村寧茨的戰略意圖很明顯。
是要以這種三管齊下的攻勢由東而西徹底摧垮國民軍的抵抗,向湖南和江西邊界發展。但是,後來事態的發展卻並未如他所料那般一帆風順。
特別是當第33師團自作主張回調之後,它的姊妹第34師團就險些在上高地區被國民革命軍全殲。根據有案可查的戰例,日軍已是第五次陷入被國民革命軍合圍的窘境了。
根據情報判斷,江西北部第九戰區前敵總指揮羅卓英把他的國民革命軍第19集團軍由潦河到贛江之間一字排開,第70軍展開於靖安-奉新-大城-市汊街公路沿線。
銜接由市汊街-梁家渡-羅舍渡一線防戌錦江的第49軍,在這條綿延達六十多公里長的防線之後,以第74軍面向防線縱向配置於高安到上高之間,第72軍作為戰略預備隊掌握於西北方面。
如此分派兵力,極易被在火力上佔有優勢的敵軍集中突破,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若是日軍三路合擊的企圖得逞,戰役結局就很可能不象後來那樣成為1941年國民軍的首次勝利了。
3月15日,敵人第33師團先行由安義出動,直撲奉新,北調之前,個個精神抖擻,上陣一頓猛沖,這里的守軍便招架不住,當天就丟了奉新,敗往上富。
日軍在後窮追不舍,勢不可當,國民革命軍第70軍的預備第9師和第19師依託沿路山嶺也沒能遏住敵人的進攻勢頭,到18日,上富又被打破。
守軍正在焦頭爛額之際,第33師團卻因為要調往華北,自認為右翼國民革命軍已做鳥獸散,久占上富已屬不必,因此也不招呼一聲,拉著隊伍循來路又撤了回去。
可是他們卻沒有料到,第70軍雖然敗退得快,實力卻多半得以保存,另外在銅鼓附近,羅卓英還控制著一個原封未動的國民革命軍第72軍,准備在晚些時候用來夾擊他們。
因此,與第一次長沙戰役的情形相類似,日軍的三路合擊計劃已損失了一個三分之一。與北路敵軍相應地,獨立混成第2旅團也於15日在南路發動助攻,由夏口一線強渡錦江。
在擊退了第49軍的反擊之後,已自沖到錦江南岸,於第二天攻入曲江,但是這個旅團不顧自己實力,硬生生分成三個叉子,一路向西北指向灰埠,一路向西南指向清江。
一路向東南指向豐城,如此一來,向北合擊的那支叉子就不免柔軟無力,在灰埠一線被第74軍的人馬抵住,進展不得,同時進攻豐城的的部隊也打得一塌糊塗。
往南進攻清江的那一支最慘:在19日准備渡過贛江去偷襲清江的時候,被守軍沿河阻擊,死傷慘重,許多人馬溺死江心,終於敗退回去。
由於在灰埠的進攻又被國民革命軍抑制住,因此日軍三路合擊的另一個三分之一也就化為泡影。3月16日,在南北兩路發動助攻後一天,敵人第34師團作為主要突擊部隊。
由中路沿錦江向西攻擊前進,在優勢的空中支援之下,迅速擊退這里的守軍,第三天就攻入高安,並繼續向西邊的上高一帶猛沖。
審時度勢,認識到現在上高一線的有利情形,羅卓英於是嚴令王耀武的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上高外圍堵住敵人的攻勢,並開始由銅鼓和上富一帶。
向下運動第70軍和第72軍,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依託錦江,成一個類似於台兒庄戰役的合圍圈。考慮到北路敵軍已不見蹤影,因此他就「決先解決錦河南岸之敵」。
按照他的吩咐,剛剛在清江、泉港一線獲勝的第49軍開始收攏兵力,由清江向北反擊灰埠附近的敵人獨立混成第 2旅團,20日,日軍從灰埠出擊,遭到第49軍截殺。
死傷一千多人,已自抵敵不住國民軍的反攻。在中路,第34師團已於19日開始向上高外圍陣地發動沖擊。因有嚴令在身,加上王耀武也稱得上是一員猛將。
所以盡管敵人使用了包括飛機、坦克和毒氣在內的所有厲害武器,國民革命軍第74軍依舊拚死抵擋,不肯退縮,敵人進展十分緩慢,幾乎已經到了無法推進的地步。
20日晚上,被國民革命軍第49軍打得丟盔撂甲的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一個大隊,乘著夜暗由灰埠溜過北岸,加入了第34師團—這個大隊本意是用以進攻灰埠。
由錦江南岸合擊第74軍,卻被第49軍殺得無力招架,只好加入大部隊作戰。21日,由於與錦江南岸這支日軍會合,第34師團自覺實力大增,不免氣壯如虎,根本不考慮懸軍深入的惡劣環境。
固執地要以武器優勢直貫上高,因此靠了三十多架轟炸機掩護,集中兵力猛烈突擊上高外圍泗溪陣地,第74軍也當仁不讓,一場硬碰硬較量的結果,是防守陣地依然掌握在國民革命軍手中。
這般廝殺到第三天,即23日,日軍的攻勢遲滯下來,加之從上富南調的第70軍已經以一個師包抄到上高外圍的官橋街,敵人右翼的壓力便大大增強。
接著,第70軍的另一個師也沖到楊公圩一線,橫攔住第34師團的後路,並與錦江南岸和第49軍部隊銜接;而由銅鼓南下的第72軍也進抵高安西北水口圩一帶。
這樣,敵人的第34師團,便被國民革命軍合圍於錦江北岸棠浦-高安-楊公圩之間的梨狀包圍圈內。為了輔助這一合圍戰,第49軍在贛江兩岸的兩個師一番猛攻。
將獨立混成第2旅團的南路大隊攆殺到錦江北岸的高安,第78軍由武寧向南進攻奉新外圍的敵軍,在棺材腦等地小有進展—這般多路出擊之下,日軍便難以招架得住。
此時正在武漢的第十一軍司令部內等候捷報的岡村寧茨,卻突然收到第34師團在上高被合圍的灰心消息,頓時涼了半截,情急之下,他立即命令剛回到奉新的第33師團後隊兩千多人改為前隊。
回頭先行增援上高,大隊人馬隨後跟進,另外命令敗退到高安的那個大隊沿錦江西援。針對岡村寧茨的突圍計劃,羅卓英馬上讓錦江南岸第49軍的三個師全部北渡。
截殺獨立混成第2旅團和第34師團的敗兵,另以第70軍攔擊第33師團的援軍。第33師團救人心切,一路劈殺,由於第70軍趕來太晚,被敵人不費什麼力氣就沖到棠浦。
撕開國民革命軍防線,與第34師團會合成功。26日,為了不使敵人脫逃,第74軍與第72軍開始在上高戰線上發動全面反攻,日軍則向北向東分兩路突圍,向東的一支被四十九軍當頭攔住。
殺得大敗虧輸,好不容易撞開一條血路,拚死奔往南昌,第49軍在後窮追不舍,直達南昌城外;向北的一支敵軍靠了第33師團掩護,情形稍好一些,但也因遭到第70軍的尾擊,死傷慘重。
到月底,包圍圈內的殘余日軍已被全殲。四月初,第70軍攻克奉新,所有東奔日軍均處於被擊潰狀態。前後日軍共計傷亡達兩萬多人。
其中包括敵步兵指揮官岩永少將和和中佐、少佐4人。上高會戰,成為贛北戰場國民革命軍所贏得的最大一次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