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的影響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的影響
一、中國是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先行者,是堅持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國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發動「九一八」事變,踏上了企圖先征服中國再稱霸亞洲,與德、意法西斯共同瓜分世界的不歸路。中國人民奮起抵抗,開始了持續14年的抗日戰爭,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九一八」事變既是中國抗擊日本侵略的起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與法西斯展開較量的開始。當時,法西斯狂潮已然在全球興起,並相繼在東方的日本和西方的德國、義大利形成兩個戰爭策源地。這幾個法西斯孿生子有著重新瓜分世界的共同野心,他們各自的侵略行動勢必會不斷擴大並逐步合流,最終荼毒整個世界。正是日本發動的「九一八」事變點燃了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第一把戰火,中國人民的奮起抵抗打響了抗擊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槍。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高度贊揚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先行者作用。
在這場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中,中國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是堅持抗擊法西斯侵略時間跨度最長的國家。自1931年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之日起,西方大國採取綏靖政策,長期置身事外。惟有中國獨自承擔起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擔,並於1937年發起全國抗戰,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在隨後的日子裡,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戰場始終屹立不倒,成為反法西斯戰爭中開辟最早、堅持最長的東方主戰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長期處於孤軍奮戰的狀態。直到1939年9月英法對德宣戰後,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此時距離中國開始抗戰已經過去了整整8年。1941年6月和12月,蘇聯和美國分別參戰,此時中國的抗戰已經歷時10年之久。
14年的艱苦抗戰,使中國付出了超過3500萬人員傷亡的巨大代價,蒙受了慘重犧牲。中國人民的犧牲奮斗,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產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響。許多曾經參加侵華戰爭的日本人將與中國的戰爭視為「悲劇的序幕」。
二、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支柱,對戰爭進程和結局產生了舉足輕重影響
1939年9月歐洲戰爭的爆發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節點。當時,英法面臨的國際環境極為嚴峻。事實上,日本確曾視歐戰為難得的戰略機遇,但是,面對中國戰場的沉重負擔,日本不得不按捺住趁火打劫的強烈沖動,宣布「集中精力解決中國事變」。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才在東方對英美等國開戰。
中國抗戰確保了同盟國「先歐後亞」戰略的實施。「先歐」意味著美英蘇的主要力量將優先用於歐洲,沒有中國戰場抗擊百萬日軍,盟國就要把相當大的力量用來對付日本,「先歐」也會因缺乏先決條件而難以貫徹。「先歐後亞」符合同盟國的整體利益,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將繼續承擔起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責任。這對一個國力羸弱且血戰多年的國家而言,必然要付出更大的犧牲。惟其如此,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犧牲和貢獻顯得彌足珍貴。
三、中國是亞洲國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中心,是代表弱小民族利益的旗幟
自19世紀後半期日本走上對外擴張之路起,中日兩國在地區事務中就開始扮演不同的角色。日本以稱霸亞洲、奴役各國人民為目標,中國則是唯一有能力抵抗日本侵略的亞洲大國,東方各弱小國家民族都把中國視為抗日斗爭的旗幟和中心,中國也竭其所能支援亞洲各國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早在抗戰前,中國就為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幹力量。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對亞洲各國抗日斗爭的支持不斷加強,成為亞洲國家民族解放斗爭的戰略基地。
四、中國率先倡導和推動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為共同戰勝法西斯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切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共同事業,只有結成最廣泛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才能最終戰勝法西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就認識到,日本的侵略,不僅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而且危及其他各國的利益,隨著日本侵略的不斷擴大,有可能形成中蘇美英聯合制日的局面,使日本在四麵包圍中陷於崩潰。盡管當時國際形勢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但中國堅信這個判斷方向正確,並積極努力,揭露日本擴張野心,爭取國際輿論同情,改善和發展與各國的友好關系,為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創造條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國對構建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所作出的不懈努力,順應了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代表了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彰顯了中國積極參與塑造人類共同未來的頑強意志和堅定立場。今天,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必將為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貳』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知識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將於今日起陸續發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以下簡稱紀念幣)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紀念郵票。
其中,紀念幣一套共4枚,包括鎳包鋼材質紀念幣、1/4盎司金質紀念幣、1盎司銀質紀念幣和5盎司銀質紀念幣各1枚。鎳包鋼材質紀念幣發行數量大,受眾面廣,央行貨幣金銀局副局長左秀輝在發布會上表示,鎳包鋼材質的紀念幣將通過各地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點面向公眾兌換。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幣一套4枚
據介紹,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包括金銀紀念幣3枚、鎳包鋼紀念幣1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金銀紀念幣包括7.776克(1/4盎司)金質紀念幣1枚、31.104克(1盎司)銀質紀念幣1枚、155.52克(5盎司)銀質紀念幣1枚。
左秀輝談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正面主景圖案均為國徽,體現以國家的名義舉辦此次舉國關注、舉世矚目、意義重大的歷史事件紀念活動。下方刊「2015」年號,表現紀念幣發行的時間和紀念活動的年份。鎳包鋼材質紀念幣發行數量大,受眾面廣,可起到廣泛宣傳的作用;金銀材質紀念幣則面向海內外收藏群體。
鎳包鋼材質紀念幣背面主景圖案為數字「70」與時間「1945-2015」共同組成標志性符號,其上方為五隻和平鴿由遠及近展翅飛翔,襯景為以長城圖案展現勝利的「V」字。體現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慶祝,亦代表中華民族組成了鋼鐵長城,共同抗敵。內緣上方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字樣,右下方刊面額「1元」。鎳包鋼紀念幣面額1元,直徑25毫米,發行數量為5億枚,與現行流通人民幣職能相同,與同面額人民幣等值流通。
金銀材質紀念幣面向收藏者
左秀輝表示,發行量最大的鎳包鋼材質的紀念幣,將通過各地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點向公眾兌換。人民銀行屆時將公告各地紀念幣的分配數量,並組織各地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告兌換網點及每個網點的兌換數量等信息。有兌換需求的公眾可及時關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各分支機構的官方網站。
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金銀材質紀念幣,是由中國金幣總公司總經銷,公眾可在公告發布之後在全國96家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和中國金幣總公司的直銷中心,以及遍布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餘家授權經銷商處去購買。此外,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中國農業銀行(601288,股吧)、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中國建設銀行(601939,股吧)、交通銀行(601328,股吧)、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北京銀行(601169,股吧)、北京農村商業銀行也將對外銷售。
『叄』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怎樣的重大貢獻
中國軍隊在14年多的長時間里以巨大的犧牲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為迎取世界反法西斯最終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重大貢獻內容介紹:
一、制約日本的「北進」戰略和「南進」戰略實施、
中國抗戰制約著日本的「北進」戰略和「南進」戰略實施,有力捆住了日本世界戰略的展開。在二戰全面爆發後,中國戰場抗擊和牽制了日本2/3以上的地面部隊和相當部分的海軍、空軍力量。特別是,中國的持久抗戰,遏止了日本蓄謀已久的進攻西伯利亞的計劃,使蘇聯得以避免東西兩線作戰,有效支援了蘇聯的抗德衛國戰爭。中國抗戰同樣牽制並推遲了日本進攻西南太平洋和東南亞的計劃,始終使日本侵略軍陷於腹背受敵的困境。
二、讓日本難以實現與德國、義大利東西對進和會師中東地區的戰略圖謀、
1、中國抗戰還使日本難以實現與德國、義大利東西對進和會師中東地區的戰略圖謀。由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等確定的「先歐後亞」戰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整體性戰略。要實行這個大戰略,其前提是必須把日本牽制在中國戰場,切斷德國與日本兩國軍隊之間的直接聯系。
2、中國抗戰責無旁貸地擔起了這個關繫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成敗的歷史重任。同時,中國派出遠征軍開赴緬甸,與盟軍共同對日作戰。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還在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上支援了同盟國的反法西斯斗爭。
三、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
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為創建聯合國、確立戰後世界秩序作出了歷史性貢獻。1942年元旦,由中國、美國、英國、蘇聯領銜,26個國家的政府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1945年4月至6月,中、美、英、蘇共同發起召開舊金山會議,世界上50個國家的代表與會,制定了《聯合國憲章》。中國以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和舉世公認的貢獻,不僅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而且還被確定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這標志著中國的世界大國地位得到國際法上的確認,使中華民族重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法西斯勝利擴展閱讀: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是什麼意思
2015年9月3日,即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70周年。
因為,日本是最後一個投降的法西斯國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伍』 中國的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貢獻,其表現和影響是什麼
1937年七七事變到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期間,民國共消滅100萬日軍,中共共消滅日、偽共30餘萬。民國死傷490萬軍隊,中共死傷20餘萬軍隊。日軍、偽軍共死傷150餘萬人。中國直接損失達5000億人民幣。百姓死亡近3000萬。日本經濟損失達1000億美元。百姓近10萬。
中國對二戰勝利貢獻甚大,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想想看,如果把中國的100萬日本人放出來,後果會怎樣???
可想而知呀。
在中國戰場我們拖住了日本總兵力的80%也就是說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只有20%.還不算上在日本本土駐防的日本部隊.我們在1995年統計是3500萬傷亡,其中死亡1800萬.日本傷亡230萬.這就是損失 .具體貢獻都是不小的,國民黨在正面戰場上和日本鬼子進行過幾次打的戰役傷亡不小.為最後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好讓我們的部隊和日本的部隊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共產黨的部隊再敵後為敵人也製造了相當的麻煩.使日本了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美國人是怕死的
決定性的作用
拖住日軍陸軍主力,否則日軍將輕而易舉佔領印度,和德意軍隊會師中東,完成對蘇聯包圍,惡化二戰形勢。
決定性的作用
如果中國全面投降
日本就會進攻蘇聯
那蘇聯就會戰敗
而且還會有上千萬的中國人去進攻美國
德國也會武裝上千萬各佔領國的人民
日本在中國將會得到夢寐一求的穩固基地
和戰爭資源
美國將被擠出歐亞非
這些地區將被德意日瓜分
美國最後也會戰敗
『陸』 論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來反法西斯自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多少周年紀念曰
2016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紀念日為9月3日。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軍艦上舉行。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這是中國近代以來反侵略歷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之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5年8月,中國推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幣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郵票。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地區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
『捌』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中國抗日戰勝利的關系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同時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
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侵華野心由來已久,它早就把中國東北地區視為其「生命線」。經過一系列精心策劃和准備後,日本帝國主義於1931年9月18日發動了對中國東北地區的突然襲擊,史稱「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處於國破家亡境地的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與影響之下,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並且迅速波及全國,揭開了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日本帝國主義為消滅其大陸政策的背後威脅,並取得北侵蘇聯和南下南洋群島的戰爭基地,在英美法等實行綏靖政策的縱容下,與德意在歐洲發動局部侵略戰爭相呼應,於1937年7月7日在亞洲發動了全面侵略中國的戰爭,把法西斯國家發動的局部戰爭推向了新的高潮,在走向世界大戰的道路上邁出了危險的一步。面對日本法西斯的野蠻侵略,中國抗日軍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克服困難,奮勇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把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打亂了法西斯的全球侵略計劃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表明,軸心國的政治軍事同盟是極其脆弱的,特別是一度雄踞歐洲和東方的德日兩國,一直未能實現其預定的戰略協同計劃。除了它們各懷鬼胎、互蓄異志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戰場堅持持久抗戰,始終抗擊和牽制日本陸軍主力,打亂了日本的「北進」計劃,遏制和遲滯了日本「南進」的侵略步伐,使其無法同德軍採取戰略上的聯合軍事行動,從而打亂和粉碎了德國企圖勾結日本東西夾擊蘇聯和德日兩軍會師中東的計劃。
「北進」侵蘇,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以來奉行「大陸政策」,妄圖稱霸亞洲和稱霸世界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這一目標未能變成現實,一是因為蘇聯本身注重加強遠東邊境地區的軍事防禦,在擊退日軍挑釁基礎上進行了重大外交努力;二是因為中國人民堅持進行的抗日戰爭有力地拖住了日本的後腿,完全打亂了其侵略計劃。同樣是由於中國軍民的持久抗戰拖住了日軍主力,致使日本的「南進」計劃一再推延實施。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具有戰略眼光和膽識的美國軍政首腦並沒有因為自己遭到日本的攻擊而轉移其戰略重心。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對盟軍的「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給予高度評價與支持。毛澤東強調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問題的樞紐在歐洲;歐洲問題解決,就決定了世界法西斯和反法西斯兩大陣營的命運。」再如,1942年緬甸戰場吃緊,丘吉爾和羅斯福吁請澳大利亞增援連遭拒絕後,轉而向中國國民政府緊急求援。中國政府在國內抗戰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仍抽調十萬精兵緊急入緬,與盟軍並肩對日作戰,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一系列重大勝利……總之,中國的持久抗戰為同盟國順利實施「先歐後亞」(「先德後日」)戰略提供了前提,為其先後解決二戰中的主次要矛盾和確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全勝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勝利。戰勝日本法西斯是中、蘇、美、英和許多亞洲國家在亞太戰場上互相配合、共同作戰的結果。而自始至終堅持抗日武裝斗爭的中國人民,在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上最早開辟的反法西斯戰場。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仍然是東方反對日本法西斯的重要戰場,日本陸軍的主力仍然被牽制在中國。歷史證明,中國戰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確立了中國戰後的國際大國地位
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與各盟國並肩作戰並做出了重大貢獻,共同贏得了勝利,同時中國也贏得了大國地位。百年來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各種不平等條約基本上得以廢除。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本身即是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1942年1月1日,26個反法西斯國家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美英蘇中四國領銜簽字,然後才由其它國家的代表簽署。這是中國第一次以「四大國」之一身份出現在戰時的國際政治舞台上。1943年10月30日,美英蘇中四國在莫斯科簽署《普遍安全宣言》,標志著中國正式成為四大國之一。11月下旬,美英中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聚會埃及首都開羅,商議對日作戰問題,並於12月1日發表《開羅宣言》,三國表示團結一致,決心把戰爭進行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並規定戰後把日本佔領的中國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開羅會議是戰時中國外交的最高峰,是中國政府首腦參加的惟一一次盟國最高級會議,標志著戰時中國的大國地位達到頂峰。據此,中國有權參與各大國之間為結束戰爭而採取的協調行動,有權參與籌建聯合國。因此,後來中國參加了1944年夏天的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和1945年4月的舊金山聯合國會議,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中國抗戰勝利成為中國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要轉折點,並為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解放樹立了光輝的旗幟,極大地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
『玖』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今兒,我懷著變動的心情早早的招待在筆記本前等待著《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開始。閱兵是中國向世界明示我們堅持維護二戰後國際秩序的窗口。 我不知道今天讓我期待了多久,因為對閱兵有極大的興趣,建國60周年的閱兵式我也記不清看了多少遍,這次終於有機會在屏幕前近距離接觸一番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人民抗戰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爆發時間最早、歷時最長。中國人民抗戰戰爭堅定了盟國與法西斯作戰的不懷疑,發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中國人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
看見閱兵式上的官兵們雄赳赳氣昂昂、英姿颯爽的樣子使人們倍感精神振奮、非常自豪,有這樣的軍隊、有這樣的官兵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非常驕傲。我們希望通過舉辦紀念活動,呼喚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與熱愛和平的國家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創制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回首70年前,以前的中國是怎樣一種社會情況,內憂外患,貧困落後,今天可謂是截然不同了。現代化的城市,信息化的設備,巨艦橫行海洋,坦克碾壓陸地,戰機翱翔長空,核武器威懾世界。現在的國家發展日新月異,這便是社會建設者立下的赫赫戰功。二十一世紀,看到了祖國的飛速進步與發展,但我們不能夠停留在別人的成果中,我們應建立起遠大的理想與目標,向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去努力,去建立起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這就是我們年輕人應該做的。
自強不息,激流勇進,永不服輸,是我們中華人民的傳統精神。歷史啟發了我們將來的路不可能一馬平川,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只是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因為正是這些迎刃而解,堅持不懈,頑強拼搏,刻苦鑽研才成就了我們祖國的今天,成就了我們祖國的繁榮富強。
現在,中國繁榮昌盛,蒸蒸日上。作為中華民族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把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更應當為祖國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奮斗吧,為我們的祖國有我們而自豪!
參觀後真可謂感慨萬千。我可靠在看完《勝利日大閱兵》後每個人都會有所改變,讓我們丟掉昨天的不快與氣餒,共同走向新的明天!祝祖國繁榮昌盛,更加繁榮富強,早日成功祖國的偉大復興!中國——萬歲,中國——加油!
『拾』 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看法
一、中國抗日戰爭對遏制世界法西斯勢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的法西斯主義,盡管在20世紀20年代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下受到遏制,但是隨著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擴張狂人的軍事力量的加強,以及日本要征服中國然後征服亞洲並最終爭霸世界的目標的確立,戰爭的陰影籠罩了世界。以1931年日本公然發動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和1933年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納粹黨掌握德國政權為標志,法西斯勢力終於瘋狂實施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慘絕人寰的侵略行動。
面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侵略暴行,英、法等國無意為一個遙遠的被侵略國家伸張正義,美國也僅僅是堅持沒有實際行動支持的「不承認主義」。由於得到了英、法、美等國的漠視、縱容,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勢力日益囂張。1935年義大利開始侵略衣索比亞;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以對叛軍公開援助的方式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法西斯的侵略戰火迅速蔓延到歐、亞、非三大洲。日本侵華初期,日本統治階層認為只要一個月日軍便可「凱旋班師」。但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直接推動下,中國出現了抗日救亡的高潮並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戰場特別是解放區戰場的抗日斗爭仍然十分激烈。日本為了把它在中國的佔領區變成「兵站基地」,以75%的侵華兵力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總決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展開持續不斷英勇頑強的游擊戰爭,1943年,八路軍和敵人作戰24800餘次,斃傷敵偽軍136000餘人,極大地摧毀了日軍的作戰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日軍無往不勝的狂妄野心。同時中國戰場的戰斗有力地支持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到1945年日本戰敗時,向中國戰區投降的日軍共128.3萬人,這個數目大約相當於全部海外日軍274.6萬人的46.7%。因此,1945年1月6日羅斯福在致國會的國情咨文中再次表示,我們「忘不了中國人民在七年多的長時間里怎樣頂住了日本人的野蠻進攻和在亞洲大陸廣大地區牽制住大量的敵軍」。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堅力量,削弱了法西斯勢力的作戰能力,打擊了法西斯勢力的狂妄,有效地遏制了世界法西斯勢力。
二、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宣告了法西斯勢力的徹底失敗
中國戰場的戰斗有力地支持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贏得了美、英等盟國的認可。為法西斯勢力的逐步徹底滅絕奠定了客觀的現實基礎和心理預期。為了使中國堅持對日本的有效作戰,美、英等國特別是美國在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問題上的態度逐漸積極起來,而此時的國民政府也及時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決心解決這個問題。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訂《中美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宣布取消美、英兩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取消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終止該條約及其附件給予兩國的一切權利;兩國放棄在北平使館界、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所享有的權利,並協助中國政府收回這些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和官方資產;取消兩國在通商口岸的特別法庭權,在上海和廈門公共租界的特區法院制度,在中國領土內各口岸僱用外籍引水人的權利,兩國船舶在中國領水內沿海貿易與內河航行的權利,兩國軍艦駛入中國領水的權利等項特權;英國交還天津和廣州的租界,放棄英籍海關總稅務司權;等等。在美、英的影響下,其他在華享有特權的國家也相繼宣布放棄在華特權,與中國簽訂新約。盡管中美、中英新約並不完美,例如英國就拒絕交還香港和九龍,但應當承認,這些新約的簽訂,標志著在法理上結束了西方列強在中國享有的百年特權,雪洗了中國人民的百年恥辱,使中國從此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地位,獲得了國家的獨立,成為國際社會中的平等一員。在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戰爭中,中國人民以血肉之軀,浩然正氣,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促進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迫使法西斯勢力無立錐之地,宣告了法西斯勢力的徹底失敗。
三、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在法西斯的嚴重威脅和咄咄逼人的進攻面前,一些不堅定的反法西斯力量開始動搖。巴黎和倫敦都有徹夜跪在教堂的民眾,祈求上帝讓法西斯分子回心轉意。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甚至專門乘飛機去德國和希特勒簽訂《慕尼黑協定》,期望以此遠離法西斯的戰爭。但是,這一切溫和的舉動都沒有遏止瘋狂的法西斯勢力,反而助長了法西斯分子的囂張氣焰。此時,在亞洲戰場,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直接推動領導下,中國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出現了抗日救亡的高潮。盧溝橋血戰、淞滬抗戰、平型關戰役、台兒庄戰役以及武漢和廣州戰役中,中國軍隊頑強作戰,日軍遭到重創。在平型關大捷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包圍擊潰日軍精銳部隊板垣師團的一個旅團4千人,消滅其3千餘人,這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首次遭到的殲滅性打擊,大大的潰敗了囂張的日本軍國主義的同時,更增強了世界反西斯革命力量的戰斗信心。隨後英、法相繼對德國宣戰,世界反法西斯運動風起雲涌。國民黨戰場方面陸續進行了第一次長沙戰役、桂南戰役、棗宜戰役、豫南戰役、中條山戰役、第二次長沙戰役等,抵抗了日軍的瘋狂進攻;八路軍方面則發動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削弱了日軍的作戰力量。中國人民以自己的英勇抗戰和民族的巨大犧牲,緩解了歐洲戰場的壓力,更進一步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信心,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既是偉大的中華民族的勝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既向世界昭示了法西斯反動勢力的脆弱,也向世界昭示了中國人民抗擊罪惡、捍衛正義的偉大不屈服的民族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世界法西斯勢力的永遠遏制具有歷史的和現實的深遠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