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應該沒有人過年吧,飯都吃上去哪有資金過年呢
年還是要復過的
不管制生活多麼困苦,還是要過年的,窮日子窮過,富日子富過,都是要過的。
那些有錢人,地主啊,資本家之類的,人家吃飯沒問題啊,吃的還很好,畢竟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也是需要地方維持會來幫他們管理地方的么,日本人兵力不足,所以地方管理還是主要靠中國人的。所以地方的大地主,大資本家還有那些漢奸啥的,日子過得還是滋潤的,日本人還會發一些好處下來,畢竟自己養的狗要過年,日本人也獎勵一下么。
所以那些富人家裡,過得還很好呢,一扇扇豬肉,大餡餃子,流油的炸糕,雞鴨魚肉海鮮珍禽都有的。當然過年了,這幫人也會去日本人哪裡送點禮,拜拜年。
老百姓困苦一些,但是也會節省一些錢和吃的過個年的。能買得起肉的就弄點肉,買不起的弄點豬油也行,平時吃不起白米白面的也換點百米白面,蒸白米飯白面饅頭吃。
舊社會,日本鬼子來不來,窮人日子都苦,富人日子都富。
B. 抗日戰爭時期入侵中國的國外資本在幹嘛
一同抗戰是不可能的,人家當時只管利益!
C.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曾經受過的恥辱
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上海戰爭爆發,我率所部第三十六師(約一萬人)投入戰斗,在江灣天寶路及大場一帶與敵周旋了兩個多月,無日不戰,前後傷亡逾萬。十月二十八日,奉命撤到蘇州河南岸據守,戰至十一月九日,又奉命向崑山方面撤退。到達崑山時,陳誠總部(陳誠那時擔任前敵總指揮)已經撤走,那裡只有一些找不到自己單位的小部隊和失散的士兵。我得不到任何指示,便率部退往蘇州。大約是十七日黃昏時到達蘇州的。這個古城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街上店門緊閉,無一人。我走到電話局,和在無錫的顧祝同)顧那時任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負東戰場指揮之責)接通了電話,他叫我迅即開到無錫去。當晚繼續西行,於十九日正午到達無錫,即往見顧祝同。他告訴我,軍委會命令第三十六師立即開南京,運輸部隊的車輛已通知鐵路局准備,要我速往接洽。同時他對我說,這次撤退很倉促,許多部隊弄得十分零亂,致不能按照預定計劃佔領陣地阻擊日軍的前進,蘇州已於本日晨失陷,情況很緊迫雲雲。不久無錫、武進、宜興等地相繼陷敵,國民黨軍隊毫無抵抗,敵軍長驅直入,很快就進抵南京附近。
這次撤退的混亂,在戰史上是罕見的。以這樣大的兵團,即不能進行有組織的逐次抵抗以遲滯敵軍的行動,又無鮮明的撤退目標,造成各部隊各自為政,拚命地向西撤。戰場統帥部對許多部隊都不明白其位置,遂使敵軍如入無人之境。各級指揮人員沒有適當的撤退部署,不能切實地掌握部隊,當然要負喪師失地之責。但最主要的是蔣介石過分地希望依賴國際聯盟和九國公約簽字國對日本施加壓力。以這樣的主導思想來指導戰爭,所以弄得一敗塗地。
一 守不守南京的爭論
我率殘部三千餘人於十一月二十二日上午到達南京,下午四時往見蔣介石。他這時住在中山門外四方城的一棟小平方厘,為的是避免敵機轟炸。我見他時,看出他的臉色憔悴蒼白,情
D.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貨幣制度
1949年抄7月4日,國民黨政府襲又在廣州發行所謂可無限制兌換的「銀元券」,規定1銀元含純銀23.493448公分,僅指定9個城市為兌換點,這等於是限制兌換。並規定l銀元兌換5億元金圓券。銀元券只不過是國民黨政府的『種垂死掙扎,很快在中國大陸地區徹底崩潰。
與國民黨政府貨幣制度同時存在的是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貨幣制度。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F的農民協會就建立了一些銀行機構,並發行過貨幣。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的蘇維埃政府也發行過各種貨幣,以支持戰爭,發展生產。例如,1928年廣東海豐勞動銀行發行過銀票,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發行了鈔票、銀元和銅幣。這種鈔票註明憑票即付相應的銀元。抗日戰爭時期,各抗日根據地都發行了自己的貨幣,其中很多貨幣也成為解放戰爭時期各解放區流通的貨幣。解放區的貨幣大多是以銀行券形式發行的,除個別地區曾實行過短暫的兌換外,都是不可兌換的銀行券。由於那時的根據地和解放區處在被包圍、被分割狀態下,因而各根據地和解放區的貨幣具有分散性和非統一性。
E. 抗日戰爭時期老百姓的生活狀況要詳細點
1943年華北出現了亘古未有的大飢荒,特別是在敵占區尤為嚴重.日偽曾以天旱回、農業歉收為由,掩蓋其瘋答狂的掠奪政策.事實上飢荒正是日本侵略者造成的.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來,整個敵占區慘遭戰禍,廣大田園盡成戰場,農民流離失所,農業生產破壞殆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更以華北為其兵站基地,對華北的掠奪愈加野蠻,對佔領區人民的奴役和統治癒加殘酷.
抗戰時期中國的災荒與人口遷移
1939年7月的海河
大水時,日軍甚至在淪陷區和游擊區大肆掘河放水,致使災情進一
步擴大;冀南日偽軍在德州,隆平,平鄉,東光等地還用機槍掃射修1938—1947黃河花園口決口,黃水漫淹豫皖蘇3省44縣市,
1250萬人受災,死亡89萬餘人;
1939年海河大水災,波及冀豫魯晉4省近900萬人口,淹斃
13320餘人;
1942—1943年中原大飢荒,災民3000餘萬,餓死約300
萬人;
1942—1943年廣東大飢荒,死亡約50萬人(一說300萬人).
補河堤的民眾,僅德州一地飲彈而亡者即達50餘人,
F.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怎麼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
由於中國北伐奉行打倒列強的政策,中國在國際上陷入非常孤立的境地專。蔣雖然在後期有了些修正屬,但並沒有能夠修復與國際列強的關系。
抗戰爆發後,早期只有德國(傳統軍事援助國)、蘇聯(必須聯合中國抗衡日本的威脅)對中國提供軍事援助。1940年軸心國成立,德國中斷了對我國的武器彈葯供應;蘇聯對我國提供的主要是飛機和航空志願飛行員,承擔空中掩護。到了1941年蘇德開戰,蘇聯撤回了所有飛機和飛行員。至此中國處於完全孤立無援的境地。由於全球對華禁運,中國抗戰進入了最艱難的時期,全靠華僑間接購買物資支援國內抗戰,滇緬公路成為生命線。即便直到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軍事物質也得由美國的史迪威將軍根據戰場需要看著給,並非一些宣傳所說國軍得到了全面的武裝,國軍入緬作戰只穿條褲衩很多人當笑話,那其實真實說明了國內已經困難到了什麼程度!
美國對華的全面援助開始於1943年。宋美齡通過關系獲得了在美國國會演講的機會。而該演講打動了所有美國人,美國對華全面的大規模援助自此開始。中國抗戰的困境也因此而緩解。
G.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打仗錢哪來的
戰爭款項來源:
一、美國的支援和借款。
1、1940年中國獲得美國兩項借款,滇錫借款和平準基金借款;
2、1940年3月7日,美國以增資進出口銀行的名義劃撥2000萬美元貸與中國。
3、1940年9月13日,經過中國財政部長宋子文幾經努力多方游說,美國同意再給中國2500萬美元的新貸款;
4、1940年11月2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指示摩根索在24小時之內給予中國一筆5000萬美元的平準基金貸款,同時還要求瓊斯從進出口銀行提供另外一筆5000萬美圓的商業貸款。1940年11月30日,發表了財政援華聲明。消息傳到中國,給正在苦苦掙扎的中國抗日力量增添了士氣與信念。
5、1940年7月,美國全面禁止對日出口廢鋼鐵,對日本禁運擴大到一切武器彈葯、軍事裝備、飛機零件、光學儀器、金屬加工機械和各種戰略物資;
6、1940年1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擴大對日禁運,其中包括對於日本製造軍火迫切需要的黃銅和純銅;
7、1941年3月,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中國列入租借法案借貸國。美國總統羅斯福答應中國的援助請求。明確宣布美國將無條件地全面援助英國、中國等國家。美國國務卿赫爾拒絕日本要求美國承認日本對中國領土行使權力和停止援助中國的外交建議,反而強硬要求日本從中國撤軍,並宣布這是美日談判的基礎;
8、1941年4月10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秘密發布命令:允許美國預備役軍官和陸海軍航空部隊退役人員參加美國志援隊。中國以優厚的價格購買了100架美國飛機。而這些飛機英國有優先購買權,是美國人給正急需飛機的英國做工作,才使得這些飛機抵達中國;
9、1941年4月1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召見中國財政部長宋子文。兩天後,正式通知國民政府,他已批准將首批價值4500萬美元的軍用器材為援華租借物資;
10、1941年5月6日,美國政府指定居里為依據租借法實施援助中國軍火物質計劃的負責人;
11、1941年5月18日,第一批包括300輛汽車在內的價值110萬美元的援華物資從紐約起運,前往中國;
12、1941年5月25日,美國再一次批准援助中國價值4540萬美元的武器彈葯;
13、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飛行員和150名機械師等地勤醫務人員組成的美國支援隊乘飛機前往中國。其後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美國訓洋艦鹽湖城號和北安普敦號為第二批前往達中國的援助人員護航;
14、1941年7月23日,羅斯福更近一步批准居里根據蔣介石的要求,為一支有500架飛機的中國航空隊提供裝備和人員;
15、1941年7月22日,美國終止對日全部談判;
16、1941年7月26日,美國政府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
17、1941年8月1日,飛虎隊正式成立;
18、1941年8月2日,美國政府宣布對日全面禁運石油。同日英、荷也禁止向日本輸出銅、黃麻、生鐵、鎳、鈷等物資,8月7日凍結日本資產。 這一系列嚴厲措施使日本難以忍受,特別是石油的禁運。1941年8月9日日軍統帥部正式通知:「中止本年在北方行使武力之企圖。」放棄進攻蘇聯的企圖。
19、1941年9月6日,日本天皇親自參加決定「不辭對美作戰的決心」;
20、1941年11月7日,在獲知日本決心打擊美國的情況下,美國制定備忘錄:1.不派遣軍隊援華;2.美國義勇部隊援華應在最大限度進行;3.加強對華援助;4.對日本發出最後通牒;
21、據《美中關系白皮書》統計,從1941年5月至戰爭結束,美國援華的租借物資及勞務總計約為8.46億美元,其中槍炮彈葯、飛機、坦克、車輛、船艦及各種軍用裝備價值為5.17億美元,其餘基本為工農業商品和各類勞務開支。
二、海外華人捐款
抗戰時期,中國在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約在800萬-850萬人,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東南亞,約占海外華僑總數的95%以上。1931年到1945年,華僑華人支持中國抗戰,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從「九一八」事變開始到抗戰勝利的14年中,華僑捐款總額為國幣13億多元,戰時全世界有800多萬華僑,其中有400多萬人為祖(籍)國抗戰捐過款。國民政府軍政部長何應欽在國民參政會上曾報告說,1939年全年戰費共花費18億元,而華僑義捐可當1/3。由於國民政府的封鎖,華僑的捐款很難到達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不過也有少數例外。
三、國內當時企業的留存。在抗戰期間,尤其是淞滬會戰時期,國民政府將上海的大部分企業進行內遷,既保住了民族工業的血脈,又為抗戰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H. 抗日戰爭時期 中國老百姓是怎麼過的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老百姓既要給日本侵略者當奴隸又要給國民黨當壯丁,生活在極度貧困中,父母孩子掙扎在死亡線上。
I. 請問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的現狀是怎麼樣的
貧富差異比現在更厲害,在大城市特別是在上海過的日子就好比現在的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