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軍事戰爭 > 抗日戰爭方向

抗日戰爭方向

發布時間:2021-02-05 00:56:37

『壹』 中國抗日戰爭的主戰場是哪裡

中國抗日戰場從敵我戰線的角度,一般劃分為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過去也有從戰場的領導者和政治軍事力量不同的角度,劃分為國民黨戰場和共產黨戰場(解放區戰場)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出現的滇緬戰場,在戰場劃分上屬於哪個戰場,有不同看法。有的學者認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抗日戰場由兩個發展為三個,新出現的"中緬印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三個戰場",它"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中國抗日戰爭(場)的一部分,又是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場)的一部分","中緬印戰場是國民黨戰場的派生……它應從屬國民黨戰場;從指揮系統和英美軍的直接配合作戰來說,它又不屬國民黨戰場,而是一個獨立戰場。"有的學者將滇緬戰場定位為中國抗日戰爭的"西線戰場",理由是:中日戰爭爆發後,戰爭的方向大致從東向西,以中國戰時首都重慶為基準,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均在東面,中國西部是安全可靠的後方。但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進攻緬甸和滇西。使中國抗戰處於東西兩面被夾擊的態勢。中國被迫從東線抽調大量兵力用於西線滇緬戰場,迎擊和抵禦入侵之日軍,以絕對保障西南後方的安全,這成了中國存亡攸關的問題。將滇緬戰場稱為西線戰場,有利於加深對中國抗日戰爭後期戰局的認識,也有助於加深中國堅持抗戰艱苦性的認識。
滿意請採納謝謝

『貳』 關於抗日戰爭你作為學生你可以努力的方向是

從抗日戰爭中收獲經驗和吸取教訓,一個國家富強起來,才不會挨打,作為學生我們做好本職的事情,把學業弄好,同時樹立遠大抱負,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和做出貢獻。

『叄』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和方針是什麼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路線是:全民族的抗戰路線。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方針是:是專持久的屬防禦戰,但應抓住適當時機,應予以全線之反擊,而根本的把日寇從中國趕出去。

『肆』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的抗戰路線和方針

抗日戰爭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版段。這個權時期內,中共只參加了太原會戰。電視劇《八路軍》中表現的平型關戰役是太原會戰的一部分。

戰略的基本方針:是持久的防禦戰.
抗戰路線:全民族的抗戰路線。(講解:抗日戰爭是弱國反抗強國入侵的民族解放戰爭,只有充分動員、組織和武裝全國廣大民眾,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戰勝敵人。)

望採納

『伍』 在抗日戰爭中,哪一方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方向誰對抗日戰爭的貢獻更大

雖然一般認為共產黨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方向,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比較客觀的看待這個問題了,我覺得還是國民黨的作用比較大,是國民黨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方向.共產黨是起到了牽制,配合的作用
雖然一開始國民黨是對日本的侵略採取了綏靖的政策,但後來,當國民黨決定抗日之後,戰爭形勢就發生了變化.從實力對比上看,如果僅僅依靠共產黨的武器裝備,可以說想要戰勝日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有決心也是辦不到的.雖然有老百姓的支持,而很多人把這種支持理解為是對共產黨的擁護,這其實只是一個錯覺.在當時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背景之下,中國的老百姓擁護的是能夠抗日的人或政權,只要能抗日,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所以,只要國民黨抗日,一樣可以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如果把老百姓對抗日的支持理解成是對共產黨的擁護,這是有失偏頗的
另外,從戰爭進程上看,國民黨主要負責的是正面戰場,而正面戰場恰恰是日本的精銳部隊,共產黨負責的敵後戰場僅僅是日本的後勤部隊,退一步說,國民黨面對的是日本大規模,多層次,立體式進攻,而共產黨面對的只是小規模,單一化進攻,規模和強度都遠不能和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相比
從損失上看,也是正面戰場上日軍的損失更大,敵後戰場僅僅損失了一小部分,這並不足以使日軍潰敗
最後,從戰爭的組成上看,一直是以國民黨為主力,共產黨處於次要方面,要服從國民黨的安排,畢竟當時還是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還是執政黨

『陸』 在抗日戰爭中,是哪個方向開始的,那裡的氣候,地形如何在那時的5月天氣怎麼樣

東北方向,平原,

『柒』 抗日戰爭歷史軸

1928年日本暗殺中國國家元首張作霖,對中國宣戰,根據國際法,一國國家元首是一國代表,殺害一國國家元首等同宣戰,遠東軍事法庭等將這一天定為中國日本兩國正式開始處於戰爭狀態,隨即即任的領導人張學良同國內敵人蔣中正國民黨妥協尋求共同抗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直接向中國發動軍事入侵,1936年西安事變的發生,內戰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新的階段,走向勝利,1937年日本為迫使國民黨政府屈服滿足其條件,如承認滿洲國等,發動更大規模的入侵深入入侵,之後蔣中正認為明確承認滿洲國的條件不能接受,並認為國際局勢會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變化,決定改國際調停為苦撐待變,中國的情況是大而弱,組織起來就可以朝大而強的方向發展,客觀分析了國家情況,敵我優勢,採取了合適的措施,迅速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各大軍區及其下轄各軍區,各級政權,到1940年就具備了同日本軍隊在各地作戰的力量,採取機動靈活戰術打敗敵人進攻並不斷向敵人進攻奪取各要點和發展自己,到1944年下旬日本軍隊已經被包圍在幾十座大中城市,具備了發動大規模運動戰和奪取中等城市的力量。中國人民組織了起來,打敗了日本,1945年西南一地的國民黨政權通過給美國蘇聯好處,迎合其利益主張,獲得單獨代表中國與日本簽訂停戰受降協定的權利,竊取抗日果實,對此中國人民表示強烈不滿和保留自己主張,簽訂停戰協定後接著就是同代表戰勝國的政府簽訂和平條約,建立外交關系,迫於美國蘇聯壓力,去了重慶,但該怎麼做還是會怎麼做,畢竟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內戰打了兩年就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中國人民因為組織起來而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強國,對於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中國政府不予承認和堅決反對,不承認就是無效對自己沒有約束力,日本還得再簽次,到戰勝國中國簽,1972年9月25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率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以及其他政府官員來中國首都北京,同中國總理周恩來簽訂中國日本和平條約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兩國戰爭狀態正式結束,建立外交關系。

『捌』 抗日戰爭勝利的大局趨勢是什麼

1945年,瀕臨絕境的日本帝國主義,仍然企圖進行垂死掙扎。德國投降後,日本政府聲明:歐洲戰局的急劇變化,對日本的戰爭目的不會發生絲毫影響。決定集中主要戰鬥力量,進行「本土決戰」。

7月中旬,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舉行會議。7月26日,會議以中美英三國共同宣言的形式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遭到日本拒絕。為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美國於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正當日本召開最高級戰爭指導會議,討論停戰問題時,美國又在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強大殺傷力對日本當局具有一定的威懾作用,是促使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的重要因素之一。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動150萬大軍,兵分四路,從中國東北的東部、北部、西部和朝鮮北部,同時向日本軍隊發動大規模進攻。蘇軍迅速攻佔長春、沈陽、哈爾濱,共擊斃日軍8萬餘人,迫使日軍59萬人繳械投降,對加速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號召全國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蘇聯及其他同盟國作戰。命令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條件下,對於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實行廣泛的進攻,猛烈地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斗爭。10日、11日,朱德總司令向全國各抗日根據地武裝部隊發布一至七號命令,命令人民軍隊分別向敵占城市及交通要道進軍,接受日軍投降,如遇敵軍抵抗,立即予以堅決消滅。

但是,蔣介石集團在美國支持下,企圖搶占抗戰勝利果實。11日,蔣介石連續發布三道命令:一是命令日偽軍「切實維持地方治安」;二是命令人民抗日武裝「就地駐防待命」,不得「擅自行動」;三是命令國民政府軍「積極推進」,「勿稍鬆懈」。第二天,美國遠東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對日本政府和中國戰區的日軍下令,只能向中國國民政府及其軍隊投降,不得向中國人民的武裝力量繳械。13日,朱德總司令致電蔣介石,明確表示:「你給我們的這個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違背中華民族的民族利益,僅僅有利於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國的漢奸們。」我們「堅決的拒絕這個命令」。

各根據地的抗日部隊,根據延安總部的命令,展開了強大的反攻。冀熱遼部隊向平綏路東段、平漢路北段、津浦路北段反攻,解放了察哈爾,包圍了北平、天津、保定。晉綏部隊向同蒲路北段、平綏路西段進攻,解放了綏遠、山西的廣大國土。晉冀魯豫部隊向平漢路中段、隴海路中段進軍,收復了黃河沿岸的廣大國土。山東部隊向津浦路中段、膠濟路中段進軍,解放了山東108個縣中的100個縣。華東部隊向滬寧、滬杭甬、浙贛等路及津浦路南段、隴海路東段進攻。華南抗日游擊縱隊向廣九、潮汕兩路進攻,也都取得了不少勝利。各路大軍從8月11日至10月10日兩個月中,經過激烈的戰斗,共斃傷俘虜日偽軍23萬人,收復城市197座,光復國土3152萬平方華里,解放人口18717萬人,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在中、蘇、美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日本政府於8月10日宣告接受《波茨坦公告》,但由於主戰派的反對,延遲到14日才作出最後決定。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了《停戰詔書》,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舉行。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麥克阿瑟以盟軍最高司令官的身份簽字,各盟國代表也簽字,接受日本投降。這標志著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後勝利。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於9月9日在南京舉行。日本派遣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向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特派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繳出佩刀,以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並簽署了投降書。至此,中國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結束。

此後,國民政府軍分別在越南河內,中國廣州、上海、北平、濟南、太原、台灣等地,接受128萬日軍投降。10月25日,中國受降官、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在台北公會堂(現更名中山堂)主持受降儀式。台灣總督兼日軍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率部繳械投降,並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這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在台灣50年殖民統治的正式結束,寶島台灣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玖』 中國的抗日戰爭什麼時候開始

1931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拓展資料:

戰爭啟示:

1.走人民國防的道路是鞏固一國之防的唯一正確的選擇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最根本的,就是擯棄了那種「皇家國防」、「政府國防」的片面甚至是錯誤的國防路線,而是走了一條「人民國防」的光明大道。全國人民把抵抗日本侵略者看成是自己的事,看成是與每一個中國人的最高利益息息相關的大事,有力出力,有錢出錢,萬眾一心,紛紛參戰,用人民戰爭戰勝了一時強大的日本侵略者。如果不是這樣,而是僅僅靠政府和軍隊去抗戰,為了少數統治階級的利益去抗戰,那麼抗日戰爭是不可能勝利的。

2.只有在「三個代表」的政黨的有力領導下,人民的國防之路才能走通

在人民之中的國防能量只是潛在的,億萬民眾很難自發地投入國防。而抗日戰爭中之所以人民能成為現實的主人,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正是中國共產黨通過政治、軍事的手段一次次粉碎了統治階級頑固派的陰謀,粉碎了日寇分化中華民族的企圖,堅持了全國最廣大人民的抗日統一戰線,才使抗日戰爭成為了一場人民戰爭,一場全民衛國戰爭。

3.統一戰線是人民國防的基本條件和重要形式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一個前提條件,便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在張學良、楊虎城及全國人民的努力下,建立了一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統一戰線。人民群眾把日本侵略者作為最大的敵人,把保衛國家作為共同的目標,攜手共進,從而使億萬中華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匯集。

4.正確的戰略指導對戰爭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抗日戰爭之所以勝利,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戰略指導的正確性。戰爭是持久還是速決,是打陣地戰還是游擊戰,何時防禦何時反攻,這些戰略對戰爭的發展趨勢,對戰爭力量的運用,起著關鍵的作用。

而中國共產黨在全面、深入、發展地分析了戰略形勢後,確定了持久戰、山地游擊戰、從戰略防禦轉向戰略反攻等戰爭指導原則,使用了許多相應的戰法,從而充分發揮了人民戰爭的優勢、中國人民的優勢,擴大了敵人的弱點,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使戰場的力量對比逐步向有利於的方向發展,從而最終戰勝了日本侵略軍。

5.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人民軍隊是人民國防力量的骨幹,是人民抗戰力量的標志。是人民武裝力量組織的最高形式和重要環節。它不僅具有戰勝敵人的強大戰鬥力,而且忠誠於人民;它不僅能擔負作戰任務,還能幫助人民建立政權,發展生產。如果沒有八路軍、新四軍的發展壯大,也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

6.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是人民戰爭的重要途徑

在根據地宣傳群眾,減租減息,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發展生產,建立人民武裝;這一動員群眾、組織群眾的過程,是進行人民戰爭的重要有效的途徑。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敵後建立了100萬平方千米的根據地,動員了1.2億群眾,組織了上百萬的軍隊和數百萬民兵,形成了一支浩浩盪盪的抗日大軍。

抗日根據地是人民國防力量的聚集器,是用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與敵作戰的戰場。眾多根據地將日軍的據點、交通線包圍起來,割裂開來,犬牙交錯,出現了一種人民戰爭的戰場奇觀,成為敵人的肉磨子和「滑鐵盧」。

7.一個偉大的民族,必然會有一種偉大的民族精神

抗日戰爭格外艱險,犧牲和流血時時威脅著人們。日本侵略者為了懾服中國人民,僅在南京一地,就殺害了中國三十萬人民。但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並沒有俯首甘當亡國奴,而是竭力奮戰。蔣介石令幾十萬東北軍絕對不抵抗,而東北軍將士卻求戰心切,直至以兵變逼蔣抗日。許多烈士為了保衛祖國,赴湯蹈火,血戰沙場。

在半型關戰斗中對頑抗的日軍白刃格鬥;在陽明堡戰斗中,懷抱一捆手榴彈抓住敵飛機一起在空中爆炸;八女投江決不屈服。這一切來源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民族傳統。雖然也有少數人由於各種原因充當了偽軍和漢奸,但這個比例是非常小的,而且偽軍中的不少人,在抗戰力量的政治攻勢下很快就覺醒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偉大的,這是外國侵略者幾千年來都不能滅亡中國的根本原因,也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

8.國防活動的實踐不僅需要人民,而且將錘煉人民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喚醒了人民、教育了人民、鍛煉了人民。人民的武裝力量與戰爭同步發展。通過八年抗戰,在趕走侵略者的同時,人民軍隊壯大了,從戰爭初期的不到5萬人發展到戰爭結束時的120萬軍隊,260萬民兵。人民國防力量的壯大是中國國防鞏固發展的標志和前提,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從此,中國的國防走出低谷,翻開新頁。

9.國防必須以自力更生為主,同時與國際社會相協調

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一部分,主動與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國家協調,互相支持,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如爭取蘇聯、美國、英國等國的支持,抓住國際上出現的對抗日戰爭有利時機等等。同時又必須堅持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國戰場把百多萬日本軍牽制住,並給它以重大殺傷和損耗,這是對二戰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人民作出的重大貢獻。以上兩者相互促進,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特色。

『拾』 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中國的抗日戰爭主要有兩大戰場,即國民黨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

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互相呼應,沉重打擊了日軍。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起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發動「九一八」事變,中國開始抵抗,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團結全國人民開始全面抗戰,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採取持久戰戰略,並迅速形成了兩個抗日戰場,即國民黨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戰場與敵後戰場互相呼應,沉重打擊了日軍。

(10)抗日戰爭方向擴展閱讀:

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企圖逐步減少在華兵力,准備南進,但中國的抵抗使日本無法實施兵力漸減計劃。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中國戰場實施「長期戰」戰略,企圖將中國變成日本南進「基地」和「兵站」,以便從中國戰場抽調軍隊支援太平洋戰場。

1942年6月,日本制訂「四川作戰」計劃,准備出動11個多師團的兵力進攻重慶、四川,迫使中國屈服。為此,還准備從太平洋戰場抽調6萬軍隊到中國戰場。但由於中國堅持持久抗戰,使日本難以湊齊兵力而作罷。

1941—1942年,侵華的日軍對敵後戰場發動規模空前的「掃盪」作戰,實施殘酷的燒光、搶光、殺光的「三光」政策。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緊緊依靠群眾,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神出鬼沒地打擊日軍,粉碎了日軍的「掃盪」作戰,保衛了抗日根據地,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1944年4月,日本動用12個師團、41萬人的龐大兵力,在中國發動了豫湘桂戰役,即「一號作戰」,企圖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通過中國大陸將日本和東南亞、西南太平洋戰線連接起來,以挽救太平洋戰場的危局。豫湘桂戰役歷時8個月,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日軍雖取得了戰役的勝利,但在全局方面仍未能走出中國持久戰,反而影響了在太平洋戰場的對美作戰,宣告了日本「長期戰」戰略的破產。進入1945年後,日軍在華全面收縮戰線,處於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的包圍之中,直至戰敗投降。

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中國堅持持久抗戰,有力支援了美英蘇等盟國的作戰,推動了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步伐,為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作出了卓越貢獻。

閱讀全文

與抗日戰爭方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