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鴉片戰爭是資本主義的英國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的—場侵略戰爭。它給中國人民帶來了野蠻、屈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社會性質的變化。在政治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後,通過不平等條約,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 。在經濟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地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社會矛盾的變化。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是反對本國的封建統治。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3年至1844年,《南京條約》規定的五處通商口岸相繼開放。英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故意曲解《虎門條約》中關於允許英國人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永久性居住的條款,又以「華洋分居,避免糾紛」為誘餌,迫使上海地方官員,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其中規定:「洋涇洪以北,李家莊以南之地,准租與英國商人,為建築房舍及居住之用。」這是外國侵略者在中國變相攫取的最早的租界。
戰後短短幾年,英國輸華商品比戰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紡織品占總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於廈口」。洋布、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復暢銷」,「閩產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江蘇松江、太侖一帶是中國手工棉紡織業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洋布暢銷,「松太布市,銷減大半」,東南沿海一些專以紡織為業的鄉村,受到很大沖擊。盡管這種現象是局部地區的情況,但它表明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外國商人還從中國收購大量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中國絲、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國內絲、茶生產的發展。外商操縱著中國絲、茶的出口貿易,使中國絲、茶生產依賴於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需要,日益殖民地化、商品化。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瓦解著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Ⅱ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詳細回答)
鴉片戰爭的影響
①社會性質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版破壞。外國侵權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社會矛盾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務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Ⅲ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得中國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其總體影響如下:
1、政治上,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2、經濟上,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佔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沖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是外國資本主義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
3、思想文化上,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社會矛盾上,隨著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變成外國資本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人民的革命任務,從反封建變為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由此,中國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4、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Ⅳ 請客觀評價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19世紀上半期歐美資本主義正處於上升階段,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法、美工業革命也正在迅猛發展。工業資本主義生產的存在和發展,需要不斷開辟新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此時的清王朝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清王朝統治集團虛驕自大,閉目塞聽,對世界形勢茫然無知。清政府仍舊推行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中國依然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當時的英國政府已感到在中國這個封閉了幾千年的古老大國,單靠貿易手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為了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無恥地向中國輸入鴉片,鴉片嚴重危害到清政府的統治,道光帝任命林則徐禁煙,但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卻成為英國政府使用「炮艦政策」的借口。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1840年英國悍然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一、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鴉片戰爭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黃埔條約》等,對關稅稅率、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多個方面又達成了協議。鴉片戰爭對中國的消極影響深遠,中英《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變化,中國的領土完整和獨立的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開始解體。
二、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進步性
中英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的簽訂,盡管由於中國道光皇帝的無能和當時清政府的腐敗、落後與封閉,造成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的失敗,作為一個失敗者的中國不能不賠償戰爭的費用和損失,接受外國的一些苛刻條件,甚至有些條件直接有損於中國主權的完整;但是畢竟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古老中國大門被英國用「炮艦」強行打開了。盡管這個時候打開的僅僅只是一些窗口,但是,它促進了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中國的瓦解,對於推進世界文明在中國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和作用。其主要表現為:
——鴉片戰爭強行打開了中國腐敗、落後和封閉的大門。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與專制社會,廣大民眾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過著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生活,到了滿清的後期,這種封閉性與落後性以及腐敗性更加突出。當世界在發展,特別是歐洲經濟經過近幾百年的迅速發展,先進的技術和現代文明,給歐洲民眾不僅帶來了生活上的改善,而且還帶給了歐洲民眾較多的自由和民主,使中國與世界特別是歐洲的差距更大。盡管西方各國在打開中國封閉大門時,採用了「鴉片」和「大炮」兩種不文明的手段,但是中國的封閉大門畢竟是需要打開的,外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這種進程。為了掠奪中國,傾銷廉價的商品,英國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大門。
——促進了中國近代商業的發展。
《南京條約》規定了五口通商,先後開放廣州、廈門、上海、寧波、福州為商埠。五市的開市和開埠,促進了當時五市商業的發展,舊日的商業中心廣州和新起的商業中心上海最為繁盛,其他次之,中國也出現了一批大商人如廣州的吳健彰、揚坊等人。這些擁資百萬的商人,盡管有些是依附於外國人,但是畢竟是中國較早的具有現代商業意識的商人,他們促進了當時中國商業的發展。
——帶來了西方的現代文明和技術。
隨著中國的國門逐步被打開,一些外國的文明與技術,特別是外國的一些進步和開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的主張,也開始在中國大陸產生。比如當時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也研究了「鴉片戰爭」的過程,提出了對外關系方面的幾個原則。第一是「聽互市各國以款夷,持鴉片初約以互市」,這就是允許合法貿易,反對鴉片貿易。第二是「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魏源所指「夷之長技」雖然主要還是指槍炮,魏源等人的這些主張已成為當時中國知識分子較早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先驅者,自這以後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和新產品也開始陸續地進入中國,中國民眾也開始在逐步認識西方世界。
總之,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鴉片戰爭也強行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大門,中國長期以來奉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被打破,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睜眼看世界,出現了探求西方知識、學習西方軍事技術以御外侮的新思潮。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鴉片戰爭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中國的古老的封建與專制的瓦解,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Ⅳ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危害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政治方面,割地、協定關稅、治外法權、劃定租界、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利益均沾)、軍艦停泊口岸等特權,嚴重侵犯了中國的尊嚴和主權。
經濟上,五口通商,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而數額高達2100萬銀元的賠款增加了人民的負擔。
文化上,南京條約附約允許傳教士傳教則進一步加深了西方列強的文化滲透。
對外關繫上,清政府的懦弱使中國國際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Ⅵ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歷史轉版折點,它使中國社會權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反對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是農民戰爭的主要任務。戰後,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民身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從此,中國人民肩負反帝反封的雙重任務,中國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Ⅶ 鴉片戰爭利弊分析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政治上是獨立的主權國家,經濟上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
1.中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英國割佔香港島,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清政府與外國侵略者協定關稅,中國的關稅自主要遭到破壞;侵略者取得領事裁判權,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破壞;美國軍艦可以出入中國沿海各港口「巡查貿易」,中國的領海遭到破壞。當一個國家已經不能全部獨立的擁有領土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領海主權時,這個國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壞。這就是鴉片戰爭對中國的第一個危害——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開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
2.中國封建經濟逐漸解體。鴉片戰爭給中國的社會經濟帶來什麼危害呢?請同學們看教材中安徽徑縣人包世臣是怎樣記述當時情況的為什麼在鴉片戰爭以後,我國東南沿海一些地區棉紡織業出現「無紗可紡」、「布市消減大半」的局面呢?(引導學生首先從史料提供的情況得結論)英國價低代廉的棉紡織品進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沖擊了這一帶傳統的手工棉紡織業。五口通商,通商口岸增加;協定關稅,英貨關稅極低,便利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在量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破壞了中國家庭手工棉紡織業,取代了中國手工棉紡織品在中國市場上的位置。男耕女織的家庭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的生產方式,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的基礎。當機器生產出的價格便宜的洋紗洋布開始湧入中國,東南沿海地區不少農家婦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紡紗織布,原來自己織布解決個家著的人,也到市場上買洋布了,這些現象的出現說明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後,教師將答案落實到教材第三個子目中的第二段。突出鴉片戰爭的第二危害——中國封建經濟逐漸解體,開始變為半封建社會。)鴉片問題在《南京條約》里懸而未決。事實上,戰敗了的清政府對鴉片走私採取視而不見的態度。結果,五口通商以後,鴉片走私更加猖獗,白銀繼續外流,銀價不斷上漲。勞動人民的負擔又大大加重了。從經濟上看,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合法」的通商向中國轉入商品,還是鴉片走私達到猖獗的程序,白銀繼續外流,都反映出鴉片戰爭以後,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加劇。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破門而入和中國封建經濟的逐漸解體,既沒有給中國帶來經濟繁榮,也沒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而是使中國封建社會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由社會性質的變化引起一系列的變化。這就是鴉片戰爭對中國的第三個危害。
3.社會性質、社會矛盾和革命性質變化。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以鴉片戰爭為開端、逐步變化的。中國社會原有的主要矛盾,即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沒有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而消失,反而更加尖銳;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又增加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在這兩對主要矛盾中,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兩對主要矛盾的存在,決定了中國人民必須開始擔負起雙重革命任務,要同時反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中國歷史進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Ⅷ 鴉片戰爭對中國有什麼好處
在政治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是加快了封建階級統治崩潰,大量的戰爭賠款回使得統治階級和被答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戰後的中國國門打開,雖然這不是清政府的本意,但這在客觀上為中國向西方學習、推動近代中國的社會進步製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經濟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促使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大量的通商口岸隨著清政府的接連失敗陸續對外開放,外國製造的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這使得中國也被捲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許多外國的先進設備和先進的技術被有識之士引入國內,開啟了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在思想文化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是把許多愛國人士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喚醒,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世界,開始了一系列的救亡圖存之路。洪仁軒的《資政新篇》就是順應這種歷史潮流的產物。它是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雖然限於當時的歷史格局未能實施,但對於西方思想在我國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促進了中國融入世界,加快了中國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