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有哪些成建制的女兵部隊
二戰德來軍當中女軍人源實在是少見;美國在二戰時期有大量女兵入伍,不過工作大都是類利於後勤和醫療,沒有專門成建制的戰斗部隊。蘇聯由於二戰初期兵力巨大損失,斯大林鼓勵女子入伍,主要是陸軍,包括狙擊手等兵種,飛行員也有,包括戰斗機和轟炸機大隊,例如著名的「斯大林格勒白玫瑰」莉莉婭。其他國家好像也沒有什麼女兵隊伍。
⑵ 抗戰時,國軍真的有讓女兵上戰場嗎
有女兵,但主要是護士,譯電員等二線人員,在後方工作
中國雖然後期人力資源不足,很多士兵都是14-15歲,但沒有讓女兵上一線的做法
⑶ 國民黨有女兵部隊嗎
有,一般在醫療部隊、通訊部隊,很少在作戰部隊。
⑷ 我國每年有多少女軍名額,去年參軍的女生人數有多少
中國是世界上培養女航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還擁有女步兵、女空降兵、女坦克兵、海軍女子陸戰隊。 現代中國最早的成建制女兵是組建於1927年2月12日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第6期武漢分校女生隊(共計130人),並於當年夏天參加新中國女兵是我軍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中國有20餘萬巾幗戰斗在軍事、政治、後勤等工作崗位和科研、教學、衛生、文體、工程技術等專業技術崗位上。
隨著部隊的發展,女兵也緊隨時代的腳步,為實現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努力著,她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在自己的領域里探索,在自己的事業上奮斗。新的世界,新的征程,相信我們會看到一支更為先進的隊伍,女兵為世人展示的那種大美將震撼心靈,感動你我。
女兵主要在儀仗隊,這個兵種在2014年才成立,目前不足100人,她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外交,需要歡迎外國領導人訪華。還有 文藝兵,這個兵種個個能歌善舞,大家應該看過芳華吧,平時在部隊中負責文藝匯演、活躍部隊氣氛等任務。
⑸ 抗戰時期有女兵連隊嗎
有婦抄女救國會,在軍區部隊野戰部襲隊各營連男女應該不會混編,女性可以擔任些後勤運輸保障和醫療救護等方面的工作,一些軍區可能根據情況編有些女性連排,承擔些作戰任務,一些敵人後方武裝工作隊可能有部分女性,一些游擊隊可能有部分女性,各級政權普遍有女性。
⑹ 在抗日戰爭中,日本有女軍官嗎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二戰期間的日軍作戰部隊有女軍官。從有關資料得到,因為日本本土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還相當嚴重,陸軍的幼年學校、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都不招女學員,日軍作戰部隊沒有女兵設置,只在後勤部門、情報部門通常從事諜報、醫療、慰安等工作的女兵,或者級別很低,數也不多。她們無有軍銜,只是軍屬,軍隊的附屬人員。
即便是川島芳子、南雲造子這種女間諜,也沒有軍銜,她們不是軍人,看一下川島芳子的照片就知道了,她穿的軍服都不是日本的制式軍服。
電視劇里那麼多女鬼子,難道侵華日軍中真有女兵么?(真傢伙來了,這個就是真實畫面了)
通信兵,則是另外一支女兵多見的兵種。1942年底,日本開始招募女子通信隊員,隊員為17至25歲的單身者。首批隊員約180人,經訓練,於1943年投入工作,主要任務便是在情報室接聽防空監視所的電話,將敵機來襲的情報輸入情報台,傳達到隔壁作戰室的「地圖板」上。至日本投降時,女子通信隊員總人數達370人左右
⑺ 抗美援朝志願軍女兵有多少
在參戰期間中復國人民志願軍有兩制萬兩千多人被俘,主要被關押在巨濟島等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解放戰爭中被俘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國民黨政府軍人員。由中立國印度主持對戰俘進行甄別,以確定其本人的意願。實際上,這種甄別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對於戰俘遣返的規定。一部分被聯合國軍俘虜的中共志願軍戰俘被強制遣往台灣。戰後有14,715位戰俘去台灣。他們於1954年1月23日到達台灣,之後不少被編入國軍。大多數事實上成為被壓榨的苦力。 回到中國大陸的七千多名戰俘中的大部分受到審查。以後在各種運動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相信這不是個別現象。
⑻ 中國遠征軍撤退時,跟隨杜聿明走進野人山的一共有多少女兵
中國抄遠征軍以10萬之眾出襲國,活著離開緬甸戰場的只是4萬多人,而最終穿越高黎貢山回歸國境的只有96師3000多人,到達印度的有3個師8000多人,劉桂英是惟一一位活著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當時有5個女護士,分別是劉桂英、何珊、笑春、孫月霞和王蘋護士班的女兵
劉桂英在國共內戰後,共黨勝利後,因為有跟隨遠征軍(國民黨軍隊)出國征戰的「歷史問題」,劉桂英成了「女特務」和「黑五類」,被揪出來批鬥。1962年,她被遣送到農村進行勞動改造,這一改造就是30年。直到1990年,劉桂英才獲得平反,恢復了教師身份,按照退休教師的待遇領取退休金。這一年,她已經70歲了。
⑼ 抗日戰爭時共有多少女兵參戰
十幾萬
⑽ 解放戰爭被俘國民黨里有女兵嗎
當然有來啊。抗戰時期, 由於兵自源不足,國民黨政府大規模地擴大招收女兵,尤其是抗戰後期的 「十萬青年十萬軍」運動中,根據現存的南京檔案館歷史文獻記載, 1944年—1945年從軍的數十萬大、中學生當中,女青年佔了約10%。在許多國民黨部隊里,特別是軍師以上機關單位,女兵都達到了一定的比例,有的甚至多達10%。解放戰爭時期, 國民黨軍隊中同樣有相當數量的女性軍人。這些女兵們大多都是城市女大中學生出身,大多來自資產階級、地主、城市小資產階級家庭,一般均長期受國民黨的反動教育的毒害,反動思想較頑固,大部分都是國民黨三青團的黨團員,許多在學校時就是三青團活躍分子,女兵們一般在軍隊中從事通訊、醫療、政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