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抗美援朝中美國和中國都是外國進去朝鮮內部,那麼中國和美國性質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
起初,金日成准備武統南朝鮮。斯大林支持,我國把四野中的朝鮮族士版兵轉交金日成政府權。四野軍隊的戰鬥力超過南朝鮮實力太多了。
南朝鮮打不過了,到聯合國求援,聯合國宣布干涉,軍隊由美軍領銜。但其實,蘇聯當時有「一票否決權」,是可以干涉聯合國決議的,但斯大林並沒有堅持讓蘇聯代表返回聯合國,以便行使權力。這是一個謎案。我認為咱們國家被斯大林當槍使了。
蘇聯解密檔案表明,斯大林作指示中國介入韓戰。這是明擺著把我們推向美國的對立面,以徹底依附蘇聯。於是,我國權衡利弊,還是決定應朝鮮政府請求,出兵。但不是以國家名義,而是志願軍,換了一個名稱,意義可就不同了,有一說一,這是咱們國家很高明的一點。
因為我們不想和美國撕破臉,更不想一直依靠蘇聯,我們也有自己的路要走。所以,以志願軍的名義。
好了,那麼兩國都是應朝韓的請求,才進入朝鮮半島的。只不過,咱們這邊占理較少,不符合現代法理。而美國他們那邊占著道義的制高點,畢竟是有組織的,聯合國軍說白了就是美軍的名義。
我們是人民出於志願,支援幫助朝鮮。美國是聯合國幫助成員抵抗暴力。中美兩國卻從未宣戰。
㈡ 為什麼美國會輸在朝鮮戰爭中
美軍在朝鮮北方一開始取得的勝利蒙蔽了他的判斷能力,可是他的戰區指揮官早就意識到初期的勝利其實很難重復。這裡面後來就說到,當時的彭德懷一直的觀點都是比較保守,他認為很多跡象表明,中國軍隊將在以後的戰斗中遇到更大的困難,僅僅是這支大部隊的吃飯問題就夠讓人頭痛了。在12月的大部分時間裡面,他們基本上就是靠美國人剩下的食物充飢,他感覺到部分的部隊實際上處於半飢餓狀態,如果繼續南下,口糧和軍火的補給都更加困難。
在當時那個的戰場情況上面,恰恰就是雙方投入更大的兵力、更大的犧牲、顯示更大的決心,另一邊議和才有可能為自己增加更大的籌碼,雙方都是抱著這樣一個想法而投入這場戰爭。而我們不要忘記在這個戰爭的頭一、兩年真的是那種寒冷是歷史上罕見的,朝鮮半島的地形、氣候都是雙方沒辦法適應的,所以無論對任何一方面來講這都是一個非常慘烈的戰爭,這裡麵包含了太多政治上的判斷失誤,但是這個戰爭帶來的後果對兩個國家來講完全不一樣。
㈢ 美國發動朝鮮戰爭是為了佔領朝鮮侵略中國嗎
1950年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解放軍解放台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還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在蘇聯代表因自1950年1月起抗議中國代表席位被台灣國民黨政府繼續佔有而缺席的情況下,以13:1(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的情況下動議得到通過,但蘇聯解體後,隨著前蘇聯檔案的公開,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蘇聯駐聯合國大使曾向斯大林建議,蘇聯代表應於6月底前返回安理會,以便行使否決權,反對聯合國通過不利於朝鮮的決議,但被斯大林拒絕了。這就使聯合國順利通過了上述三個決議聯合國軍隊組成。聯合國軍以美軍為主導,其他15個國家也派小部分軍隊參戰。英國、土耳其、加拿大、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荷蘭、法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盧森堡、南非與韓國防軍均歸駐日的美遠東軍指揮,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美軍遠東軍司令。7月5日美軍參加了第一場對朝鮮的戰役。
在戰爭初期,朝鮮軍隊節節勝利:6月28日奪取漢城;7月20日佔領大田;7月24日佔領木浦;7月31日則佔領了晉州。韓國國防軍和美軍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時美軍第25師收到死守南方防線的命令,不得再後退。朝鮮人民軍已佔領朝鮮半島90%的土地,92%的人口。8月6日麥克·阿瑟將軍在東京與其他高級軍官會面,並說服他人實施風險很大的仁川登陸計劃。
1950年9月15日,麥克阿瑟登上旗艦麥金利山號親自督戰,在美英兩國三百多艘軍艦和五百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朝鮮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1950年9月22日,撤退到釜山環形防禦圈的聯合國軍乘勢反擊,1950年9月27日仁川登陸部隊與釜山部隊水原附近會合,一日之後重奪漢城。
此外,由於在二戰後,美國為了和蘇聯爭奪世界霸權,美國秘密和日本單獨媾和。在美國的的授意下,日本在朝鮮戰爭中秘密派出了掃雷部隊,是二戰後日本首次向國外派兵。
美國原先將朝鮮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北的計劃因戰事進展極其順利而有所改變。麥克阿瑟將軍要求乘勢追擊,將共產主義逐出整個朝鮮半島。1950年9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總統杜魯門都同意了麥克阿瑟的建議,但是總統要求麥克阿瑟只有在中國和蘇聯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攻擊朝鮮。次日美軍部隊就逼近三八線,1950年10月1日韓國第一批部隊終於進入朝鮮作戰。
㈣ 朝鮮戰爭美國怎樣評價中國
中國出兵朝鮮,打響抗美援朝戰爭,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戰爭之後,對手也是手下敗將這樣評價中國:
1、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評價朝鮮戰爭:「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對手打一場錯誤的戰爭。」
2、「聯合國軍」首任司令官、「二戰」名將、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評價道:中國軍隊常常避開大路,利用山嶺、丘陵作為接近路,他們總是插入我縱深發起攻擊。其步兵手中的武器運用得比我們熟練,充分。敵軍慣於在夜間運動和作戰。敵人步兵訓練優良,小型武器和輕便裝備充分,但幾乎沒有起支援作用的空軍,而且大炮、高射炮、運輸和交通設備等方面都特別缺乏。
3、「聯合國軍」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是這樣評論志願軍的:中國人在夜間進攻特別神秘莫測,不可思議。中國部隊很有效地隱蔽了自己的行動。每個執行任務的士兵都能做到自給自足,攜帶由大米、豆類和玉米做成的干糧以及足夠的輕武器彈葯,因而可以堅持四五天之久。敵人以東方人特有的頑強精神奮力加固他們在山上的工事。中國人是勇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進攻。
4、李奇微把韓國軍隊與志願軍做了對比:「南朝鮮軍隊缺乏得力的領導,他們在中國軍隊的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國軍隊有非常大的畏懼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腳踏膠底鞋的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的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的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他們沒有秩序,丟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越遠越好。」
5、李奇微把美軍與志願軍作了比較:(美軍)部隊不願放棄某些物質享受,害怕離開為數不多的公路,不願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話聯絡的條件下實施運動,此外,在同敵人作戰時頭腦過於簡單。這支部隊是這樣依賴公路,不重視奪占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難得利用地形,不願拋開使部隊傷亡慘重的汽車而代之步行,不願深入山地、叢林到敵人的駐地去作戰。
6、美第八軍軍長范佛里特對志願軍的評論是:「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他們攜著步槍,腰上皮帶配有二百粒子彈。他們攜帶數枚製造粗劣的手榴彈,糧食是用米和雜糧磨成粉狀而成的,裝在一條長管形布袋裡,必要時可維持十幾天。中國軍隊醫療設備簡陋,萬不能和我們的醫療隊、前線救護站,以及完善的後方醫院相比擬。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奮不顧身的,有時甚至滲透到我們防線後方,令我們束手無策。」
7、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評論說:中國共軍是一個幽靈,連個影子也沒有。共軍沒有機械化部隊,只好巧妙地實施徒步滲透,迂迴包抄行動。敵人的行動比我們的行動意圖更隱蔽。
8、前「聯合國軍」法國希爾將軍說:我認為時下,一些人包括很多中國人,他們對韓戰(朝鮮戰爭)的看法簡直就是在胡說。他們根本不理解,我們當時的對手是誰。「鴨綠江的冬季戰役,我的部隊一次戰役下來,損失慘重,我從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火,而是恐懼!」
9、美國《安斯凱頓研究室》首席研究員偌布斯·弗蘭克評論:北韓戰場上的中共軍隊,除了軍事裝備上不如美國聯軍,而其他無論鬥志、勇氣,都是美國難以想像的高……當時,中共軍隊可以說無論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塊陣地,獨擋一路盟軍。而盟軍除了美軍以外,其他部隊都是一觸即潰。
10、一個西點軍校教員評論說:要知道參加韓戰的美軍部隊均非等閑之旅。美八軍、陸戰一師、騎一師都是美軍中響當當的王牌軍、常勝軍。官兵又剛打過二次大戰,富有實戰經驗。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他的借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後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占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11、前美國陸軍將軍麥克爾·艾倫說:只有傻瓜才選擇中國作對手。
㈤ 朝鮮戰爭中中國和美國各自陣亡多少人
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和聯合國軍的傷亡數字統計[官方]
1.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和聯合國軍的投入兵力統計
雙方投入兵力總計不下500萬人,與此之前的100年大世界歷次
戰爭比較僅次與倆次世界大戰和國共內戰。戰爭其
間,朝鮮南北雙方動員了各自的全部軍隊參戰。美國由於採用
兵員輪戰的方式,在朝兵力最多時為54萬人(地面部隊
34萬人),占其總兵力大約1/6。美軍先後有120萬人參戰。
另外其他國家也派有軍隊參戰:(到1952年6月30日)
英國:13043人
澳大利亞:1844人
加拿大:5155人
紐西蘭:1111人
土耳其:4878人
比利時:623人
哥掄比亞:1007人
非律賓:1494人
泰國:2274人
法國:1185人
荷蘭:565人。
中國也以輪戰的方式參戰,在朝兵力最高時為130萬人(1953年
春季),不足全軍的30%。在整個戰爭中以志願軍
名義參戰的部隊共有25個野戰軍(共79個步兵師),16個炮兵
師,10個坦克團,10個鐵道師和12個空軍師,按
1952年解放軍定編部隊計算,分別占總數的73%,67%,55%,100%和52
%。另外,還有第23兵團的4個
師,2個公安師沒有入志願軍序列的東北軍區部分後勤部隊入朝
擔任後方支援。
上述部隊連同在戰爭陸續補充的兵員,總計有200萬人。另外,
除正規部隊外,還有數十萬民工入朝出戰勤。
2.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和聯合國軍的傷亡數字統計
在韓戰中,交戰雙方公布的消滅對方的數字與及己方公布的損
失數字都不相符。因為在現代戰爭中除了絕對控制戰場或
繳獲敵全部檔案外,一般只能較精確地統計俘虜的人數。至於
殺傷的人數主要靠估計。尤其使用遠程射擊武器,更要靠
猜測。
A.志願軍公布的戰果:
殺傷俘虜敵軍70萬人,而和朝鮮人民軍共同取得的戰果為109萬
人(其中包括美軍39萬人)
B.美軍公布的戰果:
殺傷俘虜中朝軍隊142-150萬人,其中包括中國軍人92萬人。
C.中國軍隊人員損失的實際情況如下:
陣亡:11。4萬人
醫院共接受傷員38。3萬人次,因有的傷員為第二次,第三次負
傷,因而統計上有重復,傷員中有一部分為非戰斗負
傷,最後確定戰斗傷亡總數為此36。6萬人。其中因傷至死者為
2。16萬人。醫院共接受病員45萬人次,病死者1。
3萬人。總計已明確判定死亡人數為14。84萬人。另外,失蹤人
數為2。56萬人。(在這2。56萬失蹤人數中有2。
1萬人被美方證實已成為戰俘,還有4600人下落不明,估計多已
在戰地或被俘後死亡)。共計中國軍隊死亡人數為
15。32萬人(包括戰死,因傷死亡,病死和失蹤)。總計戰斗
損失為此39萬人(包括傷亡和失蹤)
D.美軍方公布的聯合國軍人員損失的實際情況如下:
美軍和南韓軍隊的傷亡數字共記為46萬人。
其中,美軍陣亡3。36萬人。負傷10。3萬人,有3700人經談判
作為戰俘被遣返(美國軍方稱美軍共有9500人被
俘)。另外美軍還有2。06萬人因事故或傷病等原因死亡。美軍
在韓死亡人數為5。42萬人。
南韓軍方和政府先後宣布的損失數字以及美國方面所透露的數
字前後有很大的出入。因戰爭初期,南韓軍隊經常出現潰
敗和混亂,失散和逃亡的人員很多。南韓軍隊有時為掩飾失利
而少報損失,有時為了向美國多要補充又往往誇大損失。
所以南韓軍隊的傷亡數字有案可30多萬人到98萬人的各種說法
。
F.對比:
如按美國軍方所公布的美國和南韓軍隊的最低數字來看:46萬
人,估計其中有2/3為中國軍隊所造成的,大約有31萬
人。而中國軍隊的人員損失為39萬人。如果考慮到聯合國軍的
火力強度高於中國軍隊十幾倍,從雙方的傷亡對比來
看,中國軍隊的戰斗效能是很高的。
㈥ 抗美援朝時美國和中國不是盟軍,為什麼要打起來
一切都是利益。國家之間只有利益,沒有關系。關系鐵只是相對的。
比如日本襲專擊珍珠港,美方自然屬跟我們結盟了。
日本完了,聯盟就破裂了。想在蘇聯和我們邊境弄一個前沿陣地,我們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蘇聯妄圖吞並我們,我們自然跟蘇聯鬧掰了,如果不是我們核武器的成功爆炸,蘇聯當時集結的部隊已經過來了。所以之後才有尼克松的到來,所以才有我們跟美國日本的10年黃金時期,那個時候美國說拉攏我們,日本也不敢說什麼,只能配合。
然後90年代蘇聯以世界震驚的速度崩了。。對我們的態度就從拉攏變成了打壓。所以從那時候到現在一直是動不動就什麼制裁什麼調查的反正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第一對手的消失。
㈦ 抗美援朝時期,美國和幾個幾個國家聯合打的朝鮮
參加「聯合國軍」的國家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共16個國家的作戰部隊及義大利、挪威、瑞典、丹麥、印度5個國家的醫療隊組成了聯合國軍。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後,韓國國軍不斷敗退。7月7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動議案,建議聯合國會員國對大韓民國政府提供支援,以擊退「北朝鮮軍隊」對聯合國當時只承認的「朝鮮半島唯一合法政府大韓民國政府」的攻擊。
當日,聯合國安理會84號決議獲得通過。8日,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正式建立。
(7)美國和中國在朝鮮戰爭擴展閱讀:
主要戰事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內戰爆發,歷時3年零32天。在聯合國的授權下美國陸、海、空三軍大規模捲入了朝鮮戰爭,美國動用了其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戰場兵力最多時達到302483人。
海軍兵力的二分之一,出動各種艦艇210艘,海軍航空兵的作戰飛機383架;空軍兵力的五分之一,先後出動各種飛機數萬架,戰場上飛機最多時達1700多架。
美軍動用大量的精銳部隊,有「開國元勛師」騎兵第一師,「美利堅之劍」陸戰第一師,「滴漏器師」美軍第七師,「王牌飛行隊」航空兵第四聯隊等大量「王牌」。
美軍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許多戰役、戰斗的炮火密度、戰場兵力密度、空襲轟炸密度,都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
㈧ 朝鮮戰爭美國向中國投降後世界各國的反應如何
第一先澄清一點,板門店停戰簽字 並不是 美國向中國投降,當然也不能說他勝了,美國這個國家打仗沒有什麼正義與邪惡,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朝鮮戰爭 一沒開疆拓土 二打的也窩窩囊囊,就算中國撤了 那個地方也叫韓國不叫美國。
世界各國的影響和反應那可大了去了,我哩個天啊,這剛成立沒5年的新中國能把世界第一的美國給頂的死死,敢打美軍的伏擊,敢意志堅定的和美國干,這是全世界都沒有想到的。 包括 日本那些沒死掉的軍國主義分子,看到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把美國打成那樣,都一個個的 眼睛瞪得溜圓 嘴巴都能塞進一個100W的燈泡,那個吃驚勁就不用提了。新中國 地位得到 空前提高。 哇塞 ,這中國太厲害了,看來這頭獅子醒了 要吃肉了,咱不招還是別招他了,到了越戰 我們警告美國 地面部隊不要越過北緯17度線,這次 美國聽了,而且美國嚴禁飛機轟炸中越邊境20公里,害怕萬一把炸彈扔到中國 中國又出兵了。
㈨ 抗美援朝 聯合國和美國一起聯手打中國嗎
朝鮮戰爭是聯合國軍攻打朝鮮,中國幫助朝鮮抗擊聯合國軍。參加聯合國軍的有美內專國、容英國、加拿大、澳屬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6個國家的軍隊。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在朝中邊境及其附近地區,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韓國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
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戰役,以1個軍的主力配合朝鮮人民軍在東線進行阻擊,集中5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
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挫敗了「聯合國軍」企圖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第一次戰役志願軍共殲敵15000多人。
㈩ 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為什麼不對中國用原子彈
美國甘願被中國復打敗,也不制會像對待日本那樣使用原子彈對中國攻擊,真正讓美國所顧忌的,是世界上的輿論壓力;
對日本使用原子彈能受到大多數國家一致好評和支持,是因為那是為了正義,是為了人類不再遭受磨難。反觀美國發動的這場朝鮮戰爭,完全就是美國為了一己私利。
1951年7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開始停戰談判,經過多次談判後,終於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 ,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84號決議,派遣「聯合國軍」支援韓國抵禦朝鮮的進攻。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
1950年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泰國、菲律賓、南非、衣索比亞)在韓國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