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曾經和世界上那些國家打過仗
跟日本、美國、越南、英國、法國等。
1、第一次鴉片戰爭(跟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
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2、中法戰爭(跟法國)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法軍退出台灣、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3、抗日戰爭(跟日本)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抗美援朝戰爭(跟美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5、對越自衛反擊戰(跟越南)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27],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從1984年起,一直到1989年,先後有蘭州軍區47集團軍,沈陽軍區16集團軍、23集團軍,北京軍區27集團軍、38集團軍,南京軍區12集團軍、第1集團軍,廣州軍區42集團軍、41集團軍,濟南軍區67集團軍、26集團軍、20集團軍以及成都軍區13集團軍等部隊都先後來到中越邊境參戰鍛煉。
在這期間,中國陸軍原軍級作戰部隊和其他兵種綜合改制組成陸軍集團軍,加強了部隊的合成作戰能力。
部隊槍支裝備由56半自動全面換裝81槍族。而到了80年代後期,恢復的軍銜制也在輪戰中發揮了作用。經過長期的邊境作戰,中國掌握住了邊境地區的主動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法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Ⅱ 從1949年之後中國和外國打過多少次戰爭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正式下達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部進入朝鮮協同作戰。1953年7月27日,敵我雙方終於達成停戰協議。
主要的參戰者除了南北朝鮮外,還包括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美國,以及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共15個國家根據聯合國的決議派小規模部隊參戰。蘇聯空軍的航空兵部隊與高炮部隊參加了朝鮮戰爭防空作戰。
聯合國公布的戰報:美軍傷亡26萬左右,韓國軍隊傷亡114萬左右,中國軍隊傷亡65萬左右,北朝鮮軍隊傷亡40萬左右。
中國公布的戰報:美軍傷亡39萬餘人,韓軍傷亡70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36萬多人,北朝鮮軍隊傷亡30萬餘人。
(傷亡數字分歧很大,從實際情況來說美軍的實際死亡人數要少一些,主要是因為後勤補給系統完善,能夠及時供給物資及治療傷員,而志願軍單凍死的就有很多)
【中印之戰】
1962年10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反擊 入侵印軍的作戰命令。11月23日,西藏邊防部隊已進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反擊作戰實際已經結束。
除了中印參戰之外,印度實際得到了蘇聯和美國的支持。
印軍共陣亡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軍人1383人,另有26人在被俘期間重傷死亡;失蹤1696人;被俘約翰.達爾維准將以下軍人3968人。中國邊防軍傷亡2000餘人,無1人被俘。
【抗美援越】
1965年春,中國調動了8萬大軍赴越南,為越南修築工程、公路、鐵路。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後中國分5批派遣高炮部隊入越輪戰。
參戰越南、美國、中國
【中蘇珍寶島之戰】
1969年3月2日,蘇軍立即出動70餘人,分乘2輛裝甲車、一輛卡車和一輛指揮車,合擊中國巡邏隊,中國邊防軍被迫自衛。3月15日,蘇軍增兵再次向珍寶島發起攻擊,蘇軍30餘人在6輛坦克、3輛裝甲車掩護下向守島中國部隊攻擊,中國邊防軍經一個多小時戰斗,擊退蘇軍。中午,蘇軍又出動6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在3架飛機配合下,再次向守島中國部隊發起進攻;下午15時又出動10輛坦克、14輛裝甲車和近百名士兵發起新的進攻。17時被中國軍隊擊退。3月17日,蘇軍再次出動5輛坦克和70餘人,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珍寶島發起進攻,經一個多小時戰斗,我方擊退敵軍。
共殲滅蘇軍200餘人,擊毀擊傷其坦克、裝甲車17輛,擊毀卡車、指揮車各一輛,並繳獲蘇軍F62坦克一輛,及各種槍支彈葯和軍用物資等。
【西沙保衛戰】
1971年7月,菲律賓派兵侵佔南沙群島。在瓜分南海諸島方面,南越尤為貪婪。1956年起南越幾乎同時向我西沙、 南沙下手。越南統一前,南越總統阮文紹派兵佔領西沙,越南統一後,越南政府繼續堅持這個立場。他們竟把南沙群島31個島中佔領了20多個。1974年1月15日,南越軍艦對准甘泉島上的五星紅旗發射了10枚炮彈,由此揭開了西沙之戰的序幕。1974年1月19日早上上午10時,雙方軍艦交火。
共計擊沉敵艦一艘、重傷三艘,擊斃敵艦長以下100多人,俘南越軍少校以下48人,美國顧問1人。
犧牲艦政委以下18人。直到1988年3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才在情況復雜的南沙升起五星紅旗。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78年8月,越南出兵佔領了友誼關右前方的中國領土浦念嶺。1979年2月17日凌晨,前線總指揮許世友、楊得志如期下達攻擊命令。在陸續投入8個師的兵力之後,於3月4日佔領了諒山。
蘇聯支持越南。
我軍傷亡2.7萬,越南傷亡10萬
Ⅲ 中國歷史上和外國打過的戰爭有哪些
第一次鴉片戰爭(來1840年6月—源1842年8月)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1月)
收復新疆的戰爭(1876年7月—1878年1月)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戰爭(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7月—1895年10月)
反對八國聯軍侵略的戰爭(1900年6月—1901年9月)
抗擊英軍入侵西藏的戰爭(1903年12月—1904年9月)
反對沙俄侵略蒙古的戰爭(1911年8月—1915年11月)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1937年9月―1945年8月)
Ⅳ 歷史上,中國和美國一共發生過幾次戰爭時間事件
兩次。
1、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2、1950年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4)中國與國外戰爭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清帝國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列強便開始對大清帝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大清帝國。
2、抗美援朝
1945年8月8日,根據雅爾塔協定,蘇聯對日宣戰。14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為劃分對日本佔領地區受降范圍,經蘇,美協商,在朝鮮,以北緯三十八度線為界,以北為蘇軍受降區,以南為美軍受降區。
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大韓民國成立,9月9日,北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圍繞朝鮮統一問題,雙方之間的斗爭日益尖銳化,三八線上武裝沖突日增,局勢日趨緊張。
Ⅳ 中國與哪個國家的戰爭將如期而至
現階段應該和越南摩拳擦掌。。以後就是日本了。。
Ⅵ 國內,國外戰爭大事有那些
從90年代至抄今的大襲小戰爭有:第一次車臣戰爭、第二次車臣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08格俄戰爭、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內戰、沙特與胡塞武裝的戰爭、烏克蘭內戰。其餘的大小沖突更是無數。
Ⅶ 中國跟美國之間會不會戰爭
這種問來題是很復雜的,關繫到各源種地緣政治和各種國家關系的,按現在的局勢不是很有可能,咱們中國總體來說實力還不是很強,而且要在國際社會中樹立和善的形象才能與目前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宗旨相符合!唯一能使中國捲入戰爭的就是台灣問題,只要台海保持現狀就不會發生中美戰爭!
而且每個國家發起戰爭都是以自身的國家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美國現在欠我們多少錢,國家經濟也離不開我們,美圓也需要我們的支持,所以現在的國際社會是多極化的
,而不是冷戰時期的兩極化,戰爭是不容易造成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Ⅷ 中國和美國真的要發生戰爭
美國的一貫傳統,復不和大國強國制爆發直接的沖突,這個在一戰和二戰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一戰和二戰中,哪一次美國不都是等其他大國強國互掐到筋疲力盡後才從容參戰,二戰參戰稍早點,因為有個腦袋被門夾的小日本突然犯渾在太平洋的珍珠港對山姆大叔狠狠地來了一下,讓美國較早的加入了二戰而已,但一樣是輕松的收拾掉了德日兩國。
所以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擁有沉重打擊美國核力量的國家,美國輕易是不會和中國爆發直接沖突的,除非哪天美國想走英國的老路了。
Ⅸ 中國和美國曾經打過兩次戰爭嗎
這里的「中國」指的是新中國,兩次戰爭分別指的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國的戰績是一平一勝。朝鮮戰爭中美雙方都是達到戰略目的的戰勝國,中國保住了東北的安全,美國阻止了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擴散,所以是打平;越南戰爭則是美國不堪戰爭泥潭的拖累,直接撤軍結束戰爭,而隨後美國支持的南越西貢政權就被北越滅了,所以美國無論是戰術上還是戰略上都輸了。
Ⅹ 中國歷史上和外國打過的戰爭
如果不包括少數民族
那從夏朝開始 周圍 匈奴 吐蕃 鮮卑 ...都不包括
最早就要從 隋朝 隋煬帝 「三征高麗" (現在朝鮮)
唐代開始 "怛羅斯之戰" 中國開始逐漸失去西域
宋朝一直跟幾個國內少數民族打 至於別的少數民族跟外國打的就不知道了
元朝 蒙古西征 打得國家太多了
網路上有 1219~1225年,成吉思汗拉開了蒙古西征的第一幕。他發動第一次蒙古西征,以戰爭手段嚴懲殺害蒙古使者和商隊的中亞大帝國花刺子模國,此次西征遠抵裏海與黑海以北 成吉思汗率領大軍西征、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為日後第二次及第三次的西征定下良好基礎。1235~1242年,成吉思汗孫子拔再次率領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並且建立了第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欽察汗國。1252~1260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並在波斯地區建立了又一個元朝西北宗藩國-伊利汗國。此三次西征,令成吉思汗及其子孫被人稱為世界征服者」。
曾經遠征日本 不過船隊被台風打沉 (這就是日本神風的由來,神風特攻隊)
明朝 中期打倭寇(應該不算)
援助朝鮮 壬辰之戰 (打敗豐臣秀吉)
鄭成功收復台灣 (這個都知道)
越南發生叛亂(當時叫安南國),不稱臣納貢
清朝 雅克薩之戰 (康熙和俄羅斯打)
西藏 (現在的尼泊爾曾經入侵西藏 後被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