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抗美援朝究竟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影響
上甘嶺戰役是朝抄鮮戰爭後期僵持階襲段的一次主要戰役,英文稱為Battle of Triangle Hill。戰役由美國第9軍發動,以爭奪朝鮮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為主,屬於「聯合國軍」金化攻勢(Operation Showdown)的一部分。此役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雙方傷亡約3萬人。此戰在中美兩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志願軍4.3萬人「聯合國軍」6萬餘人傷亡情況:志願軍傷亡1.5萬人「聯合國軍」傷亡2.5萬人
❷ 抗美援朝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暫時分了五方面
第一, 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
中共中央敢於作出出兵決策,中國人民志願軍依靠那樣落後的武器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美國侵略軍,極大地震動了全世界。美國在總結朝鮮戰爭時說,在這場戰爭中顯示了中國巨大的力量,「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中國在這場戰爭中「贏得了聲譽」,「提高了地位」。經過這場戰爭,不但美國而且整個世界,包括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不得不對中國刮目相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一掃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屈辱,中國人民真正地揚眉吐氣了,中華民族真正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可以說,這場戰爭對於中國人民是自鴉片戰爭以來最了不起的正氣篇。美國在朝鮮戰場上遭到中國人民的沉痛打擊,從此不敢再輕視中國人民,相信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
第二,這場戰爭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
美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上和軍事上最強大的國家,恃強稱霸,不可一世。然而侵略朝鮮,遭到了慘重的失敗。這「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國主義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擊敗的。」這對中國具有「恐美病」的人是極大的教育,對亞洲和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民族解放斗爭也是極大的鼓舞。
第三,這場戰爭為中國贏得了和平建設的環境,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生產積極性
戰爭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巨大的物資消耗,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也極大地鼓舞了國內人民,中國共產黨和各級人民政府極大地調動了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和生產積極性,至1952年底,即按原計劃全面完成了國民經濟恢復,取得新中國經濟建設的第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勝利。全國出現了空前統一和空前安定的政治局面。1953年起順利開始執行國民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中國取得了進行長期和平建設的環境。
第四,這場戰爭促進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和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
志願軍取得了現代條件下依靠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強敵的寶貴經驗,這場戰爭的作戰經驗,對於後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訓練和保衛國防作戰及援外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研究打贏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也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特別是,這場戰爭極大地促進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推動了中國軍事學術的發展,使我軍作戰觀念發生了許多重要轉變,主要是:由單一步兵作戰向現代多軍兵種聯合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地面作戰向現代立體作戰的轉變,由單純前方作戰向現代前後方全面作戰的轉變等等。
第五,中國人民經過這場戰爭創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主要是:不畏強敵,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精神;上下一致,同心協力,團結對敵的精神;高度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民族精神;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後來的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民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偉大壯舉,創造了震撼世界的光輝業績,譜寫了新中國歷史上的光輝篇章,是新中國的光榮和驕傲,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她與日月同輝,永久地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族的光輝史冊。
❸ 抗美援朝,對中國有什麼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版中國爭取到權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傷亡情況
中國為進行抗美援朝戰爭共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62.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時的25億美元)。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1953年8月14日公布,從1950年6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殲敵(包括斃、傷、俘)109.3萬餘人。1953年10月23日美聯社公布的「聯合國軍」傷亡總數是147萬餘人。美國與韓國官方公布各自作戰減員數字總和為113萬餘人(不包括其他「聯合國軍」作戰減員)。
❹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
這場戰爭極大地提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威望,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4)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擴展閱讀:
如果說美中戰爭是美國和中國「軍事、政治、經濟、外交上的全面較量」的話,那麼可以說結果是不分勝負。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但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作戰,經受了「現代戰爭的考驗」,成長為一支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正規軍。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場戰爭中得到很多,可以說它是一個預料之外的勝利者。
在國內,中國積累朝鮮戰爭時總體戰的經驗,從1953年到1957年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了農業合作化等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變革,為國家社會主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❺ 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有什麼
國內經濟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21-22]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以後,1950年11月15日,中財委在北京召開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經中央同意,確定戰爭期間財政經濟的工作方針是國防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朝鮮停戰談判開始後,國內經濟建設准備工作得到進一步的突出和加強,1952年明確了「邊抗、邊穩、邊建」 的方針。[22]
1950年國防費用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41.1%,次年增至43.0%,為建國後的最高峰。直至1952年,經濟建設費才略微超過了國防費。至1952年,全國工農業總產值達827.2億元,比 1949年增長77.5%,鋼產量135萬噸,居世界第18位,糧食產量3088億斤,居世界第一位。[22][23]
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24]
軍事建設
1950年8月26日,周恩來在檢查東北邊防軍工作的國防會議上強調,各軍兵種都要有深刻的戰爭思想,並立即著手擬定三年建設計劃。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隨即確定了自身的發展規劃,開始大規模擴編或改裝部隊。海軍於10月下旬形成了三年發展規劃。[25]
1952年1月,根據朝鮮戰場的戰局發展情況,人民解放軍在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的基礎上,著手擬定新的發展規劃。7月,中央和軍委批准了總參謀部擬定的1953~1957年五年軍事建設計劃綱要。到1958年,在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空軍占總員額的12.2%,海軍佔5.8%,炮兵佔4.8%,裝甲兵佔2.3%。[25]
1951年10月,中蘇兩國簽訂協定,確定蘇聯向中國提供60個步兵師的裝備
抗美援朝有關照片(21張)
,同時提供各種兵器與彈葯首先是陸軍輕武器與彈葯的製造藍圖。從1950年開始,中國先後從蘇聯接收和進口各種火炮4000餘門,觀測指揮器材也初步配套,並新組建了防坦克殲擊炮兵師、火箭炮兵師。1950年11月到1955年4月,中國從蘇聯共購入30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到1954年初,人民空軍有28個航空兵師70個航空兵團,各型飛機3000餘架。到1955年底,人民解放軍用進口和仿製的蘇式武器,共換裝和裝備了106個步兵師,9個騎兵、守備、內衛師,17個地面炮兵師,17個高炮師,4個坦克、機械化師,33個航空兵師和9個艦艇支隊。[25-26][27-29]
部隊合同作戰能力大幅提高,戰略戰術更加豐富,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通過輪番作戰和輪換作戰,人民解放軍先後赴朝鮮參戰的部隊共有:步兵27個軍又1個師、空軍12個師、野戰炮兵10個師又18個團、高射炮兵5個師又13個團和50多個獨立營、坦克3個師9個團、工兵15個團、鐵道兵10個師,以及大量擔負後勤保障任務的後勤分部、兵站、醫院、汽車團、輜重運輸擔架團、警衛團等部隊和擔負後方剿匪、警衛、押運、裝卸與防空任務的公安部隊。到抗美援朝戰爭停戰時,先後參戰的志願軍部隊已經達290多萬人。[30]至1953年8月,經受過抗美援朝戰爭鍛煉的部隊佔全軍部隊的比例,步兵為70%以上,空軍為41%,炮兵為73%,裝甲兵30%以上,高射炮兵為60%以上,工兵為57%,鐵道兵為100%,公安部隊為11.7%。[25][31]
對台關系
根據華東軍區頒發的訓練大綱:1950年7月至1951年3月,各軍兵種部隊分別訓練;1951年4月至5月,進行陸海空協同登陸進攻合練,然後三軍協同解放台灣。朝鮮在加緊進攻南方的戰役准備,莫斯科減緩和壓縮了對中國的軍事援助,轉而支持朝鮮。
美國迅速作出反應。6月27日杜魯門拋出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借機進駐台灣海峽。此舉表明,美國的對華政策已經出現了根本轉變,也徹底中斷了解放台灣的戰役。
歡迎追問
❻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1:奠定國基.一舉將十六個國家的聯軍擊敗,以無可爭議的勝利宣布了自己的強大,內徹底奪回了在這個弱肉強食容的世界上應有位置。朝鮮戰爭便是新中國不折不扣的「立國之戰」。
2因為戰爭的勝利,外交上國際威望空前提高,軍事上則一掃人人可欺的百年弱國形象。打出了一個世界軍事強國;連經濟上也因為人民奮發圖強,友邦大力支援而迅速恢復。美國從此承認新中國是一個巨人。
3長了國人志氣.普通人民徹底信服了毛 澤 東在天 安 門城樓上所說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那句宣言不是一句空話,中國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空前高漲。從此,曾是一盤散沙的中國民高度凝聚在一起,向著無數個新的目標發起沖擊,國內的反動勢力則偃旗息鼓……
4這場戰爭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 同時,中國軍隊正在從體制上由國內戰爭比較原始的軍隊組織系統向現代化軍隊結構過渡,並破天荒地開始組織步、炮、坦、工諸兵種協同戰。而且,僅僅兩年時間,中國空軍也白手起家,發展到擁有二十三個航空兵師、近三千架飛機,其空戰的實力僅次於美蘇。 對世界的影響打擊了以美帝國主義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囂張的氣焰,維護了東亞地區的和平
❼ 抗美援朝戰爭對中國的意義是什麼意義是什麼
第一,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一掃近代以來我國任人宰割、積貧積弱的國際形象, 提高了我國國際地位,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志性事件。
自鴉片戰爭至新中國成立,中國的歷史寫滿了屈辱和滄桑。而新中國建國剛一年, 就敢於出兵朝鮮, 抵抗強權侵略, 並打敗了世界頭號強國, 不僅從根本上洗刷了百餘年來中華民族受侵略壓迫的屈辱歷史, 而且開創了新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使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首先, 抗美援朝戰爭是為制止美國對我領土和鄰邦的侵略做出的戰略決策。戰爭的勝利把敵軍從鴨綠江趕回三八線附近, 避免了在漫長中朝邊境設防可能付出的更大代價。
其次, 戰爭的勝利, 徹底打碎了蔣集團反攻大陸的夢想, 穩定了東南沿海的局勢, 避免了我國東北、東南兩面同時對敵的危險,使我人民解放軍迅速穩定了國內嚴峻形勢, 穩固了人民政權。
最後,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美國不敢小看新生的中國,在對華關繫上充分認識到和則兩利、戰則俱損的現實。
第三、抗美援朝戰爭使我軍受到了現代化戰爭的鍛煉, 積累了在現代條件下作戰的寶貴經驗, 豐富和發展了軍事思想, 促進了我軍的現代化建設。 抗美援朝戰爭中, 美軍動用了幾乎所有最新、最先進的武器裝備, 而我軍對現代戰爭幾乎一無所知。這場戰爭從戰爭決策、指導、戰役戰術等各層面豐富了軍事思想的寶庫, 為後來我軍作戰提供了很好的借鑒,成為我軍實行軍事變革、邁向現代化的重要契機。
第四、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打出了我國的國威、軍威, 極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 使國際關系朝有利於我國的方向發展, 為我國贏得了一個全新的國際環境。
一是大批長期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欺侮、壓迫的發展中國家受戰爭勝利的鼓舞,與我國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二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分化, 一批西歐國家沖破美國阻撓, 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三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蘇東社會主義國家對中國刮目相看, 增加了新中國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分量。這些, 都為我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奠定了基礎。
❽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對中國社會有什麼影響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也保衛了我國版的安全,權鞏固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在三年戰爭中,中朝人民軍隊共殲滅敵人109萬餘人,擊落擊傷敵機1.2萬多架,擊毀擊傷敵人坦克2690多輛,擊毀擊傷敵人其他各種武器以及繳獲各種作戰物資無數。抗美援朝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壓迫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信心和勇氣,對國際局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美援朝是鞏固年輕的人民共和國的又一勝利,它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國的國際聲望的到空前提高,為經濟建設贏的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