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共產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三大法寶,即中國革命勝利的三條基本經驗。
統一戰線就是無產階級如何組織和領導同盟軍的問題,它是無產階級組織浩浩盪盪的革命大軍,向一切敵人發動進攻的有力武器;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特點和形式;黨的建設是黨實現對中國革命領導的根本保證。
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只有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支柱,統一戰線才能存在和發展。武裝斗爭必須以統一戰線為基礎,才能發展壯大。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則是黨所掌握的兩個武器,這兩個武器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發揮其作用。
(1)中國戰爭三大法寶擴展閱讀
三大法寶的現實意義
1、不斷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統一戰線歷來是黨的總路線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黨的總路線總任務服務的。當前,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時期,統一戰線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加強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保衛和鞏固改革開放的各項建設成果。
武裝斗爭貫穿於中國革命的全過程,是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要完成三大歷史任務,必須加強人民軍隊建設,才能成為保衛祖國的鋼鐵長城,才能抵禦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為維護世界和平,創造安定和諧的國內外環境做出重大貢獻。
3、以黨的建設為核心,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核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黨自身建設的特點和中國的國情出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形成了完整的具有特色的中國共產黨建設理論,以其獨創性內容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的建設學說,成為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之一。
㈡ 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
1、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就是無產階級如何組織和領導同盟軍的問題,它是無產階級組織浩浩盪盪的革命大軍,向一切敵人發動進攻的有力武器,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
2、武裝斗爭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特點和形式,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聯合盡可能多的同盟軍,組織武裝斗爭,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為爭取民族和社會的解放而斗爭。
3、黨的建設
黨的建設是黨實現對中國革命領導的根本保證,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黨的綱領和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行動的總方向,決定著黨的建設。要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實現黨的領導作用,就必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
(2)中國戰爭三大法寶擴展閱讀:
三大法寶的歷史地位
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理論,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領導人民革命的理論和策略,是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寶庫的一個傑出貢獻。
三個法寶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武裝斗爭是統一戰線的中心支柱;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寶」是什麼-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網路-三大法寶
㈢ 共產黨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
新時代三大法寶:新思想、新黨章、新集體。新思想是新黨章和新集體的思想集中體現和一切行動的指南;新黨章是對新思想和新集體的成果成文鞏固和基本行為的規范;新集體是新思想和新黨章的政治思想載體和踐行的主導力量。
(3)中國戰爭三大法寶擴展閱讀:
三大法寶具體內涵:
統一戰線: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他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指出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
農民以外的小資產階級也是無產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者。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依附於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動搖性的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代表的生產關系不同,對革命所持有的態度也不同。
武裝斗爭: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因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具有和資本主義各國不同的情況。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
黨的建設:毛澤東認為,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黨的綱領和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行動的總方向,決定著黨的建設。要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實現黨的領導作用,就必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撰寫《〈共產黨人〉發刊詞》、論述新民主主義理論時,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我們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基本問題。正確地理解了這三個問題及其相互關系,就等於正確地領導了全部中國革命。「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
㈣ 中國 共產黨 革命 戰勝敵人的 三大法寶是 什麼
中共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也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內斗爭、黨的建設。
1.統一戰線就是容不同的階級階層、黨派和社會集團等等,為了共同的目標而聯合起來實行統一的行動,從政治和社會宣傳上對抗蔣介石的獨裁和特務政治;
2.武裝斗爭包括各種形式的斗爭,就是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四大野戰軍的發展和各種地方武裝組織對特務、土匪等的清理;
3.黨的建設:部隊里堅持必須黨指揮槍,地方上加強了各地的地方政府黨組織建設,為軍隊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㈤ 中國共產黨取得勝利的三大法寶
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版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權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一文中,總結了兩次國內革命戰爭的經驗教訓,揭示了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毛澤東指出:「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㈥ 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什麼
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 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還集中體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關於革命的統一戰線
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他科學地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狀況,指出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軍,工農聯盟是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農民以外的小資產階級也是無產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者。中國資產階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依附於帝國主義的大資產階級,另一部分是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代表的生產關系不同,對革命所持有的態度也不同。
關於革命的武裝斗爭
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因為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具有和資本主義各國不同的情況。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的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帝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反動勢力,憑借武裝力量對人民實行獨裁恐怖統治。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因此,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聯合盡可能多的同盟軍,組織武裝斗爭,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為爭取民族和社會的解放而斗爭。 毛澤東認為,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共產黨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務。毛澤東指出,從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學說的觀點看來,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成分。誰想奪取國家政權,並想保持它,誰就應有強大的軍隊。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因此,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但要爭黨的兵權,爭人民的兵權,爭民族的兵權。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也是中國革命的優點之一。 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不僅要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而且要進行長期的武裝斗爭。因為我們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不僅有強大的帝國主義,而且有強大的封建勢力,而且在一定時期內還有勾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以與人民為敵的資產階級的反動派,所以,革命力量就非在長期間內不能聚積和鍛煉成為一個足以最後地戰勝敵人的力量。只有經過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才能使自己由弱變強,使敵人由強變弱,最後戰勝敵人,建立新中國。毛澤東認為,中國的武裝斗爭,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爭。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毛澤東還強調,戰爭和武裝斗爭必須和其它各種形式的斗爭相配合。否則,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徹底勝利。
關於中國共產黨的建設
毛澤東認為,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黨的綱領和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行動的總方向,決定著黨的建設。要把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實現黨的領導作用,就必須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 毛澤東特別著重於從思想上建設黨,提出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他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他針對歷史上黨內斗爭中存在過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左傾錯誤,提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正確方針,強調在黨內斗爭中要達到既弄清思想又團結同志的目的。毛澤東創造了在全黨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風形式。建國前夕和建國以後,鑒於我們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毛澤東多次提出要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
㈦ 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
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說:「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統一戰線就其特殊性內容來講,基礎是工農聯盟,是中國無產階級同中國資產階級和其他階級的統一戰線。統一戰線就其普遍性原則來講,就是「得人」,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武裝斗爭就其特殊性內容來講,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建設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武裝斗爭就其普遍性原則來講,就是強軍或者說強兵,就是要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的目的。
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對三大法寶的內容和意義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
指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依靠這三件,使我們取得了基本的勝利。
毛澤東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還集中體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㈧ 解放戰爭三大法寶是什麼
三大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是毛澤東版對中國新民主主權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
1949年6月,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對三大法寶的內容和意義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指出: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依靠這三件,使我們取得了基本的勝利。
㈨ 中國戰爭三大法寶
我譴責 我堅決反對 我很恨的譴責